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23

摘要:传统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巨人能力的矮子,难以适应现存的社会生产关系。为了个人也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尽快调整模式,将教育的隐形功能显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高职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融合能力培养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本文以能力培养为着手点,分析了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职业活动中人们交往与互动频率不断提升,造成市场不稳定性增加。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引入能力培养理念,侧重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化解矛盾能力等。同时,高职教育结合能力培养理念,搭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体系,推动高职业教可持续健康发展。

1.推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逐步搭建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第一,分析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一部分选择校内具有专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另外一部分则可以从企业内选拔;第二,高职院校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讲解关于典型工作岗位内容,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通过岗位人员亲身介绍,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岗位情况;第三,高校还能与企业合作建设职业咨询机构,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测量,明确职业取向与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顶岗实习等环节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指导,重视学生实践教育,奠定其顺利走上岗位的基础。

高职院校及时调整观念,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围绕就业进行,调查了解地方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剖析典型工作岗位制定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等,形成一套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侧重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重视建设就业指导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建设思路引入企业专家,让其主动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就业难问题。

2.调整培养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认证

职业资格证书,就是表明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学识与技能证明,反映出相关职业的规范与标准。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向市场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构建以能力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尝试运用实行模块教学、过程考试的方式,实现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标准的目的。结合行业标准及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实际情况,结合专业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将教学内容及考试内容划分成若干功能模块,完成教学模块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如果所有模块考试结果均为合格,则可以判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结果合格,准予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对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排查和筛选,确定出哪些专业必须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哪些专业属于选考,那些根本不需用考取证书等等,对其进行明确排查和筛选,以防鱼目混珠或者校方、企业故意敛财,逼学生就范。其次,鉴于当前一些证书的考取涉及到学生本科学历或者在其工作一到两年后才能考取,而就业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时对此却不予理睬,只认证书,将其作为一个基本门槛。为此,建议此类证书开发可供高职院校学生考取的子证书,待其学位提升或者满足工作年限时,再考取正式资格证书。另外,随着社会发展,许多行业的准入类证书的认可认定被国家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和就业方向。比如报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装饰装修类证书、地面供暖施工从业证、质检从业证等等。随着证书认定的取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受到重大影响,建议国家可以将这些证书归类为考量职工水平评价类证书予以保留,采取不强制原则,自由考取。

3.培养职业自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職业自信教育就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就业、求职心态,保持乐观精神,实事求是,恢复一个健康心理,提升自身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够积极寻求帮助,通过心理疏导、实践,正视就业问题,做出人生正确选择。另外,高职生职业自信教育是立足于全社会的,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和机遇。

在进行高职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想要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从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很多学生缺乏职业自信,畏难情绪严重,总认为自己的工作超级难,而且做不好。如此学生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为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校企联合开展的校园实践,跟随一批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实习操作,他们不仅耐心、细心,工作经验丰富,在教习过程中更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在与老师傅不断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其实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有一颗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完成实习任务。同时,随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增长,在此过程中需要逐步为学生增加实践难度,帮助学生锻炼自我的同时,提升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职业自信心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是就业心理指导的关键,每一个毕业生,都要结合自己实际,制定就业目标。

结语

总之,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利于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大幅度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芳,刘佳.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36.

[2]刘亚珍.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职教论坛,2015(11):57-60.

[3]刘雅绒.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秦林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

作者:秦林

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篇2: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传统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巨人能力的矮子,难以适应现存的社会生产关系。为了个人也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尽快调整模式,将教育的隐形功能显现。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职教育;模式研究

1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有背景下科技不断发展,基础设置已经建设完毕,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操作工具并施加技术手段的完整的人。从小的方面来说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生日后个人的发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发展的能力,有效提升本身吸引力,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教育的作用巨大,任何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具体单位需要依靠人才来实现自我发展。社会上不论任何岗位在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才能够胜任其工作。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结构

2.1宏观结构

高职院校应当紧跟国家国民教育脚步,做人才培养策略的坚定落实者。高职院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的目标,有计划总结内部质量,继而完成自我评价。高职院校各体系、措施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具备各项功能,其还需要接受社会对其外显质量的特征的整体评价。高职院校进行模式改革是为了在确保本学校性质的前提下准寻外部关系规律,学校分析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而对学生个体做出总体性规范,从途径、方案、内容出发发挥开发个体才能的作用确保高职人才的能力显现出来。高职院校能力培养模式是在具体调查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层次、规格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调整,其满足现有背景下的客观需要。

高职院校能力培养模式意味着学校已经完成了思想和行为意识转变,正在有针对性地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已经完成自身定位,教育形态逐渐趋于平稳,具有重要作用。

2.2微观结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是全校性的、专业性的和培养途径改革。下面我们将具体阐述这三个层面。

全校性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整体性,其具体延伸影响到各个专业,这是高职院校完成思想改进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社会需求的具体呼应。高职院校进行全校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屬性的具体表现,学校在任何方面都承担着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责任与任务,学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坚持角色与指责的统一。

高职院校研究社会反馈,了解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结果是否具有合理性,这是评判专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专业在新的目标下进行途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3基于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下具体工作措施

3.1强化高职教育方法的针对性

教师在传统教学下没有抓住高职教育的本质,导致教学既不符合教育规律又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应当从定位出发,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方法。首先应当集中精力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另外深入社会掌握社会需求等各项信息。在新的方向下依托各项教学活动培养相对应的人才。高职学生本身具有学习能力差这一明显特征,教师应当发挥教育机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应当将消除学生主要矛盾为根本,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分配、目标制定为学生布置发展性任务。另外教师应确保教育教学要求、内容、方法的针对性,从而确保学生做好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具体过渡。应当从群体的角度看问题,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目标导向下制定外在刺激,从而激发学生身心发展的力量,为高职学校学生发展提供可能。教师从传统传授式教学模式下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热烈的气氛。事实证明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下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乐于探究实践。

3.2突出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实践

高职教育应当坚持能力本位,应当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人才的职业性。应当改变传统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弊端,坚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锻炼机会。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进行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同时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高职院校摆脱纸上得来的知识接收方式,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操作,从而有效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主人翁意识,更乐于开展实践,学生实践的过程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环境基础上具体开发自己的个体特殊才能。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能够深刻具体认知,能够全面深刻的记忆。与传统机械灌输教学效果更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做好自身定位,了解学校本身性质,在此基础上完成具体的调整,把握具体实质,从而有效施加教育影响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完成人才培养这一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建英.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21):153-155.

[2]高强,李红,张妍妍.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76-79.

作者:焦自芸

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篇3: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如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成为学校课程开展的一个根本目标。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存在方式单一、内容抽象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无法将教学目标顺利实现。鉴于此,首先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类型进行探讨,并从基础上探讨在能力培养任务驱动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完善措施。

[关键 词]  能力培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除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我国教育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学校必须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分类

为了满足不同课程的教学需求,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模式,归纳起来,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解—传授式教学模式

讲解—传授式教学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所涉及的假设预期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迁移,这里所说的迁移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一个问题的学习向另一个问题的解决迁移;一个年级的知识向另一个年级迁移;学校学习的知识向家庭或社会的迁移等,但无论哪一方面知识的迁移,都必须确保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相似性,否则想要完成迁移是不可能的。二是知识的延续,在讲解—传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是将知识和技能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整个教学过程应由教师掌控。这种教学模式多用于学生人数多或教学任务繁重的时候,虽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却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阻碍了学校的发展脚步。

(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内容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这也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1.注重知识的建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激发学生建构,而不是让学生将外在的现有知识进行重新组织。2.依靠背景知识建构,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内容的真实性,所以,要求知识的建构必须具备与之相关的背景,否则,构建出来的知识将失去意义,无法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3.提供真实世界的、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建构的真实性,需要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即从选择性学习到抽象性学习、再到规则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以情境教学和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随着高职院校发展对教学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完善也被诸多教育工作者给予了高度重视。情境教学法、认知理论教学法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以情境教学和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习主体通过参与学习情境,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目前,此类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一)实现教学模式的动态性

动态性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一个特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思维的动态性和身体的动态性。其中,思维的动态性主要是指学习主体在参与教学活动时思维发生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课堂各类信息的捕捉、反应、辨别和加工等多个环节来实现知识的科学建构,所以,学生的思维需要不停运转。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身体的动态性则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体的活动范围。在过去的时间里,学生往往会被强迫在固定位置上,不仅东张西望,不能随意挪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有让学生展开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和碰撞,才能够让学生在互动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所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具有动态性。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体验性

所谓体验性,主要指的是以学生的情感认知为核心,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切身体会,判断是非对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验式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经历,学生可以在体验学习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在此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意义、情感的体验、能力的提升和品行的锤炼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体验性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学生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带动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和技能的有效提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高职院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若想从根本上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必须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基础,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确保该模式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实施,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门燕丽,周志刚.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2).

[2]苏燕.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丁涛,张旭翔.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讨高职教学模式设计[J].职教论坛,2010(33).

作者:潘清华

上一篇:国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