教育等论文范文

2022-05-08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育等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明确标注“生命教育”(Iifeeducation)概念的是197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该中心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机构,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其基本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

第一篇:教育等论文范文

谈投资者教育等

一、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

投资者保护是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证券监管的三大目标之一。有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程度与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是成正比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做得越好,越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作者:李学颖等

第二篇:域外生命教育扫描等

首先明确标注“生命教育”(Iife education)概念的是197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该中心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机构,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其基本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目标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推广生命教育,1990年代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目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接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和“垃圾食品”。训练营纪律严格,早上6点起床,晚上10:30就寝。所有人一到训练营就没有了名字,一律以代号区分。家长们认为,送到这里训练可以解决孩子打架、痴迷电脑游戏和缺乏家庭观念的问题。

(摘自《中华家教》2007年第7期)

韩国学生假期训练营

每年寒暑假,韩国上千名学生会参加位于浦项的海军陆战队海滨训练营。以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自信和团队精神。训练营内孩子们在泥坑里打滚,从跳伞平台上跳下,匍匐着通过带钩的铁丝网,这些都帮助孩子们变得坚强,同时封闭的环境使孩子们远离电脑游戏三部分。

日本流行的“余欲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自杀事件而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和忍受挫折,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英国许多学校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由专业人员负责开设生命教育和训练课程,教授学生关于“自己”的知识。还有学校开设课程介绍如何面对死亡,目的在于引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

(摘自《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1期)

做义工:美国孩子的“必修课”

美国的大学录取学生,不仅凭某一次考试的分数来确定,还要看学生在中学各种选修课的内容和成绩以及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美国教育部门对每个学生做义工的时间有明确要求,比如,必须有60小时的社会义工记录。学生们经常在放学后或假期里做义工。在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超市、社区图书馆、幼儿园等许多地方,都有做义工的学生。一些学生到红十字会的救助中心,向无家可归者分发食物。在一些十字路口,做义工的学生们提着塑料桶,为残疾人募捐。学生们在做义工时,都会得到一份凭证,详细记录做义工的时间。但很少见到有人在自己的凭证上作假。因为不能说谎和不作伪证。是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此外,不诚信的行为也会降低信用等级,会在求职、消费、贷款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摘自《神州学人》2007年第7期)

德国考试制度改革

1.实行各州统一的高中会考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国实行统一文理中学毕业会考的联邦州目前已达11个,其余5个联邦州也将最终在2008年后实行统一文理中学毕业会考。到2008年,德国各联邦州都对本州文理中学实行统一出卷、统一时间考试、校际之间交叉阅卷和评分。

2.将统考引入中学第一阶段毕业考试。近年来,德国文理中学毕业会考趋向统一化的改革浪潮也波及到中学第一阶段的毕业考试。在此方面,德国首都柏林率先于2007年推出了“中等学校证书考试”。该考试的特点是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注重4种能力的测评,即专业能力、语言能力、方法能力和交际能力。考试范围包括德语、数学、英语三门必考主课笔试和一门辅课口试及英语口试(占英语总成绩的40%)。辅课科目由学生自选,笔试试卷由州统一命题,英语口试和自选辅课口试由各校考试委员会自行命题。只有“中等学校证书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升入文理中学高年级阶段继续学习。

(摘自《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4期)

法国的“在家上学族”

据统计,目前在法国有超过1万名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之下。选择在家自行求学或到世界各国旅游求学。这种“在家上学”的申请方式相当简单,只要在每年开学前,向市政府递交请示单,即可成为“在家上学族”的一员。法国教育管理部门每年派专业的督察,到学生家里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以及检验学习成果。如果达不到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家长则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里上学。多数“在家上学族”在家上学至高中会考阶段,大学阶段才正式上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内的暴力事件令家长和学生感到不安。这群在家上学的孩子,上午的课程表与其他在学校上学的孩子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是在自己家里的“教室”上课,而不是那种“集聚式”的校园学习环境。孩子们到了下午大多在户外活动,许多家长都将课程表排得相当充实,诸如学习乐器、绘画、游泳、网球,上戏剧课,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国会等等。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富人的教育方式”。一些学者认为,选择在家求学,会让富家子女更得娇宠,导致这群孩子日后极可能为所欲为,在家求学不是真正的弹性求学,容易养成子女我行我素的个性。

(摘自《世界文化》2007年第11期)

瑞典、日本青春期性教育概览

瑞典: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早在1942年,即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了性教育,1957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70年将性教育扩大到所有学校。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生理教育,后来逐步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内容。他们的教育特点很突出:非常实用,从幼儿开始,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性教育较有成效,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减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不断下降。

日本:青春期性教育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60年代。称为“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第二阶段为1960年代至19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冲击,开始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第三阶段是19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得性科学知识,还要懂得友爱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1980年代以来,他们在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人的精神,反对以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

(摘自《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7年第5期)

日本中小学的“综合学习”

日本政府1998年就在原有的语、数等主要科目板块、道德板块、特别活动板块的课程结构上新设了“综合学习”板块,并将其定为必修课。2002年小学和初中正式实施“综合学习”。2003年高中全面开展“综合教育”课程。

学校自定学习内容。政府不对“综合学习”

的内容作统一规定,没有指定的教科书,各校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开展该板块的教学。此外,各校在实施时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自主决定该课程的实际名称。高中多为“某某学”“某某研究”,小学和初中则为“某某时间”,如“创作时间”(主要为手工制作)等。名称的差异显示了不同阶段学校“综合学习”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小学和初中偏重在实践中感受,高中更注重对课题的研究,注重自然体验和志愿者活动。在学校的“综合学习”时间里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更注重活动的教育目的。除了保证志愿者活动顺利进行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观。“综合学习”采用多种学习模式,如小组学习、不同年龄的人共同学习、吸引学校所在地居民一同参加学习、积极利用所在地的自然和设施进行学习等等。

(摘自《上海教育》2007年第3期A版)

英国“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

2003年9月,在英国国家课程中,“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被列为基础课程之一,具体教学要求是:

5~7岁——学习怎样制定简单的目标;做出简单的选择来改善健康;注意安全,倾听他人说话;与他人玩耍和合作工作,尊重人们之间的异同;认识到恃强凌弱是错误的。

7~11岁——学会认识成就与错误,制定个人目标,意识到不同类型的关系;了解锻炼和健康饮食的益处、了解哪些物品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和危险的;开发一些基本技能来对抗压力;知道基本紧急援救步骤、种族主义和恃强凌弱的后果,接受青春期带来的变化。

11—14岁——学习怎样计划、做实际的选择,能管理个人钱财:了解与误食处方药相关的非法物品及其危害、基本事实和法规,了解避孕、艾滋病病毒、性传染和高风险的行为;实践对抗威胁自身安全和人类的压力的方法;知道基本紧急援救步骤及到哪里去寻求帮助;理解偏见、歧视和陈规的影响以及怎样自信地挑战它们,学会一些基本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了解在家族关系中,婚姻的作用与重要性;明晰父母的责任与作用。

14~16岁——学习在许多场合负责地介绍自己;了解与误食酒精和药物相关的健康危害、早期性行为和怀孕,理解婚姻的本质和重要性是为了家庭生活和培养孩子;理解父母及其对家庭生活的价值、和平处理争议的方法;挑战犯罪行为。并积极提供和接受帮助。

(摘自《科教文汇》2007年第3期中旬刊)

新西兰的“4R”突发事件管理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学校及其成员安全产生威胁的大范围事件。在新西兰,校园突发事件通常分为自然发生和人为造成两种。自然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洪水、暴风雨、火山爆发、化学制品泄露等。人为突发事件如突袭、携带武器的罪犯闯入、炸弹恐吓、严重受伤或死亡、学生失踪等。新西兰中小学对突发事件采取“4R”方法进行管理:(1)减少(Reduction)——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及其潜在影响。通过加强对危险事件的管理可以减少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2)准备(Readiness)——制订突发事件应急计划。学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都要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通常包括事件行动程序、救援联系人名单(如学校负责人、校医、地方急救人员、消防员、警察等)、学校地图、学校师生员工中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员名单、急救人员及器具清单、人员撤离程序等内容。(3)反应(Response)——按应急计划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4)恢复(Recovery)——事件处理结束后,检查措施是否适切。在突发事件或突发事件演习后,学校安全协调员或校长要召集学校安全委员会成员及事故涉及人员召开检查会议,评估学校对事故的准备情况,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为让教师员工尽快恢复工作,学校有时也会要求教师员工撰写报告,汇报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学校还为部分人安排心理辅导。

(摘自《校长参考》2007年第6期)

(谢明辉 整理)

第三篇:中国幼儿教育史等

中国幼儿教育史

作者:廖其发

推荐理由

本书详尽论述了我国从古代到近代幼儿教育制度及相关教育思想,其具体内容涉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幼儿教育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幼儿教育政策、幼儿养护或保育、幼儿思想道德教育、幼儿智育及美育、幼儿教育教师及幼儿师范教育、幼儿教育机构与管理、著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等方面。全书既比较清晰地梳理了中国幼儿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又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及教训,对于读者全面了解我国1949年之前的幼儿教育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教育技艺:280个适宜与不宜案例评析

作者:缪仁贤等编

推荐理由

本书是《新课程教育行动研究》丛书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反思性教育行动研究的最新成果,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技艺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借鉴引用了部分相关资料。本书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教育技艺为主题,提供了大量操作性强又富启示的示例,力求体现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技艺,家园携手同步实施优质的幼儿教育的本意。

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

作者:储朝晖

推荐理由

作者从大教育的眼光看待幼儿教育,思维敏锐,看出了幼儿教育中不少显性、隐性的问题,并作出了正确的诊断,能够给予幼教工作者新观念和新思路的启发。全书从历史观、科学观、发展观的角度看待幼儿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状况,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幼教体制的产生及演变做了全面的考证和宏观的嘹瞰,对政府、社会的责任担当进行了发自肺腑的呼吁。

外国幼儿教育史

作者:单中惠

推荐理由

“外国幼儿教育史”是师范院校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书是学前教育丛书的外国幼儿教育史分册。全书共分三篇十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幼儿教育、近代幼儿教育、现代幼儿三编,就幼儿的语言教育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该书不仅可供幼教老师参考,同时对于广大家长来说也非常值得一读。

上一篇:创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环保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