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2024-05-03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共12篇)

篇1: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效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学习可以从课堂板书,多媒体运用,教学语言,教学组织,学生的讨论等入手,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教学教学课堂情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是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工作实际,就怎样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板书要有效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少教师取消了课堂板书,我感觉十分不妥。课堂板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内容而进行适时书写的,它将一节课的知识系统简要勾勒出来,给学生一种自然生成的感觉,让知识的形成过程顺理成章,有利于学生系统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语文教师的板书犹为重要。从有效的角度考虑,低年级教师在板书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工整,美观、正确,在板书的时候一再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高年级教师板书要精练,提纲挈领,要让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板书更注意细节,如:板书时以尽量不挡住学生观察视线为益。

二、多媒体课件运用要有效

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识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语文课堂。好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三、教师教学语言要有效

课堂四十分钟,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说话应该做到清晰,大中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而且笼统。否则,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到切入点,要么不围绕课堂预设,乱说一通。

四、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的无秩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我在教学时,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经常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五、学生讨论要有效

随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学生讨论有效呢?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一个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相互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讨论看似很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方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话,结果讨论白白浪费时间。

总之,只有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341900)

篇2: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常常占相当大的比重,除了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有古诗词阅读,分值所占也相对较重,这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如何培养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将对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0、引言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育的中主要的结构部分,是分量最重、变化最多的部分,尤其是今日,教育体系的改革之后,有关于阅读的改革的条文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将针对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1、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交流方式,主要包括了信息接收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两个方面[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针对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进行阅读,例如,在看报纸的时候,与他人签订合约的时候,都需要进行阅读分析。可以说,阅读能力是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及早的适应环境,应该从教育上加大对语文阅

[2]读教育的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话题。对于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也变得严肃起来。尤其是在新课标的下发之后,人们对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相关性都有所关注。同时,随着教育改革风暴席卷全球,许多的教学问题也应运而生,这不得不说是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战。

2、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初中生往往都处在青春期,正是比较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是没有常性,贪玩好动的。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是绝对不可以只是进行传统口头上的语言传授。教师应该赋予教学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无聊的学科内容,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是充满着想象力的,在过去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孩子的思维过于格式化,甚至会完全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在新课标中,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由教师独自完成教授的过程。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初中孩子而言,必须能够考虑到趣味性,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的问题。

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有效预习

有效的预习,是常规的学习步骤之一,但是,有些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个步骤,因为这个步骤较为空泛,没有实质上的内容,而且对于教师的检查也十分困难。如果学生不做好有效的预习,当教师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不知所云,更不用说能够对学习产生主动性。所以有效的预习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课前有效预习的好习惯,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读后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主动预习的习惯。例如我们在阅读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可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个部分喜欢的理由又是什么,这是一个较开放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只有预习过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文字处理并表达的能力。

3.2设置情景 设置情景,这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主动完成阅读任务,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对于文章在生活中立体式的表演方式,是比较感兴趣的,当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字,通过情景的表达,转化为口语上的形式,总是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在学习《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时,对于如何理解作者的在入学之初的心境,可以通过建立情境来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开学现场,让学生体验一下考入北大之后的感觉,通过学生在预习中的理解,表演出一个将要在北大入学的情境。让学生针对作者的誓言,体会作者原本的心态,让学生明白北大学生专注、敏感,纯洁,言谈犀利机智,生机勃勃,清新自由的特点,了解作者在最后说出“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这句话的含义。将书面上的内容通过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准确的体会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心声。3.3合作竞争

与同学一起学习,是学校教学的初衷,现今也有一些网络课堂,虽然教授的知识内容和学校的相差无几,但往往缺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氛围。学生来学校学习,和同年龄伙伴、学生的共同合作,一起竞争,就是学校教学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往往年龄相差无几,这使得他们之间没有代沟,可以很顺利的产生共鸣。尤其是对与独生子女来说,班级的存在,带来的会是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就以诗词课堂教学来说,诗词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相互间的比拼来增加理解层度。例如我们在阅读《论语》时,可以要求小组朗读表演,即有学生朗读,有学生表演,像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就可以通过一个学生阅读,两个学生拥抱来表达。当然这都还较为片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他的方式了建立小组竞争。

4、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贵在积累,阅读在于坚持不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明民主的教学思想理念和实时有效的调控性,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合理的实现,可达到提高初[3]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如何改进语文阅读教育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但目前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还存在诸多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参考文献:

篇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目前, 很多语文老师受考试压力的影响, 教学观念还是比较落后, 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教学, 没有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讲授为主, 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时间较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会制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难以提升初中阅读教学质量。

2.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备课阶段, 并没有深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 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导致老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 中学生很难掌握阅读理解的科学方法, 最终不能有效完成语文阅读学习。

3.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很多老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 只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 缺乏科学的教学策略, 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只是单方面地依靠课本进行教学, 这样往往会忽视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吸收, 进而降低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枯燥, 缺乏新意, 中学生很难集中精神进行阅读理解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难以吸引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很多学生都是比较被动地学习。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语文阅读, 情景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形式, 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前, 通过音乐、影片、图画等形式, 向学生展示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内容, 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角色扮演的方式, 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通过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 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例如, 在学习老舍的《茶馆》这篇文章时, 老师可向学生展示一种阴郁绝望的音乐配合学生的阅读理解, 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 让学生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 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和在当时背景之下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方式, 让学生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方式, 把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转变为比较轻松、直观的教学, 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了中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

2.明确课程学习目标, 开展实践性教学

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学习计划, 学生可以有计划地完成阅读学习, 进一步提升自己语文阅读水平。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构建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教学课程, 规范化地完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老师可以分角色地朗读文章, 方便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通过这样的设计阅读教学, 可以加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充分调动中学生完成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老师也可以在学校举办一些小型的演讲比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 学生通过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活动, 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量。同时, 中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中, 与同学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表达能力, 从而增强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重视阅读总结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中, 注重积累对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 应学会多积累, 并对题材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可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 学生应该学会养成摘抄优秀语句的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中, 摘抄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加深对语文阅读的理解, 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总结

篇4: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相对枯燥,学生无法积极地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在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自主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创设阅读场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课堂开始前以音乐或者图画等表现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场景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加对作品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一文中,通过展示一种阴郁绝望的音乐这种教学模式向学生表达出作品所创设的背景以及作者想表达在当时背景下主角的绝望与现实社会的黑暗。

二、引导学生养成积累习惯,注重平时的阅读总结

积累和总结对于初中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以及总结题材进行归类等学习方法,学生可以系统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对于不同题材有着系统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们养成摘抄的好习惯,通过摘抄,学生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对于不太熟悉的部分加深理解,进而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对一些好的句子和词汇进行摘抄,比如在朱自清的《春》中,作者整篇文章将“春”表现得就像极为优美,“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着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给我们一种春的调皮的感觉,将这些句子加以摘抄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可以有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积累与总结,学生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与归类整理能力,对于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课程学习目标,有条不紊开展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有计划、有规律的完成语文阅读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在学习中应当制定明确的目的,使学生能规范地、有计划地完成语文阅读学习。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应当从合理分配时间开始,学生应当根据时间长短对语文阅读材料进行合理分配,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全面高效地完成语文阅读学习。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重点难点着重突出,关注文章的整体脉络与内在含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阅读能力的学习以及提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阅读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举行演讲比赛等趣味性活动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学以致用,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出来。在活动过程中也可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扬长补短,增强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为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语文阅读学习目标。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认真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同时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完成初中语文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篇5: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 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改 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出现了课堂低效的现象。那 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 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 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 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 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 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 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 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二、制订适宜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 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 重要。我们若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结合自 己学生的特点 “找准”“吃透”,再 “对症下药”。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 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注重 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 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学时制订可行的课程 目标,使每一节课既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又 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状态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 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

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 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 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 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 意做好引导的准备。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我认真地备好 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 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 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 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 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 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 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 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有效上课 我们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 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 有效性。教师的讲是语文课必需的,但只有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强化作用的讲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就是干扰和阻碍。在 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觉得知识的学习与 复习不要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利用小组合作反复练习,掌握 重点。对于难点知识应依据学生的能力,老师适当点拨,然后再进 行小组合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节约了时间,避免 了时间的浪费。

篇6: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 董玉珠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追求形式,忽视文本。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讲求实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高

一、教学形式上

教学形式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的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舍本逐末,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了。

1.提问要合理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

2.教学形式要科学

立足文本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因此,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缘由、写作意图等等);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圈点法、质疑法、猜测法、讨论法等等)。

3.课堂上正确运用小组讨论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所以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切不可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的形式。

4.评价要中肯

要防止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价、反馈只说“答得好”、“答得不错”,没有实质性的评价。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现目标程度以及学习进步程度和创造力等等的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如果仅仅是笼统的赞扬,将无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合理使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思考动笔的时间。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要认识到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而不是相反。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具象(形象)与抽象(语词)的鲜明对比,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性地展示这两种语言中介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地以影视语言替代文字语言。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也就是说,凭借影视画面以更直接地领悟作者是怎样以典范、优雅的语言来表述“这样的”一些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

二、教学内容上,立足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1.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淡化文体有清醒的认识

《课程标准》提出了淡化文体的要求。但必须清醒的是,淡化文体并非不要文体,对文体方面的学习不能过多,但也不能丢弃。文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各自的文体在各自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比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文体的语言特征分别是严密、生动、准确;写作目的分别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事物、事理)明人,都是不容忽视的个性差别。如过分淡化文体,甚至不要文体,过分强调它们的共性,势必抹杀其个性,个性美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淡化文体,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但切莫过分,否则,误入歧途,学生在阅读时就会莫衷一是,其结果可想而知。

2.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文章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

(2)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分析。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想。

(4)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表达技巧。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分析,认真结合教材内容,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范例,结合文章内容、文体特点,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确定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时,目标不宜过高,也不能过多,过高则学生无法完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好硬搬答案;目标过多,教学时就会“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一节课可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清讲透,积少成多,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另外,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地阅读训练,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多开展读书交流。可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课外所阅读的文章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感受,或谈对课本中课文的新体会、新收获。

篇7: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一、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新世纪的教育,无论从办学体制,还是培养目标;也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的手段与方法,都需要多样化。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模式多元化,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挖掘新知识,获得不同的体验,培养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挂图、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等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合理地将教学内容与与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操作、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与学生的参与度,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则是由教师的教学设计决定的。教学设计尽量活动化,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少讲多说,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潜能,让课堂活起来。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保持学生课堂教学的注意力集中。

1.巧用好知识的“导火线”—引入。

篇8: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工具学科,很多教育者和学习者只关注语文的语言功能,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情感因素,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较差。而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和阅读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把找出正确答案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只注重传授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忽视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从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2.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会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合理的组织和引导阅读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进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3. 滥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许多教师会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作用,未能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合理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使得合作学习沦为一种形式,不利于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夏天也是好天气》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下载一些与夏天有关的图片,制作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2. 合理组织和引导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合理组织和引导阅读教学活动,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3. 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式

合理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篇9: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当前,受考试等压力的影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他们并未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注重,依旧采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对“大语文”观进行树立。这样一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就会受到束缚,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备课阶段,有些教师并未对教材进行深入掌握,且所定下的教学目标较空泛,不够具体,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很难完成学习目标。

3.教学策略不够科学合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许多老师都注重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占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下降。究其原因,还在于当前中考考试机制的束缚、学校图书资源的不完善、教师自身能力欠缺以及学校考评机制的不科学。

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的措施

(一)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

1.修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并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

2.对“大语文”观进行树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都较为活跃,因此,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对阅读量进行拓展,使其阅读书籍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进而获得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书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使学生爱上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量,另一方面还可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得到革新和完善。刘国正曾提出:“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二)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

1.对“读”这一环节进行注重。对阅读教学而言,“读”这一环节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读”,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首先,教师需对默读环节进行注重,让学生在独立的默读中对文章的内涵进行体悟。其次,教师需做好导读工作,即依靠提示、问答、启示以及过渡等方法完成导读。再次,在泛读环节,教师需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做到引生入境、披文入情,让学生能在学习和掌握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况下,体会到美好的情感以及高

尚的情操。最后,语文教师可对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巧妙运用,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分角色对课文教学朗读。

2.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运用阅读材料,教师可对学生的阅读潜能进行深入挖掘,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阅读工作,使他们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开发。

3.对个性化阅读进行鼓励。对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对学生的独特体会、理解以及情感进行关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获得创造性阅读能力以及探究性阅读习惯。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主体地位就可得到彰显。

(三)加强反思修养

为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提升,语文教师就需加强反思修养,使教学工作和反思紧密相连。具体而言,教师需对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并追问自己:“我的教学工作具有有效性吗?”“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呢?”通过反思,教师不仅可发现现存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还能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革新和完善,最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对外部的适切性支持进行寻求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而言,外部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为了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国家就需在制度上进行革新,即改革考试、评价机制。另外,学校还需对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并增加阅读资源,使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李泉宏.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篇10: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一、立足教材,精通考点

首先,应该明确教材在总复习中的地位。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深化,有的老师就认为课内的基本上不考了,就轻易地丢掉课本,而一头扎进“题海”。其实这种“战术”是拆屋围墙、舍本逐末。各地中考语方学科课内知识不但必考,而且分值很大。如泉州市近几年中考语基30分课内至少占15分,阅读题60分课内不少于25分。可见,一份中考试卷中课内直接考查的内容有40分以上,所以,课内并不能放弃,更何况试卷上的所谓课外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源于课内。初一到初三的六册语文教材是中考命题的蓝本,正所谓“墙外开花,根在墙内”,教材是我们复习的起跑线,也是终点站。

其次,研究考试内容,熟悉中考试卷,精通考点。

中考前复习什么呢?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所以考点就是我们复习的要点。一份中考试卷的结构,形式,题型,考查的知识点,课内外分布情况,考卷评分标准,包括近几中考试卷的发展变化我们都必须了然于胸。

二、统揽全局,比较分析

整个语文知识是一个大体系,里面包含着许多小体系,诸如文体知识体系,语法知识体系,修辞知识体系等。它们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欲穷千里目”,就得“更上一层楼”。复习时把语文知识体系分成若干小类;然后把这些小体系视作相对独立的“整体”,据其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地对一个个小“整体”进行系统有序的复习,最后把它们“串联”起来,融汇贯通,构建出整个语文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在复习中,这样的整体把握是很有必要的。

“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多作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一些较疑难的,容易混同的知识。比如比喻与象征的异同;定语和状语的区别。经过比较分析,可以让学生告别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懵懂,能有明确清晰的印象,能正确把握。

我们还可以帮学生在复习中梳理比较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如小男孩(小女孩)的形象:

《故乡》少年闰土是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活知识的英雄形象。

《一厘米》的小也有正义感,有男子汉的尊严,误解母亲,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小男孩》的小男孩由于父母离婚变得无依无靠,寂寞孤独,反映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的生活上带来的困苦。

《山米与白鹤》中的山米通过外祖父对白鹤的爱护懂得如何去热爱生命、热爱一切值得爱的东西。

《心声》中的李京京:天真淳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学生。

《奥伊达的理想》中的奥伊达是一个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又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儿童。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比较,我们不但便于记忆,而且记忆牢固。这样学生就能在复习在做到事半功倍。

三、区分文体,表述专业

中考明确要求,阅读题的答题必须规范。初中阶段,我们学的就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因此复习中首先按照文体特点,结合语段教给学生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相关题目的答法,训练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与方法:比如如何探究一篇作品的主题,首先让学生明确作品主题指的是作品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它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及态度。然后还教给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句式):文章通过…………(事),表现(或反映、赞扬、歌颂、揭示、批判等)了…………(精神、品质、社会现象等)。比如“桥不过是一条板凳・・・・・・”这句话,问修辞手法答比喻,问说明方法答打比方,问论证方法应答比喻论证。

在复习,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更能营造出一种语文探究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学生答题时,也更得心应手。比如象征、渲染、铺垫、照应、点题、悬念、总领全文、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对比衬托、侧面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移步换景等等。我想,能够把这些词熟练地挂在嘴边的学生,定然也应该会更容易理解掌握它们的用法,更有可能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

四、提要浓缩,指导思路

一篇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不论文体,不论长短,其内容结构也好,艺术手法也好,都可以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形成浓缩的精华。比如《醉翁亭记》的内容只需用“山水之乐――宴游之乐――太守之乐”十二个字概括,主旨只用“与民同乐”四字就可概括。提要浓缩法在新授课中适用于板书归纳,在复习课中只需恰到好处地再现精华,学生调动记忆,扩展思维,就能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了。

阅读题答题中,同样教给学生提要浓缩法:(1)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2)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3)恰当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语言标志,如“总之”、“因此”、“其实”、“这就是说”等等,其后所跟句子大多跟段意有关。

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一知识板块的考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最佳思路途径,总结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指导给学生。譬如如何概括文章主旨?解题思路:从文章标题入手;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从分析文章议论、抒情句入手;从概括段意和人物事件入手;分析文章背景入手。如何理解文中“这”的含义?“这”是指示代词,一般在前面找相关内容。再选择提炼最准确的一句。掌握了种种思路方法,学生答起题来就有章可循,如同轻车熟路,答题不再是难事。

五、错题整理,联系回顾

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了很多知识。我经常跟学生讲,进入总复习阶段的你们不要看你学了多少知识,而是要检查一下哪些应该掌握的知识你还没有掌握;一份试卷你不要看你会哪些地方得分,而是要审视一下你哪些地方失分。在复习中一定要特别注意那些做错的地方。我建议学生用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整理错题,里面记录错题、出错原因和注意点。这样可以有效地巩固薄弱的知识点,防止失分。

在复习中,要多作联系回顾,以实现“左右逢源”,举一反三。比如讲到《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就应该让学生回忆出过去所学的《三峡》一文中与此异曲同工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并分析得出这两句中的“奔”字,有着相同的意思和用法,都为“飞奔的马”之意。对于作家作品的复习, 也不宜拘于一个人、一个时代,应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做到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讲到欧阳修,就让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有哪些,我们学过他们的哪些作品,使学生联系旧知,产生“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使点面结合,优化记忆结构,既加深了印象,又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覆盖面问题。充分运用联想,由此及彼,可以培养学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感觉,把思维带入无比广阔的空间。

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探索科学的语文复习方法

要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加以归纳整理,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自读、阅读、写作的顺序,可归纳为:“课文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课文分析法”、“课文练习法”、“阅读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材料积累法”、“作文题材提炼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应试法”,等等。此外,还有师生需共同掌握的“语文兴趣培养法”,课外的“读报法”、“演讲法”、“信息借鉴法”,等等。方法不但可以由老师总结,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二、指导学生运用“联系联想”

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形成“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被盖”的整体印象。点面结合,优化记忆结构,既加深了印象,又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覆盖面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由此及彼,可以培养学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敏锐感觉,把思维带入无比广阔的空间。

例如“比喻”这一基本修辞概念,因在不同文体语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在概念的界定上也有所不同。在记叙文中,它被称为“比喻的修辞方法”,因其起到了对事物进行形象、生动地描绘的作用;在议论文中它被称为“比喻论证的方法”(简称喻证法),因其起到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论证事理的作用;在说明文中,它又被称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因其起到了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特征的作用。又如“对比的修辞手法”“对比论证法”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引用的修辞手法”“引证法”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都是同一基本概念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现。如果以此为例指导学生进行联想比较,就会使学生明白知识体系并达到对知识把握的融会贯通。

三、理清脉络,把握基础知识

复习阶段需要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修补和升华,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基础不牢,很难实现知识的升华。况且,初中语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较为重视的,其知识面广,且内容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各种知识的脉络,为学生掌握知识找到各种逻辑关系和途径。如在语音部分的复习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易错点着手,从语音考查的规律着手,让学生在实战中受益。

四、指导学生树立“全局意识”

整个语文知识是一个大体系,里面包含许多小体系,诸如文体知识体系、语法知识体系、修辞知识体系等。它们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欲穷千里目”,就得“更上一层楼”。复习时把语文知识体系分成若干小类,然后把这些小体系视作相对独立的“整体”,据其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地对一个个小“整体”进行系统有序的复习,最后把它们“串联”起来,融会贯通,构建整个语文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树立这样的“全局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五、掌握分析方法,攻破阅读关

在复习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基本工作就是归纳总结,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简化,把课本知识变薄,让学生能够以清晰、简洁的思路处理各种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显然是最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远比生搬硬套、死记硬背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从分析方法入手,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处理方法,或者在多种处理方法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中考中,学生压力大,情绪较紧张,往往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短路”现象,此时,多种解题思路就可以为学生快速解题打下基础。比如说,在阅读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本和体裁的特点,教会学生阅读分析的方法。

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

“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多作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一些较疑难的、容易混淆的知识,比如比喻与象征的异同、定语和状语的区别。经过比较分析,可以让学生告别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假懂,能有明确清晰的印象,正确把握。

七、选择合适的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是指学生复习训练的材料。复习教学过程,说到底是复习材料信息的传播、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复习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复习效率。选择复习内容应遵循基本原则: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复习内容是复习目标的具体体现,二是选择复习内容要受到复习目标的制约,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八、指导学生学会“提炼浓缩”

篇11: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史家畔中心学校

陈莉

联系方式:***

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使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下面就谈谈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一、潜心解读学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潜心解读学生,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现有的生活体验等,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同时还要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

情景,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针对文中的一句话“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间长出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长”字你还能用什么字来代替?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充满了兴趣,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有的说改成“钻”,我说:“这真是一朵顽强的荷花啊!”有的说改成“伸”,我说:“这一定是一朵睡眼惺忪的荷花,伸着懒腰出来了。”有的认为改成“冒”,我的评价是:“我真佩服它的勇气,它一定经历了千难万险。”更有趣的是还有个孩子用了“爬”字,我“夸赞”他说:“你面前的荷花还没长大,你要对它加倍呵护啊!”孩子们露出会心的微笑。尽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体会到用“长”字更能表现出荷花的勃勃生机,但孩子们在问题的激发下,绽放思维的火花,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情趣。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 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设计教学环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利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或选用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小露珠》时,为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设计了“动物们夸奖小露珠的动画”课件,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了解,有感情为动画配音,试着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当一回配音员,结果大部分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设身处地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就如:《小露珠》我会为动物配音这一环节时,我先给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起来配音。我惊奇的发现,以前从没举过手的同学,也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这说明,把时间留给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的。

五、给学生肯定、中肯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平常的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所以,教学评价不等同于考试、测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特别慎重,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应该考虑到语文人文性特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作好自我评价。让学生不断地取得成功,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快乐,不断产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篇12:试论如何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

一提起阅读,大家就会想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联想到现在每次的质量调研中有大量的阅读题目,老师们总是感叹,教材上的内容就这么一点,课时又这么紧张,哪有什么时间再去给学生单独训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肓负着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任。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应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而,从认知方面来说,是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则是要求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教学指导过程。

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则是指导“泛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精读”有别于“泛读”,它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的应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亦即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此相适应的则是“研读”的阅读方法。

因此提高自身的教材把握能力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呢?最重要的是要静下心来读教材,真正读懂教材。不能以为语文教材简单,读了一遍就读通了。那么该怎么读呢?

1.用朗读代替讲读

在本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的好文章。如描写的景物的课文,都非常优美。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采用陈旧的教学形式,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这一步,就可能使学生在老师繁琐的分析讲解中失去自己独特的理解,就会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我一改传统的教材呈现方式,不给学生讲解,放手让学生大声地朗读,直至背诵。在此基础上,找一些相关的影视录像让学生观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生活积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铺垫。有了这些彰显个性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便呈现出来了。有的课文也大可不必再由教师讲解分析,同样达到“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受到美的熏陶”这样的教学目标了。

2.用发现代替讲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愿意去接触的课文,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有些则不尽如学生意。此时教师就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放手让学生去选择,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不管是教材规定为教师讲读还是学生独立阅读,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老师就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探索。有的课文讲的内容与学生的理解及活动联系紧密,教师此时只作参与者、引导者就行了。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他们在学习之后细心观察两次比赛的差别,并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然后给学生时间去辩论自己的发现与探索异同。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学得轻松满意;教师减轻了教学强度,教得也没有压力了。

3.用学生主动代替教师主体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材中那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应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不应面面俱到,为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而浪费大量的精力。要让学生快速地粗略读课文,先了解提供了哪些信息,再阅读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最后作仔细研究,从中获得知识技能。有的课内容多,篇幅长。要让学生把所有学习内容都作为重点是不现实的。教学时,我有意识让学生在粗略读的基础上选择出想学的部分,再深入地研究。结果,学生有的选段落为学习对象,自主学习,自主讲解。这种做法,既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又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浏览能力。为提高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4.用联系代替断裂

现行的语文教材,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这些弊端阻碍了学生阅读的发展,抑制了教师的教学。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水浒传》是一篇优秀佳作,但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学习还会如此困难,条件还会如此艰苦,教科书还会如此珍贵?学生眼中充满了疑惑,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有的学生课前还问我,老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教学前,我从当时时代背景入手,介绍那段难忘的历史,让学生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再辅之以动态的画面,创设出逼真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实践,在教材的不同呈现方式中,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能力。

上一篇:出家长辈过年祝福语下一篇:巧缝沙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