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朗读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包括读、写、听、說四大基本技能,读又分为朗读、诵读和阅读等,朗读是学生掌握正确读音和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进行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基础,要从小学生抓起,着重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试论对象,并制定一些有效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试论朗读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论朗读语文教学论文 篇1: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

【摘 要】朗读是学生感受文本内涵,提升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尤为要注重朗读训练。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策略:立足教材,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有方,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

读;巧设情境,让朗读充满趣味;剖析心理,多样化方式指导朗读;及时点评,延续学生的朗读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和方法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含义就是告诉读者大量有效的朗读,能够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并行发展,也更容易剖析文本中的内涵。小学低年级阶段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朗读训练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朗读训练。

一、立足教材,重视朗读指导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采用机械、生硬、反复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这类教师在习惯在讲解的过程中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或“将XXX的情感读出来”。这种指导方式看似专业、科学,实质却无异于隔靴搔痒。要知道,小学生年龄小,情感意识不强,在没有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就带着XXX感情去朗读,显然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想要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吃透文本中的情感;随后,在情感的激发下,指导学生的语气、速度、轻重音,从而让学生读出意境,读出真实情感[1]。

二、朗读有方,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声音洪亮、发音准确、不丢字、不断句、不错读是对朗读者基本的要求。小学低段的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经常出现读破词句的现象,这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以及情感意识有紧密的

联系。

如在教学《找春天》一文时,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有9个,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认识生字,并且引导学生跟随课件进行识读;其次,教师将课文中出现的与生字有关的词组摘出来,如田野、解冻、躲躲藏藏、探出头等,带领学生反复识读和理解;最后,带领学生通篇朗读课文,达到读对完整句子的程度。

三、巧设情境,让朗读充满趣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能调动起积极性。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聪颖,喜欢玩闹。据教育心理学表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总是会带着玩的心态去进行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朗读训练中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如开展情景剧表演。对课文意境二次创造,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解放学生天性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

提升。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同学上台进行情景剧表演。首先,在班级中选择几个同学分别充当小蝌蚪、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以及旁白等角色;接着,给学生一段时间,分别背诵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对话,并且提醒学生可以揣摩自身角色应有的神态、动作。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自己的角色加上了动作、神态,整个朗读过程趣味无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一举两得[2]。

四、剖析心理,多样化方式指导朗读

模仿是儿童的一大本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总是习惯性去模仿一些有趣味的声音、动作。模仿是儿童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应当加以重视和利用的重要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带领范读,引导学生模仿和跟读。有的时候,面对一些较长的句子和语段,教师还可以采用领读的方式辅助学生流利正确地朗读。为了锻炼学生的发音技巧,可以先让学生齐读,结合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指导朗读。小学低段课文篇幅较小,充满童真童趣,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采用小组分段朗读的方式。如在教学《葡萄沟》一文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朗读任务,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朗读的字音最准、声音最洪亮、节奏最正确。此外,还可以将男生、女生分成两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裁判。阅读同一篇文章,看看是男生的朗读水平高还是女生的朗读水平高[3]。

训练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多样化朗读方式也具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特点。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朗读,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当学生的朗读缺乏情感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范读指导;当遇到一些对话较多、趣味横生的课文时,就应采用分角色朗读;当课文中出现了较多生字时,就需要分层次、分段落进行导读……不同的朗读内容对应不同的朗读方式,而并非机械式带领学生进行模仿,保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都能有所得、有所收获,从而实现朗读训练收效最大化。

五、及时点评,延续學生的朗读情感

朗读训练离不开情感,而合理的点评更是延续学生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内心灵敏,喜怒多变,因此,想要延续学生的朗读情感,就必须用到鼓励性评价。所以,在日常朗读训练中,遇到一些朗读能力出色的学生,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如“你的朗读真有天赋”“你朗读的情感深深感染到了我”

“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演说家”等;对一些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当从其朗读的努力程度、朗读中的肢体动作、朗读的口音等方面入手,进行适当的鼓励,如“你在朗读中加入了卡通动作,真有趣,如果你的情感在细腻一些,会更好!”“你的朗读声音是最洪亮的,只要多注意音准,你的朗读水平肯定的会再上一层楼的”……小学生的朗读需要鼓励,需要赞赏,教师只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演说家,耐心辅导,爱心关怀,他们的朗读水平定然会有所

提高。

总之,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关注朗读教学,并且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结合实际朗读内容、朗读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自信、读出成长。

【参考文献】

[1]万清兰.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探究[J].老区建设,2016(04).

[2]孙民.浅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36).

[3]刘曼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6(07).

作者:季姗姗

试论朗读语文教学论文 篇2: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包括读、写、听、說四大基本技能,读又分为朗读、诵读和阅读等,朗读是学生掌握正确读音和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进行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基础,要从小学生抓起,着重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试论对象,并制定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文化知识积累与学习各项能力的启蒙阶段,尤其是语文知识是他们学习各科内容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个基本又重要的部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需坚持不懈耐心教导,引领他们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感,使其更好地识字、读字,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小学生虽然模仿能力较强,但是欠缺朗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准汉字读音,把握好节奏、语速与语感,为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教师需结合其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展开朗读教学。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朗读环节,教师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示范性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他们认真倾听与模仿读音和语气,使其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朗读中自由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文章描述的画面,使他们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中心大意与思想情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诸如,在《荷叶圆圆》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荷叶美景的画面。设计导入语: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什么?诱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然后教师在配乐与画面辅助下进行示范性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珠、摇、躺、晶、停、机、展、透、翅、膀、唱、朵”等生字的读音,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可以小声跟读,使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接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教师一旦发现错误就及时纠正读音,然后边描述教材插图边逐段引读,如:学生看小青蛙在干什么,教师描述: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像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学生接着读“荷叶是我的歌台”。指导他们正确发音。

二、 合理安排朗读时间,推动知识理解记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朗读不够重视,课堂上很少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常要求学生利用早读与课余时间来阅读,以至于他们朗读时间远远不足,朗读水平提升缓慢。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具体年级与教材内容制定朗读计划,合理科学地分配课堂学习时间与内容,课前五分钟引领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使他们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教师要安排专门的朗读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十至二十分钟之内,增加小学生的朗读时间,推动他们理解与记忆知识,使其朗读能力有所提高。

此时,在进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时,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述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带领人们深挖水井的故事,表达对前人的感谢与敬佩。教师要为朗读环节提供充裕的时间,学生先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轻声朗读,为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是反复读,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句子读流利,特别注意“吃、忘、井、村、叫、毛、主、席、乡、战、士、面”13个生字,让他们读准、读通、读流利后举手,在小组内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后评价和模仿朗读,并随机挑选3名同学,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要读准字音,相机指导全班同学朗读,然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使他们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升华阅读成效。

三、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传统的小学语文无聊枯燥,只是当作一门纯粹的语言技能来看待,以知识灌输为主,比较关注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积累,应用方面通常局限于作业与考试,对他们朗读能力的训练则不够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禁锢,明确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与教学比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领读,或搭配背景音乐指导他们朗读,营造良好的朗读环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兴趣视角切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使其主动参与朗读。

比如,在实施《登鹳雀楼》教学时,教师可把重点放在情境创设上,在互联网上搜集一组精美的鹳雀楼图片制成课件,搭配古典音乐播放,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引领他们真切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具体来说,教师展示鹳雀楼在夕阳下的图片,引领学生先自己尝试大声朗读一遍古诗,再朗读给同桌听,读完两遍后说出各自的感觉与相互评价,然后出示古诗中的生字词,指导他们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目的是读出韵律,随机挑选出朗读优秀的同学,使其共同总结出古诗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仔细聆听,找出读音的长短,随后指导他们反复练习,精读古诗读出画面,使其理解诗意和感悟诗理。这样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使其朗读能力得到锻炼。

四、 注重朗读技巧传授,促使学生学会朗读

朗读并非简单的读准字音即可,有效的朗读应该携带自身情感,有感情地朗读,与作者内心发生共鸣,通过抑扬顿挫的方式感染听众,让读者、作者、听众三者融为一体,这才是成功的朗读。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发音知识,对他们普通话发声进行纠正与改善。然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着重传授一些汉语朗读技巧,以固有的课文内容为依托,以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为基础,将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出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形象,促使他们学会朗读,从而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里,以《小马过河》教学为例,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小马过河图,设疑:面对眼前的画面,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怎样过河?结果怎么样?由此顺利揭示课题,让他们尝试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字、词可寻求同桌或老师的帮忙,使其理清文章脉络,知道课文大意。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文中的对话,感悟小马、老马、老牛与松鼠的形象特点,使其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它们对话时的语气,并表演出来。如:小马与老牛的对话,读小马心中所想这句话时应当用质疑的语气和为难的心情,询问老牛时用有礼貌的态度,而老牛则用轻松的语气应答。如此,学生在朗读中想象与表达,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有感情地朗读。

五、 设计多元朗读环节,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不能长时间采用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朗读形式,要敢于创新和改变,为其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让他们对朗读训练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与无线激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课文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朗读教学形式与流程,指导学生以独立朗读为前提,灵活运用小组齐读、男女对读、分角色表演朗读与小组对读等方式,提升朗读环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鼓励他们大声朗读,焕发学习自信,通过多元朗读活跃课堂气氛,使其朗读能力得到锻炼与改善。

诸如,在实施《西门豹》教学时,教师先简单介绍西门豹这一历史人物,引领学生初读课文,使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课文主要介绍西门豹做的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哪些好处?随机挑选同学简述内容,学习生字和词语,让他们大概了解课文。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扮演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官绅等角色,以课本剧的形式朗读和表演,并注意一些细节之处的表演,像西门豹刚去邺时表演出质疑的表情;与老大爷对话时用惊诧的语气,老大爷则面带哀愁与叹气;把巫婆与官绅头子扔下漳河时,要搭配相应的动作,最后百姓做出鼓掌动作。而且在表演环节角色要互换,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感知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除害的形象。

六、 适当拓展朗读空间,提升朗读训练乐趣

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而言,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课文与课堂时间是远远不足的,教师需结合小学朗读教学目标及他们的朗读水准与需求,适当拓展朗读空间,由课上延伸至课下,提升朗读训练的乐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围绕实际课文为小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指导他们利用电脑软件、手机应用进行朗读训练,或者为动画片配音。当前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举办的朗读竞赛、辩论赛、脱口秀、话剧表演等,让他们在朗读中收获更多乐趣。

举个例子,在《盘古开天地》教学中,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人类的老祖宗——巨人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自己的身体幻化宇宙万物的故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认识到课文记叙脉络清晰,形象地描画出盘古创造宇宙的过程,抓住盘古的动作、心理,用人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使其感悟到神话的神奇,让他们读懂课文,体会盘古开天地的坚毅和奉献精神。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朗读一些中国神话故事,像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媧补天等,并组织他们开展讲故事比赛,把朗读过的故事加工成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借此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绚丽,使其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加深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七、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朗读能力的培养当作一个长期任务来对待,以身作则,标准化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模仿朗读和学习朗读技巧,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形式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使其学会正确朗读,享受朗读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国鸣.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9(12):66.

[2]蒋文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7-38.

[3]颜艳丽.关于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95.

[4]赵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55+57.

[5]沈文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77-78.

作者简介:

塔娜,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市海勃湾区第六小学。

作者:塔娜

试论朗读语文教学论文 篇3: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出发,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有助于今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符合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能力;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小学教育开展特点,人们也路越关注到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则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非常重视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力则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之处,这自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1]。基于此,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希望能有效力于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 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朗读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没有明确目标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这样会造成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大打折扣,存在着整体语文素养偏低的情况。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全面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更好掌握课文内容,能够深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思维方式的拓展,还能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当前,由于小学生没有朗读的兴趣,造成自身的语感能力大大下降,不利于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2]。

1.2 学生朗读时间不足且朗读内容有限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朗读时间不充分、内容不丰富等问题。部分教师存在着对于朗读教学的片面认识,认为其并不应该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部分教师则是侧重于朗读形式而忽视了朗读的实质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部分小学生的课堂朗读时间仅为五分钟左右,这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过于关注尖子生,而没有从整体上来重视其他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难以全面提升整个班级的朗读水平。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课程进行创设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水平,广大教师则应该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课文内容,选用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方式积极构设良好的课文情景,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在进行赞颂竹子的高尚品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播放竹子相关的视频资料,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竹子的特性,能够深刻体会到其所蕴含的高贵品质,能够实现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范读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好小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特别是注重在语气方面的模仿。通过有效的范读方式,不仅能有效将学生的情绪带入文章中,进而有效体会作者的情感,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能实现不自觉的模仿教师朗读的语气,从而保证自身的朗读能力的提升。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情况,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自身所在的情感表达以及语文能力存在差异化,肯定会存在不同的理解方式。教师则应该认识到客观的差异性,通过朗读形式的不断完善,鼓励每个学生都读好书。比如,针对人物众多的文章来说,可以在全面掌握人物角色基础上,进行课文内容的排练;针对较为抒情的散文來说,可以选择配音方式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感觉,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2 采用多样化的学生朗读训练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体会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以及意义,教师则应该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能够将书面文字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声音来进一步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想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内容。比如,在进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给学生普及相关的世界发展情况,让他们认识到世界和平的意义,以及更好掌握文章的感情线,结合主人公的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鼓励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这样能更好地认识到他们那种盼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2.3 进一步实践强化学生读写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能力,不断提升朗读水平,还可以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这样也符合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的特点。在上课过程中,教室可以开展模仿性朗读、表演性朗读以及配乐朗读等方式,将朗读比赛设置在读书课、早读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评选出“朗读先锋”,这样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形式,比如,采用擂台挑战等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和交流,实现自我的朗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朗读训练主要目的则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多采用激励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点评,比如,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可以多用表扬性的语言,“你读得真棒”、“你的声音清晰流畅,非常好”以及“你读得太好了,非常流利,很有感情”等,这样无疑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则是小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不仅能有效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进一步有效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符合新课标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也是今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静.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9,(2).

[2]李娟.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途径研究[J]. 神州 ,2019,(5).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九完全小学  云南大理)

作者:郑钰川

上一篇:发展水运低碳经济论文下一篇:我国人口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