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下高职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就有目共睹,在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奇迹。然而,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着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存在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特色不鲜明,社会认识度还不够高,仍处于高等教育的相对弱势地位等问题。同时,高职教育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不足与失误等“历史”问题。其实,高职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就是“人”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状态”与“发展”问题。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开放的新问题、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以及“互联网+”的新媒体等中国现实,可以说,高职教育发展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与关键性挑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哲学性反思、创新性发展。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关键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不同的办学特色,它是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思想政治弱化、体制机制僵化、个性特色淡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用人需求。为此,积极探索适应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角,研究和探讨我国高职教育的思想嬗变和实践发展历程,通过历史脉络的逻辑分析、价值判断、综合归纳等研究方式和方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中国高职教育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同时,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论,发现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探究学习,主动成长,构建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如此,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培养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总体框架有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共五章,各章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主要从人的本质、需要、价值、权利和发展等方面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基本内涵,并阐释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和自我否定性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两大特点;探究了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思想这一发展脉络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从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实在性”即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性,这说明任何一个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的;最后强调在现实社会实践中加强人学的运用,推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主要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基本内涵,探究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分别探究了建国前期党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党对现代职业教育思潮的包容、整合与创新,党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党对国外职业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批判与借鉴等方面,进而全面探讨了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整合过程,也是继承发展、学习交流、完善提升的过程。第三章追溯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发端,阐述了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启蒙与人的被压迫性,其具体表现为维持生存的“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和被压迫的反抗性;阐述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萌芽、建立、兴起的发展过程与人的觉醒性;阐述了党领导的职业教育近百年来的实践过程与人的解放性过程,具体表现为反“帝封官”的斗争性、计划体制的能动性、市场经济的创造性。从而全面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各个阶段人的社会主体性基本特征。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的新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阐述工业化与高职教育,阐述了在工业化早期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但这只是工业化发展的特殊环节、暂时阶段;阐述工业化后期新型发展道路和人性的不断凸显,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人性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广阔空间。二是阐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特点、新要求、新布局的实践创新发展,以及这个阶段人的社会主体性特点——个性发展的自由性。三是阐述了新时代高职教育思想新成果即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与核心,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的我国高职教育“人本+工学整合”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工学整合”管理体制、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加强SOF模式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几个关键构成要素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最后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运用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案例实践载体,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创新,使得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检验、丰富、完善与提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发展;工学整合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的时代背景

(二)选题的社会需求

(三)选题的职业驱使

二、研究意义

(一)具有丰富发展理论的意义

(二)具有正确指导实践的意义

(三)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三、相关概念解读

(一)人学的理解

(二)模式的界定

(三)人才培养模式解读

(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括

四、研究述评

(一)学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二)已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五、研究框架及研究难重点

(一)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研究难点与重点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七、创新点和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研究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基本内涵

(二)基本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社会发展性

(一)社会存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更加丰富

(三)人性的解放更加自由与自觉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人的非理性情感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价值取向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三)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体系

(一)以和谐发展建设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以劳动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目标

五、启示:我国高职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一)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要以人为本

(二)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以人为本

(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以人为本

第二章 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多元化整合与创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基本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中国化

二、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形成与创新发展

(一)建国前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形成

(二)建国后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创新发展

三、党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近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形成

(二)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四、党对国外职业教育思想的借鉴与发展

(一)国外近代职业教育的率先发展

(二)国外职业教育学习与交流的途径

(三)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及模式

(四)对国外职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五、启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工学整合

(一)做到工学整合

(二)做好现代学徒制

(三)做实知行合一

(四)做强企业学院

第三章 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及其人的主体性发展

一、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启蒙与人的被压迫性

(一)古代早期职业教育初级实践

(二)我国古代社会职业教育人的主体性特点——“工具使用的压迫性”

二、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学制形成与人的觉醒

(一)职业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职业教育学制的建立

(三)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百年丰碑

(四)我国近代社会职业教育人的主体性特点—“主动抗争的觉醒性”

三、党领导的职业教育实践创新与人的解放

(一)革命根据地职业教育早期实践与人的“反‘帝封官’的斗争性”

(二)建国初期职业教育缓慢发展与人的“计划体制的能动性”

(三)改革开放四十年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与人的“市场经济的创造性”

四、启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个性化发展

(一)树立尊重的教育理念

(二)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

(三)打造“仙人掌”式的人才发展模式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的新发展

一、工业化后期高职教育的新形势

(一)工业化的“异化”与“异化”的人

(二)“异化”是工业化社会发展的环节

(三)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

(四)工业化后期高职教育的新机遇

二、新时代,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二)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

(三)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观

(四)习近平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

三、新时代,高职教育实践创新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新主题

(三)高职教育“特高”建设新布局

(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关键能力新内涵

(五)新时代高职教育人的主体性特点——“个性发展的自由性”

四、启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立德树人

(一)加强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二)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三)加强思政创新是基本要求

第五章 “人本+工学整合”HWSI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HWSI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与新内涵

(二)树立以人为本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观

(三)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建立“工学整合”管理体制机制

(五)打造“双师型”队伍和加强SOF模式教学改革

(六)优化实践选修课程

(七)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

(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九)健全程序质量体系

二、HWSI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温州文化创意学院发展纪实

(一)温州文化创意学院产生背景概括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德性+个性”办学理念

(三)共享母体的“学园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开展HWSI人才培养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统计论文提纲下一篇:伦理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