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24-04-08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精选8篇)

篇1: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影响到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

一、引言

如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只关注文章表面上的理解,没有深入地进行剖析,整堂课下来,并没有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没有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只是生硬地按照答案进行套用,进行机械式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拓宽,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逐渐下降,甚至厌恶这门课程。所以,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得学生对语文阅读感兴趣,进而理解到这门功课的奥妙。

二、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学方式比较简单,都是教师事先温习功课,并且对文章进行理解,然后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的见解进行授课,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结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主动地学习变为被动地去接受,整堂课程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初中语文阅读的兴趣。长期如此,课程教学失去了有效性,不仅教师感到教学辛苦,而且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语文阅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一)教师课前没有进行充分准备

其实,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课前进行准备。实际上多数教师没有在教学之前设计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没有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没有事先进行预习,没有初步了解,只是对文章进行粗略的理解。

(二)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规划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步骤,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W生的思维里,让学生按照教师对于文章的分析进行理解,使得学生生硬地记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以及一些语言段落的写作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导致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拓展与延伸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课外的延伸,导致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只存在表面上,对于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没有办法通过语文阅读开拓自己的思维,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对于语文阅读也会丧失兴趣。

三、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为学生制定每一步的分析对策。其次,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安排学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见解去理解文章中的内涵。再次,教师为学生确定一个阅读方向,让学生按照这个方向进行阅读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预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资料、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前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经常使用的写作方式,提前用自己的见解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从而切身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美好。比如在教授《捕蛇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安排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柳宗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更有效地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初中语文阅读过程中,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学生从阅读中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真实感受,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了解文章,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教授语文阅读课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问学生为什么,感受文章的优美词句,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词句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于作者思想的领悟,并且揣摩作者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比如说,《故乡》中对于中年闰土的神态刻画与少年时候形成对比,对此加以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内涵。

(三)激发学生学习初中语文阅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事物的学习,首先要有兴趣,然后才能更好地了解,进而从不同的层面获得知识并且得到满足。具备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丰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有趣而生动的音频、视频、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鉴赏,鉴赏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强弱,鉴赏能力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学素养。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品位的人文情怀。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完善高境界的人格修养,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自然,感悟人文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还需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关键。例如在《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受作者对写作素材的组织和整理,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体会文字结构的写作技巧,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五)运用多媒体阅读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中的许多生活方式,同样也改变了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宽教学空间,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乐、图片、音效、动画、电影,都是很好的阅读资源。相比于文字,音像和影像资源更能让初中生接受。利用多媒体技术,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互也有所加强,教学中充满了趣味性,学生的阅读热情被激发,学习更为轻松,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补充。多媒体教学资源有着极强的优越性,大量的阅读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现状进行了浅要分析。教师以及学校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有效对策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阅读,提高鉴赏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采取有效性的阅读方式,感受阅读的力量,在阅读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07):79-81.[2]陈美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J].华夏教师,2016(07):32-33.

篇2: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苍溪县中土乡小学校

李明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合理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应付和接受。新课程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作品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切忌用教师的分析传授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动口,动脑,而且由于学生个体文化的差异,允许他们对阅读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差错。知识正是在这样的随机交互中逐步生成、不断纠错中渐渐掌握的,这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多进行生生间的讨论与争辩。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入境,人情朗读,感悟文意,体会情感,悟出精髓,逐渐熏陶出个人的阅读品味,激发阅读情感的升华。

二、制定好阅读教学目标和做好阅读教学准备

1、要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对阅读的积极情感。阅读教学前,先要指导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目标有远期、近期之分,远期目标一般以每学年作为一个层次,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吻合,让学生明白这一学年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阅读哪些文体的文章;近期目标可以以一个月或一周甚至一篇文章作为基本单元。它应与具体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配合课堂文本解读,补充必要的额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起到真正读有所用的效果。

2、提前选定好相应的阅读目录。目录内容可围绕文本作者、背景、文体、立意、思路、语言风格等方面确定。再将此与大纲教学内容对号入座后编成阅读提纲发给学生,使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一目了然。这样阅读针对性强,阅读效率高,有助于培养综合阅读能力。

三、加强体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感悟生命

1.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的素质课,虽然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但它不是思想品德课,更不是其他课。学生的知识生成是做不了假的,有一定的认知体验才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学生绝对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基于原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教师要珍视学生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性,走向生活化:吕淑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诚哉斯言!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文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关注“双基,”而是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有时候,当我们读到一篇感人的文本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动而感染!列宁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事物强烈的热爱和追求”。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和对人生的启迪。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阅读教学理当施以快乐教育,以减轻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要以快乐之心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学会生存,永不放弃。

初中阶段恰同学年少,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渐渐形成,语文阅读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析生活、思索人生的责任。教阅读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四、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调控

阅渎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有着不同的反应。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要对阅读教学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阅读信息,抓住信息中的有效成分,引领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检查,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检查读书笔记与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反馈措施。

(一)指导并检查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纲型:阅读后,把阅读材料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感想型:读完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过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在阅读中,各类读书笔记可以综合起来做。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对较好的做法及时表扬,以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

中学生的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能够外显,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此,教师可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应该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活动可每月一次,也可每两周一次。这样,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体味成功的快乐,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在互相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篇3: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化的教学手段。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 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的作用, 滥用多媒体, 导致多媒体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 教师只有合理应用多媒体, 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理解和内化相关知识, 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二是程序化的教学步骤。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只机械地讲解重点内容, 而没有对文章的内涵以及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赏析, 教学氛围乏味、沉闷,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三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难以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个性特征出发, 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这些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无法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进行准确把握,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手段, 增强阅读内容的感染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结合声音、图像, 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如教师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济南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展示给学生, 并让学生从图片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 然后进入到课文阅读学习中。一般而言, 语文的外延就是对生活的外延,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丰富阅读内容, 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教材内容、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文素养。

(二) 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就是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让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学习交流, 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有效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如教师在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进行讲解时, 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 首先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朗诵和表演, 一组学生在对文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进行朗诵时, 教师可让另一组学生做弯弓射箭的动作;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和总结, 并展示小组合作成果。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阅读和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促进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三)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必须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创设教学情境, 以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师在对《童年的朋友》进行讲解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可以先提出问题, 如朋友是什么?并讲解自己童年时的朋友, 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心情, 体会童年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情境中深入体会友情, 并迅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心声, 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又如教师在讲解《十三岁的际遇》这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作者入学时的心境, 可以创设开学情境, 使学生能够对作者考入北大后的心情加以体会和感受, 并让学生从作者的誓言出发, 对作者的心境进行感悟。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 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 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手段, 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积极创设阅读情境。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 许多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

参考文献

[1]韩军.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3) :190.

[2]李云霞.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1) :459.

篇4: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61-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比重最大、变动最多,重视程度最高的就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但是在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阅读教学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阅读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没有发挥出它的优势。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这一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状况来看,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出于一种强迫性、随便性、无顺序、效率底下的状态。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在语文的能力和素养以及写作能力。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步骤过于程式化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主要是笼统的分析整片文章, 虽然分解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但老师很少带领学生细细的品味、领悟情感和去感受语言那种隐藏的韵味,那么这篇文章就失去了它的灵气。

2、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手段也从以前的板书教学渐渐的向现代的多媒体教学靠拢,虽然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有些教师却把现在多媒体的教学当成了一种新时代的教学目标来追求,也有部分的专家学者在教学观摩的过程中,把老师的教学当中是否运用到了多媒体教学作为评判这节教学的优劣标准,这是目前教学的一个误区。

3、阅读教案过于艺术化

有一部分的初中语文老师,他们过分的重视教学教案的编写,他们把教案编写的无可挑剔,天衣无缝,甚至有时候连学生的表情反映和种种想法都会给设计好,尽管如此这些也都是老师的想象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整个课堂就好像一个教案的“复印机”,忽视了整个课堂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二、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篇文章的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一方面应该说多媒体教学是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使情境再现,可以有效的补充学生原有的经验匮乏。比如说在契诃夫《变色龙》一文中,如果学生不知道变色龙的生活习性,不知道这种动物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身体颜色,就不会真正的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和可悲,对文章中的人物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次上。如果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变色龙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录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的理解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被成为变色龙的情境当中去。又比如在教学诗歌郑愁予的《雨说》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写这篇诗歌时的历史背景?如何让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雨”对孩子们的那份关爱?这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个春雨的片段,同时再播放几段“文革”灾难不久之后的关于孩子们的影片,这样就会大大的帮助学生们了解作者在写作时候的历史背景,也有利于学生们体会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那份关爱之情。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进入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有乐趣、积极的学习氛围。

2、根据教学目标, 强化课型创新

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快速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不一样的课型:自主阅读型、文学欣赏性、探究课题型、学法指导型、朗读课题型、思维训练型单元组合型等等。当然,课程的设计是要依据教学的目标而定,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比如,江河先生的《星星变奏曲》这篇文章,形式和内容都是很幽美的,这时候就可以采取朗诵的方式和文学欣赏的课型;对于梁启超的论证缜密的《敬业与乐业》这样的文章,我们就可以采用思维训练型和课题探究型的方法来教学,如果课堂时间比较充足,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辩论赛等。当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一定的法则,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文章的具体内容适当的变换几种课型来达到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设定为课本表演剧的模式,让学生们自由的自合,进行角色的扮演。由于每个人的表演风格都是不同的,所以这样的表演都可以让学生加强对主人公当时心理的把握程度。

3、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在语文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席空谈。语文老师应该在精心的选择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用词的数量。老师还要培养学生长期的在课外的读物上积累各种词汇、勤摘抄、勤做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长期持久的做好记录和笔记会使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效率。做读书笔记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从简单的做起,比如写批注、评价、心得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阅读写作以及理解文章。

本文主要是阐述了当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的各种问题,如步骤过于程式化、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阅读教案过于艺术化等等,所以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量以及提升学生本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几个阅读教学的方法来改进这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改善,相信可使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2011(8)

[2] 车 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7) .

篇5: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大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从树立自主阅读观念、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培养阅读积累习惯和实现广泛有效阅读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16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大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熏陶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和实际应用积累素材,奠定基础。笔者鉴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自主阅读观念,做好课前预习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要我学”,转化为处于主动状态的“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促使其满怀兴趣地开展学习,而课前预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有相当多数的学生对课前预习毫无兴趣,也未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对于教师安排的预习任务大多采取忽视态度,觉得教师没有办法开展量化检查。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观念,培养他们有效的预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16课《南京大屠杀》时,因为这段历史离现在的初中生太遥远,他们根本就不熟悉,甚至对这段历史毫无阅读兴趣,认为那样残暴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这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功课,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查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新闻等史料,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事件里犯下的各种罪恶行径,重视如今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上课时可让学生各自谈谈对南京大屠杀这场日军违反人性的罪行的感受。就是在这样的自主查阅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真实的历史,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因此他们会主动去了解,去学习,长期如此便可树立学生的自主阅读观念。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不足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集声音、图文、动画等于一体,为学生呈现清晰的图片、丰富多彩的视频、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触发,学习兴趣得以加强。如《春》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春的美好景象,但要十三四岁缺乏生活经验的初中生马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同感受,去理解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对春的热爱之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这一局面,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运用音频和图片来再现春之美好景象。比如以一首《四季之春》歌曲导入,悠扬的音乐让学生身处如诗如画的江南春景之中,一派生机勃勃,大地盎然,再辅以春景图的辉映,越发让人沉醉其中。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视觉、听觉构建了一幅大地回春图。这样,学生就能够触摸到作者的心灵,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感情,与作者同喜同乐,同时也对春有了感性的认知,对春有了抒发情感的欲望。

三、培养阅读积累习惯,实现厚积薄发

要想提高语文阅读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积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以“年―月―周―日”不同时限来计划阅读的内容,并且布置学生及时做好阅读笔记,制作阅读小卡片,对内涵丰富的句子、措辞优美的段落进行抄录,避免蜻蜓点水的“浅阅读”,实现深挖内涵的“深阅读”,从而促进阅读成效再上一个台阶。教师可以每月或每学期定期开展“阅读之星”评比活动,将阅读成绩纳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中去,积极鼓励学生,以保证阅读效果,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慢慢积累知识,以实现厚积薄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面、积极向上、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切忌选择负面、消极落后、给人以错误引导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

四、实现广泛有效阅读,开阔学生眼界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真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就一定要抓紧时机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并鼓励他们自己找书读,多读书。如在教学毛泽东的《词两首》时,很多学生对毛泽东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热情奔放的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讲解完《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这两首词后,借这一时机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其他作品,告诉学生毛泽东的作品还有很多,都非常优秀,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网络、实体书店以及图书馆等途径去阅读,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去搜索、阅读书籍,实现了广泛有效的阅读,开阔了眼界,其知识面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总之,要想真正有效实现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功能,除了从树立自主阅读观念、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培养阅读积累习惯和实现广泛有效阅读这四个方面入手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与途径,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慢慢摸索、认真研究,寻找到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寻找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篇6: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理解文本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重视单元导读,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解读教材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看祖国、爱家乡。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导读的导向,并根据导读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阅读导读的习惯,在每单元学习前花上三、五分钟读、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单元整合意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面带笑容,和蔼亲切,愉快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让学生想读、乐读、真读。如在教学李白诗歌《望庐山瀑布》之时,先放轻音乐,然后用幻灯或信息技术展示庐山瀑布 的奇丽、雄伟、壮观之景,师生在声、像情之中进入诗的意境,心随情动,情动与辞发。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其启蒙而引其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坚持,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兴趣持久。

三、鼓励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究,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主动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读懂文本,读活文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九课《最大的书》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为什么称为最大的书?”“最大的书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的具体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大胆放权: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思考,大胆提问;二是创设民主、宽松的阅读环境,拓展学生的阅读时空;三是精心设 计“问题”,教会学生质疑,深于文本探究。如教《山行》这首诗时,任让学生阅读,品味诗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让学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时有什么感受,谈体会。

四、教会学法,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1、分布阅读,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多元化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永远是以问题开始的,鼓励学生对文本尝试多角度质疑问难。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思考点:(1)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2)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不出胜负?(3)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一设计,学生阅读后,会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3、发展求异思维,突出创新思维。如教学课文《落花生》时,虽文本朴实无华,但真情实感跃于纸上。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花生与做人有什么联系?平凡与伟大,怎样理解?

4、拓展思维空间,激励想象创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 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思维。如一问多答,一词多解。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阅读,想象“当船长逼儿子跳水时”,会有哪些结果,你对此有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收获。

篇7: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巧妙预设,精心建构

时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脱离文本进行教学的现象相当“时髦”,“课堂热热闹闹,课后收获寥寥”,这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一篇文章怎样教,才能提高效率?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它要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只有认真的研读具体文本,设计出符合语文学科基本规律和学生认知基本规律的教学方案,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学方案的设计极为重要。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考虑到学生的难点,及时的指点,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才可能在课堂上省时省力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教学《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至少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二是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三是了解战斗的经过,接受思想教育。在短短的一课时里完成这些内容和知识,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才能把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知识的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呢?我设计了用三种表达课文内容的方法:分别用一句话或短语,一段话,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阅读感知本文,思考回答,然后让学生明确: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最鲜明地表述内容的就是新闻的“标题”;用一小段话简要的概括报导内容,在新闻的开头部分,就是新闻的“导语”;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翔实地报导内容的就是新闻的“主体”。通过这样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把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文体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由复杂变简单,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2力求简约,有的放矢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去粗取精,返璞归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教学上既要“深入”,又要“浅出”,把繁琐复杂的阅读教学内容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课文找准切入口。

例如教学孙犁的《芦花荡》一课时,我单刀直入,紧扣老头子“三不怕”,让学生以特写镜头式地看到他过分自尊、过分自信的性格特点。《伟大的悲剧》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由于篇幅思想内涵较深,很容易弄得拖沓。教学中,我抓住“文眼”――“悲”与“伟大”,悲剧的故事为何蕴涵着伟大?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抓重点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3坚守本原,紧扣学科

语文课就是“学语习文”。杨再隋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比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去欣赏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了解苏州园林的美景,学生当然兴趣浓厚,但偏离了重点,效果不佳。(www.fwsir.Com)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解作者怎样向我们介绍其特征,从而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事物的特征及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等知识;教学《奇妙的克隆》时不可能把目光着眼于什么是“克隆”以及克隆的以展史,否则就成了生物课了,“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园”。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地上,语文课上就要讲“字、词、句、篇”,就要训练“听、说、读、写”。如果只是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文知识不落实,语言训练不到位,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低效的。

4精心设问,引导点拨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是提高效率的保证。阅读教学既要防止满堂灌,也要防止满堂问,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去思考和回答很多问题。所以,提问必须要少而精,要能有效的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完成教学目标;提问的难度要适当,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问题的设置,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和思考时间,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沉得住气,对于不能很顺利回答的问题,要予以相应的引导和点拨。必要的点拨犹如指路明灯,比如文字表达的异常处,就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看似很明显的矛盾:“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确凿”怎样理解?它们是怎样统一起来的?“似乎”表模糊,而“确凿”则十分肯定,是他记不清了,还是记得很清楚呢?这大文豪怎么回事?这样一来给学生设了一个很大的悬念,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来探求所以然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5开渠引水,延伸拓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阅读教学应该使全体学生能根据课文所学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课文当作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更应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

“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用“活水”,“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如杨绛的《老王》一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分析课文后,我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是一群和老王一样正在苦苦挣扎的人,然后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明白:我们跟这些不幸的人相比,是幸运的。那么,幸运者应该怎样对待不幸的人呢?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因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从而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了,无疑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把阅读教学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机会,自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才是最有实效的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陈玉琨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透视课堂》 陶志琼 王凤 邓晓芳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现代教学论学程》 黄甫全 王本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8: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方法, 指的是处理文字的能力和接收信息的能力。在生活当中, 人们想要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内容, 大多是通过阅读方法获得, 如翻阅杂志、与其他人签署合同等过程中, 均需要当事人进行阅读、进行揣摩。所以, 阅读能力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令初中学生可以尽快适应社会, 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内需加强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方面的能力。随着课程的改革, 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已经变成初中语文老师分析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有些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质量有所下降, 大多存有低效状态, 十分需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 形式化教学方式

当前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大量运用, 许多老师均热衷于做课件, 备课工作也变成了制作PPT。当然, 有效使用多媒体可以令课堂更为生动有趣, 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学习。可是假如仅仅为了追寻教学时尚, 精简备课工作, 则会出现本末颠倒的状况。通过多媒体教学, 可以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了解, 而非为教学工作节省工作量。执着于多媒体并非对学生有利, 这一形式化的教学方法成为了老师怠惰的方式。

2. 阅读教学步骤程式化

当前在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 繁琐的分析占据庞大位置, 将美好的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老师极少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感受语言、领会情感, 令语言文字中的感受化为乌有。比如, 对一篇小说进行分析时, 有的老师在设定情景、人物等方面并不在意, 而是将完整的状况进行分化, 将有些需要牢记的知识点以及抽象符号强加给学生, 学生在如此乏味的讲解与分析中, 逐步将原本体会到的完整情节与形象模糊掉, 获得的仅仅是毫无价值的内容。

3. 教案太过艺术化

有的老师太过注重编排教案, 将教学工作变成个人想象, 进行编排过程中, 将自己幻想为学生, 将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正确答案, 并让学生进行记录。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参将学生思想进行统一, 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建立。对于课堂而言, 学生在提问时并不会依照教案进行。因此, 在教案编排中需要有理有据, 而非一味追寻完美和艺术。

4. 阅读教学目标不坚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依照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心理进行, 可是目前大部分老师并未做到这一方面。教学当中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传授的内容也尤为繁琐, 这会令学生产生困扰, 降低理解能力, 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老师并未展现出教学目标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未掌握到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 以此令阅读教学失败。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 加强学生对阅读文字、词语、句子的积攒

文章由文字和语句共同构成, 学生想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则需先对文字和语句进行理解。学习语文知识成为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对于文章内的中心语句, 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给予分析, 如此更有利于寻求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也知晓作者的写作目的, 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令阅读教学工作更为顺利。

2. 依照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所有学生相互间均具有一定差别, 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而有些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较差, 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这则需在教学当中依照学生内在的具体特征, 进行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真正展现出学生的理解力。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细心引导, 让学生可以把控阅读内容, 以此激发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

3.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种, 如进行比赛、创建情境、设置问题、电教形式等。比如, 在契科夫的 《变色龙》 当中, 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段变色龙的影片, 有利于学生理解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力。以此让学生更加容易进入 《变色龙》 文章的情境当中, 让学生更为理解主人公性格内的可怜、可悲、可叹之处, 以免学生只是肤浅的认为文章中的主人公十分可笑。

4. 老师需进行反思

只是单纯地进行学习或只是单纯地进行思考都不会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 所以在教学当中, 需要培养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反思, 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在教学当中, 需要不断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 找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反思当中进行修改, 透过反思和对比, 加快自身的成长,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但展现于教学效率当中, 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影响, 所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关键。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 老师的责任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努力, 才能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08) :33-35.

上一篇:检调对接工作经验材料下一篇:公司端午节福利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