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讨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社会及学生个人的发展,因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学中备受重视与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讨论文 篇1: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指导思想,大学生就业工作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结合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而弱化了大学生就业工作,以抓大学生就业工作为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结合研究不够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结合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如何发挥作用,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课题。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1]。每个时代都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我们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都始终是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展开。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让高校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报效社会,并彼此促进而深入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协调,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密切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大学生就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具有重要作用。而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为学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确立职业理想、明确就业目标,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最终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思政教育能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2]。高校无论是在就业政策的宣传、择业观的教育还是就业信息的指导、就业技巧的训练等方面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需要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能力的重要武器。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基层、西部等地方对人才的渴求,另一方面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只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意识,使其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开放的思维模式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够指导其不断调整自我的职业规划,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反过来,大学生就业工作能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转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原来的“统招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模式转变,并最终走向“自主择业”的就业摸式。另外,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大幅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再加之各种思潮的冲击,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使就业不仅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各种不良思想行为产生的主要源泉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去认识和解决这些新的思想问题,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进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同时,以就业问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深入浅出,能够更容易与大学生交流并为他们所理解和支持。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工作既要和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相关联,又要和学生的世界观、成才观和就业观紧密联系。学生能顺利就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某种意义上就诠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因而将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就是为了使不同价值取向的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能够自觉地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所需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二、当前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但二者之间并不等同,它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当前,有些高校没有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要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抓好,反过来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给学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要么就业工作没有抓好,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为如下二个偏向。

1. 过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而弱化了大学生就业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走向完善的今天,随着高校前几年扩招政策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空前增大。大学生已从昔日的“天之骄子”转化为了今天的普通劳动者。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已然发现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还不够重视。另外有些高校的领导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存在一个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因此常常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过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虽然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很多共性,但在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方法上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各自的工作目的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代替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供需见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3]。“统包统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大学生的就业基本都靠国家的分配政策,大学生就业工作根本没有提上工作日程,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完全靠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突出政治挂帅的作用。虽然我国当前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逐步得到重视,但由于时间短、学科体系不完善,另外受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影响,一些高校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就业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特殊性,仍然存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就业工作的思想。

2. 以抓大学生就业工作为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一些高校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抓大学生就业工作为重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自身对于就业指导思想缺乏深层思考,虽然在认识上确立了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动机,但却片面强调接受就业指导的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强调了求职的技巧性、实用性,却忽视了应从根本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就业思想的教育。同时,部分学校只是在毕业前夕开设就业指导课,缺乏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临时的指导课程难免给人以应付之感,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自然会大打折扣。部分学校虽然从大一新生时就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缺乏该时期的针对性,加之他们刚进校尚未思考就业问题,还无法体会就业的困难,不会太关注还“遥远”的就业问题,也不能完全体会就业指导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也会影响到就业指导课的效果[4]。

有些学校认为只要把学生的就业工作解决好了,就业率提高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它是部分高校因抓就业率而存在的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是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角度去考虑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并不是单纯教会学生如何推荐自己、包装自己,怎样取得面试成功等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积极的就业心态、签约过程中缺乏诚信等,都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到位有关。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结合的措施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同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不同的就业矛盾和需求,构建分层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早日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胸怀无限抱负和理想走进高等学府的大学生,都具有将来成才的理想和走上工作岗位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期待和愿望。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年代,社会在呼唤人才、快出人才、成就人才。因此,大学生应早日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好思想准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上大学与将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就业观念的早日确立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立志成才、勇于创造、甘于奉献,指导大学生把远大理想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就业观念的早日确立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及早地适应社会工作生活的变化,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奉献青春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目标。正确的就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艰苦行业和基层以及广大西部地区急需高层次人才,而一些大学生却因条件艰苦而放弃即使专业对口且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选择。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将来大学生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归根到底,还是与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到位有关,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一渠道,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明确学生的职业理想。在注重培养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倡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在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老师应积极介绍本专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激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以先进人才为榜样,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增强大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引导大学生勇于社会实践。实践教育是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通往成才之路的起点。马克思曾说,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各种就业实践平台,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让大学生了解基层、西部地区及自己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从而体验去基层、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在实践教育中,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将来选择去基层与西部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重点关心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就业工作本身就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寻求多种途径和手段来促进就业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就业之路,既是高校的责任也是高校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厅[2009]1号》[Z].2009-03- 25.http://www.moe.gov.cn/.

[2]刘鸿宇.就业指导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J].林区教学,2005(2):11.

[3]王保义.回顾与展望建国5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43.

[4]颜咏雪.浅议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研究,2010(3):25.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编辑:汪晓]

作者:张林英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讨论文 篇2: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社会及学生个人的发展,因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学中备受重视与关注。本文首先介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大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实现个人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现状  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一)属于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

当前各大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直接影响到高校专业设置、专业课教师职业发展及学校的社会声誉等。因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在高校教学中,专业的设置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其所遵循的重要标准就是社会实际发展对于该专业的需求程度。社会需求程度的量化所反映出来的就是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换言而说,如果高校中某一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那么教育部门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减少该专业的招生名额。如此,长期以往该专业的就业情况会更加不理想,甚至该专业还会被撤销。这对于高校来说也将是最大的损失。

其次,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虽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授课,但是他们也担负着辅助大学生就业的责任,如果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那么势必影响到就业指导老师的职业发展。

最后,对高校社会声誉的影响。在外界和社会大众的心目中,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如果高校就业质量高、学生的就业情况好,那么在社会外界心目中必然认为这个高校的教育质量好。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离开学校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将影响到其个人未来。第一份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及薪资待遇等的积累,将成为帮助大学生的经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且有效的避免出现“毕业等同失业”的现象。对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在大学期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与培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其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工作需求。

(三)对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

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但是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高校未能实现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都受到消极影响。同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加强我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促进高校教育深化改革。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确

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外界社会大众甚至高校本身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判标准多是根据大学生的就业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因为老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不准确,从而导致学生对择业观与就业观的认识过于片面。例如,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或家庭的压力,毕业选择工作时并没有结合自身发展来选择,往往成为完成就业要求采取的将就选择,并不能为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往往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职位高、高能力的工作无法胜任,薪资低的工作不想做。

(二)就业指导工作不连贯

在高校大學生就业指导中,多实施分阶段性教学,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多是从大四第一学期开始,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和分享一些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前逐步落实用人单位。

考虑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时效性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通常受到时间限制。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面向大四毕业生,指导内容多从择业与就业两个方面开展,时间基本安排在毕业季或者是毕业前夕,从而会出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连贯。

因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整个大学教学过程正不能全面贯彻落地,所以不能保证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规划和准备,加之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准备,导致学生在未来求职就业中无法主动出击。

(三)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缺乏健全的专业师资

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压力,虽然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有待提升。特别是就业信息的传递、就业市场的开拓及就业培训和辅导,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指导人员。

(四)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简单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都过于简单,追求表面工作,与实践应用脱节。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不系统,关于就业知识和技巧的讲解过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容不多,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科学。多数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多围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及就业技巧开展,这种教学只是应急性的指导,忽略对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培育,不重视择业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疏导,这些问题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多停留在表面,很难得到深入开展,也无法取得成效。

(五)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在高校教学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指导形式单一亟待解决。高校就业指导最为普遍的形式为就业专题讲座,之后才是就业指导课程、推荐实习单位,但是这些就业指导方式对大学生在就业政策法规和心理辅导方面不到位。

同时,每年毕业时高校举办的就业动员大会等,多是对就业知识的传输或者就业咨询服务。单一的就业指导形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就业技巧,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调节心理压力。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明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不仅注重对人才的塑造和培养,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实现。对此,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构建优质专业的师资团队

提升大学生就业课程教学效果,关键就是建立一支优秀的专业的综合素养强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保证教师力量的充足,学校可以直接聘请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

学校为教师人员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条件,同时也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高校还可以在学校官网共享资源,与企业合作,邀请知名企业家或专家到学校开讲座授课,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二)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中涵盖多门学科,内容丰富且交叉性强,因此,各大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性、专业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和指导大学生就业。

日常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或者课堂讨论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职场生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同时,发挥学生是就业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教学实践的认识,进而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认知。

(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发展,对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确保机构、人员的专业化,改变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促使指导工作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因而,学校要开设相关课程,并不断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拓展就业市场,强化学生个体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和职业需求。

(四)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高校创新教学方法,在就业指导中邀请企业人事部人员进入学校课堂,为学生讲解企业人事管理、考核制度等知识以及面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或者邀请往届毕业生返校为学生讲述求职经历与分享经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参加现场招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就业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主要依靠知识、能力和品质等综合实力,因此在教学中,就业指导需不断拓宽教学内容,除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外,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将就业指导内容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鼓励学生根据社会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与学习计划。

此外,高校还应当将社会就业机制引进教学中,根据社会实际调整专业,改变培养目标,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改革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高校教学中应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清晰的就业方式和职业规划,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和满足企业用人的综合型人才,最终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溢.《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2016年第9期

[2]孙丰鑫,李友仕.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西部素质教育.2016

[3]熊维.《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 2010年

[4]李悦.《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第16期

[5]郭雅娟.《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4期

[6]郝文.《浅谈大学生就业难及现状》.《商情》.2017年第27期

[7]葛雨薇,宗超.《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商情》.2014年第51期

[8]杨春林.《浅议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9]杨桂锋.《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青春岁月(高教研究)》.2017年第35期

[10]张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2017年第7期

作者简介:

许晓辉,女,1975年5月生,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思政教研部),《职業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

作者:许晓辉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探讨论文 篇3:

大学生科学就业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仅是因为需求岗位相对求职者数量上的不足造成的,有很多的毕业生就业难是因为对自身状况,对就业环境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对职业的价值取向上过于关注眼前利益,而没有一个对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远规划,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尤其重要。本文从理论上对科学就业观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以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为依据,对科学就业观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科学就业观;理论;实践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日益灵活,新的行业岗位层出不穷,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择业选择。同时,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长,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就业是机遇也是挑战,找到一份能最大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是每个毕业生的期望。对国家来说,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一、科学就业观的内涵

对于科学就业观的探讨,滥觞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以后就有文章论述科学发展观在各领域的应用,包括就业工作。但此时对于“科学就业观”这一概念的使用还不固定,没有赋予其特定的内涵,如2004年第11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重庆师范大学陈谦撰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人才强国的宏伟战略》,指出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指导意义。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根本指针,转变人才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科学的就业观……。2006年第9期《黑龙江高教研究》,杨应慧、汪华林的《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培养》一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观中的消极方面,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途径与方法。2006年第7期《生产力研究》中,漆向东撰写《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就业观》一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科学就业观,指出科学就业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此,对“科学就业观”的探讨仅仅局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就业观念,但对于科学就业观到底是什么,基本没有相关研究。2007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在教育部召开的“在就业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公开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理念,介绍了科学就业观教育和引导的有关经验,受到大会重视。2008年第1期《思想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一文,界定了科学就业观的内涵,指出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我,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详细阐述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原则及路径,对科学就业观的理论做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探讨。

2008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北京高校大学生科学就业观教育的意见》。意见以权威的形式确定了科学就业观的理念,即科学就业观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根据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发展方向,理性选择就业岗位的就业观念。至此,对于“科学就业观”的内涵已有了一个清楚的界定,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科学就业观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

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就业观教育,首先要摸清大学生就业观现状,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我们用抽样调研的方式对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在调查过程中,问及是否想过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时,62%的人选择了想过,2%的人选择了没想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也会对未来的职业有过简单的设想,但当问及是否了解职业规划,是否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时,70%的人选择了有较模糊的规划,8%的人选择了走一步算一步,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规划,这些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模糊不定,很少对自己和外界环境做综合分析,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

在问及求职考虑的因素时,排在前三位的是薪酬(38%)、实现自我价值(22%)和兴趣、爱好(18%),可以看出学生在选择时把薪酬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回答期望的月薪时,4%的人选择1500元左右;24%选择2000元左右;30%的人选择2000-3000元;42%的人选择3000元以上;没有人选择1000元以下。大部分本科生的期望月薪在2000元以上。关于就业单位意向,选择民营或私人企业的有16%,中外合资企业的有24%,其余的60%都选择了国家机关、高校等事业单位。关于就业意向地区,2%的人选择了西部地区,94%的人选择了北京,4%的人选择了其他大城市。当问及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时,60%的学生认为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同学对将来的职业有所考虑,但很少有人进行真正的职业规划,更谈不上树立科学就业观。多数同学只关心现实利益,对薪酬、工作地区、工作单位的性质感兴趣,而且往往理想跟现实差距比较大,不太考虑人职匹配、社会价值和个人的长远发展。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结构性失业率高的症结所在。

三、科学就业观实践路径探索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一方面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对就业的选择上进行正确的定位,能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制定职业规划,增强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一)科学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科学就业观的形成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前提的。进行“三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使得科学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成为可能。从队伍上讲,除了任课教师外,高校担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主要是学生工作队伍,包括各院系的党委副书记以及学生工作干部,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基层从事就业工作的也是这些人,有的院校有专职院系就业工作人员,有的院校是学生工作人员兼职就业工作,都统一归党委副书记领导,因此队伍上是一致的,只是具体分工略有不同。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培训

把科学就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际上是把学生工作重新进行了整合,不仅没有增添学生工作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工作更有成效。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实际上都是院系党委副书记领导下的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结合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找到新的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可以通过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检验。就业教育相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提出的任务。因为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不是问题,但随着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才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就业教育队伍相对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全体学生工作干部进行就业专业化培训,使他们都参与到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引导教育中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就业教育,形成全员就业的有力局面。

2.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就业观教育有机结合

大学生在就业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如何发挥个人最大价值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定位问题。现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有:只愿意留在大都市,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和基层;只愿意去传统的国有大企业、大机关、事业单位,不愿意去中小民营企业;只想找待遇优厚、工作环境好的职业,不愿屈就条件相对较差的岗位。这也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准确定位自身,树立起科学就业观,最终成功就业。

(二)科学就业观教育的全员化、全程化

要落实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校内就业工作体系。校内各院系也要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健全校、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明确责任和职能,把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要注重整合校内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要发动各科专业教师的作用。虽然从工作体制上,专业教师没有明确的职责,但在就业工作中他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些教师均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他们通过专业的角度对职业规划进行科学分析,对学生有较强的说服力,促进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过程,应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招生、教学到就业的学校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应该协调一致,及时沟通,真正做到全员关注就业。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建立了“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专职就业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师—就业委员—学生”组成的“六级联动”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提供了六级人员联合的教育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将就业指导真正融入人才培养之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毕业生就业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环节,此时进行就业教育难免有些为时已晚,科学就业观教育指导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对于新生,进行新生就业教育,初步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对于大二、大三以及研二的学生,广泛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并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对于毕业生,开展就业实务必修讲座,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建构全面的科学就业观教育体系

1.课程建设是开展科学就业观教育的主要渠道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并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把课堂教学作为开展就业观教育的主渠道,扩大就业指导课程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开始关注就业、思考就业、积极主动地投入就业准备中,并且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上为学生提供信息和机会,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就业活动是丰富就业观教育的重要形式

丰富多彩的就业活动是开展就业指导的有效阵地。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设计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活动,引起学生关注、参与,实现了寓教于乐。如北京某高校,每年开展就业指导月活动,为学生精心打造多个特色牌活动,如:模拟招聘大赛、就业系列讲座、职场沙龙、现场咨询等实用性非常强的内容。这些内容使毕业生面临真实的求职时会更加从容,更好地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赢得求职的机会。对毕业生来说,以指导月为契机,全面启动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引导全体毕业生尽快进入求职状态,为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对非毕业生来说,在低年级学生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使低年级学生及早建立人生规划意识,明确发展方向,有目的的学习、补充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分层、分类、有针对性的活动最终促成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

3.个性化就业咨询和服务是完善就业观教育的重要保障

个性化的咨询和细致入微的服务是就业工作的有力保障。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服务。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分析需要个性化。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就业需求、存在问题、个性特长等状况。二是对学生的服务指导做到分类指导与分层指导相结合。分类指导即对于不同生源条件、能力条件、学历条件的毕业生给与有针对性的讲座、指导和教育。分层指导即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理解力以及就业与择业中面临的困难层次不同,采用工作坊、沙龙、训练营、朋辈辅导等不同方式,提出就业策略建议。三是确定固定时间,专门为学生提供预约咨询。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虽然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却能够最大限度地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个别辅导要以学生为本,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需求、心态等等因素,将就业辅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始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文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问题的探究.思想教育研究,2008(1).

[2]孙秀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和实践模式之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作者:王 锐 刘 锐 陈炳哲 杨艳艳

上一篇: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国际投资政治风险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