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物理实验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思维、探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实验的控制者转变为实验的参与者、对话者、引导者。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学力物理学是一门兼具演绎性和归纳性的科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物理实验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物理实验论文 篇1:

设计初中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爱上物理的方法分析

摘 要:现在的学生普遍觉得物理晦涩难懂,如何改善这一现象,让物理这一门学科更被学生所喜爱。物理本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在实验当中去增加一些趣味因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让他们乐于在实验中探索真理,从游戏中获得智慧。

关键词:趣味;物理;实验;爱

“物理好难啊!”总是听到有学生这样的抱怨,每每心疼。“物理虐我千百遍,我仍待物理如初恋。”意志坚定的孩子发出这样感慨,而更多的孩子则是在一次次地被‘蹂躏’中,选择了放弃。这是所有的老师、家长不愿意看到的。那如何去解决、改善这个问题呢?物理既然是一门实验科学,那老师就可以从实验入手,多增加实验课,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物理实验,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在实验中探索真理,在游戏中获得智慧,在物理的海洋中找到快乐,从而爱上物理。

一、 有趣的开学第一课

当学生升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会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物理。老师会为学生精心的准备好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的第一节课。如果在第一节课中,老师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那么定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一)两个气球的竞争

取两个质地,形状,大小,厚薄均近乎相同的气球,将两者吹得不一样大,然后将两者气嘴用胶布粘紧,中间用夹子夹住,然后取下夹子。这时会发生一个想象不到的现象,竟然小的气球变得更小,大的气球变得更大。

解析:从生活经验上我们知道,吹气球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是最费力的,当气球被吹大到一定程度后,吹着就不那么费力了。这个费力不费力就是压强的大小,从此,我们即可判断,小气球的压强大于大气球的压强,所以小气球里面的气体会跑到大气球里面去而变小。

再定性分析一下,气球是弹性材料做成的,弹性材料越厚,它的弹力就越大,弹性材料越薄弹力就越小。当气球被吹大之后其弹性材料变薄,弹力变小,气球内容纳的气体的压力压强就小;外部气压给气球的压强相同,弹性材料给气球内部气体的压强不同,因此,就可分析出哪个气球内的气体压强大。当两个气球连在一起后内部压强为了达到平衡,只能小气球变小了。

这个实验激起了学生莫大的兴趣,他们都觉得这太神奇了,和他们想象当中的并不一样。借此,老师可以告诉学生,物理即万物之理,好好学习物理,就能更好地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变成一个渊博的人。但是生活经验决不是科学分析,想要得到准确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分析才能够下定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坚定了他们要好好学好物理的决心。

放大镜,一直都是孩子们童年时期最爱的玩具。可不可以用最普通的东西自己制作出一个放大镜呢?那真是太有成就感了吧。

(二)水制放大镜

写好一个字,放入玻璃杯底,拿出一块大小合适的保鲜膜,覆盖在玻璃杯口上,用手指压一下,形成一个凹陷区,然后在保鲜膜上倒入清水,清水的高度与玻璃杯口持平,用另外一块保鲜膜盖住清水,然后将四周多出的保鲜膜覆盖到杯壁上,再用橡皮筋捆住,透过水去看那个字。字变大了。若把凹陷区压得更深,字就变得更大了。

解析:放大镜的表面是凸出来的,所以也叫凸透镜。它可以汇聚光线,光线通过放大镜的时候,方向会发生改变,最后集中在一点上,这一点就是放大镜的焦点。焦点与放大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之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

当学生还沉浸在成功制成放大镜且粗略的了解了放大镜的一些知识的时候,老师再抛出一个问题“除了放大镜以外,世界上有没有‘缩小镜’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积极地大开脑洞。这个实验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既平凡又神奇,还能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积极性,主动地去思考,去讨论,这就达到了物理这一学科的一大特征,让学生能够动手动脑,积极探究。

(三)魔力静电离子球

闪电一直是一个可怕又神秘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无法逃脱闪电之谜的诱惑。特别是在参观科技馆时,静电球最为吸引人。既然如此,那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魔力静电离子球。通电后,就可以看见里面有很多的光线,手指放上去,所有光就会集中在你手指那里,闪电飞舞,让人感觉非常震撼。学生都异常的兴奋。

解析:静电球的外观为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静电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也许学生听得并不太懂其中的原理。但是没关系,只需要让学生知道,想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我们离不开物理这一学科,并且要学好它。

通过几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想要积极探索的种子,他们认为物理是“好玩的”。这样,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才能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并且我们要把这样好的开始,不断地延续下去,在平时的课堂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都可以注入“有趣”因子,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还收获了快乐。

二、 有趣的科学探究课

在《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这一节中,想要让学生猜想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和什么因素有关,是这一節课的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更理解。

(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阻的关系

学生实验。准备一节5号干电池,一张锡箔纸,剪成长条形,中间细,两头宽。用手把锡箔纸的两头与干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形成一个串联电路。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感受到手烫,及看到锡箔纸的中间开始冒烟。

解析:锡箔纸中间细,两头宽,相当于中点细的部分横截面积小,电阻大,而两头横截面积大,电阻小,中间冒烟,说明电流流过中间部分产生的热量多。因此可得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这个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胆小,发觉手烫起来了就赶紧把手松开,导致实验终止而失败。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节干电池的是电压是1.5V,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所以不要害怕,要大胆地去实验。)而且实验的现象非常的明显,通过亲手实验,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关。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关系

演示实验。两节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一小段钢丝棉,导线若干。先把电池,小灯泡,钢丝棉连成一个串联电路,可看到小灯泡发光,钢丝棉没有反应。第二次,把小灯泡去掉,直接把电池,钢丝棉连接起来,看到钢丝棉燃烧起来了。

解析:前后两个电路的对比,去掉了小灯泡,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钢丝棉燃烧了起来,说明第二次电流通过钢丝棉产生的热量变多了。证明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有关,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学生在看到钢丝棉燃烧了起来的时候是震惊的,发出了“哇”的叫声,相信这个实验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大小能够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老师的每一次精心设计,都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探索求知的种子,通过不断的灌溉,施肥,这颗小小的种子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物理成为一门真正的实验科学。

三、 有趣的物理与社会

再如,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节中,如何让学生对材料的导电性能感兴趣,激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将为未来物理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实验。利用一顶生日灯光帽,把顶上的5盏灯,换成电阻不同的LED灯并联,然后引出两条导线,当把两条导线接通,闭合开关后,5盏灯亮起。表示电路是通路,有电流。再准备4杯不同的液体,一杯为纯净水,一杯为自来水,一杯为盐水,一杯为食用油。让学生自己尝试,当把两条引出导线不相碰,同时放入不同的液体中时,观察5盏LED灯是否发光,及发光情况是否相同。学生会发现,当放入纯净水中时,只能够亮起一盏灯;放入自来水中时,亮起的是同一盏灯,不过更亮了一些;放入盐水中时,5盏灯都亮了起来;放入食用油中,燈都不亮。

学生立马觉得太神奇了。不断地问,为什么呢?老师成功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为什么不同,什么样的材料导电性能更好,什么样的材料导电性能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解析:食用油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灯都不亮。盐水是三种水中导电性能最好的,所以5盏灯都亮了起来。而自来水比纯净水中的杂质多,所以更容易导电,灯就更亮一些。

利用了生日灯光帽这个每个孩子都喜欢的物品,来探究神奇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引起他们对现象的思考,激起他们对原因的探索和学习,这就是物理实验的目的,在实验中探索真理,在游戏中获得智慧。

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是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条纽带。通过这条纽带,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更形象地去讲解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或是晦涩难懂的结论,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透过现象去看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真理,在游戏中获得智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精境.陪孩子玩转科学小实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

[2][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趣味物理学(续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3]龙清明.小故事大物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吴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

作者:吴照

学生物理实验论文 篇2:

用物理实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力”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思维、探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实验的控制者转变为实验的参与者、对话者、引导者。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学力

物理学是一门兼具演绎性和归纳性的科学。初中生的物理思维力不高,更侧重于生活化、感性化、形象化的理解。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思维、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实验的控制者转变为实验的参与者、对话者、引导者。学生要从“听实验”“仿实验”走向“探实验”“创实验”,进而成为实验的主人。

一、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实验兴趣是学生实验的先导,学生实验的效能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学生的实验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实验过程中;反之,如果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学生的物理实验就会走向被动、机械,变得肤浅。兴趣是学生物理实验之“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融入物理实验过程中。

激发学生物理实验兴趣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有两种:其一是外在的物理實验兴趣,这是在外在条件下引发的实验兴趣,如实验器材诱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等;其二是内在的物理实验兴趣,这是在内在因素的驱动下引发的实验兴趣,如对物理实验内容本身的兴趣等。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学生的外在兴趣,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实验兴趣。如教学“大气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和学生进行了课前谈话:大气压存在吗?怎样证明大气压存在呢?这两个问题切入学生物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发了学生的实验欲望。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研发物理实验,形成了多个实验,如:验证大气压存在之“水充满瓶子”、大气压的存在之“手帕往内凹”,等等。学生通过物理学实验,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做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大气压相关知识的浓厚兴趣。

以兴趣为本,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不同的学生其兴趣往往具有差异性。作为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兴趣,更要激发、诱导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内在驱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就能增强学生的物理实验效果,就能让学生的物理实验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二、助力学生学以致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脉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与物理相关的一些现象。要将相关学科的内容以及探究方式、学生生活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学生的物理学习中,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方法、思想等的迁移、应用。只有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物理迁移意识、能力等,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从而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生成学生学以致用的智慧。

如在教授“水的沸腾”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机械地按照教材要求,让学生加热烧杯中的水,则酒精灯加热的时间就会比较长,这样的实验教学是一种低效率的实验教学。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已有的实践经验,自主设计实验。通过研讨、交流,学生认为,可以用一只大试管装入适量的水加热,这样就能节约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因势利导,充分发掘实验材料的诸多功能,让实验室中的水龙头有很细小的水流,然后用一个与人的衣物相摩擦过的塑料泡沫靠近水流,并上下或者左右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水流的变化。学生就会看到水流变弯曲,有时候水流还会“翩翩起舞”。这样的“一材多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生活中静电的存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物理学的头脑去考量生活,从而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三、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借助于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展开验证性学习,也可以展开探究性学习。以探究为内核,可以将实验融入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重温人类探索相关物理学知识的关键,经历人类探索的一般性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性实验是学生的一种“理智的历险”。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相关的启发,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点拨、引领,促进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自主建构物理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学生的物理实验经验,渗透物理学的相关实验思想方法。

以“变阻器”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一般的教学设计流程就是“观察结构”“说出作用”“了解注意事项”“学习操作方法”等。这样的教学,是将“变阻器”作为一个成品呈现给学生,学生的物理学认知是被动的、肤浅的。如果教师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就能变被动性物理学习为主动性物理学习。如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由灯泡、开关、导线、电池等组成的简单电路。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改变小灯泡的亮度?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多种猜想。有学生认为可以减少电池节数,有学生认为可以再串联灯泡,还有学生认为可以加入一段电阻丝,等等。由于在生活中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来调节亮度的做法很少,因而自然将学生的研究焦点转向增加电阻。那么,生活中是怎样实现连续调节亮度的呢?有学生提出,可以连续改变电阻的大小,这样自然催生了部分学生想到可以用夹子在铅笔芯上滑动。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实验,亲身体验通过夹子在铅笔芯上滑动调节灯泡亮度的过程。由于铅笔芯容易断,因而学生就自然想到了可以用金属丝来代替、尝试。但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用一定长度的金属丝来做实验调节亮度有限。在此基础上行,有学生想到了可以加长金属丝,或者将金属丝卷成螺旋状,为了避免短路,可以用漆包线代替金属丝。如此,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就做成了一个滑动变阻器的雏形。这个过程,就是物理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也是制作实验工具的过程。

四、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激发学生的物理学思维,引领学生的物理实验,还可以以整合作为手段。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总结,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师要让学生跳出物理学固化思维圈子,善于从同类知识中找出不同点,从不同类的知识中找出相同点。善于归纳、异中求同、同中寻异,是促进学生物理实验的有效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整合为手段,要求学生将相关的物理实验关联起来。

以整合为手段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开放性的物理实验平台,赋予学生充分的物理实验时空,鼓励学生进行关联性的物理实验。同时,以整合为手段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观念”,用“大思想”统摄、包容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如复习“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出内容丰富、关联紧密、有层次性、结构性、整体性的实验:首先让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到出发,从而引导学生经历这些知识的复习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等。这个过程,是以物理思想为主线、以物理实验为载体的复习过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借助于物理实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能通过受力分析把握运动的精髓。如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平衡力状态时,物理的运动状态就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优化、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打破教材固化编排格局,回顾、整理相关知识,自主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从而通过物理实验将零散的物理知识集约为一个整体。这样的物理实验让物理教学呈现为一种综合性、立体性的开放教学模式。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兴趣为根本、以迁移为纲要、以探究为内核、以整合为手段,促进学生的物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渗透一些实验方法、策略等,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柳蔚.注重学生能力提升的科学实验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6):65-67.

[2]唐金彬.满足教师培训需求的项目式研修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0(34):35-36.

(责任编辑:姜波)

作者:仇玉芳

学生物理实验论文 篇3:

试论如何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摘要:物理教学是高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物理主要是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传递知识,实验教学是物理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有效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思维能力是学生认识物理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关键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生学习物理的首要目的,物理学科相关知识的形成与实验操作密切相关,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必须强化物理实验效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必然性,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意识,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更好的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对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1]。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在有效的实验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实现具体化与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进一步的物理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开展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时,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要突出实验原理,渗透平抛物体运动的物理理论知识和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够描绘出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同时在实验操作上要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建立坐标系,同时能够利用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能够把握动态的实验过程,理解平抛物体运动的本质和基本原理,进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其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预设实验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验,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物理学习成绩[2]

例如,在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安排实验并进行思考: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总能量有何变化?同时如果施加除重力以外其他的力结果会出现怎样的改变呢?在实验开始之前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作出猜想和假设,在进一步设计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和分析,最终能够验证之前的假设并能够给出最终的结论。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理智的分析,不仅得出了机械能守恒的验证结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確的学习方法,培养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三、拓宽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操作复杂,有的实验结果不能够靠普通实验操作而体现出来,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结论的记忆也不能做到深刻的理解。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来弥补不足,拓宽实验教学的空间,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现出来一些难以实现的实验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音响等各种效果以及实验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速地理解实验原理,从而解读实验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并认知玻璃的折射率,并掌握插针法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在物理实验演示操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实验空间,进而加强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实验和操作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开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努力激发物理课堂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思想理念,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物理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花.谈“运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0):149-149.

[2]赵杰.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8,(A4):177.

作者: 李兴鹏 潘小利 吴柴乐

上一篇:学生阅读语文论文下一篇:围岩施工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