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2022-04-16

加强学生语感培养不仅是汉语言特殊性的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自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培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语感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方法分析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生语感培养至关重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诸多弊端,最为常见的是语感培养重诵读、轻分析以及轻文本、重朗读的等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方法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尤为重要,新课改从校方角度和教师角度均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认知。语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书本文字之外的语言,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语感培养的意义与重要性分析

语感,即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从实际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其理解为语言文字把控能力。语感培养需要较长时间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应从小学抓起,提升学生的基础性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关语言接受能力。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不断积累让学生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有效增强语文情感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运用正确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语感锻炼的空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方法

1.勤学勤读,以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情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知识的最佳方案和有效途径。朗读文章时,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文章内容,提升自身的语感。许多教育学者和教育专家认为,勤读勤学模式可以深度感知语言,因为知其理才能闻其详,将所读文章内容和感知意义深藏内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诵读文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内涵和真谛,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2.注重词汇积累

广义而言,语感是通过频繁的语言实践活动才得以形成的,这种语言能力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针对此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当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大量积累后,独立识字能力自然得以提升。较为常用的做法是,教师应重视学生识字量的积累,调动学生的潜在识字兴趣,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感受,对识字方法进行创新教学和创新探索。

3.丰富语境,提升语感

教师应让小学生获得深切的语感,使学生善于结合各类题材篇章进行文字品读,并且在内心形成特有的文化景致,保持课堂内小组合作式探究交流活动的活跃性。

4.挖掘学生好奇心,从点滴做起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成年人更加强烈,这种好奇心会让学生充满求知欲望,这种求知欲望是引导学生感知周围一切的原动力,也是语感开发的主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有计划地依靠语文教材内容,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让学生描绘出唯美的画面和身边所发生的事。

例如:将颜色鲜艳的花草树木摆在教室中,每天计划性地变换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学生,每一盆花都有自己的名字,其名字来源于语文课文中主人公的名字。它们的形象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诱发学生以对待人的心态去看待这些花草树木,并在情感上与这些生命体靠拢。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联想课文中的主人公,如哪些主人公是相像的,哪些主人公的情感心态是值得自己学习的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入“形象干扰”元素,是推进语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教学技术愈加丰富、多彩的小学课堂,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理解、认知情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各类示范类培训课程,灵活运用各类先进技术,整理丰富的材料,进行课堂内丰富情感意境的搭建,在确保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及时挖掘关键性语句并进行内涵解读延展。坚持下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感经验,对其升学压力舒缓和阅读、写作实力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王丹凤.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

[2]刘慧.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与实践[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1(2).

[3]侯瑞丽.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6).

[4]郑选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科学之友(B版),2007(6).

作者:杨晓红

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基本策略

加强学生语感培养不仅是汉语言特殊性的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自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培养。

一、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指导语感实践

1.指导学生加强诵读策略

诵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语言美感的一项主要语感实践。学生在诵读中必须调动所有的感官,这是一个综合的心理过程,能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其从各方面感知作品,获得较多的审美感受。

例如:《月光启蒙》课文,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变换节拍的方法,使同一段话产生了不同的读法,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语言感受。

生1: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怕,找——只花猫来帮你。

生2:小老鼠,嘿嘿,上灯台,嘿嘿,偷油吃,嘿嘿,下不来,嘿嘿。老鼠老鼠哟你别怕,找只花猫来帮你哟,来帮你。

……

学生1给人带来的小老鼠机灵可爱,而学生2带来的小老鼠刚开始偷油吃时给人带来一种快乐的感受,而后又呈现了一种戏谑的感受。可以说两种读法都是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给文字注入自己的情感。

2.协调语言的听说读写策略

倾听中增强语感,评说中体验语感,诵读中习得语感,写作中积淀语感。

3.联想、想象激活语感策略

联想指的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或者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同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一处有关系,引起顿悟和触发。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哎,真可惜,诗人赏花游园的好兴致全让一堵门给挡了,只好无精打采的往回走,正在这时,他却又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课件上跳跃出一朵含笑的杏花)。一枝红杏就如此美丽,园内一定还有更多美景吧。让红杏为我们引路,让音乐伴我们去神游(此时课堂上响起舒缓的背景音乐,师生共同闭目想象)。园子大吗?花儿多吗?你看到了哪些美景?该师巧妙地以联想为桥梁,将语言文字与生活体验连接在一起,使学生融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从而迸发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想象得到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产生的语感也就更显得丰富了。

4.精选语段品读策略

品味语句的连贯性,品味课文内容梗概,品味语感的技法。

二、发挥教材凭借功能,重视语感分析

1.分析感悟语言知识策略

(1)分析标点知识,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情味感

标点符号也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之一。在某些词境,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却由标点符号把它表现的淋漓尽致。细究起来,各种标点在语言中都积极参与了情感的表达,所以改动一个标点或增删一个标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都会改变,表达的情感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标点符号知识,指导学生去比较、推敲、品味,培养语言的情味感。

(2)分析词汇、语法知识,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规范确当感

语言的规范确当感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运用方面,既要适境得体,又要注意感情色彩的变化。借助词汇的词义及色彩等语言知识,引导学生去比较、推敲、品味,可以培养学生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确当感。例如:学生在体味“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一句中的“狡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贬义词褒用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那个天真纯朴、聪明可爱的孩子的内心活动,体会我与老师间的真挚情感,将“狡猾”替换成“聪明”等对比体味,语言的组合都有其固定的规则,语法知识则是这些组合规则的理论总结,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比较、推敲、品味语言,定能训练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规范确当感。

(3)分析写作知识,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和谐统一感

一篇文章在总体上必须符合多样统一的规则。这就要求作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变化语言的形式,统一材料的组合,使语言表达的更加准确、连贯和生动。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为我们创造了多种写作技巧和文章的章法,如“烘云托月法”、“卒章显志法”等。阅读文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这些写作知识去训练语感。

2.归纳总结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策略

充分利用课文后“思考与练习题”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内容,将它们分门别类重新组合,形成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语感训练题序列,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渐次提高语感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往往揭示了课文的知识,在常规情况下,一般按照字、词、句、篇的排列方式逐步深入的呈现出课文重点,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培养语感。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实践体验

1.广泛阅读,积累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所有的语言材料最多也只有近40篇,因此,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为必然。比如: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让学生读一读高适的《别董大》;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等。

2.生活实践,补充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所以,学生若要补充语感,可以通过观察大街上的广告牌,门柱上的槛联摘录下来,读一读、比一比,诸如“穿奥康,走四方”、“滴滴稻花香,浓浓三峡情”之类的广告语以及“正是莺歌燕舞日,恰逢花好月圆时。”等春联,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正是语感训练的好素材。同时,学生自己平时也可以注意听广播、电视的播音,尤其是多听电视散文、诗歌,利用已有的语感去捕捉大千世界中的语感因素,不断的去听取、记忆、分析、比较,补充增强语感。

3.身临情境,体验语感

(1)多种感觉器官配合,体会语言的形象感

可以借助挂图、实物等教具给学生以直觉感,勾起学生的回忆与联想,或者利用电教手段,展现语言描写的场景,激起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总之,让学生的耳、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立体感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

(2)多种心理因素融合,体会语言的意蕴感

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全部投入,教师则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感受新知时联想到已知,联想到新展现的场景,感悟到作者的言外之意、文中之情。

(3)多种能力结构综合,体会语言的情趣感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且表现欲强,根据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手段将文中的意思和情趣表现出来。遇到对话描写当场分角色练一练,遇到状物的画一画,遇到写景的当一回小导游,遇到人物的模仿演一演等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感培养若能从教师、教材、学生结合发展的角度去研究,那么定能逐渐摆脱小学语感教学中的误区,顺应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实施正确的思想教育,开展积极地语文美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

作者:朱明丽

学生语感培养论文 篇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语感是对语言或文字的分析、理解、感悟的全过程。要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需要强化学生诵读、重视细读、开展赏读,给学生提供语感训练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熟练掌握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语言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感普遍不强,且存在差异性,而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多是教师对学生的相关训练不到位。因此,教师需要有培养学生语感的意识,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为学生营造适合的语感培养环境及语感训练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语感[1]。

一、强化学生诵读

加强学生对经典文本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诵读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与情感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形成语感。

(一)传授诵读方法

诵读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式,该方式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尽快开展诵读,并形成语感。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诵读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大声朗读或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诵读。其实,诵读不仅要大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讲究情感的表达,同时要了解或掌握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才能将作者写作该文章的用意传递出来[2]。因此,教师可以示范教学式诵读,详细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由此使学生掌握诵读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此外,诵读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与调整,寻找适合学生的诵读方式。例如,在《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诵读素材,让学生跟随素材一起仿读。然后,教师可以根据素材的诵读范例传授学生具体的诵读方法:“朱自清先生笔下所刻画的春,展现的是一幅蓬蓬勃勃的春意图,是其在大自然的感召下,所酝酿的艺术图画,能给人带来力量与希望。因此,在诵读课文时,我们要把握抑扬顿挫的时机,要有饱满的情绪,读出浪漫的语调”。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新一轮的诵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深入了解学生,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及语感。

(二)增强情思共鸣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当一个人的语感能力提高后,其理解与表达方面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思共鸣,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章与鉴赏文章的能力。诵读是学生与文章的一种对话形式,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梳理文章内容、感知文章语言等,都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在进行诵读时,学生会实现对文章的情思交融,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多元化的阅读体验[3]。

例如,《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是老舍先生对济南冬景的喜爱和赞美,文章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的温情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过程中,应从其情思交融的视角启发学生:“全文以老舍先生介绍济南的动与静为线索,以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文章核心。因此,在诵读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去体会,由此才能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性地朗讀一部分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仿读。之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结合情感表达,对文章展开深入的理解与阅读,从而进行有效的认知学习。

二、重视学生细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自主阅读任务,从而使学生学会细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感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加强自主阅读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想象与构思,体现着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因此,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的词汇含义、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愫。由此,在熟读文章后,学生的语感便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加强自主阅读,可以促使学生奠定语感基础,形成语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自主阅读任务,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与分析中形成语感。

例如,在《雨的四季》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接着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刻画出四幅雨图,同学们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其中春季雨图中春雨过后,土地发生了什么改变?该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抒情的?作者使用该种方式刻画有什么样的用意?”学生会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对文章的阅读探究,并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各抒己见,能够产生个性化阅读认知,从而促进语感能力的形成。

(二)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方法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即使偶尔会阅读,也没有制订明确的目标,多为走马观花式阅读,而这对语感的培养并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干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此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之后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仔细阅读文章后,找出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疑惑与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文章,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母亲为什么小心翼翼地对待作者,作者却还对母亲发火呢?”“母亲为什么会突然离世呢?”“母爱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了解答,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同时,为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教师还可以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冰心的《南归》、肖复兴的《忆母亲》等,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开展学生品读

品读,是指鉴赏式的阅读模式,该模式也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先为学生准备鉴赏材料,然后传授鉴赏的方法给学生,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精选品读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文章,教师可以将经典文章作为品读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感水平来选择片段,使学生对片段进行品读。在学生品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课外阅读素材也是学生的品读素材,教师在引入的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划,使学生掌握文章品读的方法。

例如,在《散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梳理文章中心思想,并表达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找到“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她的眼睛顺着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一段,并认为“这段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并从侧面烘托出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肯定与赞赏学生的品读,使学生在品读中培养语感。

(二)梳理品读路线

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划路线,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品读文章的情境中。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较快形成语感。

例如,在《猫》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语言时,先为学生设立具体的展开路线:语言的品读需要遵循规律,应先找出文章重点语言的表达特点,然后描述使用该种方法的特点,最后联系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主旨进行深入解读。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指导路线开展品读,有的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找到“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和“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两句话,并对此进行品读:“前一段中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小猫的感情;后一段则是因为作者的过失,冤枉不能辩诉的生灵,是对自己的谴责。我们在对待弱小者时,需要给予尊重与理解,同时不能过于武断地决定任何事,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随意的决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从学生的品读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语感能力已经有所提高。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从学生诵读、重视细读、开展赏读等角度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凤勤.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2.

陈春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语感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129.

賈俊杰.试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14.

作者:赵立欣

上一篇:农村小学德育论文下一篇:语文思想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