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是人才培养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现状,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内容、方案实施的措施两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施措施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育教学,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1:

“互联网+”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摘要:“互联网+”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才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基于“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至少应该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元的考核方式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构成了相互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文章希望能够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互联网+”引领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 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新形态,它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推动社会从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各种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一定组织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和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1]。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传统服务业,必然会受到“互联网+”经济新形态的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各层次的一线会计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一直以来重视财务会计忽视管理会计,导致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会计人员已经严重的供大于求,而管理型会计人员却存在严重的缺口。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懂核算善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弊端更加凸显,倒逼高职会计教育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互联网+”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还需具备现在信息化处理能力、管理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评价能力、自我学习成长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管理会计要求的综合能力。高职会计教育唯有顺应这一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国内很多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下过定义,做过总结,但是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人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存在”,所以人才培养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2]。作者认为不管人才培养模式作何种界定,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且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至少应该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当的教學方法和多元的考核方式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构成了相互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一)思想观念

先进的思想观念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想基础。观念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互联网+”冲击,要想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会计思维模式。这种思想观念的对象转变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只有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适应新时代的召唤,才能将这种理念传导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由于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一味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传统财务会计的核算能力,导致对管理会计认知不足,学生掌握的知识非常片面,难以适应经济新形势的要求。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中明确指出教育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不断引领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3]。这是教育部门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要求教育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用信息化引领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逐渐由财务会计的核算型理念向管理会计的复合型和管理型理念转变。

(二)培养目标

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落脚点。无论构建何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合格人才。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强调学生的核算型技能。这种核算型技能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仿真的静态环境下根据模拟的经济业务编写会计分录、登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知识。随着“互联网+”下财务机器人的问世让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轻。人工智能可以方便快捷处理原来由会计人员负责的传统记账工作,而更加复杂高端的管理决策事项只能交由人来处理和解决。如果会计人员不顺应这一趋势,仍然固守于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必然会被淘汰,因此,必须要向管理会计转型。可以说,人工智能进一步加速了会计人员的优胜劣汰,也进一步催生了社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进行改革才能顺应这一趋势。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操作内容,熟悉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管理和维护,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沟通表达等社会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4]。高职会计教育要处理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核算型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管理决策技能。高职院校立足于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发展要求做好全面准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目标应围绕抓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定位于造就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基础。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不同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反映了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国内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相同。有研究表明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实践课等几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的具体课程设置也基本一致,一般仅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重点、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和层次等方面稍有差异,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会计专业作为一门比较成熟的财经类专业,其发展创新的动力不足。高职教育具有明显区域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例如工业发达的地区在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时可以融入更多的制造业会计;商业兴盛的地区在设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时可以向服务业会计靠拢。这样既可以体现办学特色,也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设置的核算型会计课程较多,比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课程。这些课程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而管理会计类课程开设的非常少。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的思路要做相应调整。在专业课程方面除了开设核算型会计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数量合适的管理会计类课程,诸如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运筹学等课程。此外,作者认为“互联网+”经济下应当本着够用、活学、活用的原则合理平衡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由于专业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较差重复的现象。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需要从专业整体出发,对相互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构,比如财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经济法和税法与纳税实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等课程完全可以进行知识重构和课程整合,进行一体化实践教学,从而使课程体系更加紧密。

(四)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保障。文章指的教学方法不仅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包括教学手段,即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师只有不断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完美结合。传统会计教学方法下教师讲、学生听,基本上是被动式填鸭式教学。因此,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种综合性的全仿真财税软件营运而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结合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岗位进行有效的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就需要将课堂的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但这又会导致教师的授课时间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如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录制在线学习微视频、建微信公众号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深入的在线学习。这即解决了教师课堂授课课时不足的问题,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动态,可以定期邀请各类企业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学。总之,高职会计专业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

(五)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条件。高职会计专业考核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其一,考核方式基本都是针对会计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其二,考试方式比较传统,主要采用纸质卷面考試,忽视过程性技能考核,课程的成绩评定较多采用“一考定终身”的终结式考核,不能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创新考核方式[5]。考核方式的缺陷阻碍和限制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造成培养出的毕业生低分又低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会计专业提供了多元的考核方式。传统的纸质卷面考试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全面改革陈旧的考核方式。课程性质不同,考核方式亦有不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比如经济法、税法与纳税实务和审计等课程可以采用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对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可以利用纸质卷面和互联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对于纯实践课程,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短期顶岗实习课程可以采取现场技能操作、撰写小论文和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测评。总之,高效的考核方式应当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内容应该覆盖所学知识、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注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三、总结与审视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员供大于求,而具备较强财务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信息化处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员非常匮乏。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依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高职会计专业需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并变革旧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笔者根据“互联网+”时代的召唤尝试建构了一个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这种全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应该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合理的培养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元的考核方式等。以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互联网+”探寻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但却不试图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定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体系,希望能够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互联网+”引领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促进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星.基础会计[M].北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2-3.

[2]  周远清.周远清教育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5-46.

[3]  刘玲雪.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4]  杜俊娟,王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2,(10):36-37.

[5]  欧阳世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考核制度的国外借鉴与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8,(6):68-72.

[6]  赵鹏飞,许永斌.现代会计教学理念及模式的变革[J].会计之友,2010,(1):111-112.

作者:魏国建 李谦 张婷婷 张光明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2: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实施

摘 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是人才培养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现状,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内容、方案实施的措施两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 实施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育教学,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高职会计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应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向性,并充分落实到教学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一是要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属性,以服务学生就业为重点,强化课程体系的优化;二是契合会计专业特性,落实“理论”+“实践”的教学构建,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在培养方案的落实中,落实条件的创设,特别是教师队伍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进,都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所需的具体措施。因此,从培养方案的构建,到方案的实施,应立足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会计专业的特性,兼顾统一、全面部署,有效落实。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关键在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目标导向下,人才培养措施的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应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能力本位理念为指导,实现综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性尤为重要,是教育教学构建的重要基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為核心,突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兼顾。从市场需求而言,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应突出就业目标的定位,以专业特色为亮点,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面对不同的就业划分、不同的市场氛围,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更强调“专业+能力+就业”的集中体现。专业特色要突出会计的专业特征,强化岗位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落实,具体体现在课程内体系统的构建之中。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课程内容体系要实现“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两大板块,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如图1-1所示,是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在该体系中,强调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也突出专业模块的构建,通过“专业模块课程群”,学生不仅有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实训的空间,“理论”+“实践”的教学环境得到优化,实现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图1-1:会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是方案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如何确保方案实施到位,并有良好的实施环境,强调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改革,夯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基础。

1.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应依托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适应当前会计专业的发展需求,并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一是要注重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二是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依托综合型应用人才的引进,壮大现有的教师队伍。

2.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基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应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立足于院校的专业特色,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开发契合学校实际的专业教材,建设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应在特色专业的基础之上,大力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深化会计专业发展。

3.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是变化的过程,僵化的教学管理显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在传统教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弹性学制”,为学生专业学习创设更加宽松的环境。在学分与学年的关系上,允许学生在2-4年间完成。并且,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体系能够满足并服务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契合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总而言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强调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实施的有效性,才能确保方案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应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强化“就业、市场”在目标中的体现。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着力点在于夯实实施的基础,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等实施措施,确保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建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3).

[2]周艳.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实施[J].商业会计,2014(02).

[3]刘波.以能力为主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武汉电力职业学院学报,2012(07).

[4]李辉.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J].财会月刊,2013(03).

作者:王佳妮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3: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结合研究

摘 要:“1+X”认证体系是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职业技能。在“1+X”证书制度中“1”主要强调办学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X”旨在利用会计职业资格多元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下面我们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和“1+X”证书制度结合的必要性、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结合存在的问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的途径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1+X”证书制度结合模式的实施,推动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探究”(编号:AZJKY20200007)

一、人才培养计划与“1+X”证书制度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要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将重点放在培养能够满足当地发展的技术人才方面。当下,流行市场人才竞争,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人时,要注重人才对职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在职业学院的学业时期,学校不但要达到人才发展目标,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学习。与1+X”认证体系和会计专业培训计划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获得符合专业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和自学能力。

(二)市场需要决定

社会在不断变化中,市场对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学历已经不是企业招聘人才时考虑的重点,而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企业非常关注,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应聘时,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很好的证明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所以企业很注重应聘人员的证书获得情况。尤其是一些基层的财务职位,技术资质的优势会特别突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计划与“1+X”认证体系的结合,让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三)学生所需决定

目前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会计行业也必须实施变革,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而社会对人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将职业技术教育转化为日常教育任务,将行业发展趋势和实践技能内容加入到会计教育中,从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融合中发现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出职业资格标准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不复杂,通常情况下只是学科知识,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在课程设置体现出来,内容和市场的发展不相符,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不符合现在会计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虽然大部分学校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教师只是将讲授的知识放在多媒上,并没有将多媒体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二)教师团队落后于职业教育发展

由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扩招,导致师资短缺、师生比例不匹配,而且因为学校规模的扩大,对教师数量要求增加,一些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行业,因此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限制了职业教育的进步。但是,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联系在一起,也将加强对职业会计教师的需求,使教师以职业资格要求为基础,培养人才方向更有针对性。 目前,由于没有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所以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职业标准和考核评估确定存在困难

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估机制需要完善。首先,评价依据简单。学校一般情况下是根据理论考试情况进行评价。为了考个理想的成绩,学生在快要考试的一段时间努力学习,学生实习也是通过实习报告反应情况,但是这不是真实的实习情况。其次,评价标准不全面,评价学生时只是看学生有没有违反纪律,以及学习成绩情况,这样的评价机制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创新能力。把人才培养计划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到一起,教师必须清楚有关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考核要求,并且将其加入到课程中。而且,随着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要在学校尽最大能力尽可能获得最多的职业技能。另外,学校要对市场职业资格的要求进行预判。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发展的需要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四)将学分数量作为重点,忽视学分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一般是使用学分制进行管理。这种教师管理方式给日常教学和教务管理带来了方便,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的角度分析,很容易看出,忽略了学分的质量,过于重视学分的数量。尤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些学校基本确立了“尽可能通过”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毕业学分,学生可以轻松获得“1”(毕业证书)。这种“严入宽出”的定位,让学生出现松散念头,缺乏耐心探索专业技能的定力。

(五)缺乏对“X”课程教学投入

目前,国内有各种会计等级证书。第一类是职称性质的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会计专业学生将参加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等职称考试。第二类是执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第三类是国际执业资格,如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CMA)考试。调查报告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业辅导课程或职业能力辅导,这说明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在“X”课程教育的扩展力度,导致学生缺乏对等级证书的认识和了解。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的策略

(一)建立职业技能标准与职业教育标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标准

职业技能水平标准和专业教育标准具有普遍适应性。两者结合可以形成培养科学人才的标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联系密切。参照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能力水平标准,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形成科学人才培养标準,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标准不应脱离会计专业的本质,应包括会计专业对应的专业技能水平标准。根据目标职业岗位设定综合目标,制定出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形成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标准。

(二)开设提供专业会计课程的证书课程并优化其内容

1、开设提供专业会计课程的证书课程

开设证书课程是为了完善专业会计课程,所以从证书课程的内容设置到组织实施,都需要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它反映了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的优点。可以根据会计岗位的需要,沿着“从会计专业技能到课程设置,从课程内容到培训实施”的路径开设不同的认证课程。因为高职毕业生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初中级为主,高职院校可根据这些资质要求完成相关培训课程,实现岗位与认证课程面对面,会计专业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对一对,真正体现了“1+X”认证体系的价值。证书课程必须与会计专业课程融合,教学内容也要统一。

2、证书课程的内容以教学方式处理

证书课程根据会计专业要求的资格类型和证书所针对的从业人员的能力进行。例如,企业会计基本职责就是进行核算,还包括月度和季度的总结。这需要学生掌握好会计的理论知识,能够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所以学校可以引进会计电算化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通过教育指导,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转型升级。此外,教师可以制定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内容,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构建更多的课程教学资源。

(三)增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为了能够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1+X”认证体系联系起来,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只有增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成,才能保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1+X”认证体系的有效结合。高职院校可以为会计教师提供更多的此類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满足会计专业人才培训与“1+X”认证体系相结合的需求。并鼓励教师到会计岗位进行技能锻炼,通过课堂内外实践,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会计专业的教育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合理确定会计等级证书

“1+X”认证制度实施的需要分清会计等级证书的具体类型,认证类型的确定应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依据,于此同时,根据行业协会等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要求进行,确保所选择的会计等级证书适当、实用、有效。高职院校要合理规划证书获取时机、目标人群和职业,根据证书的规划制定科学教育计划,将会计专家培养与“1+X”认证体系有效结合,发挥两者的功能优势,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认证做好准备。

(五)获得政府支持,加深校企合作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1+X”认证体系的结合不能只依靠高职院校,还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合作。首先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制度引导,鼓励更多院校和企业参与到会计人才培养与1+X认证体系相结合的模式中,合理安排各项教育职能, 协调学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了会计人才培养与“1+X”认证体系的有效结合。其次,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地方企业和协会都参与进来,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便利途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1+X”认证体系相结合,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六)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首先,理清教师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关系,学生应当是教育的核心,还要转变教育理念。学校教师应强调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优势,而学生应强调教育的可接受性,慢慢成为教育的主体。以前的教育模式不强调教师的权威,也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至于学生的潜力没有激发出来。所以高职院校需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题,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状态。

其次,清楚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使成才成为中心目标。在学校培养会计人才时,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发展。要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教育的主线,从学生的情商、技能、职场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培训人才的素质要求逐渐趋严,因此要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可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实施“1+X”证书制度是对人才的行业标准要求。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高职院校专业资格证书完美融合,保证培养的人才正好人才市场所欠缺的,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亚琼.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结合研究[J].当代会计,2020(17):26-27.

[2]沈净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结合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53-54.

[3]卜伟,武依林.1+X 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12):36-37.

[4]李鑫,郎琳.“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J].当代会计,2020(11):22-23.

作者:陈苗苗

上一篇:审计方案控制审计质量论文下一篇:中职实训管理旅游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