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2022-09-12

我们现在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 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 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较少参与。再加上高中物理知识的深、难、活, 这样长期下来, 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枯燥, 到最后以致于放弃物理学习。所以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指导者,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即教会学生如何学好物理。

以下是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具体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 就是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阅读, 以达到初步了解要学什么, 进而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提高学习成效。

预习是学习各学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很多中学生都不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认为预习是没有必要, 是浪费时间, 只要认真听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课后大量做练习题就够了。当前, 部分老师和学生对预习都不够重视。其实, 预习是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听课效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破。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预习且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首先, 老师要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书本的知识, 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 将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建立过程、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等初步了解。同时要求学生自己了解哪些知识理解了, 哪些知识没有理解, 把不能理解的或存在疑点的部分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可使学生上课的思维活动更具有方向性, 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其次, 在布置了预习作业后一定要督促和检查, 以免学生把预习当成看小说, 一晃而过, 只是简单的浏览, 不重视理解。

二、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学生在听课时不讲究方法, 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那么, 怎样听好课呢?首先, 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心静专一参与课堂, 不可心猿意马身在教室心在外;其次, 上课时, 要求学生有效地作好课堂笔记, 教师强调的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内容, 要求学生应将这些内容记下来, 以便于抓住知识主线和画龙点睛之处, 同时也为以后的复习提供重要参与资源;第三, 要求学生对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更应全神贯注, 多提问多思考多活动;第四, 对上课没有理解的地方要求学生要有特殊符号批注, 以便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最后,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做到先思考后回答, 不要不经思考就轻易回答。老师在上课时也必须把握好上课这个环节, 坚决反对把课堂当讲堂, 满堂灌, 应让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尽可能的大, 凡是学生能自学的就让学生自学, 凡是能悟懂得到的就让学生自悟, 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 凡是学生能小结的就要他们去小结, 这样, 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实践, 才有可能让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 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习能力, 提高了科学素养。

三、在教学中通过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方法论发展史, 在物理教学中插入物理学史, 可使学生们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思维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美好心灵, 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把握好史料与教学内容的紧密性、趣味性, 适时地把科学方法教育渗透到史料介绍之中,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科学方法的教育和熏陶。现在的中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他们吸收了科学知识, 但他们缺乏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精神。老师若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科学的发展史, 让中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科学是思想和精神, 从而让学生变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具体我是从两方面去引导和培养的: (1) 通过科学家的小故事激励学生对周围事物感兴趣, 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烧水发现壶盖被沸腾的开水掀动而发明了蒸汽机;奥斯特在实验时无意移动了小磁针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等。 (2) 在讲物理概念和规律时, 增加一些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 让学生了解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逐步形成的历史, 使逻辑性和历史性相结合, 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正确理解和领悟。而且从已有概念、规律到提出假设, 再进行逻辑推理和实验, 最后形成规律, 这样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如惯性的概念, 从亚里士多德的“强迫运动定律”、到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再到笛卡尔的“惯性原理”、最后到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 这样不仅生动, 而且印象也深刻得多。又如光的本性, 从牛顿的“物质微粒”到惠更斯的“机械波”, 再到“光子说”以及“电磁说”, 到最后的“波粒二象性”等等。

四、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探究实验是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完整的实验, 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 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演译, 等等。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培养他们用科学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首先在实验的教学中, 老师要注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 决不能用讲实验和看实验代替实际操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 要知道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应该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 独立工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 不能要求过急过高, 否则就可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 结合学到的物理知识,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除做到以上几点外, 老师在布置练习时, 还应认真研究题目, 根据练习目标精选例题习题, 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全面训练。平时, 还应与学生多交流, 随时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 多让他们接触了解生活相关的应用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 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科学思维习惯。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针对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的困难和结合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 本文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上一篇:浅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技巧下一篇: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受托人制度的重构——基于农地有效保护的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