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价值观论文

2022-04-26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重要链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价值观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就业指导价值观论文 篇1:

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

摘 要: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巨大的思想引领作用,不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而且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从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校园文化的引领、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就业指导工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是青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对于青年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推进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不到位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在职业指导课教学中的感悟可以发现,目前高校所开设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重点多偏重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具体的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在端正就业思想、树立正确就业意识上却少有涉及。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教育,用核心价值观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提升综合素质是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和具体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因此,如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是目前亟须完成的任务。

(二)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误区

1.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就业期望值过高。很多大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对生活和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决策,因此对未来就业和生活充满迷茫。与此同时,就业期望值过高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收入高、晋升快是他们首先关注的,并成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不少同学抱着“获取高薪,进知名企业,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就业观念,初次就业时屡屡受挫,忽视了自身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吃苦耐劳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国家重要人力资源浪费、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2.过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自我倾向性严重,过于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在职业发展中过分关注个体利益,一味强调个人主义,将自我发展作为人生最大追求。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就业时过分关注付出与回报,在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的时候,思想观念和实际行为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现出职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3.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存有过高的自我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工作经验不足却自命不凡,个人目标与现实能力差距很大却不自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自认为一定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却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从普通岗位做起,好高骛远造成就业困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更需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1]。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政治立场、信念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帮助大学生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所在,以国家发展为己任,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责任与贡献[2]。同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诚信意识,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可以避免就业过程中违纪违法情况的发生,还有助于内在素养和外在能力的提升。

(三)实现就业指导目标的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思想相一致,彼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确立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的关键时期,因而在大学阶段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就业指导中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生动的事实案例,分析就业形势,探索就业环境,认清自我,调整就业期望,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有助于实现顺利就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就业指导

1.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的就业环境、推动经济的就业政策、提高大学生就业素养、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全面推动高校就业工作有着现实意义[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理想目标,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理智地分析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就业工作方针,积极地投身到当前国家建设亟须的行业和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能力所长,以此实现个人价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作用于个人的求职择业和职业发展,这就要做到在工作中诚实守信,以平等公正之心面对职场竞争;树立法治意识,坚持原则,秉公守法,不因一时的利益驱使做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自觉维护自身和职业的尊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课程中要充分挖掘“爱国、敬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想禁锢,根据自身实际勇于尝试新的职业方向,走适合自己的職业发展道路,关注社会的发展需求,将就业与择业统一起来。

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就业观是指人们因受到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就业的认识和看法。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需求等客观因素,还因为其自身尚未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因此,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理性定位、全面规划、积极应对,这也是高校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在开设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时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从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观念三个方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3.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决定了人们职业发展中的工作态度和劳动成绩效果高低,影响了人们对职业理想和目标的确定,决定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情况[5]。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职业选择,而职业价值观又需要价值观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给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对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强化理想信念导向、培育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实现。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育人功能,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才能帮助广大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二)丰富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

就业指导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教育应将理论教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就业形势,敢于创新和奉献,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开展基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措施的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及就业形势,把握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各种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思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发挥青春才干;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来。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质和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动态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主题报告、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等,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核心价值观。高校就业指导相关部门应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深入基层,体验实际工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修正、改变自我,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三)注重校园文化的引导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进班级、进宿舍等活动的开展,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学校育人特色的校园求职就业文化。积极宣传就业典型、诚信就业模范,引领大学生诚信就业,爱岗敬业;结合专业实际,邀请知名校友、著名人物等参与就业指导相关活动,用他们在工作中的爱岗敬业精神、创新创造精神、科学研究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强化学生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通过“与信仰对话”“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加强毕业文化氛围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毕业季系列主题活动, 提升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和归属,以及对事业发展的使命感。

(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关注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心理调适特点,针对学生在就业选择、职业发展、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建立就业心理咨询室,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帮助毕业生重拾信心,总结求职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吸取教训,积极参与求职竞争。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新媒体技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渗透于大学生就业网络平台和载体,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3-12-24 (1).

[2]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刘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青年就业观的影响[J]. 人民论坛,2013(33):130-132.

[4]李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1): 110-113.

[5]朱德建,吴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融合途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5(8):93-94.

作者:徐昊翔

大学生就业指导价值观论文 篇2: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摘 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重要链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认知价值与判定价值,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发挥与现实问题,得出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升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重要链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又具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认知价值与判定价值,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发挥与现实问题,得出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提升。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审视

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强势新形势下充分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主要有认知价值与判定价值,即认知上促进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了解,判定上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认知价值:促进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了解。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对于正确面对与选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充分了解,才可能把握就业机遇并促进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认知上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相结合,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政策范围内顺利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具体影响中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制度改革中的问题与情况,及时解答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的困惑与疑问,做到学生有问可答,有疑可解,进而全方面促进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了解。

2、判定价值: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基本途径。正确的就业观念将直接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与择业选择,能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个人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时,学生可依据时代与个人发展的需要全面的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水平,在职业道德、社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全面提升。同时树立职业理想,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善、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从而初步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追求与职业意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现状,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现实问题两个方面以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发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体制,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得出了良好发挥,且其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也已得到承认与重视,总体来说,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地位的突显相并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与复杂性,使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发挥,不仅满足社会需要,也促进大学生个人需要,深入开展思想工作,则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实际存在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性认识仍存在不足,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可要可不要,忽视其重要性,而突出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教育,以此替代或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针对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工作往往是泛泛而谈,并未针对性开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要求,专业发展特点等结合不够紧密。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提升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审视与现状分析,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提升。

1、针对性提升: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针对性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发挥,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针对性即主要是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体现“以生为本”、“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社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要求,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社会发展要求,专业发展需要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全程化跟进: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全程化跟进,即引导大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全面要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在问题出现之前要预防,出现之中要及时处理,出现之后要及时总结反馈,善于根据学生不同时间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时期思想特点而产生的不同需要、不同接受程度也有重点、分阶段的指导与引导。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重要链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澍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马振清.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

[3]沈壮海.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吴克明.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5]谢飞.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崔建锋(1983年9月——),籍贯河南许昌,南昌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

作者:崔建锋

大学生就业指导价值观论文 篇3: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与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基于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应当实施全程化与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与职业发展特点,就业指导内容应各有侧重。要贯彻落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与多元化,必须构建新型的高校就业指导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五维立体工作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全程化 多元化

[作者简介]钟震颖(1971- ),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附中,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雷五明(1970- ),男,湖北咸宁人,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发展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主要是按照以下两种模式建设的:一种是纯粹就业中心模式,只设校一级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不设院系级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人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直接对全体学生开展工作;另一种则是“学校就业中心+院系就业辅导员”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学校就业中心与院系就业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各有侧重,学校就业中心负责为全体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与咨询等服务,而院系就业辅导员则主要为毕业生提供辅导和咨询。两种就业指导体系各有优缺点,但从目前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来看,不论按哪一种模式建立的就业指导体系,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应在后一种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组织体系。这种全新的体系是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的一种模式,它既是一项学生工作,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个体系里,就业指导人员是由学校领导,就业中心的专业工作者,院系的专兼职就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组成,各类就业指导人员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的作用。

2.就业指导教师存在诸多局限性。许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工作中存在几个典型的误区或缺陷。一是指导思想的片面性,仅把就业辅导当做找工作的应急性指导,存在着信息提供多、观念教育少,支招多、解惑少,商业性指导多、教育性指导少,讲择业多、讲敬业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怎么办的少等诸多现象。二是指导内容的封闭性,职业指导课主要讲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趋势、应对职业生涯危机以及择业心态和原则的指导。三是提供信息的滞后性,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都反映校内获取信息的缺失和滞后,造成社会、企业岗位第一手招聘信息的落后,使毕业生失去了很多潜在就业机会。四是教师阅历的单一性,多数指导教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社会上其他单位或行业的了解,致使他们理论多、结合实际情况少,照本宣科多、案例分析少,就业指导缺乏说服力。

3.依赖课堂开展的就业指导存在诸多不足。课堂式就业指导,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指导的基本载体,对学生掌握职业规划主动权、培养各种技能和求职技巧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是,仅把就业指导局限在课堂讲授上,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培养标准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与课堂式指导暴露出来的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有着一定的关联。由于老师对社会用人动向和人才需求的标准掌握不全面,对学生指导针对性不强,容易导致毕业生就业定位与社会岗位需求错位现象的发生。二是部分学校教学资源比较紧张,就业指导呈现大班授课、学时有限的特征,无法满足学生辅导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影响了学生择业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三是单一的课堂讲授式就业指导不能使大学生感知相关行业的岗位特点,不能更好地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切实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

1.就业指导全程化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提供了时间保证。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做好全面准备,从而顺利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就业指导全程化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新形势下,全程化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对就业风险、自主竞争、终身学习、自主创业等多元化提法有一个客观理性的理解,从而树立就业趋向大众化的理念和认识。(2)就业指导全程化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认识是寻找最合适职业、进行职业抉择的首要环节。通过系统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价值观,引导他们客观评估个人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搜索、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3)就业指导全程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通过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当前,由于诸多原因,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目标不明、学习能力不强、专业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高、品格养成欠缺、创业意识淡薄等现象。可以通过系统有效的就业辅导,培养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各种技能与素质,使学生自觉把雇主需求和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2.贯彻落实就业指导全程化要注意体现“三个有机结合”。一直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等,而没有把它作为四年中的一个长远规划。实际上,大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其心理、生理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连续进行。具体地说,丰富大学就业指导内容就是要做到“三个有机结合”:

一要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阶段性是指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应当实施不同内容与方式的就业指导教育,连续性则是指教育内容的相互衔接。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整个大学阶段,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帮助大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同等重要性,正确认识学历与职业能力的关系。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和寒暑假,引导学生自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只有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才可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成才观,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了解国情和社会,才可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要注重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我们知道,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大学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要与用人单位经常进行联系与沟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使高校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大力提倡大学生就业指导多元化

就业指导多元化,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的多元化与就业指导形式的多元化。

1.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多元化。(1)加强对校内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除理论培训外,指导教师还要“走出去”,定期到企业或用人单位去考察、学习,通过实践和锻炼,增加对社会上用人实际情况的感性认识,内化于心,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促使自己指导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服务好就业指导工作。(2)选聘企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就业指导的开放化。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和信息化,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可以优化组合的一切社会资源加以巧妙利用,使得各种信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就业。高校在搞好内部专职教师配备的同时,要实施“引进来”的人才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企业各岗位的骨干、社会上的人才中介机构优秀人员以及毕业生成材典型等,都可以作为就业指导的兼职教师。(3)“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专家学者作就业指导报告。目前,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主要是从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定和宣传、管理和指导的专业人士,他们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丰富。研究发现,许多专家学者及时精妙的点拨和引导,能够给广大大学生带来启发,为他们指明航向,促其积极行动起来。

2.就业指导形式的多元化。(1)实行静态分析和动态跟踪相结合。静态分析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动态跟踪主要是对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在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诊断时,可以采用测量法、生理—医学诊断法、观察—调查与累积记录法、学生—能力评估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利用现代化的指导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远程化的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为载体,广泛搜集供求信息,甚至应用自助式、菜单式、即时化的辅导课程软件、各种测评软件和职位供需资源的共享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2)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教师可采用咨询法、建议法和协商法等,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多参与社会实践,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素质以及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下意识地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进。(3)针对就业困难院系和个体,从就业困难院系、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和个体三个层面全方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包括:教学安排全程化,在大学的每个阶段安排不同内容加以辅导;教材内容科学化,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特点、个性特征和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出发,引导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理论,勤于实践,顺利就业,成功立业;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除采用讲授形式外,还可采用课堂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专题讲座法、实地参观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多种教学形式,使课程增强针对性,富有创新性。(3)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就业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战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在逐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在应聘时才会增加筹码,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我们应该鼓励在校大学生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和指导学生了解与岗位有关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了解不同企业行业的文化背景,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择业,这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立体工作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模式主要是管理模式,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认真执行国家下达的毕业生分配计划,对国家下达的毕业生分配计划,通过行政调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手段来保证其在学校的贯彻落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近几年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分配制度逐步被“自主择业”制度所替代。在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主体。显然,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必须对原来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

根据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的丰富性、就业主体要求的多样性、指导对象素质的层次性,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可以采取不同层次的宝塔式五维立体工作模式(如右上角图所示)。

1.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由计划分配制度转变为“自主择业”制度后,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最基本的一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能够体现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地位,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为了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服务职能:提高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各种表格、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举办各种招聘活动等。服务模式是随着社会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由管理模式转变而来的。因此,在服务模式里,或多或少还有“管理”的烙印,在有些方面,毕业生的主体地位还体现不够充分,学校为毕业生提供服务的质量不够高。

2.指导模式。指导模式是服务模式的提升。在指导模式中,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得到学校服务的质量更高。就业指导机构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成才,指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合理地选择专业,尽量避免所学专业与将来职业不适应;指导大学生尽早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指导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而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与素质。指导模式较之服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对大学生服务质量和层次的提高,它不再仅仅停留在具体事务服务层面上。

3.咨询模式。咨询模式与指导模式在服务内容上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是在服务方式上,指导模式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共性方面的服务,咨询模式侧重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当然,在个性化的咨询过程中,必然有一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学生对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提供服务的要求也更特殊。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各种就业指导活动。

5.研究模式。研究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与研究,把许多日常具体工作系统化、理论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五种工作模式,在服务内容上有许多是相互交叉的。如果对从业者素质要求来说,它是一种宝塔模式,即上一个工作模式对下一个工作模式来说,对从业者的个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要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这五种工作模式都是不可缺少的。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灵活运用这五种工作模式,从而达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作者:钟震颖 雷五明

上一篇:北魏农田水利建设分析论文下一篇: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