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职金融专业论文

2022-07-03

摘要SPOC基于MOOC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优质的MOOC教学资源与常规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不足。在现代混合学习视阈下,结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高职金融专业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普及的条件,分析教学内容,重组课程开发,形成多元评价,构建SPOC新型课程模式,可以推动金融专业发展与创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优化高职金融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化高职金融专业论文 篇1:

高职金融专业师生互动在信息化教育平台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展迅速,高职金融专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所吸引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金融专业的教学效率必须快速提升,师生互动是现在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重视的,师生良好互动有利于教育教学成效的提升,对于高职教育工作的升级有积极作用,现在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出现,让师生互动变得更加便利,但是要想实现信息化教育平台在高职金融专业师生互动中的作用最大化,就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研究信息化教育平台中怎样更好的改善师生互动现状。

关键词:高职教育;金融专业;师生互动;信息化教育平台;运用

引言:现在社会中对于个性化、师生关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职金融专业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从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入手。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信息化手段带入教学工作中,现代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搭建,让教学资源的获取更加便利,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信息化技术对于交流环境的优化作用突出,高职教育中师生互动不乐观,一直是影响制约高职金融专业教育的很大问题,师生互动在信息化教育平台的运用研究,有助于高职金融专业教育的升级改革。

一、高职金融专业师生互动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对于金融领域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为了满足金融人才的需求,高职金融专业不断提升教育效率,师生互动对于高职金融教育教学有促进提升改善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师资力量略显匮乏,师生互动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学生规模庞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及时关注

金融专业人才在现在市场经济中需求较高,金融专业极具发展潜力,专业学生未来发展前景一片看好,所以现在金融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但是学生规模急剧扩大,师资力量方面没有突破进展,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群体对于教师的需求[1]。师生互动对于高职金融专业教育来说,极为必要,但是现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疲于应对,面对师生互动的需求,很难满足。而且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费时费力,对于改善师生互动现状没有较大帮助。

(二)现实环境下,师生互动交流环境不理想

现实环境下,不借助于现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于高职金融专业师生互动情况的改善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教育工作需求,对于师生互动的重视明显不够,同时师生互动交流的氛围不足,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没有架起,师生互动只能存在于个别学生与个别老师之间,由于现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老师面对大班授课的情况较多,对于学生的关注较少,而且,教师只对学科负责,导致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割裂[2]。

(三)师生互动时间较少

教师数量难以应对现在急速扩张的高职金融专业学生规模,同时高职金融专业对于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严格,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课程,为了教学进度,师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互动的时间很少,难以达到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效果,对于高职金融专业来说,学生需要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来满足对于金融领域知识的积累[3]。师生互动时间少是对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提高的极大约束,高职金融专业比其他专业更加需要高效率的师生互动来达到提高学生金融知识储备量。

(四)学生实际面对老师互动有心理压力

高职学生群体大多都是在高考中失利的,对于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的监督,需要师生良好互动来构建学习自信心,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仅缺少必要的时间,而且高职学生一般对老师有畏惧心理,所以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很难收获预期效果。现在的高职金融专业本身,师资力量薄弱,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疲于应付,高职学生对于面对面互动的畏惧,也导致了师生互动这一活动的一直难以实际推行、提高。

二、信息化教育平台中高职金融专业师生互动的优势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被频繁运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教育教学领域对于社会变化以及社会高科技的升级发展比较敏感,高职金融专业处于本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现代社会对于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4]。所以课本上的知识难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要求,为了提高现在高职金融专业培养出来人才的价值与竞争力,师生互动提高高职金融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已经体现出来,信息化教育平台为师生互动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在实际运用中显现出其特殊的优势。

(一)打破了师生互动时间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师生互动受限于技术等现实环境影响,所以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互动,但是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构建将师生互动的时间空间限制打破,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等直接进入信息化教育平台与教师进行及时互动,同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课堂之外的互动,也变得更加容易,避免了师生互动对于教学进度的影响,同时贴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高职金融专业的呃教育教学工作更容易开展下去[5]。信息化教育平台的首要优势就在于对于传统交流形式的颠覆,传统的师生互动离不开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面对面交流对于时间空间的要求高,现在高职学生既需要进行良好师生互动,又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交流,信息化的教育平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加自由、良好的环境

信息化教育平台优势还在于,师生互动不用让学生直接面对教师,高职学生一般對老师有畏惧,信息化的教育平台所提供的互动环境,交流氛围更加自由,学生不必顾忌老师,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信息化平台中的互动更容易激发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欲望,学生可以自由抒发己见,创造了自由、积极的高职金融学习氛围。

(三)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与教师之间进行良好互动的平等机会

传统的师生互动更容易产生于极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试教育已经极大的消磨了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所以长此以往,高职金融教育暴露出来很大问题[6]。信息化的教育平台让师生互动变得更加便利,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的机会相等,所以更容易实现良好互动,学生也能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四)打破了原有的进行师生互动的限制

传统师生互动受到了现实环境的极大限制,不仅是在时间、空间上,更是在学生与教师的实际关系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师生互动变得更加便利,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于高职金融专业师生良好互动的实现由极大帮助。

三、高职金融专业师生互动在信息化教育平台中的运用策略

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构建对于高职教育本身也是很大的颠覆,高职金融专业最近几年特别火热,金融专业人才市场的火热,为高职金融专业带来了庞大的学生群体,师生互动在这一现实环境下,要实现显得更加艰难,但是信息化的教育平台带来了很大改变,师生互动能够在教育平台中实现,实际教育中师生互动在信息化教育平台中的运用需要不断探索,下面提供参考策略。

(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教育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及时分享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最有效,也是一直以来,受到关注最多的,教师要想实现教育课堂上的良好师生互动,可以在课堂上即时分享教学资源,让学生对于需要学习和讨论的知识进行基础的了解,有利于互动更加高效[7]。学生对于知识的系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的分享费时费力,信息化教育平台上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获取,减少了经济金融信息时效性的降低风险。师生互动的改善对于学生积极性也有很大要求,信息化平台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平台实现师生讨论的开展

现实的师生互动对于时间的要求极高,学生规模庞大,要将这些学生在课后凑齐显然不太轻易,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时间又太少,信息化平台中的师生互动,解决了这些问题,教育平台中师生能够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多数学生都可以利用手机登硬件设备实现直接参与,对于学生在互动方面的积极性调动有很大帮助,同时教育平台中的师生互动,容易引导,有较强的目的性,不会偏离教学最终目的,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对学生提供知识指导,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师可以在教育平台上提前上传资料,让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统一讲解

教师提前上传教学资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后台可以将自己不懂得知识点预留,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教师不必进行基础的讲解,可以直接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教学,增加了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同时平台后台的师生互动也对学生学习自信息、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上传资料,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可以实现更好的师生互动,促进知识吸收[8]。

(四)教育平台中教师即时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自信

教育平台对于交流的极大便利,在师生互动方面展现的更加明显,师生互动中极大问题在于学生不主动,教师不积极,信息化的教育平台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账号与教师进行互动,减少了学生直接面对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也更加轻松,改善了师生关系,减少了师生互动的阻碍。

四、结束语

师生互动在近几年以来受到了教育领域的极度关注,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提升,高职教育的成效必须改善,师生互动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受到关注。传统环境下,师生互动困难,现在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搭建,师生互动氛围良好,互动环境便利,对于高职金融专业师生互动的改善有很大帮助,但是最大效果的实现,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大考验,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章金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一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7(01):84-87.

[2]刘凤娟,郭胜大.人才供给侧改革的O2O混合式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以物联网环境下金融专业理论课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05):67-71+79.

[3]周建松.以课堂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职教学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5-78.

[4]张国民.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基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课程组实践[J].职教通讯,2015(10):70-73.

[5]朱艳.信息化时代高职英语立體化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03):75-77.

[6]李俊.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道[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25-27.

[7]林叶之.“互联网+”战略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88-90.

[8]牛炜焱.创新互动模式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3(02):45-46.

作者:崔立群

优化高职金融专业论文 篇2:

混合学习视阈下高职金融专业SPOC课程模式构建

摘 要 SPOC基于MOOC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优质的MOOC教学资源与常规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不足。在现代混合学习视阈下,结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高职金融专业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普及的条件,分析教学内容,重组课程开发,形成多元评价,构建SPOC新型课程模式,可以推动金融专业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混合学习视阈 高职金融专业 SPOC课程模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此指导思想引领下,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纷纷设立以金融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金融投资理财专业。目前来看,金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专业基础薄弱,优质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SPOC是将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提供了资源、环境和理念的支持。在现代混合学习视阈下,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普及的条件构建SPOC新型课程模式,结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高职金融专业特点,分析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推动金融专业发展、改革与创新。

1 SPOC概念解析

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分校Armando Fox(阿曼多·福克斯)教授率先提出了SPOC这一概念,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翻译为“小众私密在线课程”,这一概念是与MOOC相对而言的。SPOC充分利用MOOC教学资源中的各种素材,将微课视频、学习资源、训练习题,课程测试、教考系统、课程平台等应用到有限定性的实体校园内,最终通过教学过程翻转,实现优质MOOC教学资源与常规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不足。

2 混合学习视阈下高职金融专业推行SPOC课程模式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现实中高职金融专业教学主要还是遵循因“有”施教,尚未达到按“需”培养。部分院校对于金融职业教育的理解还是以“金融基础知识+行业基本技能”为中心,忽视了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协作意识、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理念的培养。金融知识、业务能力、互联网技术、变革意识、职业习惯等即便写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实质性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与职业化资源做支撑。在SPOC课程模式下教师在了解学生特征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SPOC课程形式,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帮助学生在训练中感知、理解、构建知识,并逐步将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2 有利于激发高职金融專业教师热情,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都存在着教学任务繁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须穷尽心力去设计和制作这些MOOC课程,很多时候遭遇到技术短板,外部支持有限。SPOC让教师更多地回归校园,回归小型在线课堂,成为真正的课程掌控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任务模块和学生学情,布置学习任务和考核标准。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协同合作、相互竞争和考评压力下开展自主学习、自主训练。通过教学过程的翻转,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关注度,主动学习和信息搜集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在互动中获得提升。

2.3 有利于增强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化了课程体验感受

金融行业财富集中、保密性强,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深度融合式的校企合作难度较大。同时高职学生往往不具备独立经济能力,对于金融、经济现象对实际生活影响的感受度不高,证券投资、理财规划、保险保障的现实体验不足。SPOC通过设置广泛、多样、复杂的课堂情景,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切合应用到真实场景和实际问题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如以典型岗位的工作要求为指引,覆盖金融职业领域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金融市场动态、行业监管、产品演变、业态变化、典型岗位描述、职业从业资格标准等等,对增进学生对金融职业的理解大有裨益。

3 高职金融专业SPOC课程模式构建重点

(1)如何采用精熟教学法创新高职金融课程。精熟教学法中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堂课程不再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划分,取而代之是根据学生对课程相关核心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成绩来确定。在SPOC课程模式下教师应该按照每个学生个人的学习节奏实现对专业知识循序渐进的掌握,并且为创新和改变创造文化氛围。

(2)如何构建高职金融课程的学科知识图谱。在SPOC课程模式中知识图谱意义重大,它是安排学习进程的依据,指导学生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并不断深化提升。那么,如何构建高职金融课程的学科知识图谱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知识精加工型学习转变为从构建知识图譜到创造机会图谱,形成以效率提升为目标的课堂生态。

(3)怎样搭建教学反馈与在线互动平台。SPOC课程模式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保障,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教师要随时记录分析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情况,当学生未能掌握相关知识点时候,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继续学习直至攻克困难。

4 高职金融专业SPOC课程模式应用难点

(1)如何解决课程的弹性问题。学生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之前所学的概念,教师如何确保按照每个学生个人的学习节奏实现对金融专业知识循序渐进的掌握。

(2)如何构建契合学生心理的学习路径。当老师对现有的金融专业知识体系再认识再整理时,如何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前后衔接的关系,精准地指导学生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并不断深化提升。

(3)如何警惕在线课程的过于“碎片化”倾向。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与金融专业知识体系化存有矛盾,在课程设计、在线资源整合时如何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5 混合学习视阈下高职金融专业SPOC课程模式构建

5.1 基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SPOC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高职院校依托于金融专业自身发展特点和大金融市场环境,针对金融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开展SPOC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应选择核心课程作为基本课程单元,如:金融学原理、互联网金融概论、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实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会计实务、金融产品营销、理财规划、网贷与众筹、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评估基础等课程。每门课程教学内容都涵盖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标准、适用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习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微课视频库等内容。

核心课程设计课程分为基本信息模块、学习内容模块和交互活动模块。课程基本信息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大纲、学习目标介绍、学习时间要求、知识的储备要求、考评方式和标准等内容。学习内容模块围绕着概念类、记忆类、结构类的内容展开;课堂教学采取翻转模式,在翻转课堂中以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中心,教学形式主要采取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文化体验和情感沟通的方式。

5.2 结合高职金融专业特色,进行高职院校金融专业SPOC课程模式的组织与开发

SPOC课程模式的组织开发要通过分析高职金融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利弊,结合SPOC平台,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学习者素质、岗位需求、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为基础,深度融合多种开放教学资源、优质教学方法、新型教学媒体的教学系统。

学习者在SPOC平台上进行视频学习、在线测试和课程讨论、课余调查之外,还可以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如视频交互答疑、虚拟实验、教育游戏等。课程开发过程中,应优先搭建课程主题框架,结合SPOC平台运用情况和课程进度、教学要求及授课时间,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后续章节的设计方案,做好课程建设的持续推进。SPOC 的课程资源组织与开发由金融专业教师团队主导,团队成员包括任课教师、教育技术人员等。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引进、自建、改造,即引进优质MOOC课程资源,建设自有SPOC课程,或把校内已有精品开放课程进行转型升级,改造成SPOC课程。同时SPOC学习策略要遵循学习方式的选择个性化,允许学习者在SPOC平台上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以及学习进度,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进行泛在式学习。

5.3 依托云教学空间平台构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SPOC课程模式教学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是SPOC混合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金融专业是一个受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专业,需要不断推陈纳新,调整优化。基于云教学空间的大数据分析技术,SPOC平台可以获得形成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将SPOC平台的作业、单元测试以及在讨论组中、面对面教学中的课堂表现及作业赋予一定权重,根据学习者学习活动中的变量,提取相应数据并进行分析;第二,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游戏性小测试,通过游戏促进学习者学习内容的掌握与应用,并在过程中完成教学评价;总结性评价则通过对学习者线上结业考试及传统学校的期末考试综合评定。

SPOC是MOOC的继承、发展与超越。通过教学内容系统设计、课程资源组织开发、教学效果多元评价,建立符合现代学生需求的金融专业SPOC课程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高职金融专业教育资源获取成本,加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11.

[2] 张琪.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4):55-61.

[3] 顾小清,冯园园,胡思畅.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5(3):39-48.

作者:付慧莲

优化高职金融专业论文 篇3: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

摘 要: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定位不精准、校企合作不足、师资机构不好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借鉴英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优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金融 人才培养 创新 比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需求提升,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在经济新常态时期,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各行业对原本知识型的人才需求饱和,更倾向于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的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高职学生在职场上也缺乏竞争力,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现行高考制度中,这些生源都是被普通高等教育在高考中所淘汰的,社会对这批学生的固有认可度低,另一部分原因是高职教育并未做到使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明显提升,有些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性仍然较差,或有些岗位在岗前培训后能够使应聘者的技术技能达到一致,使高职学生的优势弱化。

二、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

1.现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借鉴与学习了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人才培养的过程来划分,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产学研结合型、订单型、就业导向型、双证书型等。产学研结合是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与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核心竞争力为主,同时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为企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是集学科教育、技能教育、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型是一种更加深度合作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需求,对学校的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非常认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从多个不同专业或同一专业中挑选合适人选,通过虚拟班或者实体班的形式,进行一年或两年的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金融机构工作。就业导向型,指高职金融专业根据行业变化与市场需求,以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规格需求为人才培养方向,开设专业,以达到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率的目标。比如,有些学校在互联网金融热门发展时,新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双证书型,指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规定的金融专业证书。以证书来推动本专业的教学,推动学生知识或实践技能的提升,使学生毕业后对今后的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加强。

2.问题与原因分析。当前的高职金融专业教育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2.1人才培养的定位难以适应金融行业的快速变化。

2.2金融机构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学历准入要求高。

2.3行业的深度合作难实现,导致课程中的实践环节难以深度实施。

2.4师资力量存在金融行业经验欠缺的困境。

2.5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难达到金融机构要求。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层次单一,只有大专层次,没有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而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增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不高。金融机构成为工作体面、高收入的行业代表,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行业本科学历人才的供应量大,金融机构顺势提升了学历的要求。金融机构订单型培养人才往往集中于个别院校,对院校的品牌要求较高,其他院校难以合作。金融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才较少流动到高职院校成为教师,而教师赴金融机构实践锻炼也只能进行相对浅层的实习,因此这会影响教师的实践水平。部分毕业生的集体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弱、吃苦耐劳欠缺、心理素质低等问题会限制其符合金融机构的素质要求。

三、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1.英国BTEC模式。BTEC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是英国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授予机构。英国的BTEC课程分为证书课程与文凭课程,在诸多实用领域都有相关资格证书可以获取,证书的层次可以分为初、中、高级。BTEC高级证书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两年的课程,取得该高级证书可以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BTEC的课程的优点是,攻读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得到与就读普通大学一样的资助,课程的学习时间短,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企业更愿意聘用攻读BTEC课程的毕业生。

2.德国模式。德国高职教育为双元制模式,也就是在高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习技术技能,特色为培养模式与本科和硕士教育相结合,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参与德国的双元制高职培养的院校有:职业学院、应用科学大学、综合性大学。职业学院是由企业建立的高职教育机构,高中毕业生与企业签订教育合同,学生在职业学院接受理论教育,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企业的实践教育和职业学院的理论教育采取三个月或六个月交替执行的模式,或在职业学院实行理论、实践教学期交替的模式。应用科学大学类似于我国应用类本科院校。在德国,这类大学学制3-5年,学生在取得高校入学资格后,可以申请学习双元制课程,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综合性大学也为学生开设双元制课程,学生既接受学校理论教育,也接受企业教育,毕业后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学士学位和合作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德国双元制教育过程中,企业为双元制学生支付一定的教育费用和实习费用,同时学年中也可以获取工资,学生结束教育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且毕业后的工资要高于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校企紧密合作,将知识、技能、素养的教育内化到教育的過程中,实现了共赢。

四、我国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路径

1.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素质要求。高职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法律意识、职业纪律的形成,使学生强化专业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礼仪,成为善于沟通表达,团队意识强,具备上进心的人才。

2.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2.1集群式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对金融相关专业群可以以大类招生的方式录取学生,使学生在大一能够学习到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大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的分支类别,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扩充自己知识与技能。大类招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也利于学生的职业相关素质的形成。

2.完善多方共建的实践支撑体系。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政府应在立法层面上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将职业人才培养作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金融机构与学校在培养人才、培训新员工、员工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建设“专精尖”的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资源库,引入学校为兼职教师,或在实践基地为指导教师。过去的专业建设以教研室为单位,这种结构容易形成团队的不开放合作,而通过建设教学与科研团队的方式,形成矩阵式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对本专业的服务能力加强。建设联盟式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双轨制实训实习体系。通过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推动,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合作联合招生。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实验基地,使学校的实训基地免费提供企业作教学、科研之用,企业的实训基地可供学校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职业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2]应海芬.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读写算.2014(20):186-187.

[3]吴文英.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17):111-113.

※基金项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2016YB14).

作者:应海芬

上一篇:中国金融面临冲击论文下一篇:外部审计盈余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