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论文范文

2022-05-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墨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派,著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同儒家并称当世“显学”。

第一篇:教育思想论文范文

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

摘要:儒家和近现代许多思想家、学者都把大同思想视为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和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思想,而是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理由是:提出大同思想的《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战国至西汉初儒者的作品,通篇显现出战国、秦汉时期人的思想和语言文字印迹,绝非春秋时期人所能作。大同思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孔子生活的时代,“公”是指“诸侯”或“公田”,绝非“财产公有”、“天下为公”之概念。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要维护西周的等级私有制度和文化,不可能否定“私有”而产生“公有”思想。只有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人民提高了阶级觉悟,才有可能从他们中间和个别知识分子中间产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

关键词:《礼运》 大同思想 孔子 汉儒

The Datong thought is not Kong Zis education thought,but is the Chinese Confucians education thought

Chen Dean

儒家大同思想的提出,最早出自汉宣帝时戴圣删定的《礼记•礼运》篇,其纲领内容如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从这段文字看,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公”字,即“天下为公”。其含义有三:一是天下的财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属于公共所有,不能私人占有(货“不必藏于己”)。没有私人财产,没有私人遗产,只要不随意丢弃,一切归公。所有的人经济上一律平等。二是一切权力机关的宗旨是为公众服务,使大家都能得到幸福。权力属于大家,社会民主,人人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三是人人有为公共事业效力、为公众服务的义务,有“我为人人,人人为公”的精神风格和高尚道德。在这种“公”字当头的大同社会中,经过体现民众意志的民主选举,把那些品行优秀和才能出众的人推举出来,领导和指挥社会生产。负责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管理社会生活,协调社会各种矛盾,教育民众讲究诚信,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友好合作。

男人们都有自己的职务,妇女们都有合适的配偶和归宿。所有的人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工作,为集体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才华和力量。社会上没有失业,没有懒惰和剥削现象存在。老年人晚年有人赡养,生活幸福,善有所终,乐得正寝。儿童和青少年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健康地成才。壮年人根据不同的能力,肩负各种不同的重任,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才干。劳动不计报酬,消除了劳动能力的私有。那些矜寡孤独、残废疾病之人,不但不会被大家鄙视遗弃,相反地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得到社会的关怀照顾,享受着社会福利。消除了家庭私有观念,每个人都不只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慈爱自己的子女,而是把这种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全社会,人人都献出一片爱心,使全社会都渗透着爱。人们没有私心杂念,互相之间消除了欺骗之心、奸诈之谋。社会十分安宁,没有偷盗劫杀,没有犯罪作乱,因此也用不着刑罚,甚至达到“出不闭户”的程度。这是一个男女完全平等、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争夺和战争、人民安居乐业、团结友爱的太平盛世,长期以来为人类所憧憬和向往。

因为《礼运》是假托孔子参加鲁国年终大祭之后发出的感慨之词,通篇冠以“孔子曰”,所以,后来儒家一直把大同思想看成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思想。特别是近代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依据《礼运》篇的大同小康说,结合《春秋》公羊家的“三世说”、佛教慈悲平等和耶稣博爱平等自由的教义、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并因袭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些片断,构想出一个未来的大同世界。康有为在此书中极力推崇和颂扬大同思想是孔子的思想,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绪言”中说:“神明圣王孔子早虑之,忧之,故立三统三世之法,据乱之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后,进以大同。”在癸部第二章“灵魂之乐”中说:“大同太平则孔子之志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也坚持此观点,1918年他说:“人类进化目的之为何?即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耶稣所谓‘尔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类所希望,化现在之痛苦,而为极乐之天堂也。”[1]又说:“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人民对于国家要什么事都可以共,才是真正达到民生主义的目的,这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2]孙中山并手书“天下为公”的匾额挂之于室,作为他终身的理想和奋斗的方向。

经过自古及今一代一代的圣贤先哲们的口传面授,孔子似乎真的成为大同思想的创始人。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大学者梁漱溟先生首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疑问,他在《孔子真面目将于何求?》一文中说:“新经学家如廖平、康有为辈。都以《礼运》上的‘小康’、‘大同’来主张孔子。《礼运》是否为孔子所作,本已可疑。”[3]可惜,梁先生在此文中只对《礼运》是否为孔子所作提出了疑问,尔后一生并未再作深入的探讨论证,给后人留下个问号,只能让后人去悬念和思考。

建国之后,研究大同思想的专家学者基本上都认为大同思想是孔子的思想,我们从其研究的题目便可一目了然。如《光明日报》1961年5月12日刊载任蜗的论文《孔子礼运“大同”思想》,1961年5月24日刊载关锋的论文《孔子和“大同”思想》,1961年9月15日又刊载关锋的论文《孔子“礼运”大同思想——答古棣同志》。《学术月刊》1962年第7期刊载朱谦之的论文(关于孔子的大同思想》。《孔子研究》1986年创刊号刊载陈景磐、王彬的论文《试论孔子的大同思想》。等等。

现在,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大同思想是孔子的思想。最近有部历史学著作,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章中,再次认定《礼运》中的大同思想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并认为孔子以此思想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因而肯定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大同理想教育的教育家。他说:“孔子本人正是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小康而至于大同的构想。”“孔子的仁学与大同思想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大同是孔子实施各种政见的目的,他所憧憬的‘天下有道’的社会,正是‘天下为公’的大同。因此,认为大同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有根据的。”“孔子所憧憬的,正是男女老幼各得其所、怡然自乐的大同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奉行天下为公的原则。”“孔子发表过许多政见,对学生也十分注意进行政治教育,这些政治主张与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旨在实现‘大同’理想。”又说:“至今尚无一种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有过像‘大同’这样久远、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欧洲的‘乌托邦’是西方历史上颇具号召力的人类理想蓝图,但它晚‘大同’理想的提出约一千七百年之久。因此,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理想教育的教育家,这一殊荣。应当归于孔子!”

然而,笔者认为,大同思想不是孔子提出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而是西汉时期儒家的思想,其理由有四:

一、《礼记》一书学术界公认是战国以后儒者的作品,至汉宣帝时戴圣加以删定而成49篇,即今本小戴《礼记》,《礼运》篇即在其中。戴圣是汉宣帝时期的太学博士,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召集诸儒在石渠阁讨论五经的异同,峨圣也参加了此次经学讨论会。

二、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和“私”各有两种基本涵义:

1.“公”或“公室”、“公门”指诸侯。“私”或“私家”、“私门”指大夫。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就能找出若干条。如: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4](孔子进诸侯的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5](参加诸侯国君祭祀得到的肉,不留到第二天。别的祭肉留存不超过三天。)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馔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6]礅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馔和文子一起升为卫侯公朝的大夫。孔子听说了,说:“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予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7](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在祭祖完毕撤除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诗。孔子说:“《雍》诗唱的是辟公(诸侯)助祭,天子端庄而美

貌。这样的礼节,怎么能用在你们三家的庙堂里呢?)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8]孔子说:“爵禄之权离开鲁公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大夫

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9]暾孔子说:“晋文公

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

之。”公曰:“告夫三子。”[10](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

去朝见鲁哀公,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出兵去讨伐

他。”哀公说:“去告诉那三位大夫。”)

又如,春秋中叶以后,晋国“六卿强;公室卑(晋侯势力卑微)”[11]晋平公十九年(公元前539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响语。叔响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边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12]晋平公本来已有“铜提之宫数里”,但他仍不满足,还继续修建“腮祁之宫”,搞得百姓疲敝不堪,以至“民闻公命,如逃寇仇。”[13]

从以上各种材料可证,孔子时代的“公”指诸侯,“私”指大夫。

2.“公”指“公田”,即诸侯的“藉田”。“私”指大夫和平民开垦的私田。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将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两部分。公田由农民助耕,又称“藉田”。藉者,助也。私田即“八家皆私百亩”的土地,农民每户被分授百亩土地为私田,收入属于农民自己。农民“藉而不税”,即在助耕公田以外,再不缴其它任何税收。兹举文献证明之:

《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此处的“私”是指农民的私。意即农民祷告说:“雨水下到公田上,也下到我的私田上。”

《诗经•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徐喜辰教授指出:“这个‘在公’是在‘公田’上的意思。”[14]

《孟子•滕文公上》:“方里为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里的“公事”指在“公田”上劳动,“私事”指在“私田”上劳动。

《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里的“公作则迟”是指农民在公田上劳动不肯出力气,活儿千得慢。

春秋时期,由于农民在“公田”上不努力耕作,甚至破坏农具,于是统治者开始改变剥削方式。鲁宣公十五年(公远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度,“履亩十取一”,对农民的私田开始收取十一之税。这样一来,农民除了他们所放授予的土地外,连同新开垦的土地一起,都一律丈量征税。奴隶主贵族除了公田上的收入,又增加了农民私田上的税收,财富便大大增加,慢慢地成为地主。这个历I吏变化受到(春秋》三传的严厉批评:

《左传》宣公十五年说:“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

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时宣公无恩情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之。”

《汉书•食货志》也记载了同样的变化:“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

从以上各利喇‘料可证,孔子生活的时代,“公”是指渚侯或公田。人们还不可能把“公”理解为“财产公有”或为公众办事的公共权力机关。当时不可能出现“天下为公”的思想。

三、《礼运》通篇显现出战国、秦汉时期人的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印迹,这些语言文字绝非春秋时期人所能有,如:“四灵”、“大一”、“五行迭竭”、“天下为一家”、“中国”、“后圣”等等。下面分别说明之:

1、“四灵”。《礼运》中有“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南北朝时期人所作的记载汉时长安宫殿苑囿古迹最详细的(三辅黄图•未央宫》中亦有“四灵”之词,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是汉代人普遍崇拜的吉祥灵物,现代出土的汉代的瓦当、砖刻、石雕、铜镜、漆器、帛画中多有显现。汉章帝时期有个宫殿称白虎观,著名的白虎观经学讨论会在那里讨论了几个月。

2、“大一”。(礼运》中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大一”即“太一”。“太一”最早见于(庄子•天地篇》:“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这里的“太一”是指生成万物的虚无的“道”。《吕氏春秋•大乐》中有“万物所出,造于太一。”这里“太一”是指天地未形成之前存在的混沌物质元气。西汉时期开始称“太一”为最尊贵的天神,《史记•封禅书》中说:“天神贵者太一”。汉武帝听信毫人谬忌之奏,立“太一”为最高天神,“祠太一”。之后,汉王朝一直崇奉“太一”之神为最高天神。

3、“五行迭竭”。《礼运》篇中说:“五行之动,迭相竭也。”即五行相胜相克。“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

土。”侯外庐先生早已考证:“《洪范》乃是战国的作品。”①战国末年,邹衍的阴阳五行学派,始推五行相胜相克,并创“五德终始说”。(史记•封禅书》说:“邹子之徒论著五德之运。”邹衍认为五行相胜,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又说,历史发展每过五个朝代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都遵循“土、木、金、火、水”的次序,这个次序的原则是“五德从不胜”即“五行相胜”。具体地说,木胜土,因而夏木取代了虞土;金胜木,因而殷金取代了夏木;火胜金.因而周火取代了殷金。秦始皇遵循此说,认为水胜火,自称秦为水德取代了周朝的火德,因而崇尚黑色。汉韧建国后自称继承了周朝的火德,因而崇尚红色。“五行迭竭”、“五德终始说”最盛行于秦汉时期。

4、“天下为一家”。《礼运》中说:“故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这是宣传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孟子是最早宣传中国统一的思想家,《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苟子继之呼吁天下统一,他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④“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汉代董仲舒更倡导“天下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④

5、“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的“中国”指京师。战国时期的人开始把我国中原地区称为“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韩非子•孤愤》:“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囤,施及蛮貊。”

6、“后圣”。《礼运》说:“后圣有作”。“新圣”、“后王”、“后圣”一词始于苟子和韩非,和“先王”一词相对,乃指当今诸侯王。荀子主张法后王,他说:“欲观圣壬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颤把国家治好,必须“审后王之道”。《韩非子•五蠹》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帮季笑矣。”我们再将《礼运》中一段摘录出来:“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柏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烯,以亨,以炙,以为醚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我们把以上两段引文加以对照,可见《礼运》的这段思想文字发韧于韩非的《五蠹》。

所以,《礼运》篇中所出现的“四灵”、“大一”、“五行迭竭”、“天下为一家”、“中国”、“后圣”等词汇,统统是战国、秦汉时期才产生的词汇。由此可以证明。《礼运》非春秋时期人所能作,绝不能代表春秋末期孔子的思想,它只能是战国以后的作品和思想。

四、列宁说:“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与这一制度相反的思想。”①那么,孔子是否会产生与剥削制度、私有制度相反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呢?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孔子的历史观虽然承认人类历史是进步的,是发展变化的,但他只承认后一个朝代比前一朝代有所增加或有所减损,不承认有质的变化,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般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②他生活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意识、文化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但他还是以周的的臣民为荣,向往周朝的制度和文化,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7]“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18]他努力从政,努力从事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9]贤才,以期他们对社会实行改良,以达到“为政以德”[20]“德治”的理想社会。他是要极力维护周礼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21]要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2]他是要极力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等级制度的,“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3]我们通观《论语》全书,从中找不到孔子及其弟子有“天下为公”的思想和议论的影子。所以,孔子不会否定当时的剥削制度和等级制度,更不可能否定“私有”而产生“公有”的思想。只有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诛暴秦”的斗争中,对封建剥削制度的残暴性极为痛恨,并产生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4]阶级觉醒,并且,有一批对秦朝“焚书坑儒”政策极为愤恨的儒生知识分子参加了这场斗争,如孔鲋等人,这样,才有可能从他们中间和个别知识分子中间产生否定私有制度,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他们根据有关原始社会的传说而虚构了一个太平盛世的大同的理想社会。牟钟鉴先生认为:“《礼记》当是汉初的作品”[25]这个说法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总之,大同思想不可能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而是汉初儒者的政治理想和教育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汉儒不断将孔子神圣化,极力将古代一切加以美化和理想化,然后都假托归附于孔子的名下。大同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落到孑L子头上的。大同思想产生之后,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成为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在中国近代又成为中国人民爱国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毛泽东同志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以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现在,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争取世界永久和平的政治信念和理想。从历史到现在,它对人类所产生的教育力量和鼓舞效果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2页

[2]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05页

[3]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第4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76页

[4][5] 《论语•乡党》

[6][9][10] 《论语•宪问》

[7] 《论语•八佾》

[8] 《论语•季氏》

[11][12] 《史记》卷39《晋世家》

[13] 《左传》昭公三年

[14]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3卷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09页

[15]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3页

[16] 《苟子•儒效》

[17] 《苟子•王霸》

[18] 《汉书•董仲舒传》

[19] 《苟子•非相》

[20] 《苟子•不苟》

[21] 列宁.《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列宁全集》,第1卷,第393~394页,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1963年第4次印刷

[22] 《论语•为政》

[23] 《论语•八佾》

[24] 《论语•泰伯》

[25] 《论语•雍也》

[26] 《论语•为政》

[27][28][29] 《论语•颜渊》

[30] 《史记》卷48《陈涉世家》

[31] 牟钟鉴、湖孚琛、王葆铉主编.《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年版,第140页

作者:陈德安

第二篇: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影响

摘 要:墨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派,著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同儒家并称当世“显学”。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当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墨子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借鉴作用。本文着重从墨子教育思想出发,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继而发掘出墨子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从而更好的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好的促进社会和人民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墨子;当代思想;影响

一、墨子生平

墨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在《墨子》一书,创立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能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的墨家学派。战国后期韩非子称之为“世之显学”。

可以了解墨子基本概况:墨子,姓墨名翟,大概生于大概生于周敬王二十年与三十年间(公元前500至前490年),卒于周威烈王元年与十年之间(公元前425至前416年),春秋时宋国人(亦有学者坚持其为鲁国人或是楚国人),从事手工行业,身份地位低微。

二、墨子教育思想的渊源

墨子教育思想的产生,并非凭空臆造的,是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的。墨子教育思想有着较为复杂的多种来源,墨子自幼聪慧,一生苦读,即使是在各诸侯国游说是也不忘记读书,墨子自称读遍百国春秋。庄子说墨子“好学而博”,故而,墨子教育思想来源具有多重性。

一种说法是墨子思想源起于孔子思想。前文介绍墨家时曾说,墨子早年求学于孔子,“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为孔子所主张的繁文缛节,使得墨子极为不满,“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从而另立学说,走上了与儒家针锋相对的道路,并创立了新的学派——墨家。韦政通先生曾在其《中国思想史》中写道:“墨子的思想,是存心与儒家立异而发展出来的,而且立异的程度,似乎是完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此话虽有些绝对,但亦可见儒墨两家之间关系之复杂。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孔子提倡“节用而爱人”,墨子提倡“节用”、“兼爱”;孔子提倡“举贤才”,墨子提倡“尚贤”等等诸如此类很多,可见,墨家思想与孔子思想并非完全对立的,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另一种说法是墨子思想源于尧舜、夏禹。《韩非子·显学》篇中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论六家要旨》亦道:“墨者亦尚尧、舜道,其言德行。”接任尧舜地位的夏禹更是成为了墨子榜样,夏禹为治水曾“亲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故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还说如果不这样,就不是真正的墨家弟子。墨子将夏禹当成自己实践的理想对象,秉承夏禹的精神。

综上所述,墨子自由聪慧,好学而慧,重视诗、书,兼采各家思想之大成,加之墨子兼有独创精神,所以,墨子独创墨家学说。

三、墨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001年时,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曾指出,当代社会要“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2005年11月时,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孕育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力量。在这方面,我国经济史、政治史、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等都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材料。要按照古为今用、去粗存精的要求,充分运用它们来熏陶和教育大学生。”

墨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许多具有重大价值、重大教育意义的内容。墨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标、教学态度等许多观点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关联。

1.墨子教育的目标与当代思政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变得聪明;一是使学生变得有道德。如果教育使得学生变得聪明而没有道德,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不成功的,也就是说为社会创造了危害。云南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等,这些教育使得学生变得聪明了,但是却是没有道德的,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危害。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义”,“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有义,天下则治、则生、则富;无义,则乱、则死、则贫。”墨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这种有义之士,也就是墨子所说的“兼士”,墨子所培养的“兼士”具有“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能力,希望这些“兼士”心怀天下苍生,以治乱救世为己任,并最终达到天下大治之目的。在墨子的这种教育之下,其弟子皆为德才兼备、义利并重、忧国忧民、艰苦奋斗之人。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想教育的,但是又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灌输,要让受教育者体验、感悟、践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达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

2.墨子教育的态度与当代思政的教学态度

教育是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生产技能等的必要手段。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共同体。墨子的教学态度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强教强学”,“强教强学”是墨子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墨子主张教师要“强说人”,积极的从事教学工作。墨子主张的“虽不叩必鸣者也”教学态度与以公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的“譬如钟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教学态度完全不同。墨子要求教师对于主动来学习的学生去教育,对于不主动来学习的学生也应该主动的去教育。墨子说:“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也就是说主动去“说人”的,是行大功德、善良的,为什么不做一个主动“说人”的人呢!强教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庄子曾极力赞扬过墨子的这种强教精神,“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墨子十分重视强学的重要性,认为“必强为之使之学”,《墨子·公孟》篇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

当代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显著,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得各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不断冲刷着当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尤其是某些落后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侵蚀,并且此时大学生的思想、理想、观念正处在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这个时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这个时期更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教师更要做到“强教强学”,做到“叩则鸣,不叩亦鸣”,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人莫知之也。”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应该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3.墨子教育的方法与当代思政的教育方法

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教师无不是以自身为师范,以身教来感化学生,故而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大师无不是道德高尚之人。身教胜于言传,这样不仅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使得学生更能接受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墨子教育的方法一直遵循“以身载行,以行为本”的教育方法,因为他深知践行的重大作用,“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在现实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墨子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心系天下的兼士,这样的兼士应当具备“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的实际行动态度,而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空谈之士。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学习墨子的“以身载行,以行为本”的身教教育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认知水平有限,并且普遍具有“向师性”、“模仿性”,所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受教者,成为一个真正的“灵魂工程师”。

4.墨子教育的环境论与当代思政的教育环境论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论”,既不肯定儒家所提出的性善论,也不否定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是可以透过环境的变化来改变的,“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矣”,“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传说之徒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提出的“人性素丝论”对后代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承认人是可以教育的,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肯定环境对于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墨子教育思想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内容,以及墨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对比联系研究。透过研究发现,墨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较多的实际联系,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启示,这也为下一章我们讨论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影响提供了基本内容和研究方向。

四、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影响

墨子在教育中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墨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现在的学校往往只是以理论课的形式传授内容,真正实践环节较少,即使有实践环节的规定,多数学校也只是糊弄了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因此,借鉴墨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应该要通过大学生的行为体现出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定要经过“内化”、“外化”两个层次,“内化”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核心,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和爱国意识;“外化”主要是把受当代大学生内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合理的道德行为,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行为。

首先,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思并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设法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最好是带动学生组织模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模拟的场景中。其次,教师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们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因为社会实践不仅是培养青年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载体,并且这一过程也能拓宽大学生的认知视野。这些活动常见的有读书集报、植绿护绿、义务家教、科技创新等志愿服务。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不仅与其自身息息相关,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成败。墨子在教育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思想,是社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资源。墨子教育思想不仅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墨翟.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高秀昌.墨子[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徐希燕.墨学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王炳照.中国教育思想史通史[M](第一卷).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5]王凌皓.墨子教学论初探[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3,(1):49-53.

[6]韩义缘.漫谈墨子的教育思想[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1993,(4):9-12.

[7]王凌皓,刘淑兰.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简论[J].东北师大学报,1994,(5):90-93.

[8]余文军.墨子思想研究述评[J]杭州大学学报,1994,24(3):14-21.

作者:李函冰

第三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与现实这两种背景下的作用既有相关联的地方,也有区别的地方。从作用上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四大不同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别是引导作用、育人作用、保证作用以及开发作用。而从教育的主体客体以及教育介体和环体这四个方面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多改变。 本文主要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之前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思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

一般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四大作用,分别是引导、育人、保证以及开发。下面详细讨论这几大作用。

(一) 引导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直接以灌输思想观点的方式来进行,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重点依靠潜移默化的方式,因势利导的予以教育。如今大众一般倾向了解网络等传媒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媒体对各类问题的关注程度来决定看待事物的优先顺序。这样一来,媒体就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议程设置影响大众判断什么问题是重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凭借这一平台所有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将资源迅速而广泛地予以传播,令其影响力大增。

(二) 育人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育人的作用来提升大众的政治素质。通过网络平台,施行教育的主体能对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受众则能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快速地对信息予以反馈。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主体和受众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了主客体的对接与统一,从而让网络发挥了育人作用。

(三) 保证作用。保证作用的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达成政治共识,让思想观点进行融合,统一行为来发挥稳定作用。第二,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解与调整,让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得到平衡,从而保证社会发展。第三,各群体之间可以展开思想情感交流,在工作与行为上能进行配合,让大家能彼此理解,强化联系与合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发挥保证的作用就一定要得到大众的认可与信任,这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公信力。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作用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一定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四) 开放作用。这一作用是指充分发掘与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被深刻发觉才能得以施展,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特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开发。第一,要充分尊重个人的特性。第二,积极调动个人的主动性,这是开发人的潜能的关键点。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开创性精神。在学生鉴别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他们可以感受到互联网上各类思想与观点的激烈交流,了解到世界上各种不同思维与观点的存在,这对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强化他们的开创精神大有裨益。

二、 两种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也需要清楚,仅从教育性质和目的方面做出结论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教育要素的分析。

(一) 主客体之间有了改变。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通常具有主导性以及权威性的特点,客体通常很难有所施展。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客体这一关系上更多的是强调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

在网络上,常规意义上的主体可以发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见解,起到受众的关注,同时也能寻找自身所需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变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一般是指以培训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作为活动指向的人,这其中包含各级党的组织、政府机构、群团组织以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部队、社区等专兼职人员。这种教育是极富目的性的,有依据有条理可循。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变成主体,而教育的目的性则不一定存在。可以明确的是,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基本可以明确,而网络上则不一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一般是被动的被予以教育。

(二) 网络教育的介体与传统介质不同。教育介体主要是指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内容从单一平面的变成了多维立体的,同时变得非常丰富,具有可选择性,其政治性本质往往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负面信息也更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众只要有网络有终端即可获得知识,快速了解各种信息。

(三) 网络教育的背景环境不同于传统教育。网络令整体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促使网络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优势。网络上有着数量巨大的思想信息,有利于进行思想调查与分析;思想教育信息共享,则有助于收集与飞速传播思想、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有着平等、自由、快捷的特点,有利于思想信息交流,有助于进行系统整合研究及形成教育合力。

三、 结语

相较于传统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令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同时它所具有的交流互动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发挥。现代背景之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积极的特点。要妥善理解与处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清楚的知道,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并且,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应处在支配地位,它引导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众在网络上得到的观点与信息还需回归实际生活中来接受考验。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被放置在更高的地位来看待,同时先是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始终处在引导的地位,其地位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121-122.

[2]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57-58.

[3]高山,胡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以中南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职业技术,2015(10):87.

作者:付丽丽

上一篇:国防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风险投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