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3

[摘要]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赛教融合”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的融入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与文明的主要表现,其涵盖思想观念、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内容,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做出重要指导。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也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革新,以完成专业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教学  融入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包括对学生专业知识储备、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需秉持着师德为先、育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专业理论知识、道德涵养、沟通表达能力的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学前教育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高职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传统中华文化包含书法、绘画、诗词、音乐、雕刻、服饰等内容,是中国各民族思想观念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民族特色,能够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理念和审美观念。同时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还将儒家思想的“仁”、道家思想“道”,讲求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过程中的有礼、和谐与包容。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教学,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1)深化学生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起到指导“人”言语、行动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国家教育行业的后备人才,其应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诗词、音乐、美术绘画、书法等文化,以保证学生在言语、行动表达中的文化自觉。(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文化沟通表达能力。高职教师在对学生的“讲授式”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选择实用性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比如唐诗、宋词、插画、剪纸、书法等,都是比较受幼儿欢迎的、基础的文化内容,开展以上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与考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化理论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沟通、实践表达,通过在课堂中开展诗词朗诵、舞蹈表演等活动,能够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学前教育缺乏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存在着较为模糊的培养理念、较低的课程学习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组织也过于传统,这就限制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表达技能的学习与提高。首先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来看,教师将学生作为学前教育的引领者、指导者,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一定的学前歌曲、幼儿舞蹈,能够在学前课堂中讲故事、做游戏即可。因此在这一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通常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任务标准,仅仅设置《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园教育活动与设计》等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前教育的组织能力,忽视对学生进行传统中华文化的教学讲解。

2.2 高职学前教育较少涉及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高职教师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大纲,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的“讲授式”教学,包括现代舞蹈、音乐、美术绘画等的教学,深化学生对简单学前教育知识的掌握。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课程,较少涉及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也很少关注对学生道德理念、文化素养的考核与监督。特别在西方流行文化、网络文化泛滥的社会,教师更愿意迎合大众文化的发展潮流,制作与编创一些现代音乐、现代舞蹈动作,对学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由此导致学生在学前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缺乏基本的文化自信與人文素养。

2.3 高职学前教育缺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学师资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剪纸等内容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文化表达能力。但当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缺乏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师资,很多教师在幼儿心理教育、幼儿保健、活动组织与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少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实践。比如高职院校缺乏音乐、舞蹈、雕刻等艺术表演的实训室,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内容讲授时,也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的要求进行讲授,学生接受的文化与艺术知识存在浅显化、片面化的问题。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策略研究

3.1 建设具有传统人文素养的学前教育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教学,需要聘请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人才,对教师队伍开展历史文化知识、艺术实践的培训,才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高职教育部门应树立“师德为先、教育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不同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加强对其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储备、职业素养的教学,建设一支具有端正道德理念、深厚人文素养的师资队伍。其次,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团队,要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断锻炼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结合教学实践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

3.2 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的学前教育教学目标

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育部门与教师,应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外在环境着手,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第一,教师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制定思想道德、艺术与文化教育、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的教育。第二,高职教育部门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文化宣传周”“艺术展览”“书画比赛”等活动,或者联合社会企业举办“文化走出去”活动,由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诗词朗诵、民族舞练习、书法与绘画比赛,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素养。

3.3 革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播与传承提供方便。高职教师可以在心理学、自然科学、幼儿保健学等内容讲解的基础上,加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人文艺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前教育中的文化素质、责任意识。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设备,向学生讲解历史故事、文化知识、诗词鉴赏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书法、音乐、剪纸、刺绣等传统文化的操作与实践步骤,培育学生的审美观念、文化心理、职业教育能力,以实现学前教育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4  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在未来成为学前教育行业的教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着学前课程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中华文化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文化或艺术的现代表达方式,运用多种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开展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民族艺术的教育教学,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中华文化的审美追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教学中的原则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33-35.

[2] 刘志甜.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方向[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11.

[3] 刘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3.

作者:张瑞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2:

“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

[摘           要]  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赛教融合”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技能水平,尤其能够强有力地推进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    键   词]  “赛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负责培养具备实践精神的优质学前教育人才。基于当前教育深入改革的新要求,幼儿教师不仅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还应进一步针对其实际工作及教学技能方面加大培育力度,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新型教师培育提供了条件,进而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技能水平,强有力地推进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赛教融合”模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一)“赛教融合”模式教学的内涵

“赛教融合”模式是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精湛技能培养进行有机融合,将创新素质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知识学习和竞赛训练的全过程。“赛”是指国家各部委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环节,使学生逐步养成不断增强技能的学习意识,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是指教育教学,通过教学的环节,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技术技能的创新奠定基础。“赛教融合”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的目的。

(二)“赛教融合”模式教学的特点

1.大赛模式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借助竞赛平台的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2.大赛标准和教学标准相融合

院校可根据大赛内容规范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将赛项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课程标准,使得课程朝向精确发展,从而实现实际大赛项目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的有效对接。

3.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融合

在技能大赛培训的全过程,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校企合作,增进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协同育人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竞赛项目团队实践活动中,培養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三、“赛教融合”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越发重视,在出台相关方针政策的背景下,不断对学前教育人才职业技能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各个院校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以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素养为主要教学内容,专业技能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其中包括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相关技能大赛等,通过竞赛方式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中把这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核心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前教育在全社会备受瞩目,再加上现在社会对子女教育的需求愈来愈高,人们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调动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论任何专业,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一背景下,采用“赛教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有效促进了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采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有效实现了竞赛与教学之间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积累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

(三)推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改革升级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是在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发展实际方向的基础上产生的。为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未来就业方向,专业教育应与幼儿教师工作加强联系,提高实践课程的所占比例,保证专业学生在就业前便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专业课程设置一定要贴合幼儿园工作的需要,贴近与幼儿接触的实际场景,做到理实一体化,要求参加者既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幼儿园教师娴熟的保教综合技能。除此之外,对相关实践课程应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强化“赛教融合”模式的理念原则

在备赛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的相关规定,要求学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保教知识和保教能力切实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进入岗位后的授课过程中,将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厚专业知识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先进幼儿教育理念和科学儿童观、教育观的引领下,展示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除此之外,在相关竞赛中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保证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要促进幼儿在音乐、美术、舞蹈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结合幼儿成长需求制定相关游戏活动和教学设计,参赛选手不仅要在校内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还要去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互动,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

(二)营造积极教学环境,组建优质指导教师队伍

为了能够顺利构建“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才能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学院层面和不同部门之间要达成共识,努力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硬件条件。其次,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建立适宜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再者,利用团日活动或其他时间,鼓励学生观摩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积极评价,感受实战,培养参与意识。除此之外,根据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挑选综合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组建指导师资队伍。要求队伍中的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比赛的项目内容,梳理自己的指导思路,观摩研究获奖团队的优势,逐步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更好地指导参赛学生。教师在研究之后,要将比赛项目融合成一些模块,有序安排好指导内容。平时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或做一些专题培训,在比赛的过程中要科学调配发挥最优配置。最后,赛后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一定要总结经验,根据反馈经验及时调整指导计划。

(三)推动校园合作,促进双方联合指导

在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积极发挥区域幼儿园教育资源优势,组成校园联合指导团队,提高参赛选手的保教能力,加深职业认知。在指导教师团队合作方面,采取项目负责人遴选、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项目负责人全程负责等方式,在赛项备赛全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集体学习、集体研究、集体指导等方式,提高备赛效率和针对性。

五、结语

“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院校会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促进该专业教学和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让职业技能大赛走进课堂,与常规教学渗透融合,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高的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參考文献:

[1]牟利明,展凯,孙绍轩,等.体教融合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与人才选拔体系研究:以美国铁人三项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33):16-17.

[2]程帅.探索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商业海报设计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J].大众文艺,2021(14):215-216.

[3]宋国杰.赛教融合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0):42-43.

[4]王庚.高职院校“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困境与破解对策[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4):89-94.

[5]吴华杰.基于赛教融合与能力本位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7):118-120.

[6]翟晓瑞.赛教融合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应用策略[J].山西青年,2021(13):71-72.

[7]鹿鹏程.赛教融合促进高职汽修专业发展[J].时代汽车,2021(14):69-70.

[8]卢米雪.以赛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调查教学改革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7):117-119.

[9]胡登龙,楚晓媛.基于工作室的“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析:以POCIB大赛为例[J].北方经贸,2021(6):141-143.

[10]孙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赛教融合”模式探究[J].美与时代(上),2021(6):132-133.

◎编辑 郭小琴

作者:马芸芸

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一直是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和二胎政策的推广实行,使得幼儿早教教育成为了热门新行业,对幼儿早教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所以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标准,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加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方面师资力量的投入,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

学前教育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学习阶段,对于孩子多方面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儿童的学前教育时期,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为孩子未来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社会认知和思想道德的形成打好基础。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在各大高职院校,因此,如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是多方关注的重点。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一)拓展生源来源, 优化生源质量,改善性别结构

1.拓展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来源

要想做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拓展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来源,除了招收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和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院校、中专院校毕业生外,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但是想提升学历或者想要了解学前教育的各界人士都可以接收,最大程度的发掘学前教育的潜在生源。

2.限定学前教育专业招录条件

高职学校在进行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招生时,在扩大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的同时也要保证招生的质量,严格把握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低招生分数线,在达到招生录取分数线的同时至少要具有某一项艺术特长,例如具备舞蹈、绘画、乐器等的艺术特长,或者在英语水平方面考取了一定的等级,可以向双语幼师的这一方向进行培养,而对于一些具有明显残疾而无法进行舞蹈、钢琴等学习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专业更换的沟通指导。

3.改善学前教育专业性别结构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工作的过程中,不对学生的性别有所限制,但是由于这一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报考这一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女生,而报考这一专业的男生寥寥无几。高职院校要想改变这一男生招生困难的困境,就要加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突出男生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优势和需求,还可以在市场调查的数据支撑下,以男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直接结合招生与就业,激发男生学前教育专业报考热情。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多是从各大高校直接选拔引进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学校师资力量,这样教师选拔模式下筹备的教师队伍,虽然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但是缺少实际的工作实践,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导致整个教学队伍在实践经验教学方面的缺失,要想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就要在引进教师人才的同时,加强具有丰富学前教育经验人才的引入。此外,校内也应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授课教师的指导学习活动,深入到幼儿园中学习交流经验,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标准走向,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外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园长和老师定期为学生和老师开展讲座, 为在校学生传授更多的、更丰富、更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学前教育工作经验。

(三)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理念,科学化设置课程

随着教育政策和方针的变化更新,高职院校要及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调整,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专业学习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以教材、教师为教学重心和中心的观念中进行转变,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与时俱进,以新课程替换一些陈旧课程。高职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其他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对学生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更加的系统,且在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上不仅具有基础也具有深度,而且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具备本科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依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均衡化开设专业课程,课程的设置既要满足人才需求,也要满足就业需求,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彰显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特色。

(四)加强教学设备、教学设施配备

高职院校应保持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特色,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情况的同时加大艺术特长的培养学习,才艺技能的学习需要教学设备的辅助支撑,需要配备相关的教学设施,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在教学设施方面的投资建设,全面加强学生的艺术技能培养学习。

参考文献:

[1]赖莎莉.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早教人才培养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24-125.

[2]赵雲,黄勇明.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7(05):104-106.

作者简介:

贾倩(1989年-)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作者:贾倩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与舞蹈教育论文下一篇:奖助体系的研究生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