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2024-04-19

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精选9篇)

篇1: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保学工作,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辍学;兴趣教育;爱心教育;抗挫折能力

我校地处山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一些,初中学生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后,我对初中学生的辍学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做一总结。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

我在一所镇中学任教,以我所任的年级为例:在初一时有4个班。学生大约有200人,平均每个班约50人;升入初二时就流失30多人,平均每个班流失7至8人;而升入初三以后,全年级的流失人数竟达到了80多人,每班仅剩下30多人。一进入教室,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流失现象仍在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辍学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境贫困,导致辍学。农村的经济条件一般比较落后,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导致辍学的情况最为普遍。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刘芳芳。品学兼优,但就在升入初三时不幸发生了。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大笔债务,母亲也体弱多病不能干活,面临着辍学的危险。终于有一天,她的座位空了,在了解其原因后,我和几位任课老师几经周折,家访、谈心、做工作,并全力资助,才使芳芳重返校园……这只是一个例子,但和芳芳一样家庭贫困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因此而辍学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2,“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辍学。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想比较流行,许多人盲目追求金钱,不择一切手段谋取金钱,唯利是图,有些家长特别信奉这个“哲理”,即“金钱万能论”、“知识无用论”,他们竟然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也有些学生受到这些不良环境的“熏染”,也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前途,进而辍学去打工。这些消极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所以,这也是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导致辍学。有些学生成绩挺好,头脑也聪明,但就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究其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再发展下去,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导致辍学,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学生刘凤霞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在初二时是佼佼者,期末时还发了奖,但就在升入初三时突然就不来了。经了解,原来是别人给他找了一份工作,而她自己也早就不想上了,正好有了这份工作,就毫不犹豫的去了。这种厌学的学生,一旦有了适当的“诱因”,就很容易放弃学业而转投其他。

4,成绩差而导致自暴自弃,进而辍学。还有一些学生,内心也想上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觉得在老师、同学面前没面子,有时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辍学在家。陈培培在刚升入初三时突然找到我说“老师,我不想上了。”“为什么?”我很惊讶。她虽然成绩一般,但遵守纪律,品行很好,我挺喜欢她的。“反正我成绩又不好……”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她又坚持上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来还是辍学了。像这样,由于成绩差而辍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5,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而导致辍学。以我校去年的初三班为例。去年,我镇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我原先任教的初中点被撤销,合并到了镇中学,也就是我现在任教的学校。当时下来的初三学生有30多人,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竟然流失了20多人。领导和老师积极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许多学生在刚来到这个新的环境时就面临着许多实际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人际关系、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尤其是男同学之间的摩擦问题更是关键所在。总之,是由于对新的环境缺乏积极地适应,而自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比较低,进而导致辍学。由于这种原因导致辍学的也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针对辍学现象的相应对策

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上述五种,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作为补助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专项资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辍学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政策在这方面已有所体现,我们期望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更强,惠及的对象更广。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思想偏差而导致辍学的学生。

3,加强兴趣教育,从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读书有兴趣,对学习有兴趣,能做到“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杜绝学生因厌学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4,提倡爱心教学,和学生交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后进生,要多多发现其闪光点,多和他们沟通,这样,对控辍保学来说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5,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其稳定的过硬的心理素质,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在平时多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适当的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培养其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生之路漫漫,遍布荆棘与沼泽,要懂得奋斗、追求,不能轻言放弃。这些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不适应环境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篇2: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保学工作,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农村初中辍学率较为有效的措施是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关键词: 农村初中;义务教育;兴趣教育;爱心教育;抗挫折能力 ;辍学;控辍保学;

我国实施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入学并使他们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既是政 府责任,也是学校的职责,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一、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新“读书无用论”影响很大。“升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一直占统治地位,这本来对其促使其子女上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目前社会上缴费上学,人才供求矛盾的日益凸现,这都给农民 “升学找出路” 的传统思想带来巨大冲击,这就导致了更多的农民对教育的投资不敢再抱有很大的奢望。

(二)家庭原因

因家庭遭受变故,无力支持子女学习费用而辍学的事实的确存在,但这只

是少数,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父母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子女要求,使孩子产生了依赖的思想,如稍有不顺便逃学,直至辍学。

(三)学校原因

教学方法陈旧。仍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而且初中教材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的教材虽说不全是为升学服务的,但对不能升学或不想升学的学生来说都是学而无用。

(四)学生自身原因

1.调查显示,98%的辍学者并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不想在慢班读。快班生荣誉感强,不易辍学;慢班生自卑感强,心理压力大,极易辍学(名校普校也是此道理)。学校分了快慢班后,并没有对所谓的”慢班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相反,在学科教育和思想教育两方面都降低要求,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结伙越轨,正常的教育秩序缺乏保障,也挫伤学生的积极心,使其厌学辍学。

2.打工潮吸引了不少后进生和贫困生。春节前后,打工族衣锦还乡的阔绰劲,刺激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不进、基础差的学生,一股“外出闯荡、何必在校受罪 ”之心。便油然而生。

3.“ 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辍学。当今社会,拜金主义思想比较流行,许多人盲目追求金钱,不择一切手段谋取金钱,唯利是图,有些家长特别信奉这个“ 哲理”,即 “金钱万能论 ”、“知识无用论 ”,他们竟然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也有些学生受到这些不良环境的“熏染 ”,也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前途,进而辍学去打工。这些消极的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所以,这也是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导致的后果

其一,使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我国仍有一千多万儿童少年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在此形势下,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得不全力以赴放在实现 “普九 ”目标上,无暇顾及其他教育目标,而由此所产生的教育质量则可想而知。

其二,严重制约劳动力队伍素质,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差是我国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必将对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其三,对下一代的影响。在农村,早辍学必然导致早婚早育。由于类似的早婚早育夫妻自身缺乏初中物理 光现象基本的生存条件,这又给他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带来物质的匮乏,其思想观念也因其知识文化低也更落后,必将对中华民族下一代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改善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针对辍学现象的相应对策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设立 “奖学金 ”、“助学金 ”,作为补助贫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专项资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辍学问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我们国家的政策在这方面已有所体现,我们期望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更强,惠及的对象更广。

2.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思想偏差而导致辍学的学生。

3.加强兴趣教育,从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读书有兴趣,对学习有兴趣,能做到 “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杜绝学生因厌学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4.提倡爱心教学,和学生交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后进生,要多多发现其闪光点,多和他们沟通,这样,对控辍保学来说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5.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其稳定的过硬的心理素质,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在平时多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适当的让他们经历一些挫折,培养其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人生之路漫漫,遍布荆棘与沼泽,要懂得奋斗、追求,不能轻言放弃。这些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不适应环境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6.齐抓共管,明确职责,综合治理

齐抓共管,就是在中央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明确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在义务教育中各自的职责,综合治理,共同把农村学生辍学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7.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所谓落到实处,就是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务实,做实事,不把义务教育当政绩,要像抓计划生育般建立控辍保学机制,对相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的考核与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

(1).管理上,强调建立以县市为中心的 “控辍保学 ”机制,改变目前以校为重的做法。

(2).学校内部,应切实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把学校真正办成学生的乐园。农村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是缓解目前严峻的辍学现象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时学校一定要将控辍保学落到实处。

(3).改革课程体系和办学体制,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加致富门路,提升就业能力。尝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试点,实行学校内部分轨;探索初中(最好是初三)分流,使能升学的有继续学习的基础,为就业的开设适合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课程门类(如养殖、家政、小城镇规划、农业机械、无土栽培等),改变目前课程设臵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农村教育的 “出口”问题。因为农村教育的 “出口 ”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核心问题。

2003年9月的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我国农村教育的两个战略地位:一是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2004年1月,周济部长再一次明确中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包括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教育。上面所谈到的农村初中辍学现象仅仅是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形势严峻。我们必须从践行 “三个代表 ”和“ 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关注教育,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弱势群体和特别家庭的子女上学问题、教育问题,为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多做努力!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篇3:高职学生违纪现象分析及对策

下面我以所在学校滨州职业学院某专业2006—2008级在校生426人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违纪情况统计为例, 对高职学生违纪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学生违纪年级统计分析

从学生违纪年级统计分析图表中可以明显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 可以说学生在校不同时期的心理因素变化, 是导致学生出现违纪行为的内在关键问题。

毕业班学生心理相对成熟, 主要精力集中在就业及继续升学上, 因此违纪行为相对较少。但同时由于这一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 精神紧张, 容易发生冲动行为, 因此大三学生违纪问题仍不容忽视, 特别是在大三学生毕业设计期间, 学生面临离校、就业等一系列社会敏感问题, 学校更应加强对即将毕业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在校一年多的生活, 对大学生活已基本适应, 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是积极的一面。但随着他们大学生活的不断深入开展, 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同时也感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如上课迟到、旷课、吸烟、酗酒等现象比其在一年级时明显增多。二年级学生违纪现象增多是由于他们对违纪行为的漠视心理造成的,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违纪行为没有正确认识, 甚至一小部分学生还存在着违纪是大学生活的一种时尚的错误想法。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 进入大学以后,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生活, 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 可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 一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认为自己可以“放松”了, 将主要精力用在了花前月下与吃喝交友上, 加之大学校园是以开放式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 一些学生不能很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转轨, 这就使一部分自我管理意识相对较差的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加之对学校的了解不够充分,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意识淡薄, 自我约束能力差, 成人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因素的影响, 在生活违纪和考试违纪上表现较为突出。

二、学生违纪类别分析

学生违纪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学业违纪、行为违纪和生活违纪。学业违纪主要包括学生中途辍学、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行为;行为违纪包括打架、偷窃等违纪行为;生活违纪包括违反宿舍规定及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而产生的其他违纪行为。

通过上图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业违纪 (中途辍学、旷课、考试作弊等) 现象最多, 占53%, 这反映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 思想认识不正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因学习动力不足, 出现旷课行为, 该学的知识没有学到, 到考试时必然存在侥幸过关心理。学生旷课、作弊现象一方面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学习动力不足有关, 但是不是也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条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呢?因此要减少或杜绝学生旷课、考试作弊等学业违纪现象, 必须从源头抓起, 一方面是从制度与管理上加强对学生的约束, 更重要的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生活违纪 (主要是宿舍违纪) 现象较为严重, 占39%。宿舍违纪主要是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及团队概念, 在宿舍使用违章大功率电器比例较大。违纪的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而其他宿舍成员因与其是同学或朋友关系, 对违纪行为不加以制止, 没有意识到违纪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针对宿舍内存在的学生安全隐患行为违纪, 可以通过定期或经常性地举办安全常识讲座,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公寓的检查力度, 做到常规检查与抽查相结合, 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从源头上杜绝寝室安全违纪行为的发生。

学生行为违纪现象, 占8%, 主要是学生年轻气盛, 遇事欠冷静思考, 法律意识淡薄, 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的。多起打架事件起因都是一些我们平时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因学生的争强好胜, 朋友、兄弟义气, 最终导致事态恶化。

目前在校高职学生大多集中在18—21岁年龄段, 心理正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这些学生往往涉世不深, 憧憬未来, 又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困难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加之商品经济的辐射, 外来文化冲击, 使得有些学生在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义与利的辨析、贡献与索取的思考等问题面前, 感到困惑、迷茫, 因此可以说造成学生违纪的因素是多样的, 既有学生自身因素, 同时又有社会及家庭因素。

三、减少学生违纪的对策

基于造成高职学生违纪因素的多样性,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学生违纪现象的发生。

1. 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及时引导学生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意识、树立心理修养和自我调节意识, 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

2.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 强化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抓住学生关心的政治时事和就业趋势, 及时开设传授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指明学习方向,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3. 改革课程考核形式和内容。高职院校的考核应当从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出发, 按照专业和课程的特点, 采取多样的考核形式, 打破单一的统一的考试模式, 如采取开卷考试、闭卷、面试、综合性考核、实验操作考核等。通过多种方法丰富考核内涵, 考核由单一性变为多元性, 让学生由“谈考色变”变为“从容应对”, 把考核看成是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和应用能力的一次检验, 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根本上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4.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院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感谢身边每一个人, 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使学生能更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及人生, 树立更为高尚的学习目标。

5. 开展形式多样, 适合学生身心的科技文化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达到锻炼身体,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能力, 努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更好地适应企业、社会对人才需求。

6. 加强对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与培训, 不断提高其工作方法和水平。走出行为的误区, 关键在于引导。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不仅是学生思想品德品质的塑造者, 还是专业学习的引路人、心理健康的咨询师, 更是学生生活的贴心人。这就要求学校配备与学生学习专业相近的、综合素质较好的、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队伍。同时, 增加经费投入, 加大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之, 自觉的纪律行为是顺利有效地开展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最重要的条件。为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品质, 只有顾及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认识活动的特点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等, 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而促使学生在各方面协调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的, 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 通过分析违纪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 避免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

篇4: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焦作师专;体质;调查分析;健康

0.前言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笔者对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结合平时的教育观察进一步分析研究,为我校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通过对我校计算机系的422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状况进行抽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点带面,了解学生的整体体质状况。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身体素质抽样检测统计数字(抽测240人)

100米:优秀:1人,占0.42%;良好:19人,占7.9%;及格:47人,占19.6%;不及格:173人,占72.1%。

女800米,男1500米:优秀:2人,占0.83%;良好:12人,占5%;及格:58人,占24.2%;不及格:162人,占67.5%。

立定跳远:优秀:75人,占10.4%;良好:22人,占9.2%;及格:66人,占27.5%;不及格:27人,占53%。

女仰卧起坐,男引体向上:优秀:81人,占33.8%;良好:69人,占28.8%;及格:48人,占20%;不及格:42人,占17.5%。

2.2学生身体机能抽样检测统计数字(抽测50人)

心率:优秀:1人,占2%;良好:47人,占94%;及格:2人,占4%。

呼吸频率:均为良好。

肺活量:优秀:2人,占4%;良好:16人,占32%;及格:22人,占44%;不及格:10人,占20%。

握力:优秀:11人,占22%;良好:23人,占46%;及格:9人,占18%;不及格:7人,占14%。

脊肌力:优秀:9人,占18%;良好:24人,占48%;及格:8人,占16%;不及格:9人,占18%。

立体前屈:优秀:3人,占6%;良好:9人,占18%;及格:21人,占42%;不及格:17人,占34%。

从以上结果看出:学生普遍的运动能力较弱,耐力较差;心率、呼吸频率正常,但肺功能偏差,肌力处于一般水平,身体柔韧性也较差。即目前学生的体质普遍偏弱,存在下降的趋势。

2.3原因分析

生物医学认为: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体质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有计划的改变生活条件和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可见,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和身体锻炼这些后天性因素对体质的强弱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调查了解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以问卷的形式对100名学生平时锻炼情况作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平均每天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下的74人,30-60分钟的21人,60分钟以上的5人。

周末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经常性的5人,偶尔的74人,没有锻炼的21人。

对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态度:必要的75人,没有必要的2人,无所谓的23人。

根据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学生体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由其内在因素造成的,包括二个方面:(1)学生普遍存在着健康意识差和自我锻炼主动性差的问题,怕苦、怕累、贪图享乐的思想严重。具体表现为:第一,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锻炼时不认真,甚至投机取巧,支差应付;第二,即使参加了一些体育锻炼,但锻炼时间短,锻炼内容不丰富,锻炼量不足,并且不能持之以恒;第三,怕晒太阳,怕流汗。适度的晒太阳可以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提高骨骼中钙的含量,增强骨骼坚硬度。锻炼时出汗,既调节了体温,又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各系统的功能,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生活习惯问题。在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老师和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只重视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甚至忽视了体质的锻炼,再加上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溺爱,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而养成了贪睡懒动,养尊处优,推脱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等不良习惯。有些学生平时膳食结构不平衡,零食不离口,主食过于精细或经常以方便食品代替主食,以至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造成了体重超标或体重过轻以及慢性胃病。少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对其体质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贫困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和饮食上的过于节俭,既影响他们的胃肠功能和食欲,又会造成营养缺乏,导致体质下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健康。

3.建议与对策

3.1加强卫生健康及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劳动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应象抓德育教育、安全教育一样,抓好学生的卫生健康及劳动教育。关注学生的卫生健康及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的养成是育人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形成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局面,除做好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外,领导、教职工要带头参加体育运动和义务劳动,坚持体育锻炼,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锻炼起来。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3.2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指导和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锻炼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健康,即使学问再大,品德再高尚,也很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道理,增强学生锻炼的自觉性,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充足的身体锻炼。

3.3加强体育课教学,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

学校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教学在体育锻炼中的指导示范作用,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严格把关,促使学生达到和超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讲卫生、勤锻炼、重健康的生活素养。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挖掘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也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的渗透卫生和健康教育,不失时机地强化学生的卫生和健康意识。如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理论,向学生阐述体质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此外,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锻炼活动和形式多样规模不同的体育比赛,营造体育运动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地锻炼起来,并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3.4加强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扩充学生的活动空间

学校要加大体育场所、设施的建设,让更多的学生有活动的空间。同时,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除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可进行锻炼的空间进行锻炼外,还可利用学校附近的体育馆、运动场及设施进行锻炼。学校各班级也应有一定數量的简单体育器材,丰富学生的锻炼内容,使学生的锻炼形式进一步呈现多样化,从而强化学生的锻炼激情。

3.5进一步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体质健康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除做好思想工作外,还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减轻他们的思想和经济压力,改善他们的饮食基础,保证合理营养,彻底消除因营养而造成的体弱现象,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6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创造适于锻炼的文化背景和良好环境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杨贵仁曾指出:“提高学生的体质不是教育部门一家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体质是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锻炼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断提高锻炼水平,逐渐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06]3.

[3]丁涛,李文峰.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11).

篇5: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

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一项对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60.13%[1]。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厌学这一现象不仅仅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中出现,而且也会出现在学习成绩比较的学生中。所以进一步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是进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厌学的表现有: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

课堂无关的事情,爱打瞌睡,不愿意做作业。二是经常会有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无故旷课、请假,不理会家

长和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三是对学习缺乏直接兴趣,没有求知欲,只有在外界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被动、机械地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可导致辍学[2][3]。

二、厌学现象的心理成因

厌学作为一种现象,必然有相应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我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访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厌学这一负性现象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成因。从总体上可以把其划分为个因素一是学生自身二是客观性因素的原因

2.1自身因素。

2.1.1学习的因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1.2自我控制能力差。

中学生的兴趣范围很广,但是因为其心理发育并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所以会被许多消极的因素所吸引,把对学习的兴趣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2.1.3学习无望。

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成功经验的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信心,进而也会导致其厌学心理的产生,即这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习得性绝望。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厌学的学生往往是自己虽然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极少取得成功,所以他们就做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的结论,进而放弃了学习。

2.1.4学习动机的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学习不能够满足中学生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所以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6]。另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行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问题的出现,“读书无用论”又在中学生和家长们的心头盘旋。

2.1.5心理负担过重,造成厌学心理。

现代中学生承受着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7]: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给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了过多的期望;中学生极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不满的情绪困扰着;而无休止的埋怨、挑剔、批评更使学生产生了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家长和老师满意的挫折感。这种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2.2客观原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本文侧重从学校和家长方面来分析影响中学生厌学的因素。

2.2.1学校原因。

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课改,但目前好多学校,虽然素质教育声势“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更“扎扎实实”,片面抓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有一项研究表明,在那些产生厌学这一现象的学生中许多人认为学校对他们是没有吸引力的,他们无法对学校产生归属感[8]。

2.2.2教师因素。

教师对学生厌学的影响有两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和成绩,积极性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负性的师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的消极情绪,把对老师产生的抵触情绪,带到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对中下生比较冷淡,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了隔阂,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教师教育的不当也是影响学生厌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讲课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其所教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课完全照本宣科,完全不能带动学生的兴趣。

2.2.3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能够在很多方面产生影响[9]。大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教养方式不当,对待孩子的学习不懂得如何疏导,而是一切唯分数论,造成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不是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而是采用粗暴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一个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相应的对策

由于厌学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产生的原因复杂,所以要想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就需要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入手。首先,家庭,学校对待教育的态度要一致。家长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家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事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家长应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思想及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是防止和纠正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家长应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学生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时时都在观察着教师的言行,热切期盼着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赏。如果学生尊敬某一教师,真心喜爱某一教师,就会对该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好感,既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有就是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人的兴趣被引发,进而关注、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篇6: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高唐县姜店乡中心小学曲哲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为了这个基础,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成了理由。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学生负担过重近年来一直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我国政府一直关注此事并一直致力改革的问题, 教育部下了很大决心,强制全国各地小学“减负”。但从实际收效看,成果并不显著, “明减暗加”,“学校减家长补”的“暗潮”依旧汹涌,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并没得到解决,甚至不少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是越减越重。那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减轻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呢?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状和造成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提出从多角度入手,谈谈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对策。

主题词: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对策

在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虽然对这个问题探讨了多年,但始终未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小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不少教师仍然未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仍旧偏向于“多讲,多练,多背,多记”,仍旧主张“学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思维走,课下紧跟教师作业走”教学模式。这充分暴露了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和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改革的长期性。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及成因。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及成因

(一)学校的原因

在我国家长和教师敦促学生刻苦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有些校长认为学生苦学是辛苦了点,但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考取了好学校不仅让学生自身有了好的前途对学校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1]所以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留更多的作业,上更多的课;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 1

是给孩子买更多的辅导材料,并不惜重金让孩子上各类辅导班。其结果是,孩子整天疲于奔命,根本没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锻炼身体,有的甚至连睡觉时间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同时在评价机制方面,升学率几乎成了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把它和教师的工资、奖金和职称挂钩。[2]即使实施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和教师都会很轻松,但减负往往会意味着成绩的下滑,这样学校领导和家长都只会片面地认为老师无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使老师不敢减负。并且有部分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不透,难以做到精讲精练。这大大影响了上课的质量,课上效率低下,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就把大量的书面家庭作业留给了学生,这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社会的原因

在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就存在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竞争现象, “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为此勤学苦练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华民族教育孩子的传统方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已成为我国一代代学子的座右铭。[3]因此,某些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已视为其必然。

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容忽视。学习就是为了就业,这是每一个学生好好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大量就业信息表明,许多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的标准上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影响下,一些用人单位只要博士生、硕士生,不要本科生,更不要专科生。巨大的社会压力压在学校和家长的身上,进一步施加给了学生。[4]为了能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更具竞争优势,学生得尽可能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不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在小学的实施,也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生的原因

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有的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然后课外去补,耗时低效学生又不能休息和娱乐。学生没有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自身的对于学习的热情也会随之下降,周而复始更加不愿意去学习。学习成绩下降又导致新一轮的学习负担压下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5]。

同时我国小学生拥有较少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一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专业技术、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成功机会把握能力等。小学生拥有较少的文化资本,给其接受教育和学习进步增添了一个障碍。[3]与国外儿童相比中国小学生具有同样的时间入学,但他们进入学校时,或进入学校学习过程所具有的文化资本是有差异的,其实,国内城乡也有这种差别。当他们学习同样多、同样难的知识内容时,其接纳能力因其家庭文化和教育水平不同影响而表现出差异。[6]鉴于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受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小学生不得不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

“减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单靠教育部门是不能完成的,因此要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理念,即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综合治理。

(一)加快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

当前,高考、中考虽不能取消,但必须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注重学生行为表现,相对弱化考试在教学评价中的惟一地位,淡化分数神圣论,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借鉴中要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地方政府不能仅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工作,而应看它们是否完成了基础教育任务,是否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有较大提高,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7]政府应该努力打破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片面做法,而要把注重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兴趣、意志、道德情操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改变目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单一评价学业标准的错误做法,建立起多重评价标准体系。

(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

教师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强大后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是真理,作为一名教师,教师教学决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一定要备好课,高质量的教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保证。教师高艺术的教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要真正的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其关键是课要上得好。一堂苍白毫无生气的课,使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模模糊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8]所以课上得不好,使学生学得劳累吃力,本身来讲就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试想,一堂生动充满了活力的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能够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学起来效果极佳,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吗?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高艺术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三)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建立长效减负监督机制

我国要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出台的法规政策,各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执行。教育部积极开展督导检查,严格禁止违规补课,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学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同时鼓励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参与到学校减负中来。我们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上课不拖堂、不随意调课或占用其他学科课、不加班加点补课、上课、不占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学习时间。可以开展多种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小组参加活动。寒、暑假,应该杜绝搞补习班,组织丰富多彩的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到军营军训,到野外野炊、爬山、游泳、远足训练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添学问,增长才干,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发展。[9]

(四)加快转变家长的固有观念

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重要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家长的普遍心理。[10]然而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关心导致了子女心理压力过重。一旦学生成绩下降,父母虽嘴上不说,但对孩子的热情明显减弱,脸上愁云密布,家庭气氛沉闷。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鼓励孩子一个一个地实现,对孩子多进行正面强化,减少严厉的惩罚措施;和学校沟通好,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家长的观念改变了,减负工作就有保证了。

总之,关于小学生的教育,全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责任来。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减负”这项系统工程还需社会、政府、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应该起着引导全民教育的作用,改革教育制度,使之更完善、更科学。学校应该让学生们充分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家长应该充分的关注孩子,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什么是对孩子们最有益的。全社会更应该给小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发展空间。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蓬勃发展!

注释: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2]袁贵仁.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不符合教育规律.学习日报,2009-11-13

[3]韩世文.减负,让学生“富起来”.中国教师报,2012-5-30

[4]孟宪彬.减去学生生命成长的难堪之负.中国教育报,2012-6-5

[5]黄碧梅.4161名家长参与调查,孩子一天到底有多累.人民日报,2011-11-14.[6]郭振有.“减负”的难为与可为.中国教育学刊,2009.[7]方晓东等.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5.[8]孙袁华等.对话教育热点.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9]李亚男.作业减负从关照学生心灵开始.中国教育报,2012-6-5.[10]王世红.赋予学生“根”与“翅膀”.中国教育学刊,2009(4).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2]袁贵仁.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不符合教育规律.学习日报,2009-11-13

[3]张发金.《家长的心理期待》.甘肃教育,2007.01。

[4]韩世文.减负,让学生“富起来”.中国教师报,2012-5-30

[5]孟宪彬.减去学生生命成长的难堪之负.中国教育报,2012-6-5

[6]黄碧梅.4161名家长参与调查,孩子一天到底有多累.人民日报,2011-11-14.[7]龚宏.刍论中国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术交流,2005.06。

[8]郭振有.“减负”的难为与可为.中国教育学刊,2009.[9]方晓东等.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5.[10]冯宜冰.天津市塘沽区小学“减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天津教育,2006.09。

篇7: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厌学 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前,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现象较为突出。体育课中的学习气氛不太活跃,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规定进行练习,忽视从学生个人特点和爱好出发,教学方法死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改进教学手段,克服学生各种不良心理影响,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主观原因

1.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

体育活动与劳动的区别就是体育运动的娱乐性与让人心情愉快的特点。这容易使得学生把体育理解成为一种欢乐的“玩”,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现实的体育课是教育,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如果此时教学勉强生硬就会使这种落差突然加大,使学生一开始就会感到生疏和失望,从而播下“厌学”的种子。

2.灰心自卑、腼腆

中专学生的体育素质普遍较差,有极少数学生甚至连一些体育器材都不认识。因此,在练习信心不足,灰心自卑,怕丑退缩,这是体育教学中造成一些“笨”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体育运动还与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密切关系也会造成―些学生因身体形态的不适而产生的一些尴尬。

3.怕苦、怕累、怕脏、意志薄弱

体育运动却需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有不少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上课时怕苦怕累。体育教学目的最重要一条就是锻炼学生坚强 意志品质, 勇于拚搏的精神,一个动作的掌握往往要通过无数次的练习。这样就需要有坚强的毅力,不厌其烦的精神,但在体育课练习中,有些学生意志薄弱,敷衍了事。

二、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客观原因

1.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的原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这和其它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也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吻合。因此,“低水平重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各年级所教的内容重复太多,水平相似:只教单个技术没有实战自主权:只教技术不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

2.教学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原因

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最明显区别是:学校体育课是教育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因此学生会感到和课外体育很不一样,即感到缺乏可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本来不多的可供学生自主性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再抹杀掉的话,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感到体育教学的强制,则逐渐产生厌倦。

3.学校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目前,中专学校还存在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的严重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太差,器材器具太少,造成体育教材选择方面缺乏多样化,而使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三、消除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对策

学生厌学体育的现象直接影响和削弱教学效果。但厌学的心理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教师耐心指导,采用诱导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亲切、鼓励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讲解以及优美、准确的示范,就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的对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教材,激发兴趣要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到兴趣,必须要有好的教材

若教材难度大,容易造成学生可望不可及,失去学习信心;若教材太容易,容易造成学生举于可得、不求上进的心理。所以教材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因人施教;对于难度大的教材,重新组合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感到兴趣的项目;对素质较好和掌握动作快的`学生,可有意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热情,激发和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兴趣。

2.正面宣传,提高认识,培养学习动机

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对人身体、心理利智力的良好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不只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把个人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统一起来,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上,首先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老师发挥其主导作用,老师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从心理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成不变的命令式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课堂气氛缺乏活力,这种教学环境会让学生望而生“厌”。其次,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下段。适当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所谓“放羊”式教学,就是体育课上让学生想“选”什么项目就“选”什么,这种“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选”,是有调控的“选”.调查结果表明 喜欢“放羊”式体育课的学生占90%。实践表明,“放羊”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运动习惯,是培养学牛的终身体育的有效方法。

4.还要掌握合理的运动负荷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安排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牛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合理地安排每堂课的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速度和重量等, 把难度大的与难度小的、熟悉的与生疏的身体练习方法交替进行:

5.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要建设―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的教师。因为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厌学。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有助于厌学体育的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改消极应付为积极参与。

总之,消除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教师的一项费时、费力的艰巨工作,特别是在新的体育教改模式下,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立:论体育厌学与素质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5(4)

[2] 夏峰: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j],中国学校体育,.5

[3] 李世荣、马莉、赵金林:体育厌学学生的成因与矫正策略[j],教学与管理,.3

[4] 白雪、令狐昌琴:学生对体育厌学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篇8:中职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多数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 或是初中就已经辍学的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厌学现象早就存在着。就学生的总体学习状态而言, 新生比老生强, 成绩好的学生比成绩差的学生强, 女学生比男学生强, 高职的学生比中职的学生强。进入职业院校后, 由于没有中考和高考的压力, 不用大量做卷子, 不用频繁地考试,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 因而厌学现象比较明显。而且他们的基础很薄弱, 知识上存在缺陷, 对于一些纵深的知识, 一部分学生想学接受不了, 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想接受。如学电子商务的学生说听老师讲理论知识跟听天书似的, 老师也很无奈, 说你们听不懂我也得讲。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我上学交钱了, 学校就得给我毕业证。

2.学生厌学现象存在的原因

(1)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脱离严重

有一类现象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过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面对现实时一片茫然。比如一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知道学这个专业能做什么, 一些学生猜测说可能就是在网上做生意, 还有的学生说学了好几本专业书却不会在网上购物。由于许多同学学习准备的严重不足, 过多的理论课只能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失败, 感到自己一无所获。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学习的厌恶, 抵触心理严重。

(2) 管理跟不上

职业院校的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中职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 生活自理能力差, 依赖性强, 自控能力弱, 自私自利心理普遍。管理这些学生, 有许多烦琐的事情需要处理, 有许多的思想工作要做, 班主任要付出很多心血。但是, 限于目前学院的条件, 有些班主任是任课教师兼任, 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班主任由行政人员担任, 他们的责任心、工作方法很难得到保证, 容易造成班级大放羊的局面, 这样班级的学习风气可想而知。

(3) 教学模式单一

我们目前采用的基本是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是强调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该 教学模式以课为教学单元, 以班级为基础进行授课,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科为本, 系统传授学生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教学, 有助于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然而由于目前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基础较差, 使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分离, 虽然老师是系统讲授, 但学生不能、甚至不愿意接受老师所教的内容, 老师和学生都很苦恼。

3.缓解学生的厌学现状的措施

(1)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教育抓得要早, 要从学生刚入学做起。就业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感受到就业的压力, 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这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学校 在学生入校时就应当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指导。总体来说, 就业教育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

(2) 改变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

①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 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

②双元制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部分时间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 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

③MES教学模式。MES—就业技能模块教学法, 是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 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某一职业分别列出若干单项能力, 以单项能力作为模块单元进行培训, 以不同的模块组合适应不同要求的培训计划,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培养技术工人。

国内职业院校在借鉴、吸收国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倡导的“产学合作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注重研究社会的需求, 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注重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我们也应结合自身的实际, 创造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3)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的班主任工作是很难做的。据调查, 中职院校的学生不但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机不高, 学习方法不当, 认知水平低等学习心理问题;还存在自控力弱, 适应能力弱, 自我管理能力弱等个性心理问题;以及抽烟、喝酒、上网成瘾、缺课、打架等不良行为。虽然我们是高等职业院校, 但是无论在学习上, 还是在生活上, 管理学生采用的方式可能是小学式的。因此需要一批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懂管理的方法, 懂学生心理的教师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并且要提高班主任的津贴, 做到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从而激发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热情。

(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很高, 但缺乏与社会实际接触的机会, 缺乏专业操作能力, 缺乏对市场的了解, 缺乏对专业技术发展的了解。所以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要定期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或到有特色的实训基地进修, 如果能做到参透课本, 了解学生, 放眼社会, 则定能获得学生认可。

摘要:中职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造成学生就业难、学校招生难的局面。对此, 本文从学生、教学、管理、办学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原因, 提出了四点对策, 以期对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职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肖化移.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9 (1) :76-80.

篇9: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探究;出轨;出彩;对策;教学规范;科学素养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面对学生探究结论的“出轨”,我曾经置之不理,不知所措,因此总是错过最富成效的教学时刻。近几年来,我以新的理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并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力图化弊为利,尽量使“出轨”变成“出彩”。

以下结合我的教学实例,谈谈我对学生探究结论“出轨”的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希望给其他同仁在规范课堂教学方面以借鉴和启发。

现象一:因操作不规范而“出轨”

我执教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中的一课——《测量摆的快慢》。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来证明上节课的猜测,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影响摆锤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我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摆,并用秒表测量来回摆10次所需要的时间,经过五分钟的“热身运动”,然后直奔这节课的重点——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可是,在实验结果汇报时,令我震惊的事发生了:学生的探究结论居然“出轨”了!第五小组的李佳群回答道:“当摆的幅度大于十五度时,摆10次所花的时间是10秒;当摆幅等于十五度时,摆10次所花的时间也是10秒;当摆幅小于十五度时,摆10次所花的时间却是11秒,所以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有一点关系。”又有几位同学附和:“对!对!我们也是这样!”

这一问题的出现,显然出乎我的意料,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立刻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

对策:错误再现,静观其变

当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让步时,应用事实来说话。我就让探究结论“出轨”的小组重新演示实验,其他人注意观察。虽然实验结果没变,但我启发学生质疑:刚才的实验操作中有没有问题?对实验的结果有没有影响?学生经过观察都发现该组同学操作不当,部分学生对信号反应的准确性差,记时员记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使操作误差较大,所得数据和实际情况相差一秒之多。 当学生找到结论“出轨”的原因时,师生群策群力,达成共识:计时员要做到口令短促有力,口表合一,并采用体育比赛中的计时方法,结果保留到秒为止。我让他们再按正确的方法操作一遍,结果显示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没有关系。让错误再现,学生不仅意识到了实验的操作方法很重要,而且培养了可贵的质疑精神。

现象二:因概念混淆而“出轨”

我在去年上过一节镇级公开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了解了物体的长短、大小、松紧的不同,使物体发生声音高低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尺子的实验使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得出“尺子伸出的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尺子伸出的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这个结论。

试教时,我出示尺子,让学生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直奔本课教学重点——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竟有5组学生的实验结论“出轨”,大出我意料。

学生的探究结论是:尺子伸出的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高;尺子伸出的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低。显而易见,学生的探究结论“出轨”了。

对策:课前铺垫,概念明确

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课前铺垫是行之有效的良方。这一课的教学更需要课前铺垫,因为本课的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如音量与音高,振幅与频率等,学生容易混淆,再加上我缺少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和对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因而导致学生的探究结论“出轨”。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吸取了试教时的教训,及时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增加了课前铺垫的环节。一开课,我就拿出同学们经常在吹奏的笛子(我们学校的特色教学),吹奏了四个音高不同的音,让学生用高、较高、较低和低来辨别,并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这样既巩固了学生音高的概念,又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单的填写作了有效的指导,更为可喜的是在后续的探究中学生的结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可见,课前铺垫,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现象三:因缺乏实证意识而“出轨”

2010年3月23日下午,我镇举行科学集体备课活动,我将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轻快悦耳的音乐声刚刚结束,我们的探究活动就拉开了序幕。我让学生出示中午特意留下来的米饭,进行慢慢品尝。学生嚼着嚼着,感觉到了米饭的香甜,又阅读了教材中的资料,明确了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当学生往米饭上滴上几滴碘酒时,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油锅似的,一片惊呼。原来,白白的米饭马上变成了蓝色。

对策:寻找证据,事实说话

不难看出,学生的探究结论“出轨”了。花菜等蔬菜也含有淀粉,只是淀粉的含量太少,我们不易觉察到。怎样可以让学生眼见为实,心服口服呢?那就是寻找证据,用事实说话。可以让学生把检测过的花菜保存起来作后续研究。两节课后,和学生一起再来观察,会发现花菜上有淡淡的蓝色,这就证明了花菜也含有淀粉。

总之,善待孩子的“出轨”,就是在保护孩子探究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出轨”,反而越真实、越科学、越全面、越深刻。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作为鲜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的一次次“出轨”成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在规范中健康成长,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张红霞著

[4]《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浙江省上虞市谢桥小学.倪华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专学生听课分心现象分析及对策】相关文章:

学生听课注意力论文04-18

学生消费分析论文04-15

学生语言美分析论文04-17

学生的阅读分析论文04-18

大学生就业分析论文04-17

大学生厌学分析论文04-18

学生实验设计论文04-15

学生生态文明论文04-15

高校学生消费论文04-15

学生课堂管理论文04-15

上一篇:锦江河畔的追忆诗歌欣赏下一篇:DM杂志模式及运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