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朗读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朗讀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教师能够借鉴当红节目《朗读者》来开展朗读教学,则另有一番天地。

第一篇:语文朗读论文范文

加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提升初中学生朗读水平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所有学段都不能忽视的“教学目标”,并且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新课标把朗读教学提到很重要的地位。的确,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朗读是用响亮清晰的声音语言转换书面文字语言以声释义的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方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还语文课的本来面目、让课堂重新响起朗朗读书声、提高朗读教学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假如不朗读,学生就不能熟悉文章;不朗读,学生就不能感悟文章;不朗读,学生就难以理解文章。一个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教学一直是一对突出矛盾,在这一矛盾中,朗读教学一直处于劣势。因为各类考试不考朗读,朗读已被不同程度地挤出课堂。多数初中语文老师都有感受:原本在小学大声诵读、大胆表演的孩子进入初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朗读水平每况愈下。课堂上齐读还能有声,但或表情木然,或字字停顿、或拖腔唱读,甚至少数学生朗读时磕磕碰碰、干干巴巴、读不成旬、索然无味。早读时更难以出声。长此以往导至学生平时阅读能力下降,考试时面对阅读试题,不少学生束手无策,成绩平平。

造成这种状况,首先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初中阶段朗读教学被忽视,该阅读的阅读不够,该朗读的没有朗读。受急功近利的驱使,上边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能得高分就怎样教、怎样学。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获取“高分”,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多做题,做题、做题、……还是做题,无需阅读,更不必要朗读。

其次,朗读教学得不到正确指导。由于方法指导的缺失,大部分小学生未掌握朗读技巧。进入初中,他们接触的文体情感丰富了许多,随着智力和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领会其中的知识但不能用优美的朗读去传达这种感受。

再之,不当的朗读让学生得不到审美的愉悦。很多时候,呆板的、不恰当的、缺乏正确目的的、形式上的朗读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摆设、一个过渡,老师过分强化了课文分析、对朗读表面化的指导,使学生只是被动朗读,没有心灵和情感的激荡,感受不到阅读的愉悦。久而久之,产生了对朗读的厌倦。

应试教育的恶果、地位的缺失、方法的不当,学生缺乏应得的感受,导致学生对阅读的乏味,降低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二、初中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实:青年时期。注重朗读训练,终生受益。“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吟诗也会诌”这些早已成了妇儒皆知赞美阅读的佳话。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斯把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极好方法。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曾说过:“语文教学,如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就不算完整的语文教学”。在当今风起云诵的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中,无论是成功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生本教育课堂;无论是河南开封求实中学的“无为而治”快乐学习、山东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新法……等等,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前提,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充分依托学生较高阅读水平开展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典型。

我们新课改语文课本所选篇目绝大多数文质兼美,极适合学生朗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大为有益。加强课堂朗读教学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从中领悟语言之美,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和语言的升华;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意见的能力,锻炼学生当众发言讲话的勇气,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领悟做人的道理。丰富学生的感情,增强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创造健康而美丽的精神世界;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其他学科。朗读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层次表达能力。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不僅是一项教学活动,更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将“朗读”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任务,要求我们从对学生要加强朗读训练,要培养朗读习惯,直至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非常、至关重要。

三、切实加强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

1.精心设计朗读情境,营造朗读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在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有感染力的场景,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的互动中,获取直觉的、综合的体验,在这样的境界里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情境能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音乐、语言描述、设情景、拟角色等方法,创设有趣的朗读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其主动地学习。

2.尽量运用真情范读,近距离指导学生朗读。

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当学生听音像教材时,会觉得方法虽好,但距离远,而对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则会努力模仿,因此,老师恰当地范读,有侧重地指导学生预习朗读和课文分析后的理解性朗读显得尤为重要。

3.借助多媒体,促进学生朗读。

如今的初中学生对图像、音乐格外亲近。老师要充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其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朗读教学中要多运用多媒体、图片、音乐等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有亲眼所见之感。为学生创设自由、愉快、恬静的朗读环境,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受启发、受感染、受教育,提高审美的情趣与能力。

4.注重对学生朗读的具体、准确评价。

在学生读完后,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评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且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具体、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须改进。这些具体、准确和引导性评价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更高的标准,扬长避短,在不断训练中有更大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师要加强朗读修养。

朗读教学对老师要求更高,老师更要注意自身学习和不断提高。只有老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才能精心地、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才能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促进学生的语感发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正确认识和注意朗读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不唯上、不唯考、不跟风、不放松,坚持不懈精心指导学生朗读,科学进行朗读教学,就能全面落实新课标,就能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 莉

第二篇:从《朗读者》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朗讀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教师能够借鉴当红节目《朗读者》来开展朗读教学,则另有一番天地。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学生语文素养欠缺的问题时指出,一部分学生语文素养欠缺的主因除了其自身未能形成对语文知识的持续学习热情与投入度之外,还在于其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一些学生因未能领悟和掌握科学的语文素材阅读与朗读技巧,因而无法从其所阅读的语文素材之中感受到文字之美,体悟到作者在语文素材中所饱含的深意。这种情况的存在,使这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遭遇到困难与瓶颈。

从朗读活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效用来看,通过对朗读技巧的掌握,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语文素材所精心营造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依托对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将大大降低授课难度,使学生能够在入情入境地语文素材朗读过程之中,体悟到其中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内容,进而有效地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增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如何开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而言,既可以说更难,又可以说更容易。前提是教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对朗读教学加以创新。

第一,依托语文素材朗读目标的创设,达成语文素材朗读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在科学把握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之上,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朗读目标,以此实现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逐级推进。通常认为,对于学生新接触到的语文素材,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活动达到下述效果:(1)对所朗读的语文素材中的文字和语句做到正确地认读;(2)在达到正确认读的基础之上,提升语文素材朗读的流利性;(3)在达到能够流利朗读的基础之上,将充沛的情感投入于其中;(4)对语文素材中的隽永语句加以识记,从而实现自身语文素材的积淀。根据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一篇文章时,首先应当从朗读的正确率着手,即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生词与生字加以厘清,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文章内容的通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反复的文章自行朗读活动,实现对全文的流利朗读;再次,教师要通过范读的形式,使学生领会到如何带有感情地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最后,语文教师要让班级学生对文章之中的隽永语句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识记,以此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二,创新朗读的形式与内容,借鉴《朗读者》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朗读者》同样是朗读,但是却受人瞩目,原因何在?首先,每一个朗读者都要与观众分享一段故事,或者是一段经历,亦或是一些心得。之后朗读者在朗读的时候,需要将自己选定的文章片段送给某一个或者某一群人。这样的形式非常新颖,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来,想必也会激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通过朗读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在朗读过程之中,自由发挥想象力,以此实现对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和提升。

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有意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语言中揣摩、判断当时人物的内心动机,最后让学生在每句话的提示语中添加各自内心活动的词语。

学生是这样添加的:周瑜(明知故问):“……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故意)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暗自高兴,趁势逼迫):“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已有察觉,有意)说:“当然照办。”周瑜(迫不及待地)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周瑜(掩饰住内心的狂喜,威胁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泰然自若地)说:“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由于学生定格了对周瑜、诸葛亮神情、动作的想象,所以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了周瑜、诸葛亮,进而将内心的情感自如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朗读才是有生命力,有活力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中心小学(342332)

作者:邱炳发

第三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获得情感感悟的重要方式是朗读,并且朗读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悟和理解教材知识。为此,阐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能力;培养

一、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语言的顿悟就是语感的直觉性。朗读可以让学生重复地感知文章语言的规范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草原》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指导学生重复地朗读,由草原碧绿的草地和蓝蓝的天,以及草地上白色的羊群和云朵,很容易感受到草原空气的明朗、新鲜,这样的境界不但让人感叹,而且让人舒适,并且也让学生掌握了句式:“既……又……”和“那么……那么……”。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教师务必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朗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朗读能力。

二、实施形式多样的朗读教学方式

教师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注意力的特点是容易转移和时间较短,而单调、乏味的朗读教学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并且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知识,事先设计朗读的方法,在教学课堂上借助表演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较赛读、自由读、默读、齐读等一系列的方式,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进而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能够启发学生在理解文章知识的过程中,将分角色读、比赛读、齐读、自由读等方式渗透其中。这样,学生能够有效地感知小鸟与青蛙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后,将准备好的小鸟与青蛙的头饰展示出来,邀请两个学生将头饰戴上练习朗读,再由另外一名学生读旁白,这样,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尝试。此外,教师将朗读得好的学生挑出几个来,要求他们结合文章的内容尽情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再加之适宜的神态和动作来表演舞台剧,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事实表明,教师实施这样的朗读方式,不但跟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适应,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参与观念、沟通技能的培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它要求所有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持续地反思和总结,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熊卫芳.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江西教育,2011(15).

作者简介:熊宝红,女,1984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中心学校。

李会兰,女,1967年11月出生,中专,就职于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中心学校。

编辑 董慧红

作者:熊宝红 李会兰

上一篇:旅游伦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学风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