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创新性毕业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南独立学院发展现状的调查,对其内部环境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存在的发展“机会”和面临的“威胁”进行了SWOT分析,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发展方向。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独立学院创新性毕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立学院创新性毕业论文 篇1:

论独立学院之独立困境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摘 要: 本文围绕独立学院的产生背景和办学定位等阐述了独立学院实现真正独立的必要性,对其“独立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财产股份制、强化品牌和专业特色、争取主管部门支持等措施来走向真正独立,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独立困境 可持续发展

一、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教育大众化给高校带来了不断扩招的机遇,同时也让我国国民经济和政府深感财政压力,高等学校也越来越缺乏财力保障,一时无法承担此大任。于是,国家于1997年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扩大招生规模。然而,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素质下降等问题已不容忽视,甚至违背了教育大众化的最终目标[1]。为解决穷国办大众教育、办素质教育、办好教育这一难题,独立学院抓住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张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质量与投入,由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办学,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它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办学机制应运而生。它既能有效弥补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又能满足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确保教育质量的需求。独立学院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它的产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还将作为一种长期的形式存在。

二、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决定独立学院必须走向“独立”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一直以来一本高校虽然也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偏向培养学术型人才。而高职高专学校虽倾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因为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不足,出来的“产品”也多为行业性应用人才[2]。因此创新能力低、就业低、动手能力低、素质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行政部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决定了它要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区分开。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为本科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人才、技术性专门人才,培养出的“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他们既具备本科学历理论知识水平,又善于实践、创新。为实现此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必须在众多普通本科高校中杀出一条“血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管理模式、管理思路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一支具备自己的专业特色、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独立创新,因材施教,不照搬母体学校的师资、专业、管理经验,走出一条真正独立的“路子”来。

三、独立学院“独立”的涵义

2004年教育部8号文件提出了独立学院“六个独立”[3]的办学要求,对独立学院作了明确规定,必须做到“六个独立”:一是独立的法人资格,就是独立学院应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是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就是规定独立学院拥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自有校园校舍和基本办学设施,学院校园占地、建筑校舍、教学仪器、图书等基本设施均属独立学院名下,为独立学院所有;三是独立的教学管理,即是独立学院实施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任何个人或组织不能横加干涉;四是独立的财务核算,就是独立学院拥有独立户头,可以独立编制财务报表,自负盈亏;五是独立进行招生,即是独立学院完全以独立的个体参与招生,有独立的招生计划,可自主进行招生选拔,和母体高校无关;六是独立发放文凭,就是独立学院只能颁发标有独立学院名称的单独的本校毕业文凭,而不是母体学校的文凭。

四、目前困扰我国独立学院走向“独立”的三大困境

(一)缺乏相互制衡的合理的法人法理结构,导致资金管理、运作混乱,难以独立。

目前虽然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执行中,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均流于形式,如决策机构不健全,理事会成员机构不合理,内部制衡和外部参与机制不合理,等等。具体表现为董事会运行程序不规范,董事长、董事会、校长关系不顺,职责不明,第三方即教代会或社会成员没有参与监控管理,等等。有的投资者甚至对独立学院进行家族式管理,使校长负责制形同虚设。投资者直接干涉学院的办學和日常工作,其个人独断专行给学校发展带来经营风险,后果往往容易导致学院财务、人事、教学管理混乱,更严重者任意抽逃办学资金或挪用学校资产,出了问题后独立学院只能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来承担责任。有名无实的法人机构使独立学院丧失了办学自主权,阻碍了它的正常发展。

(二)高额的管理费使公办高校对独立学院进行“反独立”或“加强控制”。

全国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每年须将学费收入的20%—30%上交给母体学校以获得公办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支持和无形资产(公办高校响亮的名气)。独立学院的学生学费每年均以万元计,母体学校每年均可以“无偿”获得如此一笔巨额管理费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缓减财经压力。如果独立学院响应教育部号召,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进一步落实民办机制,走向独立,有些母体高校势必认为独立学院“过桥抽板”,一旦具备了独立法人资格完全独立后,独立学院将不再挂靠自己,失去本应得到的“合理回报”,自己将重新面对更大的办学经费不足的难题,所以“反对独立学院独立”,或参与独立学院日常教学管理,以强化与独立学院的“母子”关系。

(三)独立学院产权不清、归属不明,难以独立。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资产未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的,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完成过户工作。”[4]但至今仍有部分是迟迟未将学院土地、房屋资产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而是仍然掌控在自己手中。究其原因,教育部对投资办学扶持政策不足。投资办学意味着独立学院必须为投资者带来盈利或回报。但目前出台的政策均未对投资者获得的合理回报、独立学院带来的收益如何分配等问题界定清楚,如果独立学院一朝独立或解散或转变为民办学校,学院的债务或资产如何处置,产权如何界定,投资者是否面临一无所有都无法明确,众多疑惑使投资者对投入资产惶惶不安。独立学院产权不清、产权归属不明成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最大障碍。

五、独立学院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独立”的举措

(一)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办学自主权。

《民办教育促进法》、《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独立学院构建法人治理结构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独立学院依法建立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具体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负责学院的招生、教学和管理工作,院长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学院的法定代表人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独立学院应当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5]这些相关的规定实质上要求独立学院建立法人实体,在投资者、决策者、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等权益相关人之间建立有利于学校运营与权利配置的一种机制或组织机构。学院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法人代表资格、决策机构构成、成员资格、职权范围、表决程序、校长资格职权等要求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在决策机构中引入教师代表或社会其他成员如教育专家和学生家长等,把教职工大会有权对学校重大决策作表决作为一项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在学校内部形成一套完善的决策体制与监控制约体制,从而有效避免任何个人对学校任意干涉,防止个人专断对学校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实现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权。

(二)参考国外私立大学资产“股份制”,解决目前独立学院产权和合理回报的问题。

国外众多出名的私立大学均为股份制私立大学,即社会个体、组织通过自愿合作出资,实行股份制组建学校,学校资产产权份额按股权证书份额来确认的模式[6]。这种模式可以避免学校产权不清和回报的纠纷。我国独立学院可结合国家对独立学院的组织和管理规定来参考此做法实施,即按照股份制组织形式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将母体学校的品牌等无形资产通过资质机构评估,折价入股,把母体学校、投资者或地方政府的投资全部投入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各方的合理回报比例通过各方投资比例而得的股权证书来确认,所有资产均属独立学院名下,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学院的经营和管理,他们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法人治理机制实现对学校的管理。独立学院完全独立后,各方的合理回报可通过所持股份份额比例取得,这样,财产权与办学权分离,合理回报清晰,使独立学院独立办学,避免众多的财产纠纷。

(三)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品牌,使独立学院真正走向独立

独立学院能不能脱离母体的光环,最终自立门户,关键是看独立学院具备的实力强不强。实力强不强主要体现为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高不高,品牌好不好。经历了几年的办学后,各个独立学院均有了自己相应的品牌效应,从最初的“招生难,就业难”到今天“招生不难,重要是招好生;就业不难,重要是就好业”。因此,抓好学生素质,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提升本校品牌,可以提高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同感,使独立学院羽翼渐丰。

独立学院的品牌则要通过学校的办学特色来体现。从独立学院的产生背景和办学定位来看,独立学院是走大众化教育路线,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已任,因此建立特色学科、引入特色师资、培育特色人才是独立学院实现办学目标和走向独立的“必杀技”,否则,独立学院教育就真的会被淹没在“大众教育”中。因此,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显得尤为重要,有特色,才有品牌,才有生命力。独立学院要办出特色,绝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不能让独立学院的产品成为母体学校的“复制品”。独立学院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特别是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形成产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掌握本科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市场上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育,使畢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用办学成果和口碑来说话,独立学院才可以脱离母体学校这棵大树,自立门户。

(四)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引导力度和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独立学院累积了近十年的办学成果,大多数独立学院仍然要挂靠公办高校,其中办学条件的不足是一大制约要素。校园用地征用难、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结构不合理、税收高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要顺利走上独立之路,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非常重要。教育主管部门可敦促母体学校把独立学院上交的资金首先用于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即先用于充实办学条件,等办学条件充足后再行缴收管理费,或者适当削减管理费的额度,使独立学院有足够资金投入办学中。另外,政府也应在税收优惠、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独立学院建立一支独立的、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具备了办学的“软件”和“硬件”,不挂靠母体学校也可以自行运转,方可谈独立。

参考文献:

[1]肖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问题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2]钱小莉.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理论月刊,2008,(6).

[3]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件.

[4]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第二章第十二条.

[5]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第三章.

[6]姜云娟.民办高校股权融资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作者:谭瑞枝

独立学院创新性毕业论文 篇2:

SWOT分析河南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南独立学院发展现状的调查,对其内部环境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存在的发展“机会”和面临的“威胁”进行了SWOT分析,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SWOT河南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张玉新(1972- ),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生党建。(河南新乡453003)

一、河南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河南从2002年开始试办独立学院,截至目前,河南31所本科院校有10所举办了独立学院。2007年河南独立学院招生1.9万多人,占全省本科计划的14%。①

河南独立学院具有以下发展特点:第一,起步晚,发展速度慢。第二,布局合理,但资产大多尚未完全独立。河南独立学院分布在7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河南地区,布局比较合理,但是有8所独立学院占用的是母体高校的校区,资产尚未完全独立。第三,有合作方,但合作模式单一。9所独立学院都是母体高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第四,管理相对规范,但创新性不足。河南独立学院的管理基本上是母体高校的翻版,总体上比较规范,但由于惯性思维作用,创新性不足。第五,专业设置较快,但大多是复制母体高校的热门专业。河南独立学院在3~5年内都已发展到30个专业,但全是母体高校的热门专业,无自己独立申办的专业。第六,规模较小,在全国的影响力较弱。目前河南独立学院在校生均在5000~8000人之间,尚未达到江浙地区独立学院“千亩校园,万名学生”的规模。同时在全国的影响力还较弱,在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百强中,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排名74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排名76位,②其余均在百强之外。

二、SWOT分析河南独立学院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利用该方法可以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③

(一)河南独立学院的“优势”

1.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河南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力的高校,独立学院得益于母体高校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影响等无形资产,更具生命力。

2.培养目标更贴近市场。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走“校企”联合之路,给企业作订单式培养,按照社会承受能力和培养成本收费,这些举措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3.独立颁发本科文凭。独立学院在试办之初就能够颁发本科文凭,使其从一开始就优越于民办高校。

(二)河南独立学院的“劣势”

1.产权界定模糊,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河南独立学院普遍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责权利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这种现状不仅使母体高校存在潜在的法律连带责任,而且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正常的运作应该是母体高校参与指导,独立学院自主发展,合作企业负责资本运营。

2.办学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特色。河南独立学院目前大多还是秉承母体高校的校风、学风,按照母体高校的办学思路办学,没能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造成培养的学生与母体高校类似,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指出:“独立学院应该与母体高校错位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的实用人才’。”④

3.用人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不稳定。河南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母体高校教师,他们只有在完成母体高校工作后才能顾及独立学院。母体高校也往往是派一些青年教师到独立学院锻炼,使独立学院成了教学试验田。第二类是离退休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第三类是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大多是聘用制。部分教师抱有临时雇佣观念,缺乏敬业精神。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状况必将影响独立学院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4.财务管理“半独立”,受制于母体高校。目前,河南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处于完全不独立或半独立状态。有的是完全不独立,即没有自己的财务管理权,其收支仍由母体高校统一管理。有的是半独立,即有一定的财务管理权,但仍然受到母体高校的限制,处于半独立状态。有的是形式上完全独立,实质上半独立,即虽然有独立的财务管理权,并提出财务“一级核算、一级管理”,但母体高校仍干预其财务管理,离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建立尚有较大的距离,财务实质上也处于半独立。⑤由于财务管理未能实现完全独立,母体高校行政干预性大,河南独立学院整体上办学资金短缺,硬件建设滞后。

5.忙于规模扩张,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河南独立学院都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学校仍忙于扩大规模,尚未根据自身师资构成、学生特点等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教育部评估中心刘振天处长指出:“独立学院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大家的兴奋点似乎都是关注生存、发展的问题,并没有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特别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上。”⑥

(三)河南独立学院发展的“机会”

1.中部崛起需要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对河南21世纪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预测,今后10年河南经济发展将摆脱粗放型的外延扩张方式,知识代替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从而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迅速培养大批未来应用人才和熟练劳动力。⑦这给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契机。

2.高等教育大众化给独立学院提供了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给更多的人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但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经费投入不足的困难。发达国家多发展私立高等院校,如美国就是依靠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成为教育科技大国。⑧发展中国家则多采用在公立大学创办私立“附属型学院”的捷径,如印度221所传统型大学里就有8000多所“附属型学院”,并且70%以上都是私立的。我国通过举办独立学院来发展高等教育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独立学院为河南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已经成为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充足的生源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各层次的生源数量都很庞大(如表1所示),目前是河南独立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

4.河南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河南位居中原,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虽有封建糟粕之嫌,但也反映出老百姓对高等教育的渴求。萨卡洛普洛斯通过研究对人力资本投资提出了三个基本结论:小学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收益率最高;教育的个人收益率超过社会收益率,特别是在大学层次;教育投资的各种收益率均超过10%资本的收益率。⑨可见,投资高等教育的个人回报率较高,这一因素促使家长为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投资。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民众认为公立高校是国家办的“正规军”,对民办高校总是心存疑虑。因而,独立学院从其诞生起就比民办高校具有吸引力,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

5.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2003年,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国家对试办独立学院的基本原则是“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积极发展独立学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⑩2006年,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指出: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确立了“积极支持、鼓励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这说明教育部已经把独立学院当做了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河南独立学院面临的“威胁”

1.民办高校、联合(合作)办学带来的威胁。河南民办高校中具有本科学历教育的只有黄河科技学院,对独立学院构不成威胁。但联合(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如表2所示),除了专业本身具有一定吸引力外,较低的学费也促使其受到考生青睐,对独立学院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2.个别独立学院违规招生严重影响了河南独立学院的整体形象。河南独立学院起步较晚,个别独立学院看到江浙地区发展迅速就急功近利,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甚至不惜违规招生。这种行为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河南独立学院的整体形象。

3.部分就业单位对三本院校学生的歧视,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2003年全国才开始统一使用独立学院这个名称,河南人民对它的认识还很肤浅,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独立学院开始单独颁发毕业证,社会上一些单位就明文规定不要独立学院学生,一些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不公平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

(五)河南独立学院的SWOT分析

对河南独立学院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用矩阵图表示(见16页表3)。

通过矩阵图分析,我们评价独立学院可以用函数公式来表示:EIC=F(s,w)+Q(o,t)

在函数公式中,EIC代表对独立学院的评价(Evaluate Independent college),F、Q代表函数,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

通过内部环境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南独立学院的优势是独立学院性质带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带来的优势,是暂时的、不稳定,河南独立学院自身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从劣势上看,河南独立学院由于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出现了办学定位不明确、师资队伍不稳定、财务管理“半独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河南独立学院发展中独有的,在其他省市已经进行了成功探索或得到部分解决,河南独立学院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在后面。综合分析表明,河南独立学院在内部环境方面优势小于劣势,整体处于劣势,即:F(s,w)<0。

从外部环境分析,河南是人口大省,国家正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初级阶段,可以说河南独立学院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既有国家政策支持,又有着充足的生源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等。在威胁方面,虽然存在联合(合作)办学的挑战、招生丑闻、就业歧视等,但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要河南独立学院能够规范管理、健康发展,逐步得到社会认可,所有挑战、威胁就会迎刃而解。综合分析表明,河南独立学院在外部环境上机会大于威胁,整体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即:Q(o,t)>0。

因此,从SWOT分析定位图上看(如右上图所示),河南独立学院在战略选择上处于第二象限,应该通过组织管理,充分利用机会来弥补自身的劣势,尽快扭转内部劣势局面,向第一象限增长型战略转移。

三、展望

2008年2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从2008年4月1日起实施。该政策重点在于促使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剥离。教育部将在五年内按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独立学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学校由教育部颁发办学许可证。

26号令的出台昭示了独立学院规模扩张的结束,提高教学质量将成为日后的工作重点。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2月29日的全国独立学院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的主要任务不是增加学院数量和扩大办学规模,而是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在这个历史机遇期,相信河南独立学院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河南省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各个母体高校的帮助下,一定能够摆脱目前的劣势,紧抓机遇,步入增长型战略,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谐发展,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河南经济的腾飞乃至中原崛起做出巨大贡献。

[注释]

①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2007年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中等专业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豫教发规[2007]107号)[Z].2007-

05-30.

②课题组.2007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摘要)[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2):29.

③王方华,吕蔚.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17.

④博文管理学院.中国独立学院2005年峰会暨协作会会议纪要[EB/OL].http://

www.glite.edu.cn/Git/View.asp?ArticleID=2896,2005-10-08.

⑤赵观石,欧阳琰.独立学院“半独立”性问题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6(12):35.

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中国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研讨会会议纪要[EB/OL].http://city.dlut.edu.cn/docc/xyxw_detail_xw.asp?detail_id=1019,2006-

05-25.

⑦陈国维.河南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4):67.

⑧王伟.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3.

⑨Psacharopoulos G.Returns to Education:A Further International Update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1985(4):602.

⑩周济.试办独立学院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3-06-19.

作者:张玉新

独立学院创新性毕业论文 篇3:

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面临问题分析与研究

摘 要:独立学院从出生到发展再到提升是教育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它在教育部的监督管理下开始规范并向深层次发展。独立学院将向普通民办高校转型,教育部给了五年的过渡期,独立学院怎样在过渡期做好准备顺利转型,现在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打开独立学院的管理思路,为独立学院过渡期的顺利过渡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院校;五年过渡期;转型;问题;整合与洗牌

自2008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其中具体要求该办法施行之日起5年内,基本符合该办法要求的,由独立学院提出考察验收申请,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察验收,考察验收合格的,核发办学许可证。五年过渡期是独立院校生死攸关时刻,独立学院将面临向普通民办高校转型的严峻问题,不具备办学资格的独立学院将面临合并、关闭的境地。同时品牌好、重信誉、管理水平高的独立学院也面临机遇与挑战,整合与洗牌在所难免。规模和速度以及抢夺市场品牌资源将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其五年过渡期面临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独立院校的管理者提供参考,使其能够把握政策的主动性达到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占据竞争优势的目的。

一、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独立学院发展历史回顾

一般认为,中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标志。在创办初期,这类机构统称为“二级学院”,后期则称为“民办二级学院”或“新制二级学院”,对申办高校的“依附性”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简称“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与实施,尤其是部分独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功转变为民办普通高校,标志着中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出生期:借助母体高校办学,高校扩招以及资金不足的产物(1999—2002)

创办独立学院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循。初创时期,独立学院一般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对于普通高校如何与非教育机构尤其是民营非教育机构或个人合作办学的问题,缺少可以依据的具体规程。因而审批机关只是把创办“二级学院”当做高校在其内部增设一个附属机构一样来对待,所以并不去严格把关申办高校的资质和办学条件,只要申报一般都能获得批准。正因为如此,这些“二级学院”并没有获得至关重要的独立办学资格。母体高校不仅是这些民办二级学院的申办者,也是他们的管理者和实际上的拥有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国家宏观调控缺位的状态。

(2)发展期:增强办学自主性的独立期(2003—2008)

①法律开始规范:2003年,以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简称“教育部8号文件”)为标志,中国独立学院开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

②政府开始整顿独立学院市场:为强化对独立学院的宏观管理,教育部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原有360多所所谓“二级学院”进行清理整顿、重新登记。经过逐个审查,取消了其中100多所“二级学院”的办学资格,并对其中249所进行了重新登记。通过整顿,独立学院 “优”、“民”、“独”的特征获得了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由于其举办体制的公有性和运行机制的民营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因而这一时期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其弊端在招生工作中被充分暴露出来。一方面,这一时期独立学院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达到“三本”分数线且家庭具有支付能力的考生则越来越少。这导致独立学院之间展开激烈的生源竞争,不少独立学院钻“双轨制”下的制度空白,发生了“降分录取”、“代理招生”、“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对此,教育部于2005年发布通知,对独立学院招生工作提出了“五个不得”规定,即规定独立学院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组织生源或进行录取工作,不得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不得违规降低标准录取考生,不得以专科录取、按“专本连读”培养等。为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教育部还对已经注册登记的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招生情况和教学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纠正了违规问题。2005年,教育部对湖北省7所违规招生的独立学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减少了这7所独立学院当年的招生计划,并责成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区域内存在办学条件不达标、申办方和投资方未尽职责等问题的独立学院进行整改;2006年,教育部对6所完全靠租赁土地和教学行政用房办学的独立学院停止了2006年度招生资格,对38所自有土地、教学行政用房不达标的独立学院限制了2006年度的招生人数,对189所资产未过户的独立学院提出通报批评,对77所因统计报表填报错误或因计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而导致了办学条件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也给予了通报批评。通过一系列强化管理与政策引导,独立学院自主办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得到增强。

(3)整合期:向民办普通高校过渡及整合(2008—2013)

2008年教育部“26号令”的发布,解决了10年来一系列困扰人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办学者的疑难问题,使得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也更加清晰。根据教育部部署,将现有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将有一个5年的过渡期。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将会开创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部“26号令”不是针对现存独立学院推出的专项政策,而是为今后举办新的独立学院提出设置标准与管理办法。但在“附则”当中,教育部“26号令”依然对已经设立的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提出了一个5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将面临五种选择:或者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或者“回归”申办普通高校,或者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者并入其他民办院校,或者被终止办学资格。其中,对于那些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这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价值导向,也是多数独立学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由于独立学院具有本科起点的明显优势,因而它更应该成为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孵化器”。

2、独立学院现状

(1)正处于断奶期:当前,教育部规定的5年过渡期已经过去了3/5时间。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要求,做好迎接考察验收的准备工作。独立学院正在逐步脱离母体,进展情况不容乐观。断奶后涉及名称、人事、财产等资源重新配置问题,事情头绪多而且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供参考,所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2)正处于改革动荡期:由于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社会保障及福利的差别造成大量教师资源回归母体院校,所以这时的独立学院处于人员不稳定、教师资源青黄不接的动荡期。

(3)正处于资源整合期:独立学院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压力也越来越大。独立学院的管理水平全国普遍偏低,由于管理水平以及资金实力的不同导致部分独立学院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伴随着宏观调控的脚步独立学院的各种资源将重新整合。

二、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面临的问题分析

1、独立学院过渡期的出路选择路线图(右图)

2、过渡期面临的问题分析与研究

五年过渡期已经过了大半,但实际上原来的独立学院的过渡工作非常缓慢,主观上存在母体并不愿意瓜分原本属于自己的蛋糕,客观上存在母体与投资者利益分配、教师资源整合、基础投资不到位等问题,其中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如下:

(1)独立学院品牌管理问题——独立学院过渡后用不用母体高校的品牌

扩招使大部分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更确切的说是抓住了学生家长的心理。孩子学习不好能上个正式本科院校是家长求之不得的事情,宁愿付出昂贵的学费。独立学院母体的品牌符合了市场的需求,这正是独立学院朝气蓬勃的发展的基石。如果独立学院没有母体的品牌在做招牌恐怕招生会是个问题。因为普通民办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在中国教育市场中还没有被认可。

解决问题的建议:独立学院品牌在转型期乃至转型后是不能丢掉的,学校名称上离不开母体的品牌光环,避免走进一转就死的困境。

(2)母体院校与投资者权益关系问题——蛋糕怎么分

关于申办高校的权益,教育部“26号令”突出强调:普通高等学校对独立学院投入的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独立学院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资源和师资、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其相关费用也要按照双方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列入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关于参与举办者的权益,教育部“26号令”明确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都是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之一;独立学院出资人依法可以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从母体院校角度分析,这里“普通高等学校对独立学院投入的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的政策会使母体高校举办独立学院的收入大减,积极性会挫伤。因为母体院校对合作创办独立学院的优势最大的也是最值钱的是其名称等无形资产。从企业或个人投资者角度看,办学主体转型前后是有变化的,转型前主体是普通公办高校,转型后主体将变成个人或企业投资方。作为投资方合作办学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公益事业而追求的恰恰是利润最大化,这样会使独立院校为了追求利润会出现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更甚至是财务作假行为欺骗母体高校。所以普通高校与投资者的权益关系的大调整有可能使过渡的步伐变慢,甚至有的独立学院可能寸步难行。

解决问题的建议:独立院校与母体院校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本质是加盟连锁性质。母体院校的品牌、知识产权等作为无形资产投资理应得到回报。笔者建议投资者给母体一定加盟费恰恰解决了此问题。

独立学院想突出重围就要按照加盟连锁方式提出合作模式。普通高校的名称、知识产权、教学资源等做好评估,投资方在普通高校的制度的要求下有偿使用,每年给普通高校一定的加盟费,同时投资者须向教育部缴纳一定数量的办学社会责任保证金。其余事项完全由投资方独立运营。这样独立学院的独立性不仅仅是根据教育部26号部长令的要求,独立学院要做到7个独立(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是整个学院运营系统的全部独立。

(3)过渡期师资力量跟不上办学要求的问题——教师该走的都走了,留下的老老小小、青黄不接

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让原有公办院校的老师感到没有保障,所以在过渡期大部分教师考虑到自己的发展都开始回归母体。这样造成严重的后果是:独立学院的师资问题雪上加霜,表现在管理水平低下、教师良莠不齐更甚至到了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窘境。现在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师质量已经严重跟不上课程的实际要求,这将造成“残次品的出厂”,低质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将严重影响其学校的声誉。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独立学院生存有可能都是问题。

解决问题的建议:想解决此问题只能加大对教师的培养与提升的同时完善人才引进社会保障制度。让在独立学院任教的老师待遇更优越于普通公办教师方可留住人才。具体措施是:独立学院教师实行年薪制;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学院除社保之外还有学院的退休金制度作为双重保障;真正的人才则给予一定的独立学院的股份,把人才的发展与学院的发展捆绑到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达到留住核心人才的目的。真正达到:名校有名师、名校出名人的良性循环。

(4)过渡期独立学院的校舍及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学院发展的问题——巧妇难觅无米之炊

投资方投资不到位,对该花的钱花不到位。很多投资方运营模式是先期投入一小部分,然后就想从学生身上挣回来,然后再追加投资。这样做的后果是:学校管理层是巧妇难觅无米之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独立学院并不是完全的公益事业,投资者大多数按着办企业模式办教育其结果就是注重成本与收入,忽视教师与学生的质量。

解决问题的建议:独立学院的投资方如果想在教育市场中做大做强就需要具备百年树木十年树人的思想,在国外很多知名品牌的大学是私立的,这对我们投资者有可能是一种思路或学习研究的榜样。另外,投资者可以整合创新学校的毕业生创业资源,创办本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这样既可以安排学生就业又可以发掘新的项目为投资者的企业集团效力。

(5)投资者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的交叉问题——外行管内行,内行没权利

合作办学的投资方是企业,企业集团的高层往往会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强加到学校中来,这可能会造成管理的错位与失调,更甚至造成学院的基础管理与教学管理脱节或矛盾,就会出现外行管内行,内行不做事的人浮于事的状态,长期下去会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建议:所以在转型过渡期投资方要重视高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基础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培养需要与公办院校合作,以输出、交流培养的模式进行。校长负责制之下的各个管理层需要具有相应的管理权限,企业集团聘请公办院校业务精通的退休人士成立监事会进驻独立学院即可,没必要直接干预学院的日常管理。

(6)独立学院办学方向问题——专业与母体院校重复设置,大家在走同一条路

独立学院建立之初,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导致专业设置严重趋同,缺乏自身特色。普通高校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问题现在被社会培训机构占领,独立学院向什么方向办学需要跟上社会的脚步。与母体院校重复的专业做到完全不同也不现实,重要的是根据社会需求创新、市场细化。解决问题的建议:研究社会各种组织的需求,细分市场。把过于重复的专业砍掉,新设特色专业。例如:设置酒店采购专业、私人保镖专业、高级家政专业、公务员培训管理专业、汽车4S店管理专业、超市管理专业等。

(7)独立学院发展前景模糊、过渡期工作思路模糊问题——怎样把握市场发展脉搏,从哪下手,怎么办

独立学院发展十二年,马上进入成熟期。从市场空白到国家制度规范再到制度细化乃至法律的健全是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整个行业就会按着市场的需求进行资源整合,行业洗牌是必然的选择。独立学院这块教育市场中的大蛋糕会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进入,但它的资源是稀缺的(第26号令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只可以参与举办1所独立学院),那么有眼光有实力的投资者有可能对知名品牌的母体高校品牌资源进行垄断,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五年过渡期恰恰是市场洗牌的前兆。

某独立学院党委副书记认为,“法律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获得了真正的独立性。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应该是内在的、本质的独立,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提高内在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按照教育部的新规定,目前还有部分独立学院很难达标。”他认为,新规明确传达了一个信号:未来5年内,全国独立学院将进行一次大洗牌,这个“5年期限”也相当于给部分独立学院下发了最后的整改期限。

实际上很多独立学院的领导应经意识到“暴风雨”将要来到。有的独立学院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设置了一个班子两块牌子的做法,招生用的是母体品牌,检查时用的是自己新创立的品牌;还有的独立学院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母体院校领导的私有企业,这种整合很隐蔽也难那发现;另外就是真正的整合原有资源使母体及投资者达到共赢的合作办学模式。这三种情况只是在过渡期存在。

解决问题的建议:

①成立专门的班子研究市场:独立学院的改革是个系统工作,要求抽调精英人才组成过渡委员会。过渡委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独立学院的市场需求、研究国家宏关观调控政策、协调母体院校与投资者的关系、策划过渡期工作方案及流程、细化分解过渡期工作、对外沟通协调及组织验收工作。

②母体院校与投资者需要共赢:在法律的框架下寻找母体院校与投资者的共赢模式。一种合作模式可以是股份制合作:公办院校以无形资产出资经过评估算作股份,投资者投资土地及校舍等基础设施,法人为投资者,以股份制的形式独立运营管理。此管理模式不但需要董事会还需要成立监事会。另一种模式是加盟合作模式。投资者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加盟公办院校,每年向公办院校交纳一定的加盟费后独立经营。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种模式都须在国家宏观政策下创新。

③吃透国家政策: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把握政策的主动性。针对独立院校国家给予相应的土地供应政策以及贷款政策、学生政策等要学会运用。

④重点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独立学院的师资问题将是其发展的瓶颈。所以怎样建设师资队伍是个系统问题。从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开始,到招聘、岗前培训、岗中培训、业绩考核、职务升迁到解聘等系统中培养自己的教师及管理队伍。每年输送自己的骨干力量到国外学习是很好的途径之一。一定拿出可观的资金来鼓励创新和科研。有了好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校培养好的人才,才能做出好的民办高校的品牌。

⑤为学生服好务,达到良性循环:高校教育应该从招生开始应该是个为学生的服务系统。招生服务、在校教育服务、校外辅导及实践服务、就业创业辅导服务、毕业生校友联谊服务等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系统都要做好细节工作、体现人性化这样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来。学生的质量高学校的品牌就好,最终达到名师、名校、名人的互动效应。

确信,将来的独立学院市场会大浪淘沙,在中国教育市场中名牌民办高校将会在洗牌中脱颖而出。百年私立名牌高校将在中国教育市场中生根、发芽。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名片[OL] http://baike.baidu.com/view/37480.htm

[2] 王鸣琦,朱普社. 解读《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N]. 陕西日报,2008年6月12日

[3] 赵立春.独立学院的“优质资源”及其问题[J]. 2009:23-24.

[4] 马红翠,郭越新,孙亚辉. 欧阳东独立学院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OL].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5] 李维民. 独立学院的转设的四大问题分析[OL],http://gaokao.eol.cn/

[6] 李智干.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C].

作者:刘春颖

上一篇:非钱币性业务经济学论文下一篇: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