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金融保险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章阐述了培养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必要性,并对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索,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能力。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关键能力;就业作者简介:皇甫红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保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金融保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金融保险论文 篇1:

建立素质本位的高职金融保险课程体系

摘要:我国目前的高职金融保险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按技能本位的理念来构建的,但随着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于适应现代金融保险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按照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能较好地处理素质、技能和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保险人才。

关键词:素质本位;高职;金融保险;课程

1素质本位的内涵

在我国,最早提出素质本位职业教育这一概念的是解延年,他将此概念定义为:“所谓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和素质培养。”也有学者定义了狭义的素质本位职业教育:“加强学生弹性素质培养,由狭隘的职业岗位培养拓展到职业群、职业生涯,着眼于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情商的培养,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从事某种职业的健康心理和体质,是着眼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义乌金融保险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进行调查分析

选取了义乌部分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本调查是在2008年5月9-12日4天时间,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共计发放 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15份,问卷回收率100为%,问卷有效率为100%。银行的比例占50%,证券公司比例占37%,保险公司比例占13%。

问卷结果表明,62%的金融企业缺少营销人员,这与营销人员的流动性大有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留不住人,特别是拥有高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公司最为关注的是员工的敬业精神占了总数的45%,38%的人选择了工作经验,只有17%的人选择了学历。在对员工能力素质要求选择上,62%的人选择了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员工,60%的人选择了有较强的营销意识,58%的人选择了具有管理能力,也有49%的人选择了知识面广;而在问及从工作性质考虑,主要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有72%的人选择了综合分析素质能力,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综合性,而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就必须靠素质本位的教育方式达到,光靠传统的技能本位,我们的学生将不能适应就业。那么作为营销人员,在知识结构中,企业看重的又是哪项知识,65%的人选择了行业分析。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中,金融专业偏向技能本位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了,在金融危机的就业形式下,迫切需要具备综合素质较高的金融人才。相应地,我们就必须建立素质本位的高职金融保险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保险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形势,对高职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有大批懂市场、懂业务、懂营销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注重高职教育较强的良性衔接,创建素质本位的高职金融保险课程体系。

3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论,从保险营销和理财2个培养方向的课程进行分析,即高职金融保险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的性质出发,结合义乌工商学院金融保险专业设置的课程,初步对设立素质本位的高职金融保险课程体系进行架构分析。

3.1营销人员的素质及相应课程

作为保险营销人员,较强的营销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内涵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较强的营销意识,在这一素质中,我们要通过保险营销类课程来实现,如《保险营销实务》、《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保险营销的基本方法以及在保险营销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素质,营销的首要任务就是与客户进行沟通,而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保险营销过程中,与客户做到很好的沟通,通过社交礼仪及语言类课程来提升从业人员的沟通能力,如《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最后,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素质。从学到掌握是一个吸收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学习保险课程的专业知识,如《保险概论》等课程。在学习并掌握保险专业知识后,才能在保险营销过程中很好地加以运用。

3.2理财人员的素质及相应课程

理财是一个新兴的职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将有价物品存入银行,而是选择投资理财,使自己的资产有更大的升值空间。而这一行业的发展,给我们高职金融保险的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空间。合格的理财人员首先要具有理财类的专业知识,如《现代投资理财》、《证券投资学》等。在掌握了理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之后,再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素质,这一类素质要通过社交礼仪及语言类课程来提升,如《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同时,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仅对常规理财产品有很好的理解,对涉及理财相关领域,如收藏、艺术等,也要有全面的掌握。

4素质本位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基本依据是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具体说,高职专业金融保险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4.1稳定与变化、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社会的迅猛发展,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在一定时间内适应某个岗位的需要,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适应新岗位提出的新要求及随时转换岗位的需要。因此,高职金融保险课程的目标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坚持职业定向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即高职金融保险课程设置应考虑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

4.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在对学生进行金融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注意加强他们在金融行业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在所学理论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短期实践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把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4.3基础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而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高职院校金融保险课程应结合院校所处的地区及本校实情,从现实出发,找出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体现出自己的特色,重点提高课程设置的弹性和适应度,以确保课程设置的质量。就义乌而言,更多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避险,投资升值工具,加强对正确理财意识的普及等方面。

5总结

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立足于对金融保险发展趋势的把握,要从比较优势出发,构建动态的金融保险专业方向体系,宜根据金融保险专业方向的不同采取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不同需要,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分模块进行设置。

参考文献

[1]解延年.素质本位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走向21世纪的战略抉择[J].教育与职业,1998(5):11-13.

[2]张百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的医学专科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1,9(3):6-7.

[3]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11).

[4]陈凤英.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设置的探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4).

[5]康开龙等.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原则初探[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6] 倪筱琴. 高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开发[J]. 职教论坛, 2002(22).

作者:严 伟 黄晓兰

高职金融保险论文 篇2:

培养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

摘要:文章阐述了培养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必要性,并对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进行探索,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关键能力;就业

作者简介:皇甫红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保险。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探究”(编号:2013B265)的成果之一。

我国保险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对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需求巨大,应该说在保险行业工作的人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经过调研,发现保险行业员工存在“高流失率”、毕业生难以在保险公司生存等现象,这已经成为行业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达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除了要对在校学生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外,还必须依据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即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将来能在企业中生存,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关键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972 年德国的梅腾斯Mertens首先提出“关键能力”概念,并于1974年进一步将“关键能力(Schlucssclkompetenz)”定义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1]目前一般认为,关键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二者与专业能力共同构成综合职业能力。

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院长李德威在哈尔滨举办的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提出:“面向全球的职业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职业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表现在掌握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关键能力’”。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在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学生及职业人士的职业核心能力,即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流趋势,还是国家倡导的能力本位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二、提高“关键能力”的途径

1.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信念。前些年,保险行业虽然人才需求量大,但需求短视,需要的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外勤员工。人才缺口巨大而员工供应不足,造成保险业进入门槛过低,外勤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且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人们对商业保险的评价不好,行业社会形象大打折扣。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招收的是“四批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郊县和农村,对保险行业缺乏认识。

保险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保险教育工作非常重视,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如今,《保险伴我一生》知识读本已出现在中学课堂上,为造就具有较强保险意识的公民奠定了基础。而以房养老政策、银行倒闭政策、国家将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提高至大专等举措,均为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保险市场的迅猛扩张为保险公司对大专及大专以上人才的需求注入了活力。因此,新生入校要做好以下两件事:第一,必须对学生进行金融保险专业思想教育,使之初步认识保险,了解保险的意义和功用;第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使之明确奋斗目标。学生除了明确学习知识的目标,还要明确“与人交流、沟通、分析与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方面的目标,即在校期间努力培养关键能力,以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构建“关键能力”培养的内容与方式。在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学科体系讲授基本知识、方法和原理,帮助学生弄懂重点与难点。但在高职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加强专门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整体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同时得到关键能力的训练。因此,专业教学团队首先应依据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核心能力,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做到专业与产业(岗位)对接。教师应根据保险实务优选教学内容,融入保险从业资格证考核的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以学生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以实际保险工作任务为驱动,围绕保险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笔者承担的是金融保险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实践将教学内容分为3个模块:第一块是理论知识,第二块是素质培养,第三块是保险实务。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分组教学法,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探究互助、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渗透素质培养,按6个模块“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实施,分别是职业核心能力全国统一测评大纲八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前6个。[2]

针对高职保险专业生源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开口说话开始进行关键能力训练。例如,安排学生根据案例表演小品,以培养合作意识;给学生布置收集保险公司招聘信息的任务,以了解保险业、保险公司的状况;要求学生会运用PPT宣讲、会从网上选择每周经济新闻、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在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发挥创造力,又可提升思维,经常有创新带给大家欢乐和启迪。在保险实务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采用案例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章节,如《人寿与健康保险》中讲到具体的险种,可邀请保险公司的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介绍最新的险种;也可邀请保险公司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还可安排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参与保险代理从业资格证考试,并在业余时间跟岗,为逐步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做好准备。

3.课外“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可分为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三部分。[3]

(1)结合保险工作的特点。保险业的大部分岗位,如保险营销、金融机构客服专员、理财经理等都属于服务产业,工作对象是动态、有思维和行为的人,而且每个顾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这项工作的特点是具有服务性、双赢性,还充满了竞争性。工作技能通过知识素质的应用灵活程度、客户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等来衡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应从入校之初着手,派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担任新生的班主任,专门负责专业指导,并与辅导员一起负责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2)开展职业规划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明确专业思想和培养目标,了解将来工作的职业范围,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毕业要求等。在校时间短暂,刚入校就应考虑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并做出职业规划。

(3)军训是培养新生关键能力的途径之一。关键能力中的五常管理(常清理、常整顿、常清洁、常维持、常自律)、团队合作、执行力,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每个学生轮流负责一个岗位,鼓励学生参加学院(或学校)学生会、团委、社团的干部竞选。通过这一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力、领导力等,让学生认识到孤掌难鸣的道理,学会与人合作,发挥团队力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形成阳光开朗、积极向上、不怕挫折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积极参与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例如,到社区宣传保险知识、勤工俭学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增加了社会经验,还能够培养自律、自控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参与学校社团(如足协,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戏曲协会、舞蹈班)、“青协”、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如商务礼仪大赛、创业规划大赛、保险知识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假期社会实践等途径,培养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关键能力。

4.校企合作,培养“关键能力”。与行业共同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中关键能力培养贯穿于保险专业课程体系的素质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行业定向拓展课程,也贯穿于以实验、校内外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等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金融保险专业采用“岗、证、课相融通,通过与保险公司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为了实现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机对接,该专业不仅和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而且让企业介入学生的职业规划、见习、社会实践、校内外实习实训、跟岗、顶岗等教学全过程,初步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逐渐形成特色。该专业将对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为保险界输送高素质人才,因为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2]职业核心能力全国统一测评大纲(试行)[Z]. http://www.hxnl.cn/a/notice/peixun/202.html,2009-9-19.

[3]职业核心能力[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61822.htm,2013-12-16.

(编辑:梁向阳)

作者:皇甫红琴

高职金融保险论文 篇3:

浅析《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对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

【摘 要】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理财行业等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应用型、技能型金融人才为目标。《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是直接对应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工作岗位,强调仿真教学模式,逐步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能力

随着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方向是针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各金融行业输送基层从业者,是合乎市场要求的金融业务人才。《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作为金融保险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能够较快掌握柜面业务的操作要领和规章制度,并能在反复练习后达到相应的操作标准,为其将来去银行一线岗位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以金融企业岗位设置的层次特点来看,目前占有较大比重的仍然是操作应用型一线员工。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便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准确定位,深入行业,全面强化职业,促进优质就业。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和专职性.其普遍任职于证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一线技能型服务人员。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既懂金融,又懂营销、会理财、善管理并具有一定后继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层技能型人才。其中商业银行一线综合柜员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各商业银行及其金融机构临柜交易、客户服务营销、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作,能够全面、系统、规范地处理银行个人储蓄业务、银行卡业务和客户经理业务。

二、以岗位职业标准为核心,明确《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教学目标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是金融保险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必修课程,课程直接对应从事银行柜员、理财经理等岗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指向的最基本的岗位并符合金融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1)《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概况。《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是以完成商业银行柜台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扣职业专项能力培养的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程序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具备商业银行营业部工作环境并配备银行营业部相同设备和软件的实训室作为上课场所;以具有商业银行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组织教学。(2)《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通过仿真的商业银行工作场景和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软件进行大量仿真的商业银行操作,可以训练学生熟练从事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职业能力,同时对应银行柜台服务客户、面对客户的特点,本课程亦能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其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掌握初步的金融理论知识和经过基本的财经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立足银行柜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规定、基本规程,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业务规程的教学和训练,通过在仿真的商业银行工作场景中运用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软件进行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操作,训练学生熟练从事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能力。(3)《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整体设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整体设计在于每个工作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按以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工作任务模块都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临柜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模拟银行仿真操作设备、仿真业务凭证、业务印章、业务操作程序,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银行综合柜员岗位的职业能力。运用科学的课程开发方法,实现了课程体系的整体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确定其能力培养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与银行一线柜员实务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因此银行柜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和可移植性,这为在教学中实现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突出该课程专业课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除保留传统的课堂系统讲授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创新,灵活采用项目小组工作法、分角色实训法、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积极达成项目训练目标。(1)教师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为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方式,课堂讲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的讲授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和银行柜面操作系统软件及银行柜面用具,老师介绍每种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向学生展示每个项目每个模块的基本流程,具体的业务操作由学生自己先摸索、先思考,老师再解答学生动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使学生对每个业务的系统操作有个更深层次的认识。(2)项目小组工作法。项目小组工作法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需要时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攀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帮助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3)场景模拟法。《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主要学习工作任务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完成“个人储蓄业务”、“对公存款业务”、“贷款柜面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等多个教学工作项目。利用模拟银行的仿真环境,根据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运作的程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柜员和客户,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要求不同角色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变换角色,最后形成业务操作报告,并将其作为该门课程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利用仿真现场教学,让学生与仿真的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4)学生实训比赛法。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几个实训任务,然后限定时间,让所有的学生开始实训比赛,比赛考核以完成的时间和完成的质量为准。每次实训比赛结束,作好成绩登记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5)专家讲座。定期邀请银行工作人员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可就柜面操作、信贷业务、内部机构服务、金融产品营销等各方面,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信息更为畅通,为学生了解更多银行 实际状况,也为学生熟练走上工作岗位做铺垫。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作为金融保险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从教学整体思想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仿真模拟银行环境中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最终能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 考 文 献

[1]郑晓玲.基于职业能力本位《商业银行业务》实验设计[J].现代教育.2010(8)

[2]杨波.基于《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课程校内实训思考[J].商情.2012(2)

[3]陈意新.《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4]游跃.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发展研究.2007(12)

项目基金:本文系湖北財税职业学院社科课题“培养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C07。

作者:姚惠

上一篇:剑术运动研究论文下一篇:饭店绿色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