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融入高等教育论文

2022-04-30

职业技术教育融入高等教育论文 篇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人数已占我国高校在校人数的半壁江山,但是从培养目标上看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这既背离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初衷,也给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成人”的视角,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分析阐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的融合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融合

一、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定义阐析

1、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偏重于技能型,专业设置体现职业性,课程内容注重应用型,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条件设备体现仿真型,师资队伍是双师型。从技能型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包含专业技能、心智技能和基本技能。其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有主次之分,但又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受过高职教育的大学生具备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2、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意义

1、是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来说,职业技术是谋生的技能,技能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物质回馈上的区别,通常技能水平越高,回馈越高,反之亦然,但有时候也不绝对,并与靠体力谋生有本质区别。人文素质水平高低可以体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端正,也可以说是待人接物的水平如何,主要从幸福感上表现出来。两者的有效融合是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只有职业技术,缺乏人文素质,则只能停留在最基本的谋生基础上;反之,如果只有人文素质,职业技能不高,则人文素质不能有效体现,更缺乏在社会中立足的本领。只有内外兼修,促进硬本领与软实力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是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鲜明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在突出技能型的同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3、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任何一个单位用人首先需要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这是用人的基本条件;其次还需要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两个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基本要求,因为用人单位不同于学校这类培养人才的单位,它如果培养一个人不仅需要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还要担心培养的人才跳槽的可能性。现在所说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有时候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这就倒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现状

(1)、领导重视层度不同。高职院校领导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程度比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一是干部选拔上,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大多从事过专业技术教育,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干部相对较少。二是经费投入上,专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一般占学院教学经费投入的三分之二以上,远远超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三是专业技术教育的学时安排数量,师资力量的引进力度等远远超过了人文素质教育。

(2)、課程设置不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从培养本目标出发重点突出了应用技能型,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一是技术教育占据了课堂的主流,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以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形式出现。在课程设置上两者发展不平衡,有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熏陶的倾向。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未能交叉融合进行,而是各自为政。三是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专业技术教育要求更严更高,更见实效;人文素质教育本身比较务虚,不易量化考核,在评价上也可有可无。

(3)、教师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有的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技能不熟,不能胜任教学任务,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愿望。二是日常行为不能约束自身言行,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举止粗俗、不雅,给学生造成了老师就是这样的素质,我也可以这样的印象。三是有个别教师道德品质败坏,利用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崇拜心理玩弄女学生,既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深深伤害,更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名誉。

(4)、校园文化熏陶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喊口号、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一是校园文化大多以学生活动的形式体现,学生活动的开展以吃喝玩乐为主,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传承少。二是活动开展讲场面、搞形式、内涵不足,即使有时候想表现出内涵,也仅仅体现喊口号上,行为上表现不明显。三是校园活动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不够突出,没有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在学生活动中实践运用出来。

(5)、学生的个体有差异。有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关系第一、道德品质低下的现象。一是在学习生活中突出自我利益,不肯吃亏。二是碰见困难和问题,首先不是找方法,而是想通过花钱或找关系解决。三是不懂得感恩,别人为其做了一百件好事,只要有一件没做好,就心生怨恨。四是对待感情如同儿戏,以玩弄异性为荣,没有荣辱感,道德品质低下。五是对待技能学习能混就混,为人处世投机取巧等。这是人文素质严重匮乏的具体表现。

2、原因分析

(1)、观念因素。高职院校领导层没有在观念上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一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层从学院发展的自身角度出发,为迎合市场需要,培养的学生以就业为目标,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实践、轻德育的现象。二是学院领导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没有整体规划,针对性不强,上行下效,没有在全院形成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共识,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全员育人的氛围。观念上的错位,进而导致行动上重视程度不同,两者发展情况也产生了差距。这两种现象不仅削弱了人文素质教育,还为高等教育留下了隐患。如:学生群体矛盾频发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学生职场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2)、课程体系设置因素。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专业针对性很强。二是自从国家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来,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开始借鉴,学习本科院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许多学校课程设置简单,流于形式,那些与市场经济和现实紧密联系的选修课几乎没有。三是有些学校选修课不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实际需要开设,而是本末倒置让老师选课程,再决定开设。各校开设最多的也是国家硬性规定的“两课”,其他人文素质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几乎没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缺乏顶层设计。

(3)、教师因素。一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合并升级而成,中专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不宽广,人文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不高。而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人处世的原则、治学精神、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有些学校的辅导员只管学生日常生活及政治思想表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关心不够。而任课老师只关心学生对自己所授课程的学习,不管学生日常表现。三是教学管理人员通常只管本部门的工作,缺少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更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

(4)、校园文化氛围因素。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相对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来说,通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各级各类社团文化活动,对提高或者说潜移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内涵建设不足。学生活动的开展没有从高尚的人格塑造、优雅的气质培养、良好的修养锻炼等人文素质提高入手,更多的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缺乏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更没有从大学生“成人”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教育。

(5)、校外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很多的挫折和失败,这其中有家庭环境的因素,也有社上不良风气带来的影响等等。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反映了他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较差,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养成了孩子胆小自卑或倔强不讲理的性格。二是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上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影响,为了追求享受和物质利益,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讲仁义道德,缺乏“为人”的准则。

四、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途径

(1)、转变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决策层思想上要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职业技术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把职业技术比作学生的硬实力,那么人文素质就是软实力,这可看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两极,只有两者协调平衡发展,让学生技能精湛,人文素质高,才能使其真正意义上“成人”。其次,决策层要在办学经费、政策、人事安排上向人文素质教育倾斜,在校内形成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加大力度弥补这个短板,使之经过一个阶段达到与职业教育同等水平,则学校的发展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再者,学院领导要在行动上主动谋划人文素质教育学科发展的方针办法。一是要把自身优秀的人文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向师生进行传帮带。比如近些年一些大学校长利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向广大师生传经送道,弘扬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就受到很大欢迎,社会影响也很大。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处平台的优势。高职院校领导因工作需要每年各种学习考察交流比较频繁,在这过程中可把先进的理念、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我所用,以此推动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2)、改革课程设置。一是要增加人文素质学科学时。针对人文素质学科教学和实践环节相对职业技术教育学时较少的情况,要明显增加人文素质学科的学时,使之达到技能教育相同或接近的水平。做到小平同志说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二是各校要切合实际安排人文素质课程,不能盲目照搬照抄。每所学校素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情况不一样,校情和学生素质也不一样,有的学校做得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另外一个学校可能就不见得行得通。所以一定要清醒定位,围绕培养目标,紧密与市场相联系,從实际出发设置人文素质课程。避免橘生南为橘,生北为枳的情况。三是要加强人文素质学科课程的顶层设计。首先无论是人文素质选修课或必修课,还是国家要求必设的“两课”,都是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科学规划,要请熟悉校情学情的校内外行业专家科学规划设计人文素质学科,负责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部门也要参与到课程设计中,如学工部、团委、工会、思政处等等。做到要先有课程,再围绕课程聘请或培养教师,杜绝出现因师设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思想处和基础教育部职责的情况。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败起关键作用。所谓方针政策定了,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引导以往由中专学校合并升级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转变观念,不能按照过去教育管理中专生那样来应对高职院校学生;帮助他们拓展知识结构和知识面,提高自身人文知识,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二是新进教师要有严进严管的原则。首先用科学的方法考察新进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和人文素质,这是其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其次要避免新进人员入职后被校内遗留下来的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从而同流合污,恶性循环。三是待遇上要给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提高。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老师大多是文科专业出身,收入来源局限于工资和课酬,不像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收入渠道广,还可以运用技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创收,所以适当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安心从事教学工作。

(4)、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上个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的涂又光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泡菜理论”,即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校园文化氛围好比泡菜汤,它影响和决定了浸泡其中的莘莘学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要突出校园文化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专业性体现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第二课堂的有效延伸,艺术性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校园文化的建设围绕专业性和艺术性开展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二要加强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指导老师的作用很关键,相较于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相对不高,社团干部在开展社团工作时对指导老师的依赖较大,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指导老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具有战斗力的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对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牌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要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培养。社团干部是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执行者,对校园文化的繁荣昌盛起着重要作用。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社团干部的成长往往是一年培养,一年使用,培养使用周期短,所以做好社团干部的培养工作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步骤。

(5)、加强学校与学生有交集的校外关系沟通。学生能否“成人”,除了校园的学习之外,校外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学校作为培养单位要主动与学生有交集的校外关系沟通联系,做到育人环节无死角。一是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辅导员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末和离校实习前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把学生在校表现做个通报,向家长告知学校安排学生校外实习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家校互动,让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充分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做到“有的放矢”的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避免有些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伤害,甚至是让学生走向极端,既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难度,也容易发生家庭悲剧。二是要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外各类实习实训的机会,结合行业发展、市场的变化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用最真实生动的案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要加强与学生实习单位的沟通。辅导员在学生离校后要和学生实习单位领导保持沟通,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把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带回学校,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提供一手资料。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成人”,其次才是成才。“成人”是要让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融入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中,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成才是市场和学生家长对高校的期望,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这深刻阐明了技术和人文的关系。对高校来讲,育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高职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是要在党的教育方针下,一手抓专业技能学习,一手抓人文素质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发展,才能实现育人的培养目标,才能满足市场和家长的期望,才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高校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朱耀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8.

[2]刘科.全球化视角下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4):75-78.

[3]金燕.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2,(1).

[4]顾明遠.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5-42.

[5]陶微英,徐敏.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12):34-35.

作者:姚磊 李瑜

职业技术教育融入高等教育论文 篇2:

论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加旺盛,其中技术性人才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全国多数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技术性教育,将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技术本科教育模式,以技术性高等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中国技术本科教育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始终处于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框架之内,本文就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作出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技术 本科教育 高等教育职业 技术教育

长久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技术本科教育高度重视,经过十年以上的研究合探索,我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育结构的配置方面,将劳动力的发展方向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融入教育体系之内,确定了以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本科院校为主导的技术教育的理念,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努力,我国的技术本科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我国技术本科专业涵盖范围逐步增加,呈现出从无到有、多元发展、逐步细化的发展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尽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跨界”已经生成,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还是明显存在的,问题包括:体制归属不清、体系衔接不顺、分类管理未有效落实、社会协作不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需要积极的面对,寻找解决策略,从而有利的实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华丽跨越”。

1 技术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教育”做了清晰的界定:“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它强调对于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像职业教育那样相对关心对劳动技能的熟练掌握[1]。从对技术教育概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技术教育有着自己的独自特征,是一门独立的教育内容,按照技术教育的要求,它需要完成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跨越”生成,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比起单独的高等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存在客观上的复杂性,正如概念中提到的并不强调对于劳动技能的熟练掌握,而是要求对所学的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具体的应用。

技术教育是一种独立的学科类型,它的显著特點就表现在对于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从这个特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它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还向社会提供了具有探索精神、研究意识、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科学技术导向型的优秀人才。在技术本科教育中,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是以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为主,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思路得到有限的启迪,发散性思维被广泛应用,为此非常容易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而这种思维模式的锻炼,对于未来的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对社会的发展发挥有效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技术教育是一门社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2 发达国家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发达国家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技术本科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 日本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这一计划的影响下,各类高校的入学人数倍增,原有的“四年制”本科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日本政府政府建立市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中高级技术人才,1970年创建专业的技术科技大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当前日本的技术性大学普遍采取的四年制本科教育与研究生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广阔的视野,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2 德国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

二战之后,德国的技术性人才远落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德国教育部门对二十个国家大学入学率进行研究,研究后发现德国的大学入学率排名仅为倒数第三,为此联邦德国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大学入学率并确保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终于在1986年联邦德国通过了“联邦德国各州统一高等专门学校的协定”,从法律上确定了技术本科院校的合法地位,确定了技术本科院校的国有化性质,为举世闻名的德国工程师的不断涌现夯实了基础。

3 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

3.1 技术本科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层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要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 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而普通教育的阶段类型分别为高中和大学,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的劳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技能的熟练,而普通教育则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抽象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实践应用能力,既然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那么在技术性本科教育中是否应该涵盖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呢?

3.2 技术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发展的重要类型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对于传统的高等教育而言就是一种挑战,高等教育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特点,按照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自觉的与社会经济需求有机联系为一,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就要把技术教育纳入本科体系之内,并设置相应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从而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

3.3 技术本科是沟通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桥梁

按不同系列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学。这将有利于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办出各自特色;有利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有各自的奋斗目标,按各自的技术体系和业务特征不断进取,提倡“行行出状元”,改变目前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畸形[3]。相比较以抽象知识内容为主要教育目标的传统高等教育,技术本科教育是对其范围的缩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强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技术本科把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设置科目除了高等教育的一般科目之外,还包括了专业知识教育,它把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成为沟通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桥梁。

4 结语

教育要面向未来,要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为此应该辩证的看待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注重技术本科教育活动,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学生兴趣的专业教育课程,推动中国技术本科教育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建国,张越,史铭之.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5):108-112.

[2] 孟凡华.鲁昕强调: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5):44-47.

[3] 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立体系的思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7-10.

作者:杨波

职业技术教育融入高等教育论文 篇3:

《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对战后美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摘 要]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授权联邦政府为各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巨额经济援助。《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赢得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朝着民主化、多元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促进本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国防教育法》;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这是美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法令,它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赢得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促进本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过程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进入了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和与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新阶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实用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但由于多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职业教育投入偏少,导致美国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使得各地职业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满足美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的要求。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强烈地刺激了美国国人,他们对美国教育制度进行全面反思,美国教育的落后与弊端招致美国军方与产业界及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强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干预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958年9月2日,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适应而冷战时期与前苏联争霸的形势,满足美国国防事业和社会各界对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国防教育法》共10编,在总则中明确提出了颁布该法令的目标和要求。该法案指出:“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本国的国防有赖于掌握由复杂的科学原理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也有赖于发现和发展新原理、新技术和新知识。”[2]“国会确认这一原则,即州和地方应当承担对公共教育的统治和主要责任。不过,国会认为,联邦政府对国防服务的教育给予援助是必要的。”“本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并鼓励和援助教育方案的扩充和改进,以满足国家的迫切需要。”[2]p117

《国防教育法》在第八编专门谈及职业教育。法案规定:(1)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美国国会授权联邦政府拨款在各州设立隶属于联邦职业教育署的地区职业教育分支机构,协助各州职业教育委员会开展职业教育训练;联邦政府从1959年度开始到1965年度为各州发展中等与中等以上的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年度拨款,年度拨款数额不少于1500万美元;(2)各州需将联邦政府提供的發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年度拨款用于实施地区职业教育计划,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年满16周岁的学生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为那些已经离开学校,不能胜任自己本身工作的当地居民开办职业技术训练课程;加强与美国国防事业有关领域的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国防部门的在职员工进行技术培训。(3)各州若要获得联邦政府提供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年度拨款,必须提供同等数额的匹配资金,并要定期接受联邦政府部门的监督审查。

二、《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对战后美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影响

(一)它有力地推进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扩充

美国是一个崇尚实用的资本主义国家,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了这个国度的人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长期以来,由于联邦政府对美国各州职业技术教育的资助力度有限,各州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偏少,这就使得各州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速度缓慢,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少,收费不菲,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数偏少,造成美国职业技术人才长期匮乏。在《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推动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都大幅增加,仅联邦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和各州的匹配资金每年就超过了3000万美元,这使得各州职业教育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职业教育机构办学经费充足,收费低廉,并把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从中学生扩展到当地社区民众,使得更多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美国青年和当地社区民众获得了宝贵的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和参与职业技术训练的人数迅速增加,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据统计,1958年到1963年,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慷慨资助下,进入美国综合中学职业科和攻读社区学院职业技术副学士学位的人数达数百万,参加地区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数达606310人。

在《国防教育法》的推动下,联邦政府的巨额资助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各州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这为各州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推动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美国这一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它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战以前,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局限于中等教育机构,即主要由各州的综合中学职业教育科和职业技术学校来实施,由于多种原因不少,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存在长期这普遍重视实践,忽视理论讲授的弊端,这严重影响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声誉。《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促进美国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法律,不仅强调资助数学、科学和外国语等学科的发展,也把实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放在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在《1958国防教育法》的刺激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呼吁下,美国各州综合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领导人开始改变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忽视文化知识课程教学的做法,逐步增加数学、科学和外国语等课程的教学时数,使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朝着融合与渗透的方向变革。

(三)它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速度明显加快,对各级各类实用职业技术人才的数量要求急剧增加,对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仅仅通过综合中学的职业科或职业技术学校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显然是无法满足美国产业界要求的,这就为美国各州社区学院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推动下,联邦政府和各州加大了对社区学院的资助力度,使社区学院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在短时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1958国防教育法》的推动下,美国各州社区学院迅速转变成了集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短期高等教育机构,也成了美国各州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在美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中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正如美国社区学院未来委员会负责人所指出的:“如果没有社区学院的活力,美国20世纪的教育将大为逊色。”“社区学院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的活力已经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它将对我国的生活起更加重大的作用。”

三、几点有益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美国联邦政府颁布《1958年国防教育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经济建设输送实用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充分说明,不断加大对本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本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本国经济建设提供急需的实用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的关键所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关怀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用职业技术人才缺乏,劳动者队伍整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素养偏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并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也是造成我国产业界生产的产品科学技术含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致命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职业教育的决定》,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要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国家运用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州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是确保各州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颁布了许多政策、法令,提出了不少解决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措施,但这些政策法令和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法令和拨款是分离的,国家颁布的职业技术教育法令并没有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对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没有解决各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所急需的经费问题,因而这些法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执行,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借鉴美国颁布职业技术教育法令的经验,加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立法的可操作性,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立法中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用立法的手段解决我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所需的经费和办学的师资、设施等重大问题,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要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

(三)要尽早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机制

任何一部法律都有特定的时效性,过了一定的时限,则很难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作用。《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案,该法案之所以能够有力推动美国各级教育改革与发展,就在于美国政府能够根据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变化对该法进行及时的修订,从1958年到2008年先后修订了8次,這正是《国防教育法》能够在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持续发挥效用的关键所在。我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已经快20年了,当时制定的不少法律条款已经无法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亟待修订完善。

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变革步伐大大加快,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公平问题成为亿万民众异常关心的问题。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基本国策”、i“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ii“大力促进教育公平”iii等一系列主张,这为我国新世纪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就要尽早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修订机制,把我国政府制定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观念融入到我国职业教育法规的修订中去,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的要求对高等教育法规进行及时的修订,使之更好地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8.

[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8.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N),光明日报,2010,7(30).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0(18).

作者:王惠璞

上一篇:行政区划与财政体制研究论文下一篇: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学生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