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之探讨

2022-09-11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 是2 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 由于物流产业在国内起步时间不长, 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学历教育没能普遍、有效地开展, 导致当前物流人才短缺, 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因此, 如何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的物流人才是承担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 产业发展, 人才是关键

1.1 物流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大

随着我国加入W T O, 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兴起, 物流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从全国来看, 物流师这个职业的市场需求每年递增8000到10000人。不仅如此, WTO使中国的大门逐步打开, 跨国物流巨头们在中国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这势必会使本身就匮乏的人才竞争加剧。

1.2 国内物流从业人员现状不容乐观

据调查, 国内各类企业中物流岗位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等岗位转移而来;二是面向社会招聘。目前由于物流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还比较少, 使得许多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被大量吸收到这个行业。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 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3 高职物流教育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随着物流产业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 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尽管高职物流学历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 但是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材品种乱质量差、教学手段落后等状况, 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2 物流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在于其实用性和操作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以下两个方面, 以保证培养目标更具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2.1 高职物流专业对应的职业层次

现代物流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对于高职物流教育而言, 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 而是一个职位层次带。高职物流专业重在培养操作性为主的高素质从业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

2.2 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

从物流运作主体看, 现代物流包括自营物流和社会物流 (第三方物流) 两大部分。面对的岗位有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包装、分拣、配装、信息处理、货代等。这些岗位各有区别, 需要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 逐步打造自己的优势课程和品牌专业。

3 物流专业人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物流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完善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 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而物流教材由于出版周期等因素, 跟不上其科学发展的进程。目前, 关于物流专业的教材, 一是数量少, 二是内容陈旧, 与现代实践结合性差。加上物流专业本身具有的边缘性学科的性质, 教学内容涉及面广, 课程深浅度不易把握, 使得理论上的教学比较抽象, 定性分折的内容多, 而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少。未来的物流教育要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2 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根据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 制定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的教学计划。在有关物流专家和从业人员的参与下, 对课程体系进行充分论证。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当地物流业的发展和趋势, 体现适应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体现“就业于当地、服务于当地”的市场定向。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制定物流专业教学计划, 就突出了以下与当地物流产业发展关系较密切的专业核心课程:如《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国际货运与报关实务》等, 突现了专业的定位特色和竞争优势。

3.3 实践教学的强化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出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保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模拟系统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方式完成。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在建立校内物流实验室的基础上, 积极与当地有影响的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合作, 先后于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药品配送分公司、潍坊联运有限公司货物联运分公司等建立了物流实训基地,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岗位实习, 既减轻了校内实训的压力, 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4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 师资一直是制约物流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又由于物流专业是与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专业, 因此不但要求教师要具备一般的高等学校教师素质, 又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高职院校应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 增加在职教师的进修机会。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二是,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与企业建立横向联合、指导企业发展等活动作为考核教师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利用寒、暑假及业余时间, 积极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 既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又及时地了解了行业发展新动态, 充实了理论教学的内容, 可谓一举两得。三是,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外聘教师队伍, 弥补该专业师资的不足。可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管理第一线的高级管理人员, 担任兼职教师。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针对物流专业自身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聘请相关物流公司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通过上课、讲座的形式, 将物流产业第一线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同学,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并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3.5 建立开放式技能考核制度

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 高职院校应改革传统的单一试卷考试方法, 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生校内、校外实践实训的机会, 对物流专业核心课, 采用实际操作、技术比武等多种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可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通过专业资格证的考取, 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

摘要: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 是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发展, 人才是关键。文章结合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人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丁俊发.关于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 2002 (9) .

[2]  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 2002 (5) .

[3]  宫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J].经济师, 2003 (8) .

上一篇: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下一篇:钢琴演奏技巧在乐感体现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