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学分制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22-09-15

近年来, 高职院校的考生录取分数逐年分化, 出现了新生之间文化素质差距拉大的趋势。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 合理构建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已对传统高职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必须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来改变长期以来传统的“一刀切”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学分制改革将是高职教育改革中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1 学分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1) 实施学分制,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设计的权利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尽快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 要求毕业生既具有专业针对性又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

(2) 实施学分制, 注重技能培养、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针对多元化生源, 积极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做到因材施教, 实现成功教育。实行学分制, 允许学生选择专业方向, 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 跨系、跨专业选课, 特别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选择。

(3) 实施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有其优点。实行学分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能力, 有利于个性培养, 就学制和教学计划来说更具有弹性, 管理更加灵活。特别是实行绩点学分制, 从根本上解决了培养质量问题;学分制条件下, 学生可以跨年级、跨院系、跨学科进行选修;学分制不但要求必修课程设置规范, 而且要求选修课必须设置新颖, 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

2 推进学分制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2.1 转变观念、全员配合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淡化班级概念, 从封闭的集体中解放出来, 就要科学的解决好学生的日常管理问题;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有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要求, 就要加快建设好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 包括校内、外的学习、实习环境等;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成绩管理是难点, 需要对每个个体的学生计算出所得学分, 要求编辑改进教学管理软件也是关键。

2.2 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与安排课程

要把握好必修课、限选课之间的联系以及前修后续课之间的关系, 不要出现科目重叠、不易选择的课程;任选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的课程, 因此在制订这些课程计划时, 要使它们相对独立, 而不能与其它学期有衔接, 否则不利于学生选课。

2.3 实行学分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分制的核心是学生进行选课,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校开课要从学生需要角度出发, 开出学生专业学习需要、就业需要、人文知识需要、发展个性需要的高质量课程, 使学生确实学有所用。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要开出几门课程, 对交叉、边缘、新兴科学都有所涉猎和研究。

3 学分制改革实施设想

3.1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

(1) 建立合理的课程平台。包括全院课程平台 (即全院公共课、公共选修课) 、各系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中, 在专业选修课中要不断加深专业强项的课程开发 (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 构建全员成才的课程体系,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选课表中发现自己喜爱的方向或技能提高的选修课, 使每个学生毕业时都能有自己的强项, 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整合现有的课程。我院现有的教学计划中专科学生共计1 8 0 0学时, 国家要求为1600学时, 我院又加入公共选修课、新技术课程, 学时不断增多, 学生学习压力大。在此情况下, 我院积极进行课程整合, 例如:汽车专业、模具专业、焊接专业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公差和工程材料热处理六门课程整合为机械学基础课程, 使原有的240学时改变为120学时, 内容根据我院学生课程学习的需要进行选择。

(3) 专业课程模块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要求以技术应用为核心, 针对职业岗位需求, 增加技能内容, 增加大量的应用实例。就是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模块, 各模块有鲜明的目标, 相对独立, 可以按多种方式组合应用。组合不同模块, 选取不同的实例, 讲授的深度不同, 可适用于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 (如职高、普高等) 的学生。

(4) 把“分层次教学”融入“学分制”。目前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增大, 学生学习成绩相差较大, 尤其是文化基础课数学、物理和外语课程。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难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采用分层分类教学, 不但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 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对教育选择的需求, 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3.2 实行弹性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 取消补考, 推行课程重修制度, 直到及格。取消留级、试读、退学制 (因学习原因) , 能否升级和毕业, 完全以课程修读的学分考核为依据。专科学生学籍最长保留5年, 本科学生学籍最长保留7年。允许部分优秀学生提前毕业。

3.3 保证高职教育特色, 解决学生就业与持续发展的矛盾

实施学分制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学生毕业设计选择企业的实际课题, 来满足教学设计的要求, 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且为就业和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就是通过给企业做课题而被企业选中, 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要紧密跟踪科技前沿, 请名师、访名人来校举办讲座,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未来发展方向, 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3.4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满足学分制要求

实施学分制, 要开出大量的选修课 (其中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 , 但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产学合作, 不断开发社会资源, 广泛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就与社会“零距离”接触, 更早的认识、了解社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和时间解决教师、教室、实训场地等等资源不足的问题。

3.5 考核方式要多样化

目前许多院校的考试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主要表现在:考试方法单一, 存在“四多四少”现象, 即闭卷多、开卷少, 笔试多、口试少, 理论考试多、实践考试少, 一次考试定结论多、多次考试综合评价少。造成学生普遍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状。此外, 考试内容不合理, 记分方式也不够科学。因此对考试方法、考试内容等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形式灵活、次数增多, 通过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 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方式, 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 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生源多元化, 怎样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 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全面挖掘教师的潜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就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课题。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作为高职教育改革中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可以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制,人才培养质量,推进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下一篇:VVER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主成分对钾含量测定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