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05-06

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共14篇)

篇1: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范附小 李莉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决,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探究。要想让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学习兴趣,我作为一名科学课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名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的、枯燥的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如果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只有教师想方设法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去诱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在长大》一课时,首先课前我收集了学生们小时候的照片若干张,上课伊始,我分别拿出来,让学生们猜猜都是谁?然后再问他们为什么有的照片我们看不出他是谁了?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长大,在变化,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很轻松地导入下面的教学内容。

二、引用资料,适当补充,在兴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课,对我们县城的孩子来说,有很多内容是纸上谈兵,如果老师只依靠书上的图片和文字,那学生将会对科学课失去兴趣,甚至觉得枯燥无味,也许还会造成学生就在下面玩这样的恶性循环。为了让学生对每一节都感兴趣,我除了自身注重收集资料外,还号召学生收集图片和文字等资料,我也适时的运用网络,结合本单元的内容放给学生观看。如学习四年级《植物》这个单元,我专门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补充了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的文章,利用媒体播放猪笼草和面包树等令学生惊奇的植物。学生听的满脸惊讶,看的兴奋,有的学生竟然不由自主的发出“啊”龙血树可以活几千年啊!“还有面包树啊,可以吃吗?”植物繁殖的方法这么多啊!

三、重视师生感情,带动学生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哪个老师有感情,就对哪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科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首先,教师对敢于、善于质疑问难,大胆创新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学生过于严厉,批评太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要容许学生犯错误,要多包容他们。试想,课堂上学生存有戒心,生怕自己一旦出错就招来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那他还哪敢再标新立异。其次,在上课时,力争做到教态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使同学们感到可亲可敬。哪怕这一天你的心情不佳,你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老是板着脸,这样会让学生对你产生距离感。他们就不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你,师生之间就会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他们一起做科学实验。我和学生一起“建桥”,玩风筝,有的同学做的风筝飞不起来,我就和他们一起研究其中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自然研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做法,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争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鼓励学生创造,让学生多体验成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抱有最大成功希望的事情容易产生兴趣。学习中获得成功,会是精神上得到满足。当学生再次面对类似活动的时候,学习的欲望就更强烈。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的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提高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各种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科学探究。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积极观察,认真引导,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姓名:

单位:莘县魏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莘县魏庄初级中学

裴文斌

【摘要】:数学素质教育从何谈起,众说纷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词】: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思维探究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注意力依然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初中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积极参与,体验兴趣 在刚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可让学生翻开目录,熟悉本册教科书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他们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另外,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现学的青岛版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兴趣教学,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阅读习惯。数学是一门具有精确严谨思维形式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语言表达中逻辑推理中都要求精确、严谨。数学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更不能一遍而过,要反复仔细地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因此,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在数学中图表和图形很多,只有对图表和图形有了深入认识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细致的观察能力很有必要。学生对图表,图形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和边引导的方式。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叶老有一句非常简洁的教育名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

教师要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四)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习惯。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自己内在的思维活动展示出来,它必须灵活运用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式的,或是语言+动作,或是语言+图象;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的,如课后小结,概括本章的重点、难点等。交流活动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学与老师间进行,也可以与家长、与朋友交流等。

三、巧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初中这一学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情绪易变、心理起伏较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很重要,引入环节新颖多样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来。

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育学互动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在教材中还安排了大量的实践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试验演示。通过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加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四、挖掘学生潜能,领略成功喜悦 初中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教学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3: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教育家莱·P·贝德福特也说过:“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 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因此, 老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以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有意安排的和合乎教育规律的形式来承载与之相联系的内容, 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 当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和形式下学习时, 教学内容就更愿意接受, 也更易于理解和影响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 从而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笔者就自己教学所得, 试从四个方面讲述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学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因此, 在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导入新课时, 应创设良好的情境,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因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比如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都可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 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在“科学入门”教学中, 我一开始并没有介绍什么是“科学”, 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 在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滴水生火”“雷电的奥秘”等趣味实验, 联系生活实际, 让每个学生自己去体会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而不是去下一个“死定义”。如讲“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 我用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的有趣活动, 来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关注。如 (气球上装饰人的头部的图案) , 请同学们来帮她拥有漂亮的发型。如讲《水的浮力》时, 将一个小铁块扔入水槽中, 提问:小铁块为什么下沉? (因为铁块重, 所以下沉) 。又问:大轮船也是铁制成的, 比小铁块重得多, 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

二、精心设计, 传授新课, 让学生参与保持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中, 教师运用科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 同时, 教师本身也应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科学学科的情趣, 带领学生去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作业,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广泛收集科学学科的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巧妙地包装, 隆重地介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讨论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 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要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有兴趣, 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极大的热情。这就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积累教学素材, 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导入新课后, 教师应开宗明义, 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 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 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 引导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 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 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 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互相交流, 甚至可以争论,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 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 (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 记忆深刻, 不易忘记。如在《点亮小灯泡》一课“试一试: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这一环节中,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玩弄, 这种玩弄其实是一种探究、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 让学生象研究者一样亲身去经历研究过程, 让学生在“点亮”与“点不亮”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进而逐步养成科学的探究素养。

三、验证结论, 总结新课, 让学生思考深化学习兴趣

总结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课堂总结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 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新知识并形成较高层次认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无误, 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讲《磁铁性质》一课时, 同极互相排斥, 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 我用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 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 用手向下按, 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 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 异极接触, “啪”的一声, 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排斥, 异极相吸引”的结论确信不疑。

四、巩固实践, 应用新知, 让学生好学延伸学习兴趣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科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 不但能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促进基本能力的形成和良好思维的发展, 而且也是了解、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 就必须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 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 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如在教《简单电路》一课后, 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 (实验) :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几天后, 几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就送来了, 达到了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篇4: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74-0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以“对策问题”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培养学习兴趣

[片段一]猜获胜的条件

师:今天我们来玩“比大小”的游戏。根据游戏规则猜一猜,要想获胜需要什么条件?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有两组卡片A组:30,19,11;B组:20,12,2,每人拿一组卡片,每人每次只出一张卡片,卡片上数字大的获胜;

(2)出完3张卡片,赢两次的为胜者;

(3)第一次谁先出,后面两次还是谁先出。

教师让学生先选卡片并先出,然后师生进行PK游戏。

师:猜一猜为什么老师总是赢?

生:因为每次都是我们先出,老师后出,所以老师赢了。

……

“比大小”游戏是通过师生间进行比赛来创设老师为什么总是赢这样的问题情境,以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实例,并从中深刻领会数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片段二]探索获胜的方法

师:要想获胜就让对方先出,那么是不是对方先出你就一定能赢呢?

生:是的。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田忌赛马的视频。

视频出示:田忌赛马的故事(1分46秒)。

师:在第一次比赛时,田忌用什么马和齐王比?

生: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

师:由于齐王的马都比田忌的略强,所以最后谁胜了?

生:齐王。

师:想一想田忌要想战胜齐王,应该怎么比?

生发表看法。

师:你们猜得对不对?请继续看视频。

……

心理学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上课时用有趣的故事导课。先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输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去探索田忌要想战胜齐王,应该怎么比,最后揭开悬念感受动脑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习兴趣

[片段三]揭示获胜的方法

师:现在还有一个小问题,如果齐王这三种马的出场顺序不变,如果你是田忌,你能想到几种策略?前提条件是不管谁胜只要你能想到一种策略就算。请四人小组合作,把你们的策略写在表格上。

学生完成表格。

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共有6种策略,6种策略里,田忌获胜的策略只有1种。

师:只有一种,这一种就是田忌获胜的最优策略。

师:在田忌赛马中,要是让对方先出我们就一定能赢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生:不能,田忌要想获胜,除了让齐王先出,还要用最弱的马和齐王最强的马比。

师:所以在比赛中,田忌要想获胜必须满足上面的两个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

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田忌获胜的方法,而是努力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探索田忌获胜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乐趣,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内心感到极大满足,从而不断发展学习兴趣。

四、在拓展练习中维持学习兴趣

[片段四]应用获胜的策略

师: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用处。例如:

课件出示:练习一:男女各3人进行三局两胜制跳绳比赛。

师:男生队要想获胜应该怎么做?

……

练习二:四(3)、四(4)班进行短跑比赛。

师:四(3)班要想获胜应该怎么做?

……

教师通过设计“跳绳比赛”“短跑比赛”这两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既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在设计拓展练习时,要注意控制习题的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让学生在平淡的练习中体会无穷的乐趣,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维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去点燃兴趣之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乐中学,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成效,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学习都是从兴趣入门的,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姜向东.小学数学教育[N].辽宁教育杂志社,2015.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篇5: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兴趣课堂,情境练习,师生关系

走上教学岗位已经十年,每每问学生:你喜欢什么课时?学生总是回答是体育课,常常思索为什么?原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学生的最爱。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也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我认为,成功的教学也一样,不应是我们教师逼着学生学,把想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强制的让他们掌握,而应让学生主动的去学,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篇6: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编排的体育的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虽然这些内容中的技术要求很高,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但是由于常规的教学手段根深蒂固,课中的活动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被动性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下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而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的性教育,丰富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落,讲解及正确示范等几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学 目的性教育 丰富教材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 讲解及正确示范前言:从心理学上解释,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因此,兴趣是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完成课的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1.进行目的性教育心理学上告诉我们,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练习有明确的需要,具体的需要指标,使学生懂得经过努力会产生所需达到的效果,才会对练习有浓厚的兴趣,产生进取行为。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短跑成绩,应使学生明白短跑是所有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它对整个田径运动水平提高有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其它项目如铅球、跳远、跳高等的成绩,必须先提高短跑的成绩,因为短跑包含了速度、力量、灵敏、弹跳力等素质在内,而短跑又是我们的教材内容,就更应该努力提高它的成绩了。通过上述启发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有所追求的目标,练习兴趣就这样产生了,那么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加强了。

2.不断丰富教材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从心理学上分析,是诱因促使动机的产生。以学习材料作为分部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难度性和实用性。2.1科学性在教学上做到难易合理,新旧教材搭配得当,一般来说,课的前半部分学生的精力和体力充沛,注意力较集中,应把新授内容和动动负荷较小的教材以及灵敏、速度、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课的后半部分学生体力有所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为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应把竞争性较强的游戏、比赛、测试、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2趣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且牢固。采用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基础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设计了一个篮球基础配合课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来表现篮球基础配合的全过程,比较形象的展现了篮球基础配合的动作要点、动作方法、移动路线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此项技术。

2.3难度性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采用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前滚教学课件慢放,使学生认识到几种常见的错误动作的原因、过程,从而在练习时尽量避免,在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想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应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1创设教学情景通过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魂,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例如讲授乒乓球技术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容国团、江嘉良、邓亚萍、马林等乒乓体育健儿勇夺世界多项金牌的动人事迹。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的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2开设游戏情景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体育学科最新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多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来源于生活,创造于实践中,它具有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思维能力的功能。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制作一些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小卡片、小动物头像,设置在体育游戏中。如老膺捉小鸡这一游戏,可将“老鹰”“母鸡”和“小鸡”的头像让学生戴在头上进行练习。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4.正确的示范及讲解根据小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持久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充分利用电教媒介体进行示范动作: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如果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因为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前面所说的前滚翻的教学中,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联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的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而利用多功能媒体课件,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生动的讲解由于体育课的时间有限,任务重不可能也不应该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光由教师讲,所以教师讲话务必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解分析要形象生动,新鲜活泼富有鼓动性和幽默感。5小结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祥的《浅谈体育课的兴趣》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

篇7: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秀荣

单位:彩亭桥镇中学 电话:0315——6487200 邮编:064107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好、乐学,这必然推动数学的不断前进。

一、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挥学习潜能的最佳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相处、交流,坚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理解的气氛,试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谁会不愿意学习?

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设置等方面有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进 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了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三个数相除吗?”学生能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是积极探索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兴趣,长此以往,定会受益匪浅。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数学,就其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服务于生活,将生活观引入课堂教学,符合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数学活动,增强兴趣。

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单纯从数学课本中学生很难领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我们还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数学知识。

五、设计多样作业,促进兴趣。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条有效途径。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其次,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1.口头作业,说解题思路、算理,看图编题等。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3.思维性作业,设置要认真思考的习题、应运题等。4.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等。5.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作业。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 通过对于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 提出问题, 使教学具有一定的新奇性, 从而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可以结合游戏, 亦可以结合一段故事。问题情境的创设, 对于大脑皮层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持续刺激, 有助于学生对于学习热情的激发、思维的活跃、记忆的加深。

二、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 贴近生活, 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 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 学是为了用, 一旦学生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他们的那种优越感、自豪感会激励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因此, 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能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价值,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自然会增加,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把握好课堂提问,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化学课不是一讲到底, 也不是一问到底, 精讲巧问, 处理好提问的节奏, 安排好提问的时间和距离,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和问题零距离接触, 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在提问时, 教师要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 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 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要注意所提问题的范围不能过于空洞, 也不能过于狭窄, 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 也不能过于简单, 使提问失去意义。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出自己的回答, 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深入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体验成功法,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 足以激发他对于这件事产生足够的兴趣, 并对此持之以恒。学生也不例外,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并成功解决, 体验到这种成功带来的快乐时, 会在这种快乐中进一步地前进, 并对其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 这就是所谓的成功法。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可以体验成功的机会。比如, 当提问学生某一个问题时, 其答案并不一定要完美无缺,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 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成就。逐渐地, 学生就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精练的语言能赢得学生的欣赏。有时候学生喜欢某个学科,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学科的教师。如果教师能受到学生的喜欢, 那么上课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高, 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经常深入学生中与学生谈心,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篇9: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会对外部世界有新奇和兴奋感,促使学生想探寻究竟,积极思考。要让学生学好科学这门课,就是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因斯坦认为:“惊奇行为,似乎只是当知觉同我们充分固定的概念世界有冲突时,才会发生。每当我们尖锐而强烈地经历到这种冲突时,它就会对我们的理性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这个理性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感的一种抑制——对‘惊讶’和‘奇怪’的不断摆脱。”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那些不知道的、新颖的认知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带领学生在在校园开辟一块园地,一起种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蔬菜。通过让学生自己翻地、除草、浇水,最后收获的时候一起摘豆子、拔萝卜、收青菜,亲身体验收获的成功和愉悦。幼儿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通过在实践中的观察和探索,感受到不同植物不同的特征。学生们亲眼看到了蔬菜的发芽、成长等,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另外,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遇事好问为什么。他们正处在思想启蒙阶段,对接触的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探究思维的过程,总会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在不断推进,兴趣在不断提升。小学生对科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问时,教师要耐心解释、热心答疑。不能认为学生的思想幼稚而置之不理,这就让学生感到失望,他们的好奇心会减退。

教师要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他们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让学生因疑而问,因问而探。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提高了探究兴趣,满怀好奇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物质的变化》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铁钉为什么会生锈?米饭在咀嚼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变得有甜味儿?为什么碳酸饮料喝多了不好?在《讲形状与结构》时,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拱桥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压力等。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茶叶会沉在杯底?为什么铁锅会生锈?为什么水开了会溢出来等等。

二、组织实验课程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符合学生感性认知规律。单一的课堂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是死板的,学生不能体会科学学科的有趣之处,如果通过实验方式,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去分析实验现象,会让学习变得轻松,培养学习的兴趣。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我们要精心设计,优化实验教学。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针对小学生而设置的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中。

比如,让学生认识磁铁的性质,用一张白纸隔开回形针和磁铁,回形针会随着磁铁的移动而动,这让学生明白了磁铁的吸铁性。学生也可以自己来做各种实验,铅笔盒、圆规、锁都是很好的实验工具。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才能,以此升华兴趣。

随着实验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大,实验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于农村小学来说,难免存在资金不足,仪器不够用的教学状况。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了实验教学,要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要因地制宜,开发自制实验器材,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学生在家中做实验,丰富学生的体会。

三、讲述名人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学生从中获得励志教育,这些故事中的名人无形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生物进化》时,给学生讲述达尔文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标本的故事;在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如何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资料,生动有趣,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进入教学情境,此举鼓舞了学生们,激发了他们善于发现、发明的能力。

四、寓游戏于教学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设置各种游戏,创建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认知和成长,教师要了解他们,和学生一起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①猜谜语、唱儿歌让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成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教师在讲花生时,让学生先猜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学生踊跃发言,猜出了很开心,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听教师以下的课会兴趣大增;教师课前编猜空气的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无颜色无味道,动植物一刻离不了。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思维能力,也不失学习兴趣。②让学生进行体验。在教学杠杆时,开展比力气的游戏,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教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样的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纷纷进行思索和探究。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自然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倾向,它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没有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相机教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编 周春晓】

篇10: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从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倡导良好的学习方式、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等方法进行引导。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学情境 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语文活动

小学语文在各门学科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家华罗庚都曾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学习语文的热情,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想要学好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用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用无私的爱心感动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教授,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内心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能够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才会积极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首先,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授者,更要走进学生,融入到学生中,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勇于思考、敢于发言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探讨,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提问,并让其主动地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让思维处于最活跃地状态,语文学起来就特别有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倡导良好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老师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因而强调自主学习。在教师与学生、在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上,以往的应试教育的竞争机制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矛盾,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严重妨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而强调合作学习。在接受与探究关系上,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发现和探究,限制了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强调探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热爱语文的感情,使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于学习语文,主动地学习语文。

四、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口授模式下,教师通过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难以将语文的文学之美完整地传达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运用电教手段,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可以把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转变成丰富的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进行选择。古诗词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词的意境,同时配上诗词,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词的意蕴。文学性的文章,可以搜集相关的录音、影像,通过声像播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含义。科学性的文章,可以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使教学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的理解。

五、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内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故事演讲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交流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墙报,开展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兴趣。

篇11: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文章从五个方面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

作 者:佟娜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蔡各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102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623.8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篇12: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东云程实验学校 阳合文 电话: *** [摘要]

“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会套公式会计算,稀里糊涂求答案。”这是许多学生和教师对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当然,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掌握其形成规律,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提高中学生物理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渴求心理,对未来科学成果产生强烈求知欲,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不知疲倦地探索;知识。但兴趣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激发出来的。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生动灵活,又扎实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恰当导课,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开头是创设课堂优良教学环境的前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心理,使他们思有方向,求有目标,学有收益。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东西,都与物理有密切的关系,如: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为什么人要起跳前先蹲一下,足球场上,香蕉球是什么回事,篮球手投篮时球要旋转,还有一些魔术之类„„。这类生活中的问题对那些对物理理论不感兴趣,但热爱体育,贪玩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兴趣,可调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上初二物理第一节引言课时,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死海不死?阿基米德的魔镜是怎么回事?设置悬念后,我告诉学生要解释这些问题,必须学好物理知识,从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直接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引入新课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浮力》一课,五岁曹冲怎样称大象有多重,为什么死海不死等?学生在思索中就可深入到内容的讲解。

二、消除学生畏难、厌学情绪,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人们的认识过程而产生。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一旦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就会阻碍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畏难、厌学情绪,排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要使学生有决心,教师必须首先要有信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有诚意教好我们,我们有能力有决心学好物理。”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建议,和个别学生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在课堂上,我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焦耳用了40多年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测定了热功当量。他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真是难能可贵;介绍本校物理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自己转化差生的经验及差 生学好物理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国心理教育家斯宾塞主张: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乐趣,富有情趣色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又如在讲微小形变时,我用玻璃瓶盛上红墨水,用体温计的竖直玻管和胶塞制成一个微小形变演示仪,当用力压玻璃瓶时,红墨水明显沿玻璃管上升,松开手后,又下降。学生对压力作用下固体发生微小形变不仅认可,且印象也更加深刻了,对解决弹力的存在和方向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技术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给物理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比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还可以创设模拟各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交互式的课程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学生亲自操作,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发展学习内容,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在物理训练中,多媒体能形成集训练、辅导、检测于一体的物理能力系列训练系统。所以物理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利用当代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在课程设置、教材的载体、编制方法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使物理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要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当然,传统但较好的教学手段还是要使用、要重视。

3、创设讨论、争论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讨论、争论中,每个同学既要考虑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又要考虑他人的见解对不对,这是一种由论题和对同学发言的评价共同构成的问题情境,能形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只有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治理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

4、及时捕捉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初中生心理素质不稳定,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几句幽默的语言或笑话,就可调节学习兴趣。

5、及时评价,提高兴趣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成就、成果都有一个想得到证实和肯定的心理。老师适时适情地给予正确的科学的评价,肯定将会大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应掌握好多鼓励少批评否定的原则。

四、加强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放在兴趣小组来完成。可成立摄影小组、电器维修小组、航模小组、天文气象观测小组。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心的实践中,尝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工厂、矿山、电站等。既扩大了知识视野,又增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组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有:开展小制作,如自制潜望镜、针孔照相机、土电话等,还可以定期的举办展览会,展出学生的小制作,让学生享受成功后的喜悦,促使学生兴趣不断的得到提高和

五、现身说法,以老师自身学习物理的酸甜苦辣、遨游于物理殿堂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老师本身就是一个物理载体和化身,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初始的物理学习对象就是老师,教师可发挥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角色作用,现身说法,讲好物理学习开场白---第一课可以讲自己的个性爱好,可讲自己的经历轶事,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酸甜苦辣,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目的、乐趣,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经历和今后的打算,可展望物理学辉煌前景,等等,通过这样的畅谈,一定会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对物理学科心驰神往。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有一颗赤诚之心,爱生赏生,爱岗敬业,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智慧,去热爱自己所教的物理课程,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用自己心中酷爱物理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新乡.[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年.2.《21世纪中学物理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

篇13: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在课堂中处置偶发事件要慎重

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 它是针对人的发展的一项工作, 面对的是一群群生龙活虎、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 在每一堂课中他们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无可厚非, 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专心听讲的。当然, 免不了也出现个别不听讲或做另外事情的人, 教师对这些学生该如何处置, 怎样对待呢?这确实需要研究。如对这些学生处置不当, 造成的后果肯定会是很严重的, 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的。

如我曾严肃批评过一个在课上看课外书的学生。然而事后我发现, 他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我所处置的这件事, 应属于处置不当而造成恶果的这一类。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 我当时处置时严重地损伤了他的自尊心, 使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由于他成了一个课堂违纪者而受老师批评的人, 才导致他以后种种对学习语文不良的行为产生, 以此来发泄对我个人的不满。因为情绪上的变动, 使得他对语文学习也变得越来越不喜欢。我当时确实不应这样野蛮收缴, 毕竟当他看见我时的神情和举止都表明他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的收缴行为其实是多余的。因此, 教师在处置这类事情时一定要小心慎重。如果我当时把此事放到课后来处置, 及时找他了解情况, 引导他今后如何来处置好课本与课外读物的关系, 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严重的后果了。

二、批评、教育学生不能打击其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错误、不足, 肯定需要批评、教育的, 但不能让他由此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凡影响了学生今后学习兴趣的教育都是对学生没有帮助的教育。一般说来, 学生在课堂中做一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事情, 只要他自己懂得这是犯了错误、是不对的就行了, 毕竟明知故犯的人是很少的。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犯错误, 而且在并没有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 就应该宽容对待, 只要适时地提醒他, 让他引起注意, 及时改正就可以了。适时的宽容对当事的学生来说比教师用千言万语进行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本案中, 当时学生见到我时慌忙藏书的动作、惊慌失措的神情都表明他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打了, 况且当时班中知晓他听课不认真的人也是不多的。那时我只要微笑面对, 让他轻松一些, 并提醒他上课要专心, 这样的处置肯定不会打击他学习语文的兴趣, 或许他还会打心底里感激老师。从另一角度看, 他用看名著来打发自己所不喜欢的内容这一方法, 说明他对语文这一学科内心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无非采用的形式不正确而已, 或许他对所讲的内容已经了解了也说!不定, 能看《三国演义》原著不是证明吗?而我当时那样一意孤行地处置, 使他在其他同学面前变成了一个上课违纪者的形象, 这对一个学生来讲是最大的打击, 从而使得他最后一点对语文的兴趣也被我剥夺了, 这可以从他收缴后的种种表现得以验证。这样的处置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以致他对我个人行为的不满上升到对语文学习的不感兴趣, 不再愿意学习语文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细处着手

学生在课堂中看课外书当然是不对的, 但从另一方面看, 学生在语文课中用看课外书来解决自己对所上内容不感兴趣的问题, 这与用睡觉、谈话、吵闹等方式来表示不感兴趣的人要好得多, 两者是截然不同, 有着本质的区别, 毕竟他心目中对语文还是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像本案中的这位学生看的《三国演义》原著也是语文课外必读书目之一, 这也说明他课外对语文是十分感兴趣的, 否则的话他绝不会有兴趣冒着受老师批评的风险来看这本书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的零用钱花到购买玩具、零食上, 能用它来买几本名著丰富自己头脑、开拓自己视野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了。从这一角度来说, 这个学生还是应该得到表扬的。如果我当时能利用这一点来引导他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就能很好地激发他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就能使一件坏事变成有利于提高他语文学习能力的好事, 为他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当时的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桎梏, 根本没有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考虑, 丧失了激发他语文学习兴趣的有利契机, 一味地认为上课看课外书是不对的, 这样姑息养奸只会助长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发展。于是我进行了简单、独断的处置, 以致出现了不仅没有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反而把他仅有的一点兴趣也剥夺了的后果。这样看来, 他对语文不再感兴趣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单是靠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的, 只有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让他主动去学, 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初中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不是打击他们学语文的兴致。此外, 教师在课堂中碰到一些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慎重处置, 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即使所遇的事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甚至是影响课堂教学的, 最好也不要当堂处置, 而要把它放到课外来处置, 这样不仅能让当事的学生有自我认识的时间, 也能使教师有充分考虑的余地。有时处置得当, 能很好地帮助今后的语文教学, 而处置不当则会“全盘皆输”。

篇14:浅谈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难怪学生们说:“一堂课 45分钟,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

二、用多媒体情景教学组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手段和艺术手法,创设情知交融的科学意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进入角色,在情趣盎然中展开对知识的探索。

如“生命的起源”这节课内容很抽象,如果每一环节都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学习,学生会感到疲累。而在生命的起源中,认识原始地球的条件对于理解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故一上课我就先播放了一段课件:地面有许多火山在隆隆爆发,熔岩横溢,大量的气体喷射而出;天空中雷电交加,火光四射,哗哗大雨倾盆而下,铺天盖地,地面逐渐一片汪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此情此景当中,顿生疑虑:“老师,这是什么呢?”然后我点出这就是原始地球的想象图,那么原始地球能为生命的诞生提供怎样的条件呢?在学生情绪高涨状态下,我再通过复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知识切入主题学习,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积极地步入科学殿堂,牢固掌握了知识。

三、用“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启动器,培养学习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解的求知状态。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从问题中得到发展。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可做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 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自然会发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可以此为契机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弄清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弄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的是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 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中知道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旋律的今天,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是广大生物教师的重大任务。在生物课堂上,创设学生问题意识,使他们在“问”中学,在“动”中学。

上一篇:地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1下一篇:预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