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2-09-12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是非常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换句话说,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为了运用。初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学生学好历史学科知识, 并能加以运用, 解决各种问题, 平时的练习, 各层次的考试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 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作用的体现。

1. 培养学生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的能力。

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 解答考题的技巧, 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 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 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 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2. 指导学生对学习考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

每次练习考试后, 老师可以抛弃原来的做法, 充分相信学生, 制作详细的参考答案, 指导学生借助参考答案, 进行相互批改, 自我分析评价。这样,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 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 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 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 分析失误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 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 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 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这也是一种能力。

二、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对学生来说, 教师、教材、教辅资料等是“权威”, 这些“权威”所起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过, “权威”并不等于“真理”, 由于种种原因, 有时代或个人认识的局限。要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就是要求学生坚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物。不迷信, 不盲从, 对问题大胆提出质疑, 通过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交流探讨, 获得对“真理”的把握。

1. 敢于对历史教材中的观点质疑。

由于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创新, 使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 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 已经明显的过时, 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历史事物, 分析并判断历史结论, 敢于对教材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质疑, 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 能够引用史实加以论证或驳斥, 不能盲从“权威”。

2. 敢于找出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不足。

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存在缺陷和错误是众所周知的, 这是由于教材编制体制及编者知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曾连续多期刊登文章, 指出人教版教材中多达几百处的缺陷和错误, 这些大多是在教学过程中, 由教师和学生发现的。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并指出其错误所在, 体现了学生的历史考据能力, 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3. 敢于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具有“权威”, 但教师的话并不是句句都是真理,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要勇敢地对学生说, 老师说的可能也有错的, 欢迎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质疑, 通过师生交流解决问题。学生能对教师提出质疑, 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4. 敢于对相关练习教辅资料提出质疑。

现在, 各种练习题教辅资料非常多, 教师要慎重选择, 学生也要有鉴别能力。即使是“权威”的课外资料, 也不见得比教材“完美”, 缺陷和错误在所难免。许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和矛盾, 如教辅资料与教材有矛盾或不同的资料书有冲突, 而习题的答案错误或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则是家常便饭。学生在使用这些资料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 通过教学交流寻求解决。

三、培养学生研究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格, 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指导正确的创造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先由教师示范,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造力的开发训练:

1.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命制能力训练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 站在教师的角度, 动手命制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 又可以加深对教师的认识和理解, 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学生命制题目, 在教师的指导下, 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或试题, 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然后, 再独立命制, 要做到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 同时也可增加一些趣味性。

2. 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史实的了解, 必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 要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 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 要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 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例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 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等等。

3. 指导学生写出研究报告或小论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必要的, 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可以是对学科内某一重点、热点或现实问题的研究, 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研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研究能力、研究需求或兴趣取向, 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 制定研究计划。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 做出阶段性或总体性的研究报告, 写出研究专题小论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而且, 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于互动过程, 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下一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二胎政策与女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