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2024-04-07

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共10篇)

篇1: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初中的田径教学在初中体育里面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训练科目也是多以田径为主。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当然田径教学也没有得到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落实到实处,学生没有充足锻炼的机会。体育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田径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关键词:田径教学;重要意义;有效策略

在当前学生普遍体质不高的情况下,学生的体育锻炼已经能够引起教师的重视了。田径教学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初中的体育课堂主要在操场上进行的,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田径场,这也就代表了田径训练的重要性。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让学生重视锻炼自己体质的重要性,教师也需要合理地督促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学生通过长期的田径锻炼,自然会得到体质的提升,并且也能体会田径训练的乐趣。

一、初中田径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的田径教学中,通常是以培养学生跑步、跳远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但是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不听教师的指导,只顾着自己在操场上玩耍,这就让教师的教学难以发生实质性的进展。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找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听从教师的指导。良好的田径教学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进行跑步接力赛的时候,每个学生为了团队的胜利,肯定会充满力量地进行跑步。这样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质。

二、初中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升学生的锻炼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田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明白田径训练对于自身体质的提升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主动地进行锻炼。当前的中学生体质都比较弱,每个学生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改变学生的体质,让学生的体质从根本上得到增强。田径的有效训练能够让学生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训练方法,增强自己的锻炼效率,与教师共同创建高效的田径教学课堂。

2.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

教师对于学生田径训练的培养,就是让学生找到田径锻炼的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锻炼。在有些田径项目上,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引,让学生明白该田径项目的训练技巧。例如:在学习标枪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引,让学生明白看似复杂的标枪,训练起来是非常简单的。这样就能足够地引起学生对于田径方面的锻炼激情,田径教学就会自然而言地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率。田径训练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而言是非常有作用的,让学生增强自身的体质则是田径训练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上,应当还是以田径教学为主,让学生找到田径训练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体质。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田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田径教学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2]嵇明海.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是各项体育项目的基础,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田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也对学生体质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P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完善

教师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主要保障,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必须力量,田径教学的开展必须有教师的大力支持作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田径教学的师资力量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径教师数量不足。??地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数量很少,与学生的数量和教学的任务不成正比,每名田径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工作量很大,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的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二,田径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初中田径教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多担任田径教学的教师不是田径专业出身,而是其他专业(比如篮球、足球等)的教师担任田径课教学,田径教师的专业结构较为混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田径知识,不能够保证田径教学的质量。第三,田径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初中教学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田径教师的工作态度较为消极,工作的投入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初中田径教学的效果。第四,田径教师教学水平较低。调查中发现,初中田径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不够丰富,教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田径教学工作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场地器材不齐全

场地器材是初中田径教学开展重要物质保障。田径教学的长期器材主要包括田径场、铅球、接力棒、标枪、杠铃、自制器材等。研究发现,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初中田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尤其一些乡镇学校和乡村学校甚至没有田径场,田径教学在篮球场或者空地上进行,对田径教学的开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不利于田径教学的开展。

3.学生因素消极

学生是田径教学的对象,是田径教学的受益者,是田径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因素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初中生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越加严重,他们喜欢潮流和时尚,对新兴事物的兴趣和热爱度极高,初中生对田径教学的热爱程度急剧降低,参与到田径锻炼中的初中生的数量逐渐的减少,对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影响很大。

4.重视程度不够

在升学压力、家长压力、学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影响下,初中教学高度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此背景下初中田径教学的重要性被忽略,领导、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对田径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形成客观的认识,不能够了解田径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不能够理解到田径教学对文化知识的有效促进作用。有关人员对田径教学认识的不客观导致了学校对田径教学经济、人员、管理等投入度的不足,导致了有关规章制度建设的不健全,不利于初中田径教学的开展。

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安排提出要求是“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中学生由于年龄问题的制约,他们只是简单的进行体育项目的一些锻炼,并不会涉及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和培训课程,因此,在田径运动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应该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做细节化要求,这也是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2.改造竞技内容多元化

(1)内容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教授学生操作性知识,体育教学的内容简单、易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过于复杂的体育技能训练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乏味的情绪,操作性强的简单化体育技能更能培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所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2)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联系过程中找到自信心,学生往往在练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容易失去自信心,也对该项目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也因此会增强他们对该项体育项目的价值感。体育课程当中的跨栏项目,就能让学生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培养他们跨越障碍物的能力。体育竞技运动的“生活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重中之重。

(3)内容趣味化。游戏化田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可以极大地增强田径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田径项目学习中智力和体力同时得到发展。在田径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田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性和创造性较强的游戏活动中加强对田径运动技能的掌握。例如在铅球投掷教学中,可以将铅球换成较轻的皮球,进行后抛、前抛、双手抛等不同方式的投掷,促进学生对投掷技能的掌握。同时,为了降低铅球投掷的枯燥性,可以在学生能够投掷到的目标地点放一些装水的塑料瓶子,并让学生投掷铅球击打饮料瓶,打倒塑料瓶多者胜出。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铅球投掷的喜爱。学生通过参与这个游戏,加深了对铅球投掷的印象,而教师趁机对铅球的投掷效果进行讲解,那么教学开展起来必然事半功倍。

3.与健身相结合

田径运动能帮助人们融入生活,走进生活。现代人有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去健身房进行健身训练,这是我国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在原有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步的结果,今天的人们选择以健身锻炼的形式来展现体育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的生活局面,完整的突出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

三、结语

健康第一,这是新课标新形势下的田径课程技术教学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经济化教学模式的体现,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理性看待并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的内容、任务和标准,优化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办法,开展快乐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要将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建立在体育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在理解基础性的田径知识和掌握一般性的运动技能的前提下,能够感受到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在提高学生运动素养的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3: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游戏策略研究

体育课程中的田径教学与其他项目比较而言具有一些特点,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要首先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肥胖问题,不少孩子缺乏必需的体育锻炼。而田径是运动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需要很强的爆发力的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切记在进行田径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

2.以锻炼学生身体为指导思想。

教师应将使学生身体充分得到锻炼,并逐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生活习惯为授课的指导思想。因为授课的对象为初中生,教师还应了解并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起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其锻炼习惯的目标。

3.把握教学重点,克服客观限制。

初中的体育教学并不仅仅只有田径这一个项目,还有例如球类、体操类等项目,而体育总课时却不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田径项目教学,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从把握教学重点、注重基础训练等方面来克服客观限制,更好地完成田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对田径项目基础知识学习时,着重针对这一个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专注一个项目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游戏教学的特点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的特点如下:

1.自主性。

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寓教于乐。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目标,这就是游戏教学的自主性。

2.趣味性。

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是指,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一般会有故事情节,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和想象的空间,从而充满了趣味性。

3.竞争性。

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展现出一种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为了获得游戏胜利,更好地学习如何玩好游戏,也就是更多地关注技能。例如,在进行田径教学时,若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一个游戏,获胜的一组获得相应奖励,以此来达到竞争的目的。

三、将游戏运用到田径教学的方法

笔者以教学阶段为依据,将整个田径教学过程分为开始、基础、尾声三个阶段。对如何在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分析如下:

1.将游戏运用于教学开始阶段,增强田径教学趣味性。

这一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导入教学内容,因此,借助游戏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也是如此。利用游戏进行田径教学内容的导入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跑”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在开始阶段首先将全体学生按照学号或者高矮进行适当的分组,接着设计若干趣味游戏让学生开始进入热身运动,为正式学习“跑”这项内容做好准备,引入正题。

2.将游戏运用于教学基础环节,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在引入教学内容之后,田径教学进入到基础环节。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是最为枯燥无趣的,因此,游戏教学此时可大显身手。教师可在此阶段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达到活跃气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例如,教师可将全体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分成小组,之后在某一指定地点放置若干物品,让各小组在指定时间内以最快速度达到目的地,寻找到目标物品,最先到达的小组可获得该物品。原本枯燥无趣的教学内容,在类似的游戏环节中进行也会变得充满趣味,吸引学生。

3.将游戏运用于教学尾声环节,愉快结束田径课程。

在经过一节课的田径学习,参与体育锻炼之后,学生的身体难免有些疲惫。这时候,教师若能够适时地给予一些轻松的小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快乐的结束这堂课,那么,就能让学生对田径教学课回味无穷。

篇4: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生分意义;问题

初中体育教学是新课标下极为注重的健康教育,其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田径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对田径教学比较随意,甚至无人问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必须重视田径教学,在了解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和兴趣,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教学目标。

一、田径教学的重要意义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以良好健康的体魄为前提,身体素质对人们日常劳动生产及社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田径是由走、跑、跳组成的,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如竞走、百米短跑、跳高、跳远等,都是培养健康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协调性的最好方法。同时,田径集体项目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如百米接力赛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了解到一个人的胜利并不是最终的胜利,只有与队友的完美交接、团队的凝聚以及全队的支持才能获胜。此外,学校田径运动并不像其他科目运动,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需要特定场地,其只需要一块简单的操场空地就可以实施,充分使用了学校的运动场所。学校多开展田径竞赛,可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1.学校对体育田径课程不够重视

在课改制度下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运动兴趣,因此在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兴趣,忽略了基础性和针对性对于田径运动课程的重要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实施目标,明显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效果。

2.学生对田径课程缺乏兴趣

田径课程由于主要教授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走、跑、跳、投等基础的运动项目,比较单一、枯燥,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此外,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对球类运动更感兴趣。田径运动的技术性并不像球类运动容易理解,需要经过千百次的练习才能掌握。在教授过程中,如果老师教授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理解,很难体会到技术要领,时间一长,学生没有感觉到田径运动对其自身身体素质带来好的影响,从而出现逆反心理,放弃对田径课的学习。

3.教师缺乏有效的田径教学方式

田径运动虽然只是简单的运动,但是作为内涵丰富的竞技项目,学生上课的安全性难以保证,这正是体育老师所担心的问题。有些老师对学生组织过于疏忽,最终造成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频之发生。此外,很多体育老师在教授田径技术上简单了事,带领学生练习时只流于形式,从而造成田径课教学显得很无聊。

三、体育田径课的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要深度了解学生的田径基础,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田径技能,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例如,老师在教授投掷铅球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特点,由于当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身体素质不好,难以长时间地承受铅球的重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区别对待,在做示范动作的同时应该对注意事项和技术要领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第一组可以先投掷足球,第二组可以投掷篮球,第三组投掷铅球,让学生按照球类重量循序渐进或者小组互换的进行练习,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还可以为学生多播放一些田径比赛录像,通过名人效应来激发学生学习田径的欲望,如,刘翔雅典奥运会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的视频等。

2.发挥学生的竞技能力

田径运动是体育竞技的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竞技教学是最为普遍、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个人竞赛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利用团队竞技来培养学生的集體荣誉感。例如老师在进行4×100米接力赛教学时,在讲解跑姿、接棒的技术要领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练习,并提出分组比赛,名次靠后的几组要接受惩罚。在练习过程中,每组学生必定会为了获胜而努力练习,互相指导。比赛时,每组学生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集体而发挥出最大水平。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田径的教材比比皆是,各有特点,可以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自学和实践的机会。例如,老师在教授田径铅球课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投掷铅球的比赛或录像,看完录像后让学生模仿。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后,根据录像分解投掷铅球的动作,互相帮助、互相指导,比试自己研究出来投掷技巧并证明效果。老师最后对学生进行评价,作出示范,分解动作,并讲解投掷铅球的技术要领,让学生反复练习。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学有效的田径教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思妹.新课标下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措施[J].考试周刊,2010(13):139.

[2]杨裕虎.杭州市余杭区城镇初中田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周刊:2012(4):168-170.

篇5: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老师感到中  ;论文关键词:初中体育 田径课程 教学改革 策略学田径课不好上了。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技术技能的教学陷入了误区。使得田径课程教学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冷落。一些技术相对复杂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跨越式跳高、原地推铅球等逐渐淡出了课堂。众所周知。田径课程的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竞技体育领域里。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它包含了健身、竞技、基础和教育的功能。因此。田径课程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其改革的前景值得探究。

二、传统田径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从历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发现。虽然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力求要突破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可终究未能实现。笔者认为。只要不是把学校体育变成竞技运动场。而是把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身体练习的手段。也未尝不可。只要运用得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传统的竞技运动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以竞技运动的技术标准去教学生。最后出现“教不好。也不像”的尴尬局面。

2.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实用价值令人怀疑。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跑、跳、投三大类项目。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始终是围绕这三类项目学习。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频繁重复。使得学生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此类技术的实用价值。如蹲踞式起跑。在生活中有谁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用蹲踞式起跑呢?又如铅球、跳远等诸多项目。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3.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呆板。目前。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注重田径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个体特征;重视和强调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掌握技术中的作用。对发展学生应用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仍是“一刀切”、“填鸭式”的方式。这种纯粹为技术服务的教学必然促使教师围绕某项技术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此类教学可称为“系统教学法”。其主要特征就是正规、正规、再正规。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失去了主体性。又怎么能学好技术动作呢?

4.对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难以把握。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渴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众说纷纭。主要有“淡化”与“强化”两种分歧。不少人误认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就是不需要技术教学。因为受以往竞技运动的传授模式的影响。要教授技术必须要系统和完整。并且注重技术细节的教学来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否则就难以完成技术教学。众多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茫然。造成了传统技术教学思维下田径课程教学的无所适从。田径课程几乎成了一块“是非”之地。许多教师都不愿涉足。

三、初中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

1.解放思想。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田径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来传授运动技能。应该传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兵教授提出了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即把运动技能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三个层面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忽视或取消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专项类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了的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专门与专项类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改造与组建都是以基础类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基础类运动技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核心层次。中学阶段的运动技能教学。主要是处于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技能或专门技能。而不是专项技能。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不可用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和手段来教学生。不必过度苛求技术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的。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2.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在江苏省第三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常州宋美红老师在《快速跑》一课中。一改高抬腿、后蹬跑等传统的技术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跨越、抢收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发展他们的步幅和步频。以提高其快速跑的能力;连云港张旭光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能。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2)竞技内容的“生活化”。学习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安全感就越强。他们在学习时就容易产生价值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例如。通过跨栏教学来发展学生跨越障碍的能力。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障碍。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体验跨栏的基础技术。而不是学习跨栏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又如。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南京的王萍老师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10人11足跑”改造成“阳光伙伴——合作跑”。发展学生合作和快速跑能力。颇受专家和教师的认可。由此可见。竞技运动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样。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竞技内容的“趣味化”。竞技内容的“趣味化”就是要把竞技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内容。这完全符合新课标“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基本理念。例如。在投掷内容的教学中。把铅球或实心球换成自制的纸球。通过多样化的投掷方法:前抛、后抛、单手和双手抛。或者改造成打“保龄球”。同样。还可以尝试竞技式投掷技术。发展投掷的能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投掷的兴趣;在蹲踞式跳远之三步助跑起跳的教学中。结合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利用技术学习的迁移效应。可以同时学会两项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器械功能等方法。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3.走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之路。要彻底打破田径教学内容的旧格局。就必须对现有的田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田径教学对人们生活、健身的意义。因此。把中学田径课程以走、跑、跳、投四大类运动形式进行分类较为合理。然后再根据各类不同的运动特征拓展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竞技运动的项目。而竞技项目则是其中典型的运动技术。以跳为例。分成了水平和垂直两种的跳跃的形式。在新课程下的跳跃类项目的教学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跳跃练习来发展学生跳跃技能。例如。发展学生垂直方向的跳跃能力。就可以通过学习行进间三步上篮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水平方向的跳跃能力可以从原地、行进间等各种形式进行选择内容。改变了以往单一技术化的教学。突出了健身性。使得田径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且形式多样。

四、结论

新课标下的田径课程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以技术教学为主线的竞技体系。而以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指导。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走竞技和健身相结合之路。此外。田径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仅在于田径课程的本身。更在于课程的实施者。即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变革和创新。让田径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发挥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论文

关键词:趣味田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教新课改

田径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田径兴趣和技能,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水平。本文将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介绍趣味田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为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趣味田径教学概念及主要特点

趣味田径是指在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基础之上,将体育游戏和传统田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以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基本田径技能,使他们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培育终身体育意识。趣味田径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第一,趣味性。趣味田径教学的主要基础在于其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只有将趣味性融入到田径教学中,才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运动,激发学习热情,享受运动乐趣。第二,适应性。趣味田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田径活动的难度和形式,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以确保学生在田径运动时可以乐在其中。第三,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趣味田径活动时,应分析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制作安全器材、设计教学和组织活动,进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目的性。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应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通过开展趣味田径教学提升小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从而真正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2趣味田径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2.1丰富的运动项目,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趣味田径具有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其针对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开发出具有吸引力、参与性与教育性的各种运动项目。这些趣味田径项目都是基于最基础的走、跑、跳、投的田径运动项目创编发展而成的,运用这些项目可以补充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对其身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2独特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格

趣味田径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田径动项目的形式,其主要以团体比赛形式开展,并且以团体总分为最终成绩。这种相对新颖独特的运动组织形式,一方面有助于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在比赛中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与其他队伍协作配合,从而在共同合作和奋进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2.3新颖的运动器材,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运动器材作为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趣味田径所使用器械形状奇特、颜色鲜艳、视觉强烈,合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运动潜能。与此同时,趣味田径运动器材均为环保软式材质为主,可以使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趣味田径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3.1选择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应该说,传统田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效益不高。小学生只有真正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真正地爱学、乐学。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选择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常见的趣味田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变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田径运动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变通法对学生在田径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具趣味性。例如:我们可以将原本的直线路线代之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还可以将常规跑步细分为接力跑、短跑、花样跑等。第二,模拟法。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传统田径运动的基础之上,通过模拟各种动物或者动画人物来重组训练方式,例如:蛙跳、鸭子学步、兔跳等,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动作训练因为模仿而变得形象化,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第三,故事背景法。教师可以将一些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引入到趣味田径教学中,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进而使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3.2弱化田径竞技教学,合理安排练习强度

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据目的在于通过小学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小学生本身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这就使得一些难度较大的田径技能他们一时难以掌握,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弱化田径的竞技性,不断增强教学兴趣性,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合理安排田径练习强度以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田径水平制定合理的趣味田径训练方法,并且根据趣味田径教学内容规划好训练强度,将其控制在小学生身心承受范围之内,以确保趣味田径训练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趣味田径训练时应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可以逐步形成自我坚持的意识,进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田径锻炼,提高趣味田径练习效果。

3.3运用分层锻炼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开展分层锻炼,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需求,从而防止一些能力差距较大的小学生因为最终的体育成绩较差而引发自身自信心的下降,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趣味田径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每个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和体育水平,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然后为其设计不同层次的田径训练任务,并且给予相应的建议,从而帮助每一个小学生通过趣味田径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还应重点关注那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4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田径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使传统的“一言堂”演变成为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学生独立训练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在合作中促进田径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数学教师在教学上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在农村初中。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有较多学生对几何定理的理解运用感到困难,思考时目的性不明确。本文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几何定理概念的理解

我认为能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的前提是学会对几何定理的书写,因为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是证明过程中的基本单位。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划二画三写”的步骤,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一个定理的基本要求。

例如定理: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一划:就是找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题设用直线,结论用波浪线,要求在划时突出定理的本质部分。如:“直角三角形”和“高线”、“相似”。

二画:就是依据定理的内容,能画出所对应的基本图形。

三写:能用符号语言表达。如:∵△ABC是RT△,CD⊥AB于D(条件也可写成:∠ACB=90°,∠CDB=90°等)∴△ACD∽△BCD∽△ABC。

二、对几何定理的推理模式

从学生反馈的问题看,多数学生觉得几何抽象还在于几

何推理形式多样、过程复杂而又摸不定,往往听课时知道该如何写,而自己书写时又漏掉某些步骤。怎样将形式多样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看得清而又摸得着呢?为此经过归纳整理,总结了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具体教学分三个步骤实施:

⑴精心设计三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归纳出三种基本推理模式。

① 条件 → 结论 → 新结论(结论推新结论式) ② 新结论(多个结论推新结论式) ③ 新结论(结论和条件推新结论式)

⑵通过已详细书写证明过程 的题目让学生识别不同的推理模式。

⑶通过具体习题,学生有意识、有预见性地练习书写。

这一环节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证明题的大致框架,在具体书写时有一定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书写的盲目性。

三、组合几何定理

基本推理模式中的骨干部分还是定理的符号语言。因而在这一环节,我们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出单个定理的因果关系、多个定理的组合方式,然后由几个定理组合后构造图形,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定理”的意识。下面通过一例来

说明这一步骤的实施。

例:已知,四边形ABCD外接⊙O的半径为5,对角线 AC与 BD 相交于E,且 AB = AE·AC,BD= 8。求△BAD的面积。

证明:连结OB,连结OA交BD于F。

学生从每一个推测符号中找出所对应的定理和隐含的主要定理:

比例基本性质 →证相似 →相似三角形性质 →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三角形面积公式

由于学生自己主动找定理,因而印象深刻。在证明过程中确实是由一个一个定理连结起来的,也让学生体会到把定理镶嵌在基本模式中,就能形成严密的推理过程。

四、联想几何定理

分析图形是证明的基础,几何问题给出的图形有时是某些基本图形的残缺形式,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定理的基本图形,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图形可以引发联想,对于识图或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我们从另一侧面,即证明题的“已知、求证”上给学生以支招,即由命题的题设、结论联想某些定理,以配合图形想象。

例:⊙O1和⊙O2相交于B,C两点,AB是⊙O1 的直径,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O2于D、E,过B作⊙O1的切线交AE于F。求证:BF∥DE。

篇8: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1 研究背景

1 . 1 问题缘起

2011年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上,短短的两天半时间,共有5起腿部拉伤情况出现,其中最严重的一例,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进行100m决赛时,在终点冲刺阶段,拉伤倒地,非常痛苦,送进医院,最后诊断为撕脱性骨折,部位就是髂腰肌。该名学生是校田径社团的一名优秀短跑运动员,此次受伤不仅耽误了比赛,更是对他个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自此,我反思过去,发现很多受伤情况都是出现在髂腰肌部位,虽然有部分学生受伤原因是因为准备活动没有到位,没有充分活动肌肉韧带,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髂腰肌力量的不足。这些受伤情况,轻的症状表现为韧带拉伤,重的则会影响正常活动。出于一名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心,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负责态度,我开始研究髂腰肌,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避免和减少受伤。

1 . 2 学生现状分析

我对田径社团的1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状。

从表1可以初步看出大多数学生有拉伤情况,且基本都是在运动时造成的,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他受伤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受伤后的处理方法,而知晓髂腰肌部位的学生只有2%的学生,而对这2%学生进一步了解得知也是因为家里有家长有专业知识的,也只是仅仅知道而已,进一步的了解就没有了。

从表2可以看出,一旦受伤之后的恢复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对训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小部分受伤学生追踪调查也发现,受伤部位愈后会有运动阴影,需要更长时间去消除。

因此,真正了解髂腰肌对短跑训练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认识,学习和传授科学的训练和恢复的方法。

2 实践研究

2 . 1 概念界定

骼腰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它由腰大肌和骼肌两部分组成。它的起点是腰大肌在第胸椎体和上个腰椎体,骼肌起于骼窝。两肌在骼窝处合成一键,止于股骨小转子。

2 . 2 髂腰肌与短跑训练关系

髂腰肌主要功能是使大腿屈和外旋由于它处于人体的总重心处,又是较大的肌群,起到了稳定身体重心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外体育专家通过对优秀短跑运动员下肢摆动阶段功率研究认为,摆动阶段耽关节肌群是主要的发力肌群,而骼腰肌正是该肌群中的核心,对提高步频和步幅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短跑训练中,重点关注学生步伐的长度和频率,在髂腰肌内侧肌肉的支持下,牵动肌肉收缩,形成腿部摆动的动作,尽量提高大腿前后的高度,降低摆动频率,由此,髂腰肌的力量,对短跑训练中的各种因素都存在影响,例如:学生在短跑比赛中,身体力度集中在髂腰肌处,通过髂腰肌的支持,提升学生躯体的运动速度,促使运动员的重心前置,同时给予髂腰肌的牵引,学生腿部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力度瞬间增加,提升短跑训练的效率。

实际短跑训练与髂腰肌存在相互牵连的关系,短跑训练中,能够带动髂腰肌运动,对其形成一定的锻炼和保护作用,同时髂腰肌的适当开发和锻炼,对学生的短跑能力产生推动效果。

2 . 3 髂腰肌力量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

髂腰肌的力量集中在“髂”和“腰”两部分,髂肌是以扇形的状态存在,腰肌位于腰部,形状较长,学生在短跑时,呈现近侧支撑的现状,自下而上形成一股拉动力度,髂腰肌收缩,能够使学生大腿屈动,而且学生在短跑中,是否能够高效率的完成短跑,主要与髂腰肌相关,例如:短跑训练时,学生大腿会重复朝前方驱动,不论是摆动还是抬腿,都是依靠髂腰肌的收缩,可见:髂腰肌的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定的牵动力[1]。如果短跑训练时,学生采用的是远侧支撑,则会牵动全部髂腰肌,促使髂腰肌处于全部收缩的状态,例如:学生身体前驱时,会引起骨盆前倾,学生发力起跑时,大多的力量来自于髂腰肌,此时髂腰肌需面临全部力度,一方面保障学生向前驱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腿部力量,同时还可稳定学生的重心,使其发力完成短跑运动。

保障髂腰肌充足的力量,可以直接作用在短跑训练基本要素上,通过髂腰肌收缩,既可以调整学生的步伐幅度达到最优状态,又可以加快学生的迅速移动,进而加大学生短跑时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力[2]。因此,短跑训练时,老师应着重加强髂腰肌的训练,强化学生的体能。

髂腰肌力量的提高,对学生训练具备一定的实质价值,其可以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5]。第一,髂腰肌力量的提升,可以提高短跑训练的基本能力,髂腰肌在短跑训练中,占据较大的影响比重,相比其他训练方式,重点训练髂腰肌,对学生形成一种模式定义,促使学生意识到髂腰肌的重要性,保持严谨的训练方式;第二,提升短跑学生的整体水平,在髂腰肌的约束下,学生快速掌握短跑训练的发力技巧和短跑方式,学会如何运用髂腰肌的力度,完成短跑训练,通过髂腰肌力度的理解,形成短跑意识;第三,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髂腰肌力量训练方式,理解髂腰肌与短跑的关系,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掌握髂腰肌训练的技巧,选取合适的髂腰肌训练组合,促使学生能够在短跑训练中,和谐的运用髂腰肌发力。由此可见:提升髂腰肌力量,对短跑训练,不仅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更是推进短跑运动的发展。

我们通过相应的训练技巧发现,学生的短跑频度和髂腰肌力量之间存在关系,见表3。

2 . 4 如何提高短跑训练中髂腰肌的力量

利用髂腰肌提高运动员的短跑能力,主要途径是提升髂腰肌的力量。通过对短跑训练与髂腰肌的关系进行研究,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髂腰肌力量的练习,主要分为徒手、静止和器械三类,围绕此三类因素,实际提出具体的练习措施。

2. 4. 1 悬 垂 式 练 习 法

学生可借助单杠,首先将身体放松,悬挂于单杠上,也可选择与单杠相类似的器械,主要是可以起到悬挂的作用,能够支撑学生的腿部运动,然后将双腿并拢,实行“上举”动作,尽量保持腿部与身体的直线型,其中可以分腿躯体作为休息状态,同样可以达到髂腰肌锻炼的效果,开始练习之初学生以适应为主,无需做具体数量的规定,待身体素质稍微好转后,进行练习次数的上升。

2.4.2 仰 卧 举 腿 练 习 法

学生呈仰卧状态,加紧双腿,确保能够产生髂腰肌锻炼的力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并拢双腿或稍微区分,进行上举训练,上举腿部的最佳状态为与身体平行,尽量保持举腿练习动作的规范性,如此才可保障学生本身达到一种力度平衡的状态,还可帮助调整自身的呼吸,达到舒适训练的状态,举腿式髂腰肌的力量练习,需克服仰卧重力的影响,不仅对髂腰肌产生一定的锻炼效果,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腰部力量,促使在力量锻炼的过程中,感受运动与力量的关系。为了前后对称练习,我一般在仰卧举腿练习之后安排俯卧抱头的背肌练习。

2 . 4. 3 前 弓 后 箭

双手放在腰上,眼睛凝视正前方。迈出右脚,注意腰背挺直,右脚大小腿折叠大于90°,脚尖位于膝盖之前。左腿膝盖跪地,身体略后期,往身体的中心点下压,充分伸展髂腰肌内侧的肌肉,至酸痛感,重复8~10次,换腿练习。

此项练习,个人觉得很有效,能充分活动到一般练习达不到的伸展效果,并且有一定力量强度。田径社团有位学生,由于髂腰肌受伤,不能进行其他强度的跑的练习,我针对他情况,安排了这项练习,效果明显,不仅没有加重受伤部位的疼痛,反而对缓解伤情有促进作用,并对力量训练有一定作用。

2.4.4 直 腿 仰 卧 起 坐 练 习 法

仰卧起坐是一种很普通的练习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多,但一般都是发展腹肌力量居多,多采用屈腿的方法。而直腿仰卧起坐的方法,通过研究发觉对髂腰肌的力量有很大帮助。我在教学和田径社团的训练过程中,也运用了此项练习方法,学生感觉和屈腿仰卧起坐相比较幅度更大,对腿部的伸展要求更高,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力量。

2. 4. 5 器 材 式 练 习 法

借助器材进行髂腰肌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髂腰肌训练的效率,还可以保障练习者的安全,通过器材可给予一定的力度支撑,或者提供一个支点控制[3]。学生通过器材提升髂腰肌的力度,主要分为三种运动方式:第一类为提拉,即通过蹲起的方式,增加跨腿的拉度,例如:学生可以墙体为依靠物体,将弹性皮带固定在脚踝处,利用提拉的力度,实行跨腿练习,选取另一名学生,为训练的学生提供辅助工作,通过弹性皮带,提供反方向的力度,与练习学生形成抗衡力度,髂腰肌在受力过程中,形成锻炼的形式;第二类为顶膝,同样借助皮带,主要是以“屈”、“顶”为动作要素,通过膝盖的运动,作用于髂腰肌,与提拉类不同的是,韧带的作用点在膝盖处,利用其形成拉力,使练习学生双腿相互替换,进行髂腰肌的训练;第三类为摆腿,将沙袋作为重力物体,固定在脚踝处,促使沙袋形成一定的弹力,配合髂腰肌的训练,髂腰肌会通过一定的张力传递,对肌肉形成塑性,使其产生能量,通过多次训练,可感受到髂腰肌处形成厚实的力度,有助于在短跑中,迅速发力,同时有效控制力度,避免过度牵拉。

2. 4. 6 非 强 度 练 习 法

此类练习法,基本属于节奏缓慢类,适用于短跑训练中的日常训练工作,随时可以完成对髂腰肌的训练[4]。非强度练习时,一般在户外即可完成,例如:教师可将非强度的练习方式,综合规划,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练习方法,首先进行弓箭步练习,促使学生在髂腰肌附近得到热身活动,避免短跑发力时,造成髂腰肌发力不足,然后再实行高抬腿训练,主要是增加髂腰肌附近的弹性力度,教师规定合理的频率和周期,在学生完成之际,由后蹬或高跳为收尾训练方式,一般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短跑实力,制定练习计划,偏重于跑动练习,活动髂腰肌,避免长时间的静止运动,导致髂腰肌缺乏运动,降低能力。

综上所述,髂腰肌的训练,是个综合性的练习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取组合优化,这些方法也是我的训练积累,目的是提高运动员髂腰肌的力量,促使其在短跑训练中,发挥较大的力度支持,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短跑技能,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训练素质,促使学生在长期的短跑训练中,发现适合自身髂腰肌训练的方法。

3 结语

髂腰肌力量的训练,需讲究灵活性,因为学生的体能和素质存在差异,教师在对其进行训练时,根据学生自身短跑训练的具体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论是在髂腰肌力量的练习次数,还是在练习要领方面,都需进行合理的规划。今后将会继续研究髂腰肌力量的训练对短跑成绩提高的方法和手段,并思考如何有效处理髂腰肌受伤之后的恢复训练,真正的完善短跑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摘要:中学学校体育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外,业余训练也是中学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田径训练又是占有很大比重。田径训练包括短跑、中长跑、投掷等等,体育教师对选拔出有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提升专项素质,提高专项成绩。在训练过程中发现,由于力量不足或是训练不科学,导致学生髂腰肌受伤的情况较多。髂腰肌在短跑训练中起到支持的作用,髂腰肌力量的使用,对学生的整体短跑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学田径训练中,对这部分肌肉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因此,本文通过对髂腰肌进行分析,探讨在中学田径训练中,提高髂腰肌力度的途径,以及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来促进学生短跑素质的提高,并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受伤的几率。

篇9:初中田径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田径教学 合作学习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特殊性,积极开展适合他们的田径教学活动,体会到田径学习的乐趣,提高体育锻炼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田径训练习惯,是每一个初中体育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而传统重教不重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一直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它重视学生的需要,利用教学中的各种动态的发展因素,促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1]。下面将针对初中田径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的体育教师有所帮助。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一)加强学生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

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比如以组为单位进行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接力赛的项目,例如4*400接力跑。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接力赛技能之后,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从而为了集体的荣誉与利益更好地进行训练,提高相关的体育技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获胜之后还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帮助,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就训练的动作及速度、耐力、爆发力等状况进行评价,并且交流自己训练的经验与感受,形成互相帮助的一种学习氛围。如此可以让学困生及时得到同学的帮助,积极勇敢地进行训练,增强自信心。而对于那些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训练的热情。比如在训练铅球这一体育项目时,学生之间可以就对方的动作、姿势等进行评价,然后那些训练较好的学生可以向其他学生讲授一些自己的训练技巧,从而实现共同的进步[2]。

二、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是初中生本身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一)积极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帮助学生制订适合的计划后一定要让学生先清楚自己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点然后再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在制订好计划后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安排相关的学习进度,保证学生计划的执行。而在这个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不能一人独断。比如针对初一的一名女生,她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自己的耐力品质,教师可以建议她尝试训练800米跑或者1500米跑。教师可与学生进行具体的交谈之后,再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及训练方法的选择,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

(二)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在制订好学习计划之后,为了保证学生严格地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学习计划随时地进行自我提问,从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同时,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依据课堂中的信息反馈渠道调整自己教学计划及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在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及时提醒学生,避免学生出现急躁冒进的情况,让学生踏实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自我监控之中的控制能力。

(三)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评价自己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监控,调节好自己的学习行为及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师生之间共同制订的学习计划,并且进行自我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在计划执行的过程及自己的表现,与教师交流,最后就自我监控的能力及学习的心得进行评价。这种学生自我评价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及交流沟通方面的障碍,从而解决问题,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三、结语

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改进,更有利于学生在初中这一关键时期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还要不断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加强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梁国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师友,2014,37(1):10-12.

篇10: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政治学科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思考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治的哲学化思维是学生认知世界基本原理重要思考方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政治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在满足于学生多元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所形成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于理论教学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政治教学模式的基本组成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高于实践,实践化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认知知识原理,提升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方法就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同学之间彼此的研究探讨,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其基本的组成框架下光具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方法论的正确引导,例如,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来认知知识原理,通过什么样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达到知识运用的目的,这些都需要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逐渐的解决,逐渐的实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的目的,保障学生知识接受的刚性需要。

三、探究性政治学习的理性性引导方式

实践性知识教育的政治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获得最为完美的知识体验。新课程教育是我国在当代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式,要注重课程学习质量提升,全面落实于课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扩展。探究式的政治教学模式提升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热爱,在抓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落实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性的实践思维,换言之,探究式的政治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理论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理论加实践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教育当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学方式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落实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认知,但是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具备学科本身所倡导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认知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通关探究式的课程教育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认识,丰满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思维,探究式学习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的是学生合作性的学习,通过同学之间彼此的共同动手配合来完成实验,结合于老师的正确指导来得出正确的实验认知结论,共同保障探究式教育方式的质量。其政治探究性教育方式的普及一方面来源于教育手段的运用,一方面来源于教育理念的提升,通过对不同教育手段的优化组合来汇聚成独特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保障学生课堂学生学习的质量,政治课作为一种基础学科总结性的学科其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理解,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形成正确的学习型总结思维。

四、探究式实验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

在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和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的前提下,采取适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需要,其不是单纯的学习目的而是注重于实践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知识来认知基本的政治哲理,运用多种性的实践方法来加深这种认知印象形成永久性印象。其基本的课堂模式在于实践探究,老师通过知识原理的基本介绍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际方法的运用来认知知识,了解其产生的过程,形成的基本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结语

新课程教育时期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一方面是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是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发展,通过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来达到学生学习知识认知原理的目的,优化组成多种探究方式集中来满足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

上一篇:《小鸟_小鸟》教案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