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2022-04-16

摘要: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如何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是我院长期进行的研究课题,怎样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更是我们的首要教学目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1: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在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其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便是其中一个因素。该文分析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信息素养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信息素养表现了一个人对信息技术掌握、应用的水平,体现在个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应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对个人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对高职学生而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其息素养水平的高低对教育信息化水平会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指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养拓展。失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社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素质[1]。可见信息素养的提高与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更加体现在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自觉地捕捉、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的信息处理能力,生成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同时在信息获取利用过程中,要具有正确的法律法治观念,具有强烈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准确、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要素。

2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

何克抗教授这样表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是否具有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的程度,影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这种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中小学生是这样的,高职学生也是如此。

2.1高职学生信息技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

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在技术层面的体现,是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体现在网络技术、软件应用、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能力。高职学生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能,才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信息化场景下的学习。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要充分实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及微课技术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前的探究性学习,课中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向学生讲授理论或实践知识,学生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自主实践等,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及AI技术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巩固以及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等。在这样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2.2高职学生信息意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

信息意识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信息的价值的判断、对信息的注意力等。信息意识决定了学生获取、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既包括获取信息的意识,也包括传播与更新信息的意识,还包括信息的安全意識。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来源更加广泛,无论采取“课内融合”还是“课外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过程中,教与学的方式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以“传递-接受”为标志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自主—探究”、“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等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所代替。这些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去主动、自觉获取信息。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中,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能够主动地去收集、分析、加工及评价信息,信息意识水平高的学生同样会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2.3 案例分析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育教学改革中常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为例,分析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影响。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在讲述到“ARP”攻击的知识点及在网络中如何进行ARP防护的技术实施时,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采用了“探究性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设置了探究性问题,“什么样的网络环境容易出现ARP攻击”,“如何对ARP攻击进行分析”,“如何模拟ARP攻击以及如何防范ARP攻击”等。提出问题之后,创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互联网、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软件(抓包工具虚拟仿真平台)等。学生进入了创设的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学习,对教师所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初步的学习方案及行动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例如告诉学生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ARP攻击,ARP攻击的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何进行信息的检索等,从而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

学生根据分析问题之后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阶段,教师提供给学生认知工具,学生在信息意识的支配下,利用信息工具、信息知识及信息技能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评价信息。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应当捕捉、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因此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信息意识水平和信息知识水平在这個阶段会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成为制约自主探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获取、加工信息之后,还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讨论共享,以促使实际问题的解决,其目的是将知识和方法进行内化。在协作交流阶段,教师仍然会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协作工具,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总结提高阶段是“探究性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前面讨论的结果、实践的结果进行反思,同学们对前期的表现进行自评以及互评,以达到对知识的拓展与迁移,至此一个完整的“探究性教与学”的过程便呈现出来了。可见,学生们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探究性教学的效果。

3 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及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提高,全球信息化水平也在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服务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培养的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将成为一个衡量标准来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同时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毕业以后的终身学习,信息素养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那么如何通过改进培养策略、培养路径来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3.1营造信息化应用氛围,促使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起码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有的学校已经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甚至是校园全光纤覆盖。终端设备(主要是台式机)也很完善,能够满足全校公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使用需求和专业课的需求。在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的应用系统更加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例如对学生管理能否实现数字化,包括学生的出勤及请假销假、学生在校的日常动态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及其动态分析等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越高,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越多,自觉提高信息技能、掌握信息知识的意识就会更强。通过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营造信息化应用氛围,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信息素养。

3.2 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促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即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信息化环境,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是需要提高的,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融合创新。例如教授高等数学的高职教师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很难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与学的效率都比较低,如果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字化资源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课中教师利用“超级画板”等数学实验工具展示数学原理,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学生也能够使用“超级画板”等数学实验工具来探索数学原理、拓展知识。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巩固知识、自我评估,平台能够及时反馈信息给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意识。即是将信息能力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4-6]。

3.3开设信息检索课,促使高职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源于1984年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7]。信息检索课又称为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培养学生信息知识,促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能,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的一门课程。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检索。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资源的增长是突飞猛进的,掌握必要的检索工具和信息检索的技能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学习完信息检索课以后,学生应当能够会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例如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和与自身专业有关的数据库,同时要提高自身进行信息检索的需求的界定能力和信息的鉴别能力,信息检索课还要培养学生的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评价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课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高职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并不多,希望能够引起高职院校对学生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视。

4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的教学结构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会逐渐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学生应当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在信息化场景下的教与学,学生信息素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4月28日.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Bjorner S 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riculum — a working model. Iatul Quarterly,1991.

[4] 杨志刚,周凤飞,马新蕾.美国信息素养运动发展历程与特征[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2):317-320,214.

[5] 江媛媛.中美高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4):58-64.

[6] 杨鹤林.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一一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43-148.

[7] 丛敬军,杨威.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到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3(2):73-75.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陈致远

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2:

通过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如何进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是我院长期进行的研究课题,怎样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更是我们的首要教学目标。本文介绍了淄博职业学院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1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信息能力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根据社会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学习的特点以及高职的培养目标,要求现代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与信息展示的能力,其基础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必须参加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必修课,要求学时不少于64学时(理论32,实践32)。一般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开课。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培养的具体措施即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网络教学模式。高职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模块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常用软件、网络应用与安全。

2 通过教学模式设计培养信息素养与能力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来完成的,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构建了以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为基础的高职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模块。本模式的特点是“模块化”,“任务驱动与贯穿”,“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每个模块以2~3个职场实际应用的案例(任务)为主线,每个模块都有与技能点对应的实验题目或与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实训题目,借以消弭课堂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并使学生顺利通过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统一考试。

通过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施,建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模块,使得我院高职学生的信息能力及信息素养有所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利用信息进行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为培养高技能型现代化的人才奠定基础。

3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以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而建立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确定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提升需要培养的内容,构建相配套的课程以及教材、教辅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系统。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为探索一种适合高职信息能力培养的方法而努力。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淄博职业学院的教学平台可以浏览到大量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并能完成在线学习、互助、讨论、测试和答疑等功能。

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度,通过我院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的潜力,一方面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发展潜力。

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空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将学习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当前,还没有比较系统有效的高职信息能力培养的课程进行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我院各个院系进行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已经推广到相关合作院校进行使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立体化教材以及据此设计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全院使用。学生的评价成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教师所带班级学生参加山东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成绩以及通过率作为教师的考评重要参考依据。以下数据将对近两次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本教学模式与原教学模式进行量化的对比与分析。

对于本教学模式实施前所使用的教学模式称为原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配套开发的教材及网络资源称为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涉及到的学期数为2011-2012第1学期、2011-2012第2学期,所参与的学生共计7019人。采用同一学期两种教学模式对比的方法,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合格率由原来的76.47%,提高到92.88%,具有向其他课程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以及相关资源已被用于IC3大赛培训。IC3大赛即“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大赛主要内容依据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中心推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全球认证(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简称IC3)标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職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开展的赛事。我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至今,全院全部应用,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师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相关论文、出版了教材、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库。新型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研究者提供高职教学理念上、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参考与实际运用。该成果的应用部分将为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实践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方法,其他课程同样可以参考使用。对教师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运用有实际指导作用,对高职生专业学习和全面的素质培养产生有效而积极的作用,对高职教学产生有益和开创性的影响。

4 形成一个新型的课程内容——计算机基础的信息能力课程内容

一门课程是否成功,除了在特定情况下要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班级。在研究的信息能力内容中,经过了不同教学班级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修改内容,再不断地实践,基本完善这一新型的课程内容,已在新版教材中充分体现。在2012级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向其他课程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5 建立一个信息能力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系统

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教学资源库与网络学习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的平台。老师使用这个平台,把众多的学习资源放到网站上,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查询最新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计算机信息素养与能力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已获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立项,并顺利结题。

在进行长期的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加以总结,主编及参编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系列立体化教材,即案例教程、实训教程和教学资源库,已被选为IC3大赛培训教材。

6 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模块”化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较快,学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业务和能力。同时,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基础,将教师按不同专业方向划分为“模块”,通过培训学习,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全部基础内容,掌握所从事“模块”教学的专业内容;不断学习新的、前沿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之能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易.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9):44.

[2] 胡平霞.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高职学院教学创新改革.中国新通信,2017,(9):130-131.

作者:谭宁

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3:

大学生信息素养漫谈之一如何有效获取信息

[摘 要] 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步骤有三:第一步是要定义信息任务,解决“我要查寻什么”的问题;第二步是要确定搜寻策略,解决“我从哪里搜索”的问题;第三步是活用搜寻手段,解决“我用什么方法搜索”的问题。

[关 键 词] 获取信息;信息任务;搜寻策略; 搜寻手段

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城市。

小东大学毕业后成功应聘到某公司工作。当他提着行李兴冲冲来公司报到时,却被告知:公司不安排住宿,房子问题请自己解决。小东傻眼了:我到哪儿找房子?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遇到类似小东的困窘?信息时代,缺少的不是信息,缺少的是发现信息的眼睛。有效获取信息,是我們必需的基本信息素养。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解决这个问题,步骤有三:

一、定义信息任务——我要查寻什么

当你接到某项搜索任务时,你是否明确你所需要搜集的信息内容?也就是说,这项任务我到底要查什么?我具体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哪些信息有助于我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你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定义信息任务即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内容,这是有效获取信息的前提与关键。

(一)明确搜寻需要

要清楚“我要查寻什么”,首先要清楚“我为什么要查寻”。搜集什么信息,与信息搜集的目的密切相关。搜集信息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解决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是“需要”驱动你搜集信息。比如,你会因找工作而查寻相关招聘信息,你也可能因拟写单位年度总结而搜集各部门业务进展情况的资料等等。“需要”不同,信息搜集的内容与要求也不相同。因此,着手信息搜集前,务必清楚:我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并以此设定所要搜集的信息内容。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明确表达所要搜集的信息内容,这是保质保量完成信息搜集任务的前提条件。

就租房子而言,假设你现在就是小东,当你要着手搜集房屋租赁信息时,你会发现,自己需要了解确定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需要租赁的房子最好在这个城市的什么区域,什么地段?交通情况与周边环境如何?房子基本的生活设施、家电等是否具备?房子的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多少,自己能接受的价位是什么?房子的面积、楼层、朝向有无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根据你“租房”的目的来设定的。你得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把需要了解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尽可能考虑仔细,考虑详尽。只有这样,事先把“功课”做得越足,当你按照这些事先设定好的内容着手搜索时,你所搜集到的租赁信息才会越全面,越有针对性,越能满足你的需要。

(二)分解搜寻任务

工作生活中,我们碰到的信息搜寻任务肯定有很多远非小东找房子这类事情这么简单。比较而言,小东找房子的目的还比较单一,信息搜寻任务还比较集中。但我们一旦遇到任务,本身就复杂不清,或者信息搜寻涉及诸多内容、诸多环节,还需要多种技术的时候,怎么办?

比如,某上市公司决定给公司员工每人量身订制春秋两款工作服,要求服装的款式与品质能与公司形象匹配,能让员工满意。假设你来承担此项信息收集任务,你会发现,你需要收集的信息内容涉及多个维度:该公司的形象定位与对工作服的品位要求,该公司员工对工作服的期望,每个员工量身订制的尺寸信息,同类型公司的工作服信息,品牌服装生产厂家的信息等等。你需要收集的信息涉及多个环节,比如,你要了解公司员工对款式、品牌的选择意向信息,你就必须先了解市场,在此基础上推荐品牌,最后问卷收集大多数员工的意向信息等等。你需要收集的信息方式,光靠互联网“百度”一下还是远远不够的,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可能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对于这类信息搜寻任务,对我来说是复杂的问题,对你可能就是简单的问题。信息搜寻任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于复杂的信息搜寻任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里我们界定的“复杂任务”仅指那些对你而言,不能很直观明了地知道需要搜寻什么信息的任务。

如何分解复杂的信息搜寻任务?常见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关键词法,即把影响信息搜寻成效、确定信息搜寻方向的关键因素、关键节点和主要目标等用一些简短的词语标示出来。按关键词搜索,信息搜寻任务也就一清二楚了。比如,前述工作服任务中,我们可以标出这样的一些关键词:服装品牌、服装展示、员工选择档次意向、厂家招标、量身订作。二是图示法,即把需要搜寻的信息任务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或按流程,或按技术路线,或按信息节点等。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分解任务,抓住关键。

二、确定搜寻策略——我从哪里搜索

定义信息任务,即确定所需要搜寻的信息内容之后,我们还需要确定搜寻策略,即弄清楚能从哪里能够搜索。

(一)了解搜索渠道

信息时代,互联网是确定信息搜索渠道的首选。因为互联网有海量的信息,并且便于检索。当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你也可以从中搜寻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亲朋好友、同事、客户的建议或意见,也往往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如果你要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中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各级党政机关和图书馆、展览中心、学术会议等社会公共机构,也都是信息的来源之地,从中获知的信息往往更新、更权威。此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要找租赁的房子,可以首先利用互联网,比如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房产频道,或者搜房网等专门的房产网站,也可以看看当地报刊的房产栏目,还可以通过房产中介,他们通常能够找到你想知道的租房信息,与同事、朋友、亲戚交谈询问,也可能会有所发现。

(二)排列搜索次序

信息搜寻的渠道如此之多,但不是所有的信息来源都可靠,也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用。况且,我们获取信息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或受限于时间和成本,或受制于人员与技术。因此,在获取信息时,必须了解搜索渠道和现有资源,并排列个优先次序,比较权衡利用哪些渠道和资源搜索最快捷、最有效。不同条件下,每一种渠道和资源都有自身的特点。搜集信息时,要根据现有的条件,针对获取信息不同的要求,比如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等,了解每种信息来源渠道的优缺点,这对于合理选择信息获取渠道非常重要。

三、活用搜寻手段——我用什么方法搜索

确定了所需信息及搜索范围后,要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进行搜索。常见的信息搜索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阅读法

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报刊等文本资料或图片、影像等视听资料中发现和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具备搜索信息需要的资源情况下,比如,或自己有藏書可翻看,或能到图书馆观看,或向亲友借阅,或到书市可查购。要确定搜寻对象,必须清楚:我具体要阅读什么?我在哪里可以查寻到我所需要的信息?如果你能在阅读之前就准备好所需文本或视听资料,你就会缩小搜索范围,快速获取信息。

(二)访谈法

访谈法指采用访谈询问的方式从访谈对象中了解和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如果说阅读令你增见识、拓视野,访谈则使你察细节、知根底。该方法形式多样,包括面谈、函询、电话访问等等。电话访问,通常适用于收集简单的、时间性强的信息;面谈,通常适用于收集涉及面广、深度要求高的信息;函询,发送面广,经济,对回收率要求不高的信息收集可以采用。访谈的实施必须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准备好详细的访问提纲和问题,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访谈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取得访问成功的首要前提。

(三)观察法

观察法指信息收集者凭借自己的感官和各种记录工具,如录音、拍照、摄像等,深入现场,直接观察和记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实地观察,要慎重选择观察的具体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注意选择观察的最佳时间,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对象的影响。要善于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四)问卷法

问卷法即问卷调查法,指信息收集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和搜集所需要的信息。问卷法虽然不如观察法了解行为反应那样具体细致,也不如实验法控制条件那么严密,但它却可以获得多种资料,取样大,代表性强。问卷法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能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更显示出它的长处。

(五)文献法

文献法即文献检索法,通过搜索各种文献资料,摘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文献检索,关键是要找准关键词。

获取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与适用领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既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也要有所侧重,灵活选择适当方法,有效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信息处理能力训练手册(第2版)[M].人民出版社,2011-08.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信息处理能力单元[M].人民出版社,2007-07.

作者:邹莉

上一篇:中美个人理财论文下一篇:道德教育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