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建平县艺术高中是一所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类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艺术生,由于他们的特殊性,使其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本文仅结合亲身的教学实际,对艺术高中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以期促进历史教学,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学生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学生艺术论文 篇1:

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浅探

摘 要: 现在高中学生热衷网络,艺术高中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听音乐、看电视、看漫画等,除学习文化科目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学习艺术专业科目,时间紧,对课外书籍、经典作品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较少。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加强阅读,让学生想读,会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艺术理解能力。

关键词: 艺术高中学生 高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勤读书,读好书,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对艺术学生提高艺术成绩也有一定帮助。

一、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抽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经常阅读教科书和讲义,半数以上的学生偶尔阅读与各科目有关的课外读物;半数学生经常阅读各种科目的参考书,经常阅读小说,主要是网络小说,对中国古典名著只有极少数经常阅读;有随时读书习惯的学生只占少数。

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家长们总是认为,其他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做好功课才是真的。只要我看课外书,他们都会说那是浪费时间。我真不明白,他们不也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吗?”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对语文又爱又怕,我喜欢语文,但语文成绩总考不高,我喜欢阅读,但考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总是最难把握,得分率最低,我该怎么办呢?”纵观艺术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的问题:(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方法;(2)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3)课外读物资源不够,阅读量不足,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少等。

二、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造成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部分学生只重视学习教科书。

2.教师对课外阅读不重视,有些教师禁止学生带闲书进课堂;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不重视,有些家长在家只让孩子参加辅导补课,做练习题。

3.学生课外休闲的方式比较多,网络快捷,艺术学生课外时间喜欢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看看漫画,喜欢通俗文化,对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兴趣不浓厚,对读书有一定的冲击,对文学作品阅读有一定影响。

4.艺术班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科目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内容,时间紧张,语文基础薄弱,阅读课外书籍时间更少。

三、艺术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因此,要有效提高艺术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艺术高中学生是有艺术特长的高中学生,艺术和文学关系密切,提高他们的语文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阅读引导,让学生想读。

“让学生想读”主要指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乐于读。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需要,产生阅读欲望,急于读。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看这一讲授目的,从而得出两个较为具体的目的。

(1)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作用来看,“让学生想读”这一讲授目的,也就是要让阅读变得具有吸引力。要想达到“让学生想读”这一讲授目的,教师必须提高美学修养,首先急需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就是:什么叫做美?各种美学著作都告诉我们:人们总希望获得美感。人们对美感的追求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需要。既然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对于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可贵的、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动力。我们必须认识它,了解它的规律性,以便调动它和利用它为教学工作服务。

人们起初认为“美”就是“善”,就是“有用”、“好”。后来在美学史上人们逐渐趋向于认为:美就是和谐,美就是对立的统一。和谐之所以美,对立统一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展现了新的自由度,展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可能。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发展是人的最高级的又是最基本的需要。当人直觉到一种隐约可见的发展可能,而还没有来得及产生什么具体的动机时,这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就是人的美感。这种展现出的新自由度、新的发展可能,就叫美。当一个事物(“是”)与另一个和它有某种相似而又有某种不同的事物(“似”是而“非”)同时在我们的大脑中映现、交融,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一种隐约可见的自由度,一种新的发展可能,也就会产生美感。张飞的特点是“莽”,这是尽人皆知的(“是”)。如果三国演义的作者就一味地描写张飞的莽,那么这个人物的文学形象就很单薄。当作者写出了张飞用计,博望坡火烧夏侯惇时,就写出了张飞的另一面:粗中有细(“非”)。不过如果故事就停留在这儿,则很有可能有些读者就会不相信。因为在这里,“非”和“是”缺乏相似之处。但是当曹兵第二次来犯时,张飞还是老一套用火攻,这就又使张飞用计不同于诸葛亮用计,显示出张飞在性格上的同一性。这就有了“似”。这种似是而非,就使张飞这个人物活脱脱地凸显出来,博得了千百年来亿万读者的衷心喜爱。这种似是而非,就使人物在内涵上增加了深度(新的自由度)。艺术学生对美有更强烈的感知能力,应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从名著中吸取养分。

(2)从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来看,“让学生想读”也就是要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迫切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教师要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学生改变阅读态度,由被动的阅读态度(觉得应该读、不得不读、只好读)改变为主动的学习态度(需要读、喜欢读、想读)。

2.让学生重视阅读,自己会读。

要达到“会读”这一目的,仅仅教学双方积极性高是不够的;仅仅有学生主观上的需要、兴趣、爱好也是不够的。这一目的要求教师除了做好消化、表达、启发工作之外,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改进方法,善于动脑去想和动手去做。

(1)强化课堂阅读效果,就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阅读;重视文本、作者、读者的三维互动;开发思维,激发阅读兴趣。例如,教学《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时,先让学生画出每一部分乃至每一段的重要句子,找出核心概念,进而探讨它们的具体内涵,明确文章的观点。“阅读与鉴赏”目标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教学《我与地坛》时,让学生体会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让学生体会对生命的关爱。通过理解帕斯卡尔和罗素作品的思想、道德、理性等人生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了解伟大的思想家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看法,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所有这些都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应该从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对艺术更强的感受能力。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序、有效的指导,教会他们阅读方法。

首先,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经典读物阅读。在平时教学中,开展“读经典书,做充实人”活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请1个学生推荐自己阅读的美文,并且对推荐的美文进行汇总。每周安排学生进1次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让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提高艺术修养。想把语文功底、基础打得坚实一点的话,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应该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可以学会享受,慢慢把读书作为休闲的手段。

其次,针对艺术班学生特点,加强美文诵读。学生了解主题思想,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情景再现,更准确地把握文章诵读的情感、节奏,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得到提升。汪思婷、唐娴等七名学生获苏州市中小学第一届阅读节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一等奖。

开展问题讨论。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学习了《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之后,讨论了“在你心目中,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双方讨论热烈,不同的理解正表现了思维的活跃、思想的独立,通过这次讨论,美术班学生笔下的项羽和刘邦更栩栩如生,画作受到了专业老师的表扬。

最后,摘抄精彩文段,写好读书笔记。阅读不仅是简单的识字释义、分段划层,而且是一种运用语文积淀和生活经验,与作者、作品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因此,阅读不能仅仅是读读而已,而应该做到读写结合,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积累了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或是把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摘录下来,或是整理心得体会为文章做旁批点评,写读书札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艺术班学生不定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陈莹同学的《龙王爷逃荒》荣获“节约苏州校园行”图文创作大赛征文类苏州市一等奖。韩丽同学在苏州市第四届阅读节中,参加“苏州书网杯”全市中小学生“我和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获高中组大市特等奖。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在黑夜里,书是烛火,读书使迷茫的心灵清醒明澈。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让他们文化修养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3]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苏州大学出版社.

[4]叶圣陶教育名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5]讲授学.华语教学出版社.

作者:吴青

高中学生艺术论文 篇2:

浅谈艺术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建平县艺术高中是一所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类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艺术生,由于他们的特殊性,使其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本文仅结合亲身的教学实际,对艺术高中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以期促进历史教学,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 艺术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存在问题;对策

建平县艺术高中是一所以音乐、美术为主的艺术类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艺术生,由于他们的特殊性,使其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本文仅结合亲身的教学实际,对艺术高中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以期促进历史教学,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艺术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历史基础薄弱,能力欠缺

由于受办学特色、专业性质的影响,我校学生大都是来自农村,且专业良好,文化欠缺,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历史基础更为薄弱,根据调查,他们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不被重视,即使是学习也是以历史故事为主,缺乏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因此,这些学生连基本的历史概念、专业名词、历史事件,甚至是连中国古代的朝代顺序都不清楚,这给历史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除此,他们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尤其是文言文的历史资料,直接影响到了历史学习。

(二)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缺乏动力

艺术高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学习音乐、美术等特长的,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还是学校的课程设置上都是重专业,轻文化(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等),而在文化课中历史长期处于副科地位,认为历史很简单,只要是考前背一背就可以了,这种思维定势使学生学习历史的精力很少,自觉性不高。据统计,只有30℅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明确的期望,大部分同学缺乏历史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基础薄弱、能力欠缺及主观上轻视等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的招生政策影响,大部分艺术类高校主要考察艺术生的特长,形成了文化课过线即可的风气,学生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无关紧要的想法,当然更不用过度的学习历史这门副科课,再加上高中的历史课的难度增大和教材专题编写的特点,学生更缺乏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无法产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三)学生历学习史的时间有限,效率低下

我校是以培养艺术特长生为办学宗旨的学校,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上更加偏重专业课教学,学生学习专业的时间要占去高中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是时间,尤其是高三上半年到艺术校考(大约得三月中旬)结束这段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文化课不到三分之一,而历史的学习时间不到十二分之一,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要复习四本历史教材,无论是历史课的教学时间,还是学生自己进行历史学习的时间都严重的不足。面对复习时间短,任务繁重的情况,学生表现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做到既能补齐基础,又能复习重点;解题时,思路缺乏,方法不当,导致错误率高,往往一节课下来,收获无几,效率低下。这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部分同学丧失了学习历史的信心。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艺术高中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有效办法就是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教师要严抓“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做到讲--练结合。课前要利用3—5分钟的时间复习知识,可口头,可书面检测,强化记忆;课中,教师要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小老师”亲自上台讲解知识要点,这样既可以加深知识的记忆,也可以锻炼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课堂,精讲要点,细讲难点,巧设问题,及时反馈;再次,课后要抓好辅导,做好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利用专业特长,激发学生的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行为的先导,准确把握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历史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校艺术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学习历史的动机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专业的特长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动机。以我校的音乐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普遍性格开朗活泼,表现欲望强烈,且极具表演天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各种与其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开展角色体验课,历史剧情表演课,场景再现课及小组讨论课等,利用电视剧、电影、多媒体等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例如在学习《梨园春秋》这一课时,可发挥音乐生的专业特长,把学生分成京剧组、昆曲组、元杂剧组、豫剧组、黄梅戏组等等,通过现场演唱著名选段的方式,让学生辨别体味中国戏曲韵味和特点,整堂课学生气氛活跃,积极性高涨,效果良好。

(三)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艺术生的课时有限,时间不足,想把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讲清楚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好好把握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合理删减,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的降低难度,把握重点、巧析难点,区分易混易错点,尽量不涉猎偏、难、怪的问题,这样即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又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我校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溜号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任务跟进的方式,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历史学科应该是一门能过吸引艺术生去探索和思考的趣味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艺术生对历史的学习虽然存在着基础薄弱、动机不强、时间不足等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历史教学规律,挖掘艺术生的思维,调动艺术生的非智力因素,针对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困惑是可以消除的,历史教学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刘秀丽.高中艺术生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1(10)

[2]陈杨.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06.

[3]刘明.关于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J].教育探索,2009,(11)

[4]梁秋红.农村艺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教育科学(学周刊),2014年第1期

作者:谭丽娟

高中学生艺术论文 篇3:

建构主义理论下艺术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与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持相对的态度,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并非被动吸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导开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阔思维。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建构数学理解力,才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知识掌握的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我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法也从以教师讲授为主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等都成为日常的教学手段。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培养目标作了重要调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践行了建构主义强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的理论。

在新课改的进行下,建构主义教学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的设想。教学的中心要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目的是培养善于学习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探究、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对于我们艺术高中学生而言,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4)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

下面我就美术班的一节课来阐述下我们在新课改下对建构主义的应用。

一、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

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中,利用美术特长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准备了画板、无弹性的细绳以及两枚图钉。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任意画图,看作出的都是什么图形。同学有展示作出线段的、圆的,还有椭圆的。学生对直线和圆的概念比较熟悉,而对于椭圆则很陌生,利用学生画出的椭圆各不相同,让学生自主总结他们画出的椭圆是如何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面对新信息、新现象学习时能充分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来总结出新知识、新概念。

二、通过小组合作实现知识整合

学生总结概念后,教师启发学生能否像我们学习《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样,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一个小组内学生积极献计,共同化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利用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用字母a,c表示椭圆的方程。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入字母b,令b=■即可,达到画龙点睛之效。通过合作式学习的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通过主动的建构,从而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真正的理解。因此,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促进对事物的理解完善,加深对概念、公式的记忆。

三、小组评价共创知识升华

由于各个小组成员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同,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不同,使得各组总结的方程也各不相同,就需要大家共同商议,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得出最精华的结论。由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主动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展,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一堂课的例子,我们可以把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我们看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知识由内到外的转移和传递,学习者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而是学习者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只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们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学习并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相反,他要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随着新课改的完善,建构主义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刻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能力。

作者:张晶晶

上一篇:高考数学文化论文下一篇:命题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