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2022-04-17

【摘要】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改革后,新课标对此同样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如何切实做好阅读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课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朗读教学初中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1:

也谈朗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同时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朗读课文的声音,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朗读课文中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境,同时还可以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总之,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非常必要。

一、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语文学习分为很多种,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有很多种类,有分角色的朗读、诵读等。朗读是听说读写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佳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好地证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培养良好的语感,学生需要最大程度地培养朗读的能力。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该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一些精美的文章需要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写作该文章时的那种思想感情。只有懂得作者在写作文章时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感的培养。从考试角度而言,阅读文章时所设的题目也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制定出来的,有时候不知道答案,但可以凭借着语感就知道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长时间的朗读训练慢慢形成的。

2.朗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说、写能力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朗读教学的方法并不是人们通俗上认为的大声读出来,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每个字、词、句子、段落,乃至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其写作方法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口头的或者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在朗读的时候,还可以对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进行系统的调整,这样对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益处。

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的明白清楚,才能很好的写出来。此外,经常的朗读,对于平时遇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会有很深的印象,如加以记忆的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和敏感性,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们会在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在平时的谈话中,其文化修养的水平也同样通过语言的交流而表现出来,说的多了,同时记住的也就多了,这样自己在积累语言方面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在平时的写作或者考试中,完成一篇初中水平的作文会变得容易多了。

3.朗读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一篇优美的文章,必然是文质兼美,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高度统一的。通过不断地朗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们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灵魂。例如,欣赏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通过朗读明白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可以给自己一种鼓励和震撼,尤其是朗读一些抗战年代的作品,对自己可以起到鼓舞作用,同时还给自己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通过朗读陶冶情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这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学的语文教学而言,价值意义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4.朗读教学可以维护师生和谐关系

朗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将朗读教学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可以多元化的运用朗读的教学方法,通过齐读、角色分读和个性朗读等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一个小组的齐读或者角色的分读,在提升学生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情的培养,同学们经常在课堂上作为合作伙伴进行朗读,会成为学习上的战友,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课堂和谐的秩序也是有帮助的。此外,老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朗读教学,学生朗读的次数和教师的评价逐渐增多,可以促使学生分析和评估自己在同学们及老师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可以确定老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从而培养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密切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二、朗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朗读教学方式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有一般齐读法、个性朗读法、角色分读法、快速自读法、男女对读法等形式,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应该注重多种方式的结合。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而这些快乐正是基于朗读中各自的参与或者自足自乐,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朗读乃至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呼唤学生朗读的兴致,还可以稳定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朗读教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朗读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手段。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因而在语文学习中,注重朗读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结构。只有处理好朗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关系,才能发挥其协调作用,将语文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

首先,朗读和讲读要协调起来,一堂课,不能因为朗读的重要,而把时间全部分配给朗读,忽视教师的讲读,老师的讲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朗读,因为通过老师的讲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解决课文学习中的一些难题,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要协调好朗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朗读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还要靠作文教学,只有两者协调,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的学习需要全面的发展,只专注于朗读的教学往往会出现“偏科”的现象,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以上分析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认识到朗读方法对学生语文能力养成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朗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协调好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的关系。

总之,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敢于读出来,面对文章会读并且在朗读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524500)

作者:钟颖芝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2:

以朗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改革后,新课标对此同样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如何切实做好阅读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每一名教师的教学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坚持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遵循新课标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策略

一 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就是用声音把书面上的文字运用一定的节奏包含着情感朗读出来,语文教学不是对文字的简单认识,而是对文学进行贯通。通过朗读来提升文字的感染力及美感,从中感受文字的艺术感染力及情感美。朗读和理解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而,学会朗读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多读才会领会作者作此文章的要义。并在不断的朗读中,理解并感受文字的艺术力量。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同。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情感教育,它可以感化学生,让学生深思及产生向往。对活跃课堂气氛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从课文的意境外成功拉回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中死的内容,变成课堂上鲜活的情感,进而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二 以朗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有目标地组织学生朗读

朗读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过渡,也是深化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很多老师爱利用学生朗读的时间,进行下一步教学环节的思考,而没有对学生的朗读效果及朗读过程进行监督,忽视了朗读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而实际上,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从课堂教学效果出发,从教学角度对学生朗读意境进行设计,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知道朗读的意义。同时,也要兼顾朗读的层次感。通过不同层次及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调动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对文章的深刻情感,使朗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

2.朗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导学生“读”书,因此,必须要在课堂中赋予学生“读”的权利,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不爱表现,缺乏信心,害怕在老师同学面前朗读。作为老师,一定要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要勇敢大声地进行朗读,营造全员参与的局面。

3.营造朗读教学的情境

对朗读教学来说,不仅需要老师引导,也需要老师创设教学情境。以文章中的角色入手,有角色地进行朗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与文章意境相通的目的。同时,老师还可以将自己的理解以及感悟传授给学生,与学生交流情感体验。在对朱自清的《春》进行讲解时,老师首先要面带微笑,深情中带着一种优雅进行语调及语句的示范,让学生们学会用心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情境及美感。唤醒学生对美景的追求,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出对课文强烈的学习欲望。

老师也可以与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们进行角色之间的互换,与课文的情境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把握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及情感,从而有感情地朗读,使文章更具韵味。比如在对《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资料、图片等渲染紫藤萝盛开的美丽景象。在进行课文朗读时,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冥思紫藤萝盛开的美感,将自己变换成作者,在感受生命的美丽及意义的同时,教导学生带着对紫藤萝的美好憧憬进行朗读。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分角色朗读,甚至有些内容学生们无法理解或者很陌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自己类似的经历进行说明。

朗读的形式很多,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进行朗读策略的选择。如果文章情感饱满、奔放,就号召大家一起读;如果文章情感细腻,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录音等方式,配合着读;针对情景丰富的文字,可以配合音乐进行朗读;如果是戏剧等,就分角色朗读。总之,朗读的形式很多,还有泛读、领读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站在不同角度来提升朗读的技巧,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对学生思想及情感有效的培养方式。因此,教师对朗读应提高认识,认识到朗读对课文深层理解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将文章的美感及韵律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云谊.关于在小学和初中开展诵读经典的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0

[2]朱根华.初中语文文化教育专题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1(6)

〔责任编辑:肖薇〕

作者:李海燕

朗读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3:

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所谓的朗读教学,就是声音清晰的将教材内容大声的朗读出来,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口语阅读,学生通过朗读,梳理文章的脉络,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朗读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还不够,大多数教师为了学习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也导致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教师范读;理解意蕴;语调把握

一些教师对朗读教学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不会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以至于课堂上缺少了学生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声,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不能达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对于初中的朗读教学,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材文章的朗读,因为在初中的教材上,文言文也占着相当大的分量,对于文言文不能仅仅只要求学生会背、会写和知道其翻译,最重要的是根据文言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明白文言文所传递的力量。要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融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语句中的停顿是文言文的灵魂,文章中出现的标点符号也各不相同,接下来笔者将从教师范读、理解意蕴、语调把握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重视范读,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这其中教师的范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朗读训练时,必须仔细的钻研要朗读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教师的范读是一节课顺利进行的开始,学生的多种感情也是在情境中产生与发展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到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以学习《马说》这一课为例,在进行这一节课教学之前,我会先把文言文认真地、反复地读几遍,达到熟读的效果,然后再仔细地研究字里行间中,作者所传递出的思想感情,最后准备与本篇文言文相关的配乐作为辅助教学。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马说》,大家根据题目,大概就可以知道本文重点讲的是什么了,下面我将进行范读,大家仔细听,接下来我有问题要问大家。”随后播放配乐,在配乐的作用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我为学生所创设的情境中。随后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我将提出一个问题:“在我刚刚读的过程中,大家知道这个文言文想表达的是什么吗?”随后展开一个课堂交流环节,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文言文的意境中,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融入其中。随后我将进行本课的讲解,在本节课要结束时再进行一次范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加深对文言文的印象,达到巩固的效果。

二、理解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感

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选择,大多数都是适合学生的较为简单的文言文,也比较容易理解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朗读之前,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理解时间,要让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字里行间所传递地情感,只要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蕴,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就可以充分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例如,以学习《小石潭记》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关于柳宗元,我想同学们应该很熟悉了,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之前也学习过柳宗元的作品,大家还记得么?”通过一个小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我将继续进行讲解:“《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改革被贬到永州任职,面对政治上的不如意,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情于山水之中,抒发自己的内心。他在永州期间常常浏览于山水之间,这篇文章就是在这个期间创作的,现在我给大家5分钟的朗读时间。”通过导入语可以更容易地帮助学生把握本文的情感,这样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脑海中会有相关画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背后所传递出的那种力量。

三、把握语调,掌握文章的节奏

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文言文的内容以及出现的标点等掌握文言文的大致节奏,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文言文语句中的停顿。文言文的停顿是其特有的魅力,学生可以通过停顿的地方理解文言文的情感,从而掌握文言文的节奏。

例如,以學习《桃花源记》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重点讲解文言文语句中出现停顿的地方,如:以“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一小句为例,首先“晋”是一个朝代;“太原中”则是什么年间;“武陵人”是什么地区的人;“捕鱼为业”是这个人以什么为生,所以根据上面分析的内容可以知道,什么地方应该出现停顿,正确的停顿是: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样不仅学到了这段话的翻译,还在整体上把握了文言文的节奏。

教材上都是由一篇篇优秀、经典的文章所组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必须让学生感受到朗读文章的乐趣,感受字里行间的优美,从而把握住语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教师想要提高朗读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文言文的朗读教学,就要让学生学会与文言文进行对话,拉近自己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从而提高朗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彩群.初中文言文朗读停顿例谈[J].教育革新,2019(10):32.

[2]葛宇.在朗读中品味文言文之美[J].初中教学参考,2018(34):53.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实验学校)

作者:王佳佳

上一篇: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