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中的举例

2024-05-07

田径教学中的举例(精选六篇)

田径教学中的举例 篇1

一、途中跑的“扒地”技术

在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在跑时脚掌要有“扒地”动作,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懂什么是“扒地”?这时教师就给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过马的奔跑吗?你观察一下马奔跑时马蹄是个什么动作?马奔跑时马蹄的动作就是‘扒地’。”同学们领悟之后,可先让学生用手模仿一下马奔跑时马蹄的“扒地”动作,熟练后用脚再体会“扒地”技术,这样同学们就能较顺利地掌握途中跑的“扒地”技术了。

二、蹲踞式的“起跑”技术

在学习蹲踞式起跑时,有的同学一起动先站立起来,然后再向前跑进,这样就和起跑较快的同学在起点上拉开了距离。为了启发学生们的起动速度,笔者给同学们讲:“大家看过猎豹捕猎吗?”同学们讲:“看过”。笔者就进一步提问:“猎豹是如何捕猎的?”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讲开了:“先是匍匐前进,接近猎物时突然蹬地快速抓住猎物。”笔者此时说:“对了,我们起跑蹬地的速度就要向猎豹捕猎时突然蹬地快速跑进的速度一样快,只有这样才能在起跑时领先对手。”通过联想对比,同学们在起跑时都跃跃欲试,认认真真并用较短时间学会了起跑技术。

三、投掷项目的“鞭打”技术

在学习标枪和铅球技术时,教师常提到“鞭打”技术,但有的学生不懂什么叫“鞭打”,这时教师就形象地向学生举例赶马车时车把式甩鞭子发出清脆的响声,车把式手腕快速有力地甩动就是我们说的“鞭打”技术。所以在投掷标枪和推铅球时最后出手一瞬间要做快速而有力的“鞭打”,以增强出手时的速度,提高投掷远度。

小议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举例 篇2

一、真实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只有真实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

二、接近性。就是说所举例一定要新鲜,过于陈旧的材料学生是不感兴趣的,最好是近期发生的,且含有一定的新知识、新信息的,贴近时代的材料,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三、精典性。典型的事例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

田径教学中的举例 篇3

关键词光学Matlab虚拟实验杨氏双缝干涉

O1-4;G434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校的实验教学设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光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果只是推导理论公式,没有实验演示的话,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基于数值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开发实验演示软件是扩大实验教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开发的一款商业数学软件。Matlab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接近数学表达式的自然化语言,因而相比C、Fortran等语言,更方便与初学者入门。在光学课程教学时,使用Matlab等软件编写实验仿真软件,将抽象的概念经仿真实验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以实现仿真实验参数的反复、快速的调整,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杨氏双缝干涉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之一,在物理光学以及原子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拟使用Matlab软件实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仿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双缝干涉现象及干涉理论。

2、杨氏双缝干涉相关基础理论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如图1(a)所示,图中双缝间距为d,双缝所在平面与观察屏平行,二者间距为D。屏上O点到两个狭缝的距离相等。当两个狭缝发出的光在屏上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屏幕上可观测到干涉条纹。双缝到达观察屏上P点的光程差满足

由光程差导致的相位差为 (2)。

假设两个光波在P点的振幅都等于A=1,则两列光干涉叠加后P点的光强为:

(3)。

3.仿真过程及结果

基于上述原理分析,主程序编写如下:

lamda = 632.8e-9;d = 2e-3;D = 1; % 设置波长,双缝间距,双缝与屏的距离

xm = 5*lamda*D/d; %设屏上观测点离中心最大距离

x = linspace(-xm,xm,101); % 屏上取101个预测点

phi=2*pi*(d*x./D)/lamda; % 计算相位差

I = 4*(cos(phi/2)).^2; % 根据相位差计算光强分布

subplot(211);plot(x*1000,I);title('干涉光强');axis([-xm*1000 xm*1000 0 4]);

B = I*255/4; % 定標取255个级别,使I/4对应最亮

subplot(212);image(x*1000,xm*1000,B);title('干涉图样');%以图案表示干涉条纹

图1(b)为双缝干涉的光强分布及干涉条纹的仿真结果,在平面波入射时可以观察到等间距的平行直条纹。由理论分析可知,双缝间距d,双缝与接收屏的距离D,波长 将影响干涉条纹的分布。可以让学生改变参数,并观察这些参数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4课外拓展

在掌握上述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做些拓展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近来,涡旋光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涡旋光在粒子囚禁、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涡旋光具有exp(imφ)的相位因子,其中φ为光束截面上的方位角,m为拓扑荷数。当涡旋光入射双缝时,S1和S2之间具有一个附加的相位差△φ=φ1(y1)-φ2(y1),其中φ1和φ2分别表示双缝S1和S2处的相位。则观察屏上的干涉光强分布可以表示为 。假设涡旋光的相位奇点落在双缝中心,联立(1,2)式可得

(6)。

由(6)式可知,涡旋光束经双缝干涉的光强分布不仅与x坐标有关,而且与y坐标有关。

下面以m=1的涡旋光的双缝干涉为例,编写程序如下:

lambda = 632.8e-9;d = 2e-3;D = 1;xm = 5*lambda*D/d; x = linspace(-xm,xm,500);

phi=2*pi*(d*x./D)/lambda; % 计算相位差

N=500;M=500;y= linspace(-8*d,8*d,N);x= linspace(-5*d,5*d,M); I=zeros(M,N); %设置采样点

phi1=pi/2-asin(y./sqrt(y.^2+d^2));phi2=3*pi/2+2*asin(y./sqrt(y.^2+d^2));

phi3=phi1-phi2; %计算附加相位差

for n=1:M

for m=1:M

I(m,n) = 4*(cos(phi(m)/2+phi3(n)/2))^2;

end

end

imshow(mat2gray(I'));

5结论

本文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进行仿真,直观地展示双缝干涉现象。此外,还把常规的平面波的杨氏双缝干涉现象拓展到涡旋光的杨氏双缝干涉。这种课程教学与科研前沿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启均. 光学教程[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徐金明. MA T L A B实用教程[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Alison M. Yao, Miles J. Padgett,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rigins, behavior and applications [J]. Advances in Optics & Photonics, 2011, 3(2):161-204.

田径教学中的举例 篇4

我是一个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我认为我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是:教师自身知识不足,课堂效率不高。

昨天我上了一节教研课,内容是外研版三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1 How many>>由于自身知识不足,在课堂上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同时很多课堂日常用语都不会说,英语课堂氛围不浓,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我针对自己这节课效率不高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教师知识上准备不足

我从事了11年的语文和数学教学工作,去年因为英语要纳入必考科目所以担任了英语教学,这期被调到中心校专职英语。由于我不是专业的英语教师我无意中把自己的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昨天我提问:“How many boy in you team"(你们组有多少个男孩?)由于那组只有一个男孩所以我以为提问时用单数“boy”后来我才知道提问时无论有多少都要用复数。有时我的语言不准确,甚至存在严重的“汉化”,有时“讲错就错,以讹传讹”没有通过查词典,听录音等有效的手段矫正自己的发音错误,为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就走进课堂。导致学生的听力测试听不清楚。

二是教师对教材把握不精

没有领会课标,教材等教学文本资源的精神,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上课时“怎样教,心中无数”。二是对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没有把握。大容量,小收获。该教的没有教。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听、说、读、写一次到位,不该教的统统教。三是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没有整体把握。不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无系统知识。

三是教学方法无创新

我的英语教学是沿袭自己当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实际去设计教学,才去手段,讲究策略。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围绕教师转,没有把学生的地位让给学生。二是没有创设语境和游戏活动。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是让学生在听,说,玩,演等丰富的游戏活动中交流,交际进行的。三是课堂语言训练梯度和密度不到位,还没有实现接受目标就放手去进行下一项。四是对学生的兴趣调动不够,小学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习惯,情感,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关键。

四是课堂教学氛围不浓

主要是没有从多年的语数教学气氛中走出来教英语,因此英语课没有英语的氛围。一是没有用好英语课堂用语,英语课堂用语是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的重要内容,也是师生互动的英语媒介,更是英语交际的基础。二是把英语训练搞的太“逻辑”太刻板。别人听起来感觉是在听数学课。

综上所述,我认为解决的有效办法是:

一、找渠道加快英语教师的教学培训

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要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仅靠集中培训是不够的,时间上也不允许,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实际的是校本培训。可以利用好远程设备,教学光盘,同乡镇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课。也可以通过看高效课堂教学视,听,评,说取长补短。

二、定硬任务加深教师文本学习

学校每期对英语教师制定详细,可操作性的文本计划。采用集中或分散学习的方式对教材,课标,教师用书等文本作系统的学习。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学习课标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听,说,读,写来规范教师的口语训练。

三、多途径的加大指导力度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举例技巧 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举例 准确无误 贴近生活 趣味性

一、问题的引出

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加大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好的教学举例,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在英语词汇、语法的讲解中,都要举例,且要把举例当作给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有教师担心:举例少了,学生听不懂;举例多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例子太难,学生听不懂;例子太浅,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精心设计例句的难易,恰如其分地举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恰当、新颖、富有趣味性的举例,更能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研究表明:一个好的例子,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应当注意研究举例的方法和技巧。

二、举例的方式方法

(一)举例要适度,例句要易记

举例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某些知识点时,适当地举些例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师应精心设计例句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达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效果。

那么,该如何举例呢?我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举例,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提问。如教学“rocky”时,我便让学生自己列举类似的词,结果多数学生都会想到cloudy,stormy,sunny,windy,rainy 等,这样能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又如教学“spend...in doing something”时,我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粉笔盒说:“我花了两元钱买这个盒子。”学生就会很快会说出:“I spent two yuan in buying this box.”实践表明,例句越简单越容易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越高。到此,我进一步举例:“他用昨天挣的钱买了一件大衣。”“He spent the money that he earned yesterday buying a coat.”为帮助学生牢记所学过的知识,当遇到每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都会为学生再举一个原来举过的例句,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研究表明,要记忆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反复记忆20遍才能记住。所以说,例句不求量多,而求例精,易于学生记忆。

(二)让学生举例,教师不要包办

多数教师讲解知识时,都是自己举例。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教师举例学生记,是教师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的一种表现。学生只是被动记忆,机械记忆,没什么创新思维,效果差,极不可取。其实,很多例句可让学生自己举,但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举例的方法,这才能调动学生举例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举例要准确无误

举例要注意几点:一是例句要能反映所传授的知识点,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说服力; 二是例句应多借鉴字典和一些有权威的参考书中的例句;三是例句应投学生所好,如从学生喜欢的历年高考题目中选择,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举例要贴近生活

生活语言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所讲解的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多从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入手,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如,讲解过去分词做定语时,我便说:“In our class there is a student named Tang Tao,这个学生是谁?”由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结果,有的学生说是自己,有的学生说是同桌,什么说法都有。又如,讲解不定式做主语时,我说:“To teach you English is my duty,to study hard is your duty.”这个句子浅显易懂,适合全体学生,所以学生都喜欢听,举例效果良好。

五、例句要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例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怎样才能使例句有趣呢?我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善于使用英语谚语、格言、习惯用语。因为这些语言大都形象具体,通俗易懂,耐人寻味,能激起学生兴趣。如“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there is nothing difficult in the worl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好西好,不如家好。”“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二要配合情景,形象生动,还要具有一点演员的艺术性。如讲解动词的ing形式做状语时,我就给学生做个“靠在门边眼望天空”的姿势,让学生说出我的动作,学生就说:“You are standing by the door,looking at the sky.”讲解with复合结构时,我便做了个“手里拿书走进教室”的动作,然后说:“I came in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in my hand.”

田径教学中的举例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 概念网络图 机械能守恒定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52-02

物理概念作为物理学框架的基础构成元素,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将之予以掌握,乃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前提。诺瓦克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概念图,概念图作为一种对知识予以组织及表征的重要工具,伴随其应用效果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对于概念图而言,其在教学中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评价策略、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

一、概念网络图理论概述

1984年,著名教育学家诺瓦克将概念图给予了充分表述,即概念图就是用来对知识进行组织及表征的相应工具,是一种将科学命题作为其主要形式,就各个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及意义予以显示的一种工具,概念图可通过运用具体事例,对所表述的知识内容加以明确说明,进而运用有机形式和途径将全部基本概念予以连接的一种网络图。概念图应用在定义方面就是运用数学图论理论把有关定义有机地联结起来,其实质就是通过节点把概念之间关系进行表达的网络图。针对各个给定图而言,其中各个圆圈(方框)当中的概念,均与网络当中的各个节点相对应,而在各个圆圈之间,则运用连接词将其紧密连接起来,而此种线则对网络中的连线予以对应。依据网络图,不仅能够对图中各个概念的度进行分析,还可对诸如集聚系数等与之相关的拓扑参量进行分析。对于度的大小而言,其所表示的乃是与某概念存在相应关系的概念的多少;对于集聚系数相应含义而言,则表示为若其值与 1 越接近,则表明其与它的相近“邻居”抱成一团的紧密程度则会越深,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关系也越发紧密;反之,其值与零越接近,则表明其和它的“邻居”之间的关系越发疏远。而与之形成对应的网络图当中,可将各个概念的集聚系数及度进行计算,从中将那些比较大的集聚系数及度予以找出。若存在的度越大,则表明其和与之存在关系的相应概念则越多;对于集聚系数而言,则其值越大则显示其与周围概念之间在关系上就会越发紧密。因此,对“图”当中的概念的重要性及概念之间在关系方面的远近程度等分析,对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具有很大帮助。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网络图的有效应用

物理学科与一些学科相比较,它的理论性比较高,也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搞好物理教学,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现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阐述运用概念网络图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

绘制机械能守恒定律概念网络图(如图1所示),然后将那些集聚系数最大及边数最多的概念予以找出。无论是势能还是动能,从图中可知,这两个概念均存在有五条边,另外,二者还具有相等的集聚系数,同时考虑之前所学的相应动能定理,因此,在此节课的讲授方面,则从动能着手。然后则向势能与动能之间相应转化予以过渡,并运用抽象手法将一个机械能守恒模型予以获取,在对其利用之前,则运用势能及动能将机械能守恒完成推导,此时,便可实现本节课所教授内容的过渡。

教学过程:

针对物体从A运动至B相应情况,让学生将A和B两点动能分别写出,然后则将此过程动能方面所存在的变化量写出来,此时,便可就动能概念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就动能之所以发生改变的具体原因进行思考,以此向合外力做功实施过渡。基于此过程,仅存在重力做功,而相对高度(位移)乘以重力便可得到重力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而言,其乃是势能,而势能则又归于机械能,此时,讲课进程已经到了概念网络图相应中心交汇处,即整个设计均将此概念网络图为相应依据来开展,在概念网络当中得以反应的就是此动能为出发点,以此开始讲解,通过讲解与之相关的各个概念,经环环相扣,最终讲解的内容则又重新转回到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轨道上来。

对于机械能而言,其包括两种,分别为势能及动能,而在其中将一个限制条件加上,即为弹力或重力做功,且在实施运动当中,所发生的机械能乃是守恒的,而此便是本节课所要学习到的新内容,即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达到交融知识的目的,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公园里过山车翻滚的镜头及装桩机重锤下落时的动画。教师此时提出问题:试分析过山车下落及打桩机重锤下落时能量的是如何转换的?学生回答道:在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经光滑斜面不断下降过程中,过山车的重力势能则会向动能进行转化,若上升时,则其动能向重力势能进行转化。最后教师回答:当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其高度越高,则就会存在越大的重力势能,也就具有越大的落地后动能。

采用概念网络图对这节课进行设计,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就概念与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并对重要的定律所存在的相应适用条件进行掌握,然后则利用课后练习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收集和反馈,最后利用所反馈出来的相应信息,分析最终的教学效果,利用此种方法和步骤便可较好地加深学生在概念方面的了解,从而更加明了物理知识。

采用概念网络图就机械能守恒定律课进行设计,促使学生对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予以清楚了解。运用概念图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及准确地了解物理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梳理学生的物理知识框架,从而以更为准确、清晰的思路开展新知识的学习,获取更为丰富和多元的物理知识。

上一篇:桥梁设计要点分析下一篇: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