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2024-05-02

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通用11篇)

篇1: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今,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初中地理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立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促使学生认知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如今的初中地理课程正在经历改革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面临巨大变化,从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过渡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适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地理有效课堂建设的内涵

课堂是进行学科教学和德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基本场所。本文所探究的有效课堂主要是指,在经过了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得到具体的发展和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够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以此达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否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设计导入,如引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兴奋的状态,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接来下的学习中去。例如:在我给我的学生讲授《水资源》一课时,我以生活当中的饮用水先入为主,既贴近实际还不乏趣味,由此发起了一系列关于水的话题,让我的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讨论中去,既轻松又愉快。随后我以珍惜水资源切入主题,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分部进行讲解,随后逐步深入至水资源分部所受到的自然因素,最后将整个课程逐一讲述完成。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具体、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探索新知,轻松掌握地理知识。初中地理课本当中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一课就非常适合我们创设情境,农业与我们是密切相关的,关系到我们的吃穿住行,例如我们每餐要吃的五谷杂粮,穿衣用的丝绸,棉花等等都是农作物。然而这些作物的生长与环境气候,地理位置等是分不开的。比如我的家乡在长江流域,农民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你看,如此一来,我的学生便跟着我迈入了我的家乡,进入了我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只是隐藏在自己心中,等待着被人唤醒。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好胜心,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一个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肯定都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地理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讲到《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时,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太能理解“黄土堆积区”形成的证据,这时,我先在不同成绩段的学生中随机抽查,来了解学生对此知识点的领悟情况,然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理解到位的地方我再次进行着重讲解。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会有针对性的给他们布置相关的作业来弥补他们落下的知识点。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显示与传输声、光、形、色的强大功能,能够变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启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然多媒体教学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不妨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整合。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直观性、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他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样做,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就能找到更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初中地理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我的教学中,几乎每一节课都在使用多媒体电脑,例如《南北气温的差异》一课,我用电脑将我前一天做教案时,在网上找到的一些图片通过投影仪投放在屏幕上,等温线和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温度差异在图片上一目了然,学生们看过之后自然能够加深印象。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本身具有繁杂的特点,甚至其中众多的地理原理和地理概念之类都是较为复杂和抽象的,为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提炼出来,更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兴趣浓厚地进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所谓模块教学法,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逐一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长江》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内容设计成多个模块,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再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抽象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空间跨度极大,现实中,进行教学的空间较为狭小,而多媒体技术则能够更好地突破这一局限,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呆板的内容形象化,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全面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球的自转、公转之类的活动,以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当采用更好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23-25 [2]娄鹏鸽.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45-47 [3]刘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科教导刊:下旬,2015(10).90-91 [4]段兰兰.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34-35.

篇2: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海南白驹学校 地理组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

(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

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

(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

(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

(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

篇3: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地理学习中, 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想要主动去学, 才能学得好, 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而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地理, 追根究底是因为对它缺乏兴趣。对此, 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 运用多样化的手段组织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巧设导入, 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巧妙设计导入, 如引入故事导入, 设置悬念导入, 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兴奋的状态, 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接来下的学习中去。

(二)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利于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他们在具体、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探索新知, 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三) 组织竞赛, 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 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只是隐藏在自己心中, 等待着被人唤醒。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好胜心, 引入竞争机制, 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一些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 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 喜欢上自己所教授的学科, 实现有效教学。那么, 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 教师要转变角色, 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往往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往传统教学中, 教师始终占据着主体位置, 控制着课堂和学生, 根本没有给学生参与讨论的自由和机会, 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对此,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 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 与学生平等交往, 一起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热爱学生, 成为学生的知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热爱学生, 多关心、爱护学生, 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 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尤其是对待学困生, 更要多关注, 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处, 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 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它是双方面的,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换取学生的尊重。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思想,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同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 切忌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偏颇。只有做到上述几点, 用自己的关爱、真诚、尊重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 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往传统教学中, 教师总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从不考虑学生的需求, 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 只考虑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分层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实施分层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一个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 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 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肯定都有所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地理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 多媒体教学具有显示与传输声、光、形、色的强大功能, 能够变抽象为直观, 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 启发学生想象, 激活学生的思维,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然多媒体教学有这么多的优势, 我们不妨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整合。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 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其直观性、交互性强的优势, 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 使他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样做,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 方法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认真思考, 刻苦钻研, 大胆实践, 就能找到更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初中地理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5) .

[2]娄鹏鸽.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1) .

[3]刘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科教导刊:下旬, 2015 (10) .

篇4: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

引言:课堂教学是每个老师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广大老师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需求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而地理课程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尤为必要。但是,当前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老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不断提升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高

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地理课程处于一种刚入门阶段,并且其作为一门辅修课程并不被纳入到初中考试大纲中去,因此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相比,初中老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也相对较轻[1]。同时,老师受到传统应试观念的限制,对地理教学并不是特别重视,往往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教学内容缺乏精心设计和考虑,使得课堂教学死板、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初中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所以很多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很少关注地理知识内容,更别说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依然较多的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单一、老旧的教学方法,大多时候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书桌下面机械的听,导致课堂氛围极为低沉,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仅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厌恶情绪,严重影响着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调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导入地理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讲授一些趣味性小故事等,在课前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升课堂教学关注度,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做好准备[2]。例如,老师在讲授天文地理内容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授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吗?”因为这一故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可以很好的激发和调动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和兴趣,在学生们回答完之后,老师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将这两科星宿呈现出来,并且自然而然的引出天文内容。

其次,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例如,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以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生动、直接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奥妙和魅力,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授有关宇宙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熟悉的地球图片播放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生活环境的美丽,从而引起他们的探索兴趣,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记录性视频,以地球为中心由近到远的播放出整个太阳系以及宇宙的全貌,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分层教学法。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要求地理教学要具有全面性,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因为,初中班级学生较多,而且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等都各不相同,所以老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运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3]。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将那些基础牢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层;基础知识较好,能够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并且能独立完成任务的同学分为B层;而那些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分为C层。老师可以结合三个层次的特点,进行目标分层、学习内容分层、作业分层以及教学评价分层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目标,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信,使得全班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和进步。

游戏教学法。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相对于小学生较为年长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有一颗爱玩的心理,因此老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针对性的小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够增强教学的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掌握地理知识,提升教学有效性[4]。例如,老师在讲授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将中国各个省份制作成卡片形式,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老师随机抽取卡片,由几个小组比赛竞猜,看哪个小组反映最快、回答的最多。

结论:总而言之,地理课程作为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必修内容,因此,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正确认识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巧妙导入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采取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咏梅.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78-82.

[2]郝丽波.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2012,08:80.

[3]吴瑜. 打造高效课堂 感受地理魅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4:142.

[4]郑海霞. 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 学周刊,2016,32:168-169.

篇5: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

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篇6: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列为教学目标。近年来,我国社会进步发展很快,在课堂改革持续深入的今天,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以往初中地理教学对“教”的过程比较重视,忽视了学生能够吸收到多少知识,所以,初中地理教学难以取得较高的质量。为了让课堂教学有效性更高,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如果不能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无法保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并且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图示大幅度增加,所以,教师必须立足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多和学生互动,为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比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我国各地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说出降雨量和内陆蒸发量间的关系让内陆地区形成了干燥气候,同时还能认识到海洋对陆地气候带来的影响。运用这样的授课形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各地理知识点间的关系。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普及,教师要充分利用该技术,通过视频播放、图片演示、放映等功能,将初中地理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水资源”一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我国淡水资源在国内分布的图片演示给学生,并且还可以将各水利设施和水源地的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每个淡水湖产生深刻印象,牢固掌握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

2.发挥地理教材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看图教学需要注重一定的技巧,教师在要求学生看图时还要关注图的分类,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各种图的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在区分比例图与参照图时,由于这两种图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教学重点内容,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细致地为学生讲解,避免学生因为混淆而对地理学习带来影响。又如,在“七大洲五大洋”的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否则学生很快会失去学习兴趣,要划分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看图技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重、难点进行巩固,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课本习题重要性的认识,导致不能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即使学生课后做了大量练习题,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重视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3.实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初中各个学科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收获较好的效果。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过程,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学生布置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开展总结、调查、探究等活动,同时在课堂上比较学生的探究结果。其探究课题可以是让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植被,根据当地气候进行分析,或者是开展水质调查,观察当地的灌溉方式、用水类型等。这样既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参与到探究全过程,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所学的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学生学好初中地理,有利于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从教材内容出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篇7: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讨论有效性

南和县教研室 王少科

上一次地理联片教研活动我们共同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从误区分析到策略实施,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即课堂讨论,它在课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平时在听课、上课中发现,讨论取得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大量无序、虚假、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教师随意出示讨论主题。

2.讨论主题的跨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得出结论。

3.把讨论当成一节成功课的必要的一个环节,无论需不需要都加上这一环节。

4.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成员有时没有分工,效率低,浪费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

5.讨论的时间掌控随意性大,有时过长,有时则过短。6.讨论的方式比较单一。

7.教师参与方面较少。比如: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包揽了发言的权利,有学生趁机偷懒、说闲话,或者出现讨论偏题、时间过长、争论不休等现象。

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所以,课堂讨论的 “有效性”有待加强。鉴于此种现象,如何提高地理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1、精心挑选问题,精心挑选问题是讨论有效的重要前提。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而产生观望态度;问题太浅,学生感到无味,没有思考的兴趣,会有厌倦情绪。

2、明确角色分工。明确角色分工是讨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角色分工要根据小组成员的构成、座位的设计来设定。成员数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讨论的开展,这与讨论的议题有很大的关系。成员的构成应该考虑学生间的相容性与互补性的特点。课堂内讨论小组的组建以六人小组、八人小组为好。要做好角色分工。角色包括以下几种:主持人、记录员、质疑者、发言人。比如 :八年级上册73页的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的活动2.3、确定讨论方式。讨论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境,研究并灵活选用最为有效的讨论方式。例如:(1)任务分工式讨论。各个小组内再进行任务分工,在各自完成自己分得的任务后,再进行集体讨论,这样,使得责任明确,学生学习的机会更多。(2)滚雪球式讨论。先两个人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逐渐增加为三个人、四个人等讨论形式,使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充。(3)书写式讨论。不一定上来就用语言交流,可以要求学生把想要发表的意见写下来,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避免了讨论时表面热闹,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状况。

4、讨论时间的安排。讨论时间依不同的问题而定,一般在 5——15 分钟为宜。但要注意以下两点:(1)安排充足的讨论时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放开让学生去思维,不能在提出问题后象征性地留几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收场。否则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热情不再主动思考。教师要安排讨论,就要留足时间,充分考虑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2)在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前的独立思考看起来好像浪费一点时间,其实很有必要,是值得的,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独立理出思路,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可以为后面的讨论节省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避免盲目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

5、老师的适当参与。许多教师认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不宜过多地参与,一旦教师参与了,便容易主宰讨论过程,限制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这是有道理的,却也存在着问题。比如,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包揽了发言的权利,有学生趁机偷懒、说闲话,或者出现讨论偏题、时间过长、争论不休等现象。所以,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适当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老师要做讨论过程的组织者,和联络员,学习成果的欣赏者。教师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的需要,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以便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改进讨论的方式方法,提高讨论的效果。

6、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有的老师为了避免课堂失控,组织课堂讨论时统一步调,以教师为中心,由谁发言、如何发言都由教师来确定;有些教师虽设计一些较开放的讨论题,但往往是在学生兴致正浓时突然刹车,浅尝辄止,不敢深入;有些教师精心设计了讨论话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却是虚张声势,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中,即“用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这些讨论形式在而本质上仍是单向活动,是封闭、消极和被动的,学生找不到自由发挥的兴奋点,就会渐渐失去讨论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和环节,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氛围,真正让学生大胆参与讨论、深入有效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八年级77页,讨论完活动之后,教师可以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分析家乡身边的水资源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生活意义。

7、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和表达的观点应及时给予评价,注意要多表扬、鼓励。另外,评价既可让学生给,也可让老师给。并且要教给学生讨论、评价的方法。

8、拓宽地理知识面。其实很多学生也想参与讨论,在师生面前表现一番,但是苦于平时地理知识欠缺,无话可说。这就需要平时多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或在讨论前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以方便讨论的开展,既而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附:课堂讨论成果的展示

1、发言学生的确定。讨论时根据角色分工,一般会由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一定时间后,最好要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对于教师,应热切关注整个学习活动,对谁已经发言了,谁还没有发言要心中有数。另外,最好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回答,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使他们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篇8: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一、专题型教学模式概述

专题型教学模式是将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意在培养学生完善的逻辑思维并提升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专题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组织知识体系和改革教学策略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启发性的教学, 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专题型教学模式也是契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 较以往的教学模式, 专题型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题型要求。

(1) 教学模式上的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多是以传授知识给学生为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讲解知识点, 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方法, 而专题型教学模式则是一个升级, 这一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要求学生真正意义上接受和适应所学习的知识, 采用的是“针对式”的教学方法。专题型教学模式还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及以教材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 用各个领域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授课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通过连贯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 但是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完整和优化,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的局限性。例如初中地理在涉及地震带或者板块张裂的问题时, 突发的地震就是教材内容中没有涉及和考虑到的部分。而专题型教学模式则是独立的教学内容, 将各个知识点分成小的教学板块, 有针对性地教学。这样既能具体地讲解教材内容, 又能使课程内容丰富具体。

(3) 专题型教学模式除了教学模式有了新的突破外, 还要求教师做一些相关工作。一方面它要求教师能针对教材内容确定专题型教学内容, 将当下社会存在的热点话题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结合, 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所选取的专题进行系统的讲解, 将专题型的对象加以明确并选取合理的研究方法。

二、初中地理课堂专题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基于上文对专题型教学模式的介绍, 本部分笔者将以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教材为例, 谈谈初中地理课堂专题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专题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教学, 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中去,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不是被动地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国疆域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一首记忆中国各省市地名的小诗教给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记住中国的各个行政区域。小诗的内容如下: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 还有内台北上天。这首诗清晰地将中国各个城市的名字包含在里面, 这样的总结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首小诗, 更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归纳出中国的行政区域。这就是响应主题型教学模式针对性教学的要求。

专题性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各个领域的知识以及当下的热点话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形成专题性教学模式。以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为例, 在讲解这一课程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当下季节与中国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讲解, 系统地明确南北方的气候状况和形成气候差异的原因。这样的结合事实与明确归纳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并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状况与特点。

总之, 专题型教学模式是相对更适合初中地理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为地理是一门知识结构相对松散, 设计内容多的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地理课堂的知识点进行针对式的教学, 并结合时下热点和相关知识点进行授课。

篇9: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1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08

现今,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不仅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一直都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位置,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够形成和发展,以至于成为了单纯的知识“容器”,有效教学成为了一句空谈。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要主动去学,才能学得好,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而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地理,追根究底是因为对它缺乏兴趣。对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手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设计导入,如引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兴奋的状态,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接来下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具体、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探索新知,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只是隐藏在自己心中,等待着被人唤醒。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好胜心,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往往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体位置,控制着课堂和学生,根本没有给学生参与讨论的自由和机会,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热爱学生,多关心、爱护学生,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多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它是双方面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取学生的尊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切忌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偏颇。只有做到上述几点,用自己的关爱、真诚、尊重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从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只考虑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一个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肯定都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地理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显示与传输声、光、形、色的强大功能,能够变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启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然多媒体教学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不妨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整合。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直观性、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他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样做,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就能找到更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初中地理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2] 娄鹏鸽.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3] 刘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科教导刊:下旬,2015

(10).

[4] 史艳华.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四点探索[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

篇10: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作为其主要载体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围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策略展开论述,以期望初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永不落伍。

篇11: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 读图能力; 描述; 绘制; 解说;

地理教学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地域性, 而这种地域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地图上。因此, 在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解读地图和运用地图是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的途径。那么,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怎样培养学生识别与运用地图的能力, 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多看地图

很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课程的变化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地图, 并不能看懂地图, 缺少基本的识图能力。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地图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对地图产生基本的认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仪器辅助教学, 如地球仪、地球平面挂图、地图手册等, 做到一图多思, 多图并用。这样既方便教师的教学, 也方便学生的学习, 能增强学生对地图直观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图、析图以及运用地图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让学生在多看地图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地解读地图, 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二、细读地图

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插图, 可以供学生阅读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理教师和学生也很容易在地图中找到需要的信息。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了有关地图基础知识的内容后, 识图能力还不是非常的理想, 加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得这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为此, 在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读图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解读不同的`地图, 培养学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以及识别能力, 可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先自行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然后让他们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 保证读图的效率, 从而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三、描述地图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解读地图的效率, 教师要对地图进行详细的描述, 学生要在教师描述地图的过程中认真学习, 不断提高自我理解地图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认识地图中的每一处细节, 如地图中所标识的符号和文字等, 要读懂地图中的文字以及相应的线条的含义。教师只有对地图进行详细的描述, 学生才能有效地掌握地图中的信息。如在学习黄河的地图时,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水系, 在地图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从地图上寻找黄河的源头、流经的区域有哪些、黄河的支流包含哪些以及黄河上是否建有大型水电站, 然后分析黄河为什么被称为“天上河”, 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等, 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描述,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绘制地图

在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引导学生绘制地图, 让学生有效识别地图中的模块, 这是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不同地区形成的地理因素也是不一样的,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亲自动手绘制, 可以将自己熟悉的地理符号绘制在相应的地图上, 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思维。如在讲解世界地理地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知道的西方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相应的地理范围简单地绘制出来并进行说明。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进而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五、解说地图

上一篇:土地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磐石市“众”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