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以其职业性的特点,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将素质教育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并结合我院创新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1:

新加坡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启发与探索

摘 要 文章在对新加坡的高职教育成功因素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探索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出口畅通,使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创新思维 高职教育

新加坡于1965年建国,从贫困的弹丸之地发展为“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亚洲奇迹”。新加坡经济建设发展的良好势头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成功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于2013年11月对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为期21天的实地考察,总结出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点及特色,结合我国国情来探索提高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1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点及特色

1. 1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点——创建有效的教育及学习环境

(1)政府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充裕。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分为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高中)、中学(初中)、小学等六大板块,其中理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加坡整个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很高,各级政府也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这一举措使得新加坡职业教育具备良好的发展经济基础,从而毫无后顾之忧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道路。

(2)购进先进的实训设备,市场需求主导教学内容。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第一时间吸收世界新知识,学习世界前沿的新技术。理工学院注意研究国际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向,注意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给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新信息;购进最新的实训设备,建立最先进的专业实训室,采用企业化的管理,使教学具有超前性和市场性,使教学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都围绕市场需求开展。

(3)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学水平主导人才水平。新加坡职业学校选聘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具备至少5年企业工作经验。专业教师每2~3年就要到企业接受6个月或一年的培训,教师每年都会到企业与实习生共同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通过此种轮换制学习与教学,实现理论与企业技术应用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由此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督导教师在教学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创建丰富的教学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培养。比如义安理工学院开发的E-learning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远程教学,同时学生可以在任意时刻登录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渗透教学。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丰富的教学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各种方法演绎教学内容。使学生能从各种途径学习,从而实现多角度灵活性的培养。

1.2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均衡而全面的教育效果

(1)学生具备高水平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发明产品、优化流程、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新加坡政府认为知识型经济不是为精英分子所设立的,只要具有知识和创意,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任何人都能发挥所长。只要能够思考和创新,每个人都能成为智慧工作队伍的一分子,每个人都能通过职业教育的各种方法使自己更有价值。义安理工学院通过开设为期三年的一门系统的通识课程:点子启发、点子蓝图、点子实现,不断启发、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为今后在企业工作中不断实现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会了开阔的思维方法,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学生具备正确的定位和良好的企业精神。义安理工学院毕业生具备清晰的就业定位:不是技术工人,而是工程师助理。因此他们从学习之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就业面向。在学习中把自己当社会工作人员来要求,因此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企业实践学习,学生都在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企业精神,对自己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都有明确的定位。

(3)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义安理工学院通过丰富的专业课程,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各种创意型的教学环节设计,共同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使学生达到一定的专业层次,同时技能也达到一定的水平。

(4)学生通过跨学科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就业渠道。义安理工学院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成体系的通识课程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全面型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专业公选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专业学习的边缘学科,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学习。真正实现宽口径,从而拓展就业渠道。

2 由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来探索提高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1)校企必须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结合程度,提高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责任感。目前,我们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虽有企业参与,亦有行业发展动向为参考依据。但是企业、行业、政府参与的程度不够,调控的力度不够,经济扶持的力度不够,人才培养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和政府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要争取更多的四方联动,为人才培养创造好的环境,制定规范的人才出口政策,按需培养,提高培养的对口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可以直接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以确保人才培养的出口畅通。

(2)工学必须紧密结合,保证专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的需求一致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精神。很多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工作一两年就放弃自己专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很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单位的对口性不够,很多学生找到的工作不是自己的本专业,造成的培养与就业的不一致性。2013年通过对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前10个专业:会计、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工程造价、护理、建筑工程、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所有专业的毕业生都存在对口率偏低、就业稳定性差的问题。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8%,毕业后半年后月收入为2918,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为47%,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49%。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该类问题,一方面学校要更多地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联动,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多少人才、面向哪些岗位,保证充分的培养即所需的同时,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深度的开展工学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企业流程,利用工作的高效率实现成就感,利用成就感提升就业满意度,维持就业稳定性,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3)人才培养必须全过程控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过硬,提高人才质量与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也进行了一部分的企业调研,同时更多的是参考示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开展大量的企业调研,针对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在就业具体面向的企业中,进行深刻的考察,一方面要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的总结分析。另一方面要研究企业如何优化操作流程,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引进新的技术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联合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便培养出符合规格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质量要求人才不仅能上岗能完成岗位职责,同时要能在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具备专业潜力,利用专业素养及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4)教学和管理工作必须务实,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浸染、升温发酵、发展进化的过程,不像工业产品,经过固定的加工工序就可以成型,只要技术达标,产品就是合格的。人才培养,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潜移默化、积累迁移的过程。因此,培养过程至关重要,我们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精细化培养,正如义安理工学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启发引导学生完成他们的点子创意,鼓励学生去创新,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和鞭策学生学习和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精细化培养,是人才创意产生发展和成长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确保人才培养的精细化,过程和环节的科学化,针对性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注重过程控制,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把关。

我们通过分析新加坡的高职教育成功因素,探索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途径,依据以上途径认真做好人才培养计划、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实现高效的全过程控制,才能做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出口畅通,才能使专业建设逐渐形成特色、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魏敏.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J].职教通讯世界之窗,2004(9):62-63.

[2] 陈慧敏.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6(4):45.

[3] 谢南斗.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4] 马志青,杨晓丽.中国与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比较[J].民办教育研究,2008(2).

作者:陈英华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2:

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融入素质教育初探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以其职业性的特点,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着重分析了将素质教育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并结合我院创新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目前我們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从根本上就是创新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最为显著的特点。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与我国一直强调的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以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有效提升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实力,争取完成一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这一目标是一致的。而这其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将素质教育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是人所独有的一种素质能力,表现为人在思想观念上的更新以及以人的能动性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改变。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创新是指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已经储备的知识重新进行加工、组合,并能够加以应用,以此可以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并在实践中寻找新规律,处理新问题的一系列行动。高职学院只有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加入素质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二、素质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较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转制而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力量和文化底蕴相对较弱。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存在偏重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倾向,反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创新精神以至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引导不够。这就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如果学生没有全面素质的提升、丰富知识的掌握、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要将其培养成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是很困难的,因此将素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

(二)高职院校的创新理念有待进一步明确

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深化改革,进一步突出高职特色。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即学生所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要,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缺乏实际应用,并且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些都要求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改正。而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内容,为此,应当重视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素质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素质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为其标志,这就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而作为创新型人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体现在多方面,具体为: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等。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注重其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承担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能够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所在,逐步正确认识和理解创新的内涵。为此,我们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方法改革,如我院电气系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的创新班,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学技术、用技术、创新技术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使他们离开网吧、离开游戏,将注意力放到学技术上面。并与思政课内容相结合,组织他们观看《大国工匠》等专题记录片,并就此展开人生观、世界观的讨论;进一步建立创新社团。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其工作中奉献社会、做事坚韧不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等良好品格,实现其综合素质提升。

2. 积极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高职院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把民族的未来进步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与自身的职业定位、长远理想相结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眼点和落足点。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并不断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并将其作为持之以恒的信念在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落实。如我院电气系创新班鼓励同学作为本系“学习”主题系列活动的主讲人,与各年级同学进行经验交流;在学院举办的2015年电气工程系高峰论坛活动中,鼓励创新班同学为来访的领导、企业和学校负责人,担当作品讲解员的任务;在学院第二届开拓杯开幕式现场,以创新班同学为代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了创新学习和素质教育结合的感受,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自觉服务于学院和同学,与同学一起成长进步。

3. 引导学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高职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是一项艰辛而漫长的智力活动,在其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并且创新活动的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态度,使他们能正确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正确的方式调节自身的行为,进而持续提升自身的创新观念,决不半途而废。如我院创新班同学在学习电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开发两部分知识时,需要不断地进行方案设计、器件查询、硬件电路的设计、参数的调整以及焊接能力;流水灯,LCD显示,串口通讯等实例训练,在这些基础程序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使每位同学对单片机编程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再进行智能扫地机器人、四旋翼飞机、太阳能跟踪器、低频功率放大器、波形采集发生存储装置以及平衡车跷跷板等项目的训练,这些设计实践过程是成功与失败交织的过程,通過组织学生参与这些活动来磨炼了他们意志,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4.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

兴趣源于人们的好奇心和实际需要,基于兴趣,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所从事的创新活动中,这是创新实现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注重这种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基础,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其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开阔学习思路,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如我院创新班在给学生进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部分学习时,首先确定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和音乐喷泉控制系统两个大型项目作为学习PLC的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续进行项目的专业学习、方案的设计、器件的选型等工作时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为后学其他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周末或者休息时间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个人作品。将所学技能结合,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和设计训练,积极拓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二)加强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通过学习国外大学创新教育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规范的确立为中心,以学生素质的提升为目标密切与社会合作,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设置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将其与学院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衔接,一方面加强学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将素质教育纳入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如创新班与其班主任合作,对其专业课之外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给予成绩认定;另一方面增加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开设,给学生更广阔的选择余地。通过将学院制定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纳入培养学生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摸索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取第一手资料,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才能将学生未体现出的创新潜能转化为自身实际的创新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积极参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对口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我院创新班同学自觉参加学院自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免费给当地群众担任电器维修工,修理了很多电磁炉,电饭煲,电热水壶等家用电器。通过参加“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增强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创新班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设计与研究,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如天气寒冷下水管道中油渍容易凝固引起管道堵塞,学生对此设计了铸铁管加热项目并进行了应用;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装接工比赛所用比赛题目的设计和制作;通过这些项目和比赛,他们突破知识极限,学习了研究生相关的知识及技能。而创新班同学自主设计并制作的PIC单片机开发板和利用手机控制的智能广告播报装置,符合创新性专利的申报条件,为学生就业开拓了渠道。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际项目锻炼,培养学生对工作的严谨性和专业知识协调运用的能力,使他们感到与企业、工作岗位零距离。“创新来源于实践”,我们要鼓励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参与社会和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开拓视野,通过实践锻炼实际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其专业性、职业岗位针对性方面比本科更为明确,他们将在企业一线从事实际工作,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而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水平高低将很大程度影响其毕业以后在职业发展中的潜力,也直接影响着企业长远的的创新水平。为此,只有在培养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过程中,增强素质教育的力度,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对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殿平,冯丽,张春玲.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2(3).

[2]冯红瑞.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问题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郑其绪,宋彩风.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作者:张颖帅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篇3:

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共建人才培养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分数为不同的教育类型与教育阵地,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要积极迎合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助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高职院校与开放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开放教育;融合;人才培养

自2019年以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必须要扩大招生规模,以扩招作为教育教学的契机,从高职院校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相似性以及差一点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高职院校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自己传统的办学体制,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基本需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从而有效推动地方就业以及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1.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差异性分析

1.1教学的体质与教学的模式不同。开放教育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确保在校生学习与工作两者互不耽误,所以院校通过应用开放教育的形式,为学生连接远程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通过以网络教育教学为平台,为学生们有效筛选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实现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分离。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和发展,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查找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软件的影响,从而误导学生们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所以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应用好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学生们合理筛选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网络平台管理机制,防止一些恶意软件的入侵,为学生们提供精准的学习信息资源。高职教育通过实行全日制的授课模式,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以公共选修课、专业实验课、职业技能培训课为基础,完善学生们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1.2培养的对象不同。高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原则,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高科技人才。高职教育主要的受众群体是一些高中生或者中职生,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又需要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练习。而开放教育主要是利用我国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职业培训以及学历学位等方面充分的发挥出重要的价值,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现代教育主要的培养对象是成人,包括在社会上从事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或者不同年龄的人员,在开放教育当中的学员,相对来讲组成情况比较复杂。

2.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相似

2.1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同。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开放教育,主要目标都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让这些人才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迎合我国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需要。

2.2专业的设置导向相似。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培养目标的相同,决定了高职教育、开放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导向相同。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两者之间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关注市场上对人才的基本需求,灵活调整内部的教育教学方向和教学学科,旨在培养全面符合市场需求的劳动力。

3.高职教育开放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在教学的形式上,高职教育由于主要的服务方向是学生,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都偏向于理论教学,在每个学期的期末则会配备简单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虽然学生学习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一些实践知识的学习却仍然缺乏。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应用全新的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人才的培养,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资源,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开放教育在教学时,主要是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教学,理论部分的教学也往往都是由线上为主,在这种情況下,开放教育在讲述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时,学生们理解起来则会比较困难。通过将高职教育开放教育有效融合,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专业对于教育学习的基本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融合共建人才培养的措施分析

1.建立管理保障体系。学校要想有效地培养优质的融合教育人才,那么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保障体系。学校通过成立相关的学习研究小组,经过专家访谈,民主监督,头脑风暴,工作调研等环节,构建融合教育阶段资源共享,成果互通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2.共享各类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对于高职教育来讲,高职教育的在校生比较多,所以很大一方面存在着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授课。因此,高职教育通过效仿开放教育,积极在互联网平台上筛选一些高质量的教师资源,可以帮助高职教育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开放教育主要是缺少一些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资源,开放教育通过与高职教育展开合作,共享教师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成果。因此,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两者互通,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3.构建融合共享的网络平台。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通过融合共建网络平台,对于融合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线下教学的模式,而开放教育则更加侧重于线上网络平台资源的开发。通过将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两者资源共享,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双向教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又可以帮助教师减轻自己的授课压力和授课负担,实现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知识的互动性与开放性。

三、结束语

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融合发展,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全新方向,两者之间只有合作,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融合发展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高职英语教育为例[J]. 鞠秀梅.  国际公关. 2020(04)

[2]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构研究[J]. 曾祥跃,缪玲,隆艳.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01)

[3]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并轨研究[J]. 姚异卉.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1)

作者简介:

毛延洲,女,1972年生,陕西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研究。

作者:毛延洲

上一篇: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