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舞蹈培养论文

2022-04-16

摘要: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舞蹈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素质培养舞蹈是一种运动的情感艺术,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舞蹈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舞蹈培养论文 篇1: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舞蹈课堂学生德育培养研究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学校的学生即将成为未来教师的新生力量,不仅要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扎扎实实学习,还要在品德、行为习惯上不断改进和约束自己,为成为真正“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打下夯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师范学校的舞蹈老师,如何将立德树人的德育培养融入到舞蹈课堂中,如何运用舞蹈教学的方法与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课堂中思考和进行改革的问题,笔者将对此提出以下拙见。

关键词:立德树人   舞蹈课堂   德育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育,它能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推动和发展。近些年来,很多学校相继发生一些恶性事件,造就现在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提高对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就师范学校而言,师范生一毕业就会走上教育岗位,他们又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践行自己的品德行为,以及他们如何引导自己的学生很好的发展品德与行为?这些都是作为现在师范学校教师所需要思考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师范学校德育工作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师资队伍的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师范学校的舞蹈教育教学来说,舞蹈课堂也是需要开展学校德育培养的一部分,舞蹈老师将充分利用自身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让学生能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接受着专业教师的德育引导。

一、舞蹈教师自身专业道德素养是开展德育引导的基础

俗话说“以人格育人格,以道德育道德”,舞蹈教师作为德育引导的一部分,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也是德育培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舞蹈教师来说,舞蹈教师自身专业道德素养是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必然,舞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综合的素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及行为的形成。因此,作为舞蹈教师不仅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拓宽学习空间,还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历史最前沿的科学、品德、时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文化素养;同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时刻以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准则在约束自己。一位品德高尚、优秀有经验的舞蹈教师,在每一次课堂上优雅的示范,专业耐心的讲解,生动活泼的课堂构架,与学生愉快的问好与作别……都能对学生的品德行为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德育引导

在教學课堂中,教师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联系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还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当下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融入到教学中,舞蹈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比直接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的方法要好得多。例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分组进行学习与探索,让学生们在分组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团结互助、积极努力、乐于思考……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的品质;在舞蹈技巧课中教师采用相互操保的方法完成一些简单的技术技巧学习,在学生相互操保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规范完成技巧和操保技巧的方法,还有在操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品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口传身授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舞蹈知识进行掌握,同时,教师还会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舞蹈作品和动作进行知识和德育的传递;在舞蹈作品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欣赏法、引导启发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例如,在欣赏现代舞蹈作品《小城雨巷》时,引导学生理会编舞者把创作思路、舞美、音乐和表演完美结合的方法,体会编舞者运用舞蹈特性和现代的表达方式展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让学生明白编舞者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与中国文化精神相融合和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眷恋的用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并有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间舞蹈的思考;在舞蹈课堂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重复练习,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舞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引导

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即:形体训练(形体姿态训练、身法韵律训练)、幼儿舞蹈表演与创编、民族民间舞表演与创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每种舞蹈都有其特殊的艺术特色及鲜明的风格。不同的舞蹈给人的感官享受也不同,学生在跳舞时,可以跟着音乐忘掉学习、生活的烦恼与不快,释放压力与情感。因此,舞蹈可以让人在享受艺术的同时陶冶情操与审美情趣。此外,舞蹈动作将生活与艺术结合在一起,从一个人的舞蹈动作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素质修养。在参加舞会的时候,往往要求穿着整洁大方,行为举止要端正从容,谈吐要儒雅有礼。这些要求就能够有意识提高一个人的社会修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由此可见,舞蹈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在进行儿童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作品内容时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如;培养卫生习惯的作品《牙牙乐》《刷刷刷》等;培养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作品《劳动最光荣》《劳动节拍》《爱护环境我来了》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作品《红星闪闪》《中国梦娃》《雷锋精神代代传》等。此外,教师在教授民间舞的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例如,新疆舞教学、蒙族舞教学、藏族舞教学等过程中,都要掌握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等。并学习不同民族的礼仪动作,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学习民族礼仪、增进民族情感的品质。同时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热爱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并能有传承与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舞蹈教师要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

教学实践活动是在教育教学课后,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具体实践活动内容有:以专业表演的演出活动;以参与舞蹈为团队的社团活动;以关心老人为主题的慰问演出;以关爱边远、农村孩子为主题的支教活动、以民族传承的舞蹈采风活动等等。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相互帮助,积极讨论,共同完成,不仅专业知识得到成长锻炼,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得到培养,尊老爱幼的仁爱之心得到发展、优秀文化得到了解与传承……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品德得到引导,感染和发展。

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这里的“成人”其实就是指做一个的品德高尚和行为规范的人。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并非学生品德教育、行为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课的专属,在当今国家大力提倡“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的任务时,各学科教师都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将“立德树人”与自己的学科相融合、渗透?力争在各门学科中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让各门学科成为真正的“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学科,让学生通过各学科的学习,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学生。

参考文献:

[1]陈泽榜,何家敏.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实现的人性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4).

[2]张天华,孙傲.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理与机制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3]杨曦.舞蹈教学改革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8,(18).

[4]李聚权.高校舞蹈教学方法的新思路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8,(19).

[5]田堉橦.高校舞蹈教学方法的发展历程研究综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8,(10).

[6]杜艳梅.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增强舞蹈教学效果[J].艺术科技,2018,(09).

[7]苗青.浅谈立德树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

[8]余树玲.浅谈“立德树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1).

[9]李萍,史志杰,文濤,王小秀.核心素养助立德树人创新推进六个维度促考改课改同频共振——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2).

作者:欧伟

学生舞蹈培养论文 篇2:

舞蹈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摘要: 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舞蹈 感受力 表现力 创造力 素质培养

舞蹈是一种运动的情感艺术,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同时舞蹈教育是一种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通过审美教育,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即通过“真正有美学价值的东西”,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趣味和美的情操,提高对美的鉴赏力和对美与丑的鉴别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增强表现美的强烈欲望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才华。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反映着教育的观念和思想,也就是说,体现素质教育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体现出对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一、舞蹈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重要作用

1.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高等学校培养的艺术人才不是匠人,而是富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高级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人民大众对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艺术行业急需那些真正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富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精英人才。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多听音乐、多看剧目、多看书、多分析、多体验生活,学会观察,逐步学会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创造属于个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独特体会的表现方式,这样在通过演绎舞蹈作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再加上舞蹈本身就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我们在感受舞蹈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便可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不断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2.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学生为了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必须具备很强的社交能力,而舞蹈是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舞曲会给人以放松的感觉,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不但让人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起到沟通情感、扩大交际范围、增强社交能力的作用。

3.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的身体处在逐渐成熟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舞蹈可以增强体质,改变不良的姿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虽然体育锻炼也具有以上的功效,但是体育锻炼不免会带有侧重点:即身体某一部位得到强化,而另一些部位却得不到明显的锻炼。而在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锻炼的,所以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得到均衡的锻炼。

4.舞蹈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舞蹈通过柔韧、力量、节奏与速度的综合训练,使人的身心在愉快中接受美的熏陶,锻炼出匀称、健美的肌肉与优美的身段,这样不但可以起到防范疾病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敢于接受学习和生活中更大的挑战。

二、通过舞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内容,它的发展也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富饶的文化土壤之中。纵观古今,舞蹈的发展必然随着文化的发展而提升,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素质上不去,那它的艺术天地也绝不会大,舞蹈的繁华背后必定有着深邃的文化背景作支撑。

1.舞蹈的演绎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舞蹈与音乐专业的知识具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运用所学音乐专业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更好地巩固了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

2.舞蹈与文化学科相联系。舞蹈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文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许多舞蹈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而改编创作的,一个好的舞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出舞蹈的底蕴和灵魂。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我们通过对这些舞蹈的学习,了解了外国的文化背景,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文化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3.通过舞蹈教育,帮助大学生获得内外美的统一。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①儒家认为人的内在精神状况是通过外部的形体表现出来的,而强健的身体、优美的动作,更能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主张通过音乐舞蹈来陶冶人的性情,修饰人的行为举止,培养大学生内在品质和外在形体统一和谐的完美品格。舞蹈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形体和气质,而在舞蹈课堂上,老师用身体语言向学生讲述形体美的要领,经过辛苦的锻炼,可以让我们获得形体之美;在理论课堂上,老师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展示美丽的异域风情、讲述古老的传说,使学生在舞蹈艺术的世界里,从心灵上得到美的洗礼、体会到人体语言的美妙。因此舞蹈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感染情绪、陶冶情操,思想境界也同时能得到升华。

三、舞蹈可培养大学生的表现能力

1.舞蹈对大学生知觉所带来的感受。舞蹈感受也可以称之为舞蹈感觉,主要包括学生对舞蹈的基本认识,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对舞蹈的表现、情感、人物的认识等等。舞蹈感觉是在联系舞蹈过程中一个经常用到的主观意识的概念,它左右着习舞者的情感表达程度,但是这些舞蹈感觉的差异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提高,人的动作感和高度敏锐的动感是舞蹈感觉的真正基础——自我审美能力是舞蹈感觉的本质所在,如何去感觉舞蹈?这一切都来源于自身的舞蹈感受。美国的舞蹈家默斯·堪宁认为舞蹈的基础是动作,也就是时刻运动着的人体,舞蹈的构思既来源于动作,又存在于动作之中,一个舞蹈作品并不源于舞者或编者对某个故事、某种心情或某种表达方式的构思,它的内容源于动作本身,正是“动作”本身不仅把舞蹈同其他艺术真正区别开来,而且也决定了舞蹈在整个艺术表现形式中的独特地位。因此,舞蹈动作的展现也就是人的内心活动和内心情感的展现,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欣赏舞蹈时,看到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跳跃,更是灵魂在舞动,这就是舞蹈的精神,我们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充分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升华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舞蹈感觉是舞蹈者在跳舞的过程中运用自我审美意识对自身舞蹈动作进行灌注的能力,因此舞蹈感觉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人们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它只是反映在舞蹈动作中,而不包括除此之外生活中的其它感觉,例如在生活中寒冷的感觉、疼痛的感觉,或者温暖、恐惧的感觉等,虽然生活中大量的感受对于舞蹈表演极为有用,如舞蹈者对舞台情景的感受,对各种人物、角色的感觉等, 但那只属于表演体验范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感觉与舞蹈表演相关联的感觉统统归为舞蹈感觉的话,势必将舞蹈感觉的概念扩大到不恰当的范围,那么也就无法真正研究什么是舞蹈感觉,也就无法寻求提高和培养舞蹈感觉的正确途径。

2.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是人们评价、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学生提供审美空间。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又如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各自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特别是在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如新疆舞蹈;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如藏族舞蹈;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作为美,如傣族舞蹈;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如彝族舞蹈。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我们通过对舞蹈的学习,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学生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3.以舞蹈的律动形态锻炼身体。律动就是人体有规律的运动,舞蹈的律动,是舞蹈者按照一定的节奏规律,通过自己的身体展示出来的具有某种特定文化韵味的运动形态,舞蹈的律动对锻炼身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舞蹈练习可以促进肌肉、骨骼、身体机能等多方面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反复的舞蹈动作训练对提高身体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等都有显著作用。

结语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担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感情和文化素养。我们将会发现:今后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提高,对艺术美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理解,舞蹈教育必将会进一步的受到重视,而普通学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其意义也会更加深远。我国高等教育应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而校园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挖掘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提升智能、增强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体现在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教师的积极参与,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更努力具备21 世纪学生应具有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四项基本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注释:

①孟子.尽心上.第13卷.第38行.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资料从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1981.

[2]刘金萍.浅谈舞蹈与学生的素质培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刘华.创新舞蹈思维方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刘群杰.舞蹈感畅想.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潘玲玲

学生舞蹈培养论文 篇3:

舞蹈教学和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加工,有节奏的人体动作造型,能够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教育、审美、怡情养性、健身益体等功能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对塑炼学生正确的身姿和健美的形体,提高他们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看悟意融情 强化体验

在排练舞蹈时,应该先让学生聆听相关题材的音乐内容,使他们对要排练的舞蹈作品的情绪、格调、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和一定的感情体验,再引导学生去体验舞蹈题材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使其明确作品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诱发他们主动参与、进入角色的欲望,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舞蹈《丰收歌》,它的客观因素就是江南农村妇女高昂劳动热情,主观因素就是编导者对江南农村妇女劳动热情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作品所刻划的情境和作者的感受、体验一旦深入到学生心底,就能够使他们进入角色,萌发表演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强调“独特”二字,因为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神态。因此,强调编导者的独特感受,并把这种独特的感受注入学生心底,这是使他们进入和谐统一的舞蹈意境的重要前提。

二、重体韵和谐 展示美感

舞蹈教学集基本功培养与节奏美、韵律美、形象美的熏染于一体,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肢体语言与音韵的有机结合,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的优化整合。在排练每一个舞蹈动作时,不单是要教会学生跳出这个动作,而且还要让他们学会用舞蹈动作去感动别人。这就需要教者引导他们进入角色,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把作品中所描述的欢乐当作是自己的欢乐,所描述的忧伤当作是自己的忧伤,作品里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要在脑海中演绎成自己在生活中面临的感受。在表演具体动作时,可以先在镜前夸张地演练给自己看,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体韵和谐美的表现技能。如用律动教学来作入门练习,按照音乐的节拍、速度强弱等变化在音乐声中行走,用走来表现音乐。音乐快时快走,音乐慢时慢走,音乐强时脚步沉重地走,音乐弱时轻轻地走,音乐高时踮着脚尖走,音乐低时弯腰或稍蹲着走,音乐又弱又慢时高抬腿、踮脚尖、迈着大步走,音乐又强又慢时身体前倾像负重似地走。通过此类的练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韵和谐美的体验中去,掌握体韵和谐美的表现技能。

如何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作品本质的、内在的、美的内涵,是舞蹈教学中的难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者就要科学合理地协同学生弄清作品美的本质和形态的关系。如傣族独舞《水》、表现幸福爱情的作品《春江花月夜》,是属于舒柔的美,具体的表现形式是轻盈、予媚、秀丽、娇巧等;而《鄂尔多斯舞》和民间舞《欢腾的鼓乡》则属于欢畅之美,它比舒柔的内在美有着更多的热情和奔放。只有让学生理解好作品美的质属关系,才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好艺术传达阶段的任务,提高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

三、重积累迁移 蓄含修养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的基本功(力度、开度、软度,、柔韧性、可塑性、模仿力、节奏感)和技艺(跳跃、旋转、翻腾等)都很不错,但在表情达意,神态语言等内在的表现力上不尽如意,无法感动别人,只能是属于有技术而无艺术的层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基本功、技巧进行训练和培养之外,还要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感官、理智和情商去感受、去体验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进行形象积累和有效迁移。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和姿态,把这些形象和姿态储存在自己的“仓库”中,平时有目的地做一些有意义的模仿;指导学生怎样去感受春天的生机和夏天的繁茂,去体验秋天的奉献和冬天的孕育。去感受日出的气势、光亮和色彩;去体验月行的恬静、温柔和轻盈。要求他们平时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的学习、吸收和借鉴,不断地培育自己的灵气,提高艺术修养、美的表现能力和美的创造出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

作者:章少芬

上一篇:体育德育健身论文下一篇:行为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