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个性朗读有助于理解与感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个性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篇1: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朗读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朗读为依托,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 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刚开始接触新文章时,由于阅读经验不足或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只有少部分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向师性,这时,教师的示范朗读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范读时,可以向学生传递文章中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在听读和跟读的过程当中,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从而能够逐渐地融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提升语言的审美能力。

范读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他们仍然需要教师为其阅读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调。教师在进行范读前,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要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調,然后通过抑扬顿挫、情感饱满的范读形式,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情感波动,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同时,学生的情感跟着教师的范读波澜起伏,也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打开自主探究的大门,引领学生开始自主阅读,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把握。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种基于多维度知识的延伸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把握应尽量建立在更多的维度之上。朗读是心与声的联动,实现了思维与声音的双向互动,为多维度知识体系建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朗读中,学生可以从思维与声音两方面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从而提升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阅读能力相对较弱,提升朗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朗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以及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了技术支撑。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桂花快要成熟时的形象,从而引导学生从静态视觉感知转向动态视觉感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深情的朗读,强化学生对于桂花香的理解。如教师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父亲的心理,并采用父亲的口吻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借助多媒体及教师的朗读,学生不仅领悟了摇花乐的趣味,还促进了朗读技巧的提升。

2. 结合文章内容分角色朗读。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除了个人范读以外,还可以请学生与自己配合,以分角色的方式来进行朗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参与分角色朗读活动,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朗读训练的机会。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文章中有多个角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小鱼、燕子等的内容。通过这种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又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并要求每组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道具,从而增强朗读活动的趣味性。

3.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朗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将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融入朗读中,这样才能有效地为学生示范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如果教师自身的情感都没有被充分地激发,那么打动学生就无从谈起了。

例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一文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海力布舍己为人高尚品格的理解,教师在朗读时,要积极感受海力布为了拯救大家时的焦急心态;在读到“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时,要释放出悲痛的情绪。又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教师不仅要体会到老汉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还要体会到父亲对于儿子的那种关爱。在读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句时,教师的朗读不仅要凸显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还要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不满与担忧的这种复杂的心理情感。通过教师带有情感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4. 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朗读。

朗读的目的是辅助阅读,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嘴动心不动”的现象,这就导致朗读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进一步提升朗读的有效性,还必须要强化朗读的内容属性,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朗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的朗读更用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朗读:(1)文章为何以“穷人”为题?(2)文中有那么多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你觉得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这几个问题需要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就会既动嘴又动心了。带着问题的朗读是思维与语言的双向互动,能够有效提升朗读的有效性,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年龄特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难独立学习文章,更难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作者表达感情的技巧,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元化的朗读形式,有助于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永福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庄严)

作者:陈丽燕

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篇2:

个性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个性朗读有助于理解与感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个性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个性朗读 阅读教学 有效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自古至今,朗朗的读书声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大漠沙如雪……”,从“一叶渔船两小童……”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或低咏或高歌,只要想一想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孩子们自由读书的镜头,再遥想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古人读书的滋味,个性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叶圣陶先生在赞许“吟诵”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段话说得很明白,“理智地理解”、“亲切地体会”就是学生用心智去感悟和领会文本的言语,“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是指学生对于言语的内化。而《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学生朗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活动中体验。这是学生有效感知文本、迈出阅读体验的第一步。

个性朗读有助于理解与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朗读感悟,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读为根本,增强感悟。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如果从文章赞颂生命、情感的主题入手,空洞说教,显然如隔靴搔痒,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体验,而且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也是该文学习的重点,但是光是分析文章的句式、修辞、结构则陷入了机械讲解的泥潭。只有朗诵,通过朗诵让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及其所附带的感情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大脑,才能将语言符号化成具体可感的想象,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增加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体验。在听范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帮助学生通过声音感悟文章。如,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角色,明确了各自的朗读内容,并提出要求,采用类似合唱团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女齐读、男齐读、全班读。整节课书声琅琅,学生读得投入,读得酣畅淋漓,虽然我没有分析该文是对生命和情感的赞美,但从立体可感的语言中学生已经领悟并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和美;虽然我没有分析排比、短句的作用,但学生从铿锵激越的朗读中已经领悟和感受到了语言的畅快淋漓。这不就够了吗?

个性朗读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朗读是语文教师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范读时能读出真功,读出真情,读出共鸣,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散文、诗词,具有无法言传之美。有的美在语言,有的美在形象,有的美在意境;文章所抒发的情,有壮美之情,有激愤之情,有悲伤之情……。如果我们教师在范读时,能读得准确传神,便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文章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情与美,而愿学和乐学。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

个性朗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老师的评价和引导。说起朗读,似乎是学生在唱主角,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己参与的,但我觉得教师的评价和引导绝对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困惑:不知该如何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因而有的教师评而不“导”,有的评而不“实”,有的则评而不“全”或“评”而不“活”。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真正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例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课前,我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进行了充分地预设。

如:“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这一句朗读评价语的预设: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疑问的语气。评价:你这是在问了吗?

预设二:学生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评价:瞧你,把调皮的问号都读出来了,语气都上扬了真棒。

预设三:学生不仅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还做出了表情。评价:看你这表情,眉毛都皱起来了,听你这语气,真是在问了。

又如: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这一句朗读评价语的预设:

预设一:学生读不流利,或落出“那”。评价:读书可要看清楚字,不丢字不落字可是最基本的要求,你愿意再来试一次吗?

预设二:学生读得流利,但没什么语气。评价:可爱的懒狮子是这么说的吗?

预设三:学生读得比较慢。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若学生回答:因为它是慢吞吞地说。评价:你可真细心,连提示语都不放过。

预设四:学生读得较激情,语气不错。评价:瞧你读得多精神,把感叹号都给读出来了。在如此充分的预设下,课堂上我能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及时准确的、灵动的评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参与的面更广了,朗读的水平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因而,我想说朗读需要教师的灵动评价。

杨再隋先生说得好:“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的确,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只有“读”才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个性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发现和建构作品的意义,挖掘和实现作品的价值。

作者:张秀君

语文朗读中的阅读教学论文 篇3: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受到了影响。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诵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诵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之中,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学前读。指初读课文,强调初读、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人人做到三读:读得正确;读得通顺;读得流利,做到朗朗上口,了然于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在读的训练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中读。要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真正做到“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

学后读。指理解后读,这时的读书训练应从技巧及形式上给予指导;形式上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停连处理等。让学生或吟诵、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可试用配乐朗读。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使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参考文献:

[1]叶存玲.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语文出版社,2001.

[2]李冲锋.语文教学范式研究.华龄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佟奎伟,女,1963年12月出生,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镇单家店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作者:佟奎伟

上一篇:小学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论文下一篇:报纸版面变革传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