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2022-04-21

摘要: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要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廉洁观不容乐观,高校必须承担廉洁教育的责任,重塑廉洁理念,构建长效机制,发挥课堂教育优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篇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优化研究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发生着系统性的改变。本文主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优化方式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切实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关注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遇到的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各种问题进行关注、探索和解答,希望能够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优化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其辐射力非常强,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方面,造成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需要学生自觉内化,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不断优化,提高高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1 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内容

1.1 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多年来被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媒体环境下,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确保大学生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在生活中,养成正确的习惯,通过马克思理论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与此同时,教学时,教师还应该通过新媒体来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巩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二,要指导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理论也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中的理论,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且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新媒体本身的特点,并与时俱进地学习马克思理论,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三,及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形势政策教育,切实提高马克思理论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好地感染学生。

1.2 强化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主题便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希望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当前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发挥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引领功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新媒体阵地来做好宣传工作,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提高共同理想树立的意识,让其真正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内涵,使他们看到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成就和进步,进而接受和认同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主流价值观念,从而统一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并处理好三者之间关系。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实现不能背离共同理想,要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为核心。

1.3 重视对大学生進行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时代精神是其精髓。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加强自身科技创新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到:首先,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期望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应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设置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其次,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实践,掌握社会现实,锤炼个人意志,让大学生更加重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内容

2.1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不遥远,其本质是建立一种更加和谐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为了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相关的意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理想信念的教育作为核心,重视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扬,将集体主义精神发挥出来,让大学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确保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积极、具有进取精神,并且拥有强大的个人意志。所以,需突出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切实做到知行统一,帮助大学生养成踏实的精神。坚持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迈向理想的目标。

2.2 突出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突出公民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懂善恶、明是非、知荣辱。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检自强、敬业奉献”作为要求公民都必须遵守的规范。短短二十个字却涵盖了我国公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其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都非常的鲜明。面对新媒体环境,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把新媒体融入对学生、学校的评价方法中,融入教学的各环节中,促使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得更加充分,使大学生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形成道德人格,最终达到一种高层次的道德境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2.3 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现在无论是人们的观念意识还是情感态度都非常复杂和嬗变。大学生想要更好地发展,便必须确保自身的心理品质健康,这也是学生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条件。所以,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意志、思维力、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保持心理健康,强化自立、自强、自律意识,锻炼社会交往能力,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成长。

3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文理念

3.1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的缺失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面前迷失了方向。媒介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在“学生了解媒介技能和媒介传播策略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学生对媒介信息主动质疑的态度和精神。”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引入并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就要使得大学生通过广泛丰富的媒介接触,适应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具备良好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强化对媒介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进一步提高应对现代媒介的素质,完善综合素质培养,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打造:首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介资源,传授媒介使用的必备技能,使学生学会使用媒介资源来进行辅助学习,特别是校园媒介资源,如学校党建与团建的重要网站、图书馆网站资源的使用,通过各种途径追求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的提升。第二,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或在德育课程中增加媒介素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媒介基础知识、历史发展、特点功能、传播技巧,并通过典型案例和社会现实的剖析,逐步学会判别媒介信息,拥有媒介应对素质。第三,积极探索学生使用媒介的新的路径和方法,建立相应规范,施行相关制度,构建教育模式,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3.2 有效借鉴其他国家价值观的重要理念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念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其他国家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国民教育是传播主要渠道。如200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公民教育”的任务,意在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美国学校也非常重视美国意识的强化,在各个学校中都有国歌、国旗以及总统的画像。在1997年时,新加坡便开设了公民课,确定新加坡人是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非常重视。第二,用法律、政策来保障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如法国通过建立法律机制来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于1946年宪法第二条就明确规定:共和国信条为“自由、平等、博爱”。《美国国家利益报告》明确将“在国际信息传播中保持领先地位,确保美国价值观继续积极地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列入国家核心利益的范畴。第三,通过宗教宣传、传播核心价值观。如德国将宗教教育作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必须进行宗教课程的开设,英国也是如此,通过宗教课程教育,弘扬环保、尊重、公正等價值观念。第四,大众传媒直接输出主流意识形态,推进本国公民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随着全球化环境和新媒体的普及,互联网成为主要传播载体。比如随着全球化和新媒体普及,美国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文化殖民”的效果,体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今日之世界,国外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方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的建构也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海鑫.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探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 韩柏光.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 李岩.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5).

[4] 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11).

[5] 吴鹏泽,杜世友.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

作者:吕云超 陈琳娜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篇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要求,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廉洁观不容乐观,高校必须承担廉洁教育的责任,重塑廉洁理念,构建长效机制,发挥课堂教育优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廉洁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全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廉洁自律的观念,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

关键词:多元文化 大学生 廉洁教育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廉洁,《辞海》解释为清廉、洁白。与“贪污”相对,换而言之,廉洁就是不贪得,不妄取,不接受不应当的财物,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中国古代关于廉洁思想的阐述很多,孔子日:“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管子则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指教育者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使大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廉洁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确要求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廉洁教育。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廉洁观的现状

在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自由发展的繁荣局面。从多元文化共存角度看,大学生价值观发展依附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文化变迁。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久经磨砺沉淀得来的,具有历史惯性,它也渗透在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中。然而,随着加人WTO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唯意志主义”等价值观随之涌人我国,多元文化碰撞已成事实。有学者认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表现为社会的特有文化”,如果说在过去以计划经济为背景的一元文化下,大学生价值观演变更多受制于国家政治、生存环境、传统文化等因索,那么目前在文化上表现出的社会现状则是“多元文化共存且缺乏强势文化引领”。在受传统文化引领与对现实感知的迷茫间,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已经形成,思想敏锐活跃,富于探索和批判精神。他们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化,再加上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的失落、价值主体的偏离、自我意识的缺陷、诚信缺失、廉洁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廉洁观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有的大学生信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的人生哲学,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受到严重削弱;有的大学生在学生干部竞聘过程中拉选票;“本来是大学校园里优秀群体的学生干部却被自己的同学冠以‘小衙内’、‘新兴贵族’之类的绰号,因为这些掌握着一定资金和权力的学生干部也存在是否清廉的问题”,如“花几百元请‘吃’当干部、活动费‘差额’不明不白、利用职权犒劳‘乡党”’等现象。有的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为找工作为以后攒政治资本;有的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伪造贫困证明,制造“假贫困生”;有的大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利息甚至不还贷;有的大学生考试违纪,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请“职业枪手”代考;有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将“拉关系、走后门”,或反悔背约;还有的大学生对腐败现象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和深入,对反腐败能否取得成功存在悲观情绪,存在既痛恨腐败又羡慕腐败的矛盾心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有效地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和谐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推动者。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廉政教育方面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加强廉洁教育的对策。构筑大学生反腐拒变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消除片面认识,重塑廉洁理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对廉洁教育的正确认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廉洁行为。当前。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重点、对象、作用存在片面的认识。表现在:(1)认为廉洁教育的重点是社会而非学校。随着国家反腐倡廉的推进,一些腐败的案件被曝光案件呈多发态势、涉案金额大、涉案人员职务层次高,大学生据此对党和国家作出的决定和所采取的措施,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大学生不是看到党和国家政治腐败的决心,而是极端地认为腐败问题严重。他们不能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悲观失望。他们认为加强廉洁教育的重点是社会而不是学校。是社会腐败风气影响学校,必须整顿社会风气,以减少腐败对高校的影响。他们忽视了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第一动力。(2)认为廉洁教育的对象是狭义的而非广义的。不少学生认为,廉洁教育的真正对象是领导干部。与自己无关,自己也没有腐败机会。如果一定要在高校开展廉洁教育。那廉洁教育的对象也应该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个群体,和自己没关系。他们没有意识到高校廉洁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他们是否有坚定的廉洁信念、能否廉洁执业,将直接影响中国若干年后的社会廉政风气。(3)廉洁教育的作用有限而非无限。很多大学生虽然明白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但同时也认为国家对腐败分子惩治不力。另外,还认为廉洁教育只要大惩治力度,提高法律的震慑力,没必要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高校廉洁教育是“预防为主”的防腐理念的具体体现,廉洁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

因此,要消除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片面意识,必须重塑廉洁理念。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腐败现象的本质、成因及其危害,而不人云亦云;使大学生对中外廉政思想、当前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有理论上的了解和感性上的认识,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确定的反腐败政策措施、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能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正确看待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既要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又充分认识到我们在反腐败斗

争中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从而树立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念,提高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的自觉性。

(二)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高校要积极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规律,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以确保大学生廉洁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学校统一工作规划,构建纵向有领导、横向有沟通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立体网络。最终形成统一领导、职责共尽、优势互补、运转协调、全员参与的局面。廉洁教育进校园工作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管理、监督的过程。高校有必要针对廉政教育的效果,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评估工作。以检查廉洁教育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形成一套大学生廉洁教育保障工作有效并相对稳定的组织制度,既规范学校廉洁教育工作,使廉洁教育不会因组织人员的变更而变动,保持其稳定和连续性。又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发挥课堂优势,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课堂教育中

教育教学是高校最大的资源优势。整合学校资源优势,通过学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开展廉洁教育,是推进高校廉洁教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大学生廉政教育和建设纳人教学计划,编写廉洁教育的教学资料,实现廉洁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现实性、针对性、时代性。比如。在《形势政策课》中开展廉政建设、党风党纪的专题讲座,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廉政基本知识,明白贪污腐败在历史中的恶劣影响,学习党纪法规,学习党史党情。以党课和选修课为载体,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演讲或辩论,加强廉政知识提高性学习。其他的学科也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教育资源。高校教师要加强注意挖掘专业课中的廉政文化,不断丰富廉洁教育内容,在课程中巧妙渗透廉洁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廉洁品质。当然,廉洁教育工作中要遵守教育规律。廉洁教育工作要做到让学生不反感。不抵触,乐于接受,就必须打破以往满堂“灌”的做法,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对教育的多元需求等客观实际,创新廉洁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把现代先进的传媒和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廉洁教育之中。要把显性教育方式与隐性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学校权利运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学校权利运行,加强廉政示范教育。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图拉认为:“人可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也指出:“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廉洁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用崇高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割专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首先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依法从教、廉洁从教、有崇高的学术造诣与人格魅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作为实施廉洁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廉政索质,必须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纪律教育、优良传统和学术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爱岗敬业精神和廉洁自律意识。用崇高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开展廉洁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深度辅导。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紧急事件处理技能、沟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形势政策课教育技能、职业生涯指导技能的培训,提升他们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的工作水平。在进行深度辅导过程中,解决学生对腐败问题在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反腐倡廉具体措施和做法。

高校要规范权力运行,坚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讲求务实高效,追求公平正义。学校要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对涉及广大学生利益的各项决策、规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公布,畅通监督渠道,营造和谐有序的环境,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五)结合乡土特色,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廉洁教育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廉洁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实践不能流于形式。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与本校、本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依托各校、各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挖掘本校、本地人文积淀,营造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氛围。将廉洁教育与有乡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是学生自我教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要结合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各类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可以组织大学生廉洁教宣讲团,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社区做廉政文化宣讲;参观谷文昌纪念馆,了解谷文昌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孺子牛精神”:结合漳州110的先进事迹,参观110指挥中心纪念馆,了解漳州110创始人郭韶翔“说情者止步”的轶事,解读郭韶翔铁面无私;参观漳州红楼遗址。回顾红军开创历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自律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参观孔庙,学习儒学传统文化,重温先哲孔子日:“临官莫如平,临财奠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天下为公的风范。结合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以榜样示范。以历史作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充分、真实的體验,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廉政文化的认同,促使激浊扬清、追求真善美。

(六)加强廉洁教育在大学生活中全程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要贯穿大学生活始终,实行全程教育。尤其要在各种重要时机,将廉洁教育与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就业指导与毕业教育相结合,鞭策和激励学生在校刻苦学习、廉洁做人。将来勤奋工作、廉洁从政。针对新生主要开展诚信教育、学习校纪校规、党纪法规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案例剖析、诚信监督等活动,重点抓学生入党、学生干部培养、专业学习、诚信考试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艰苦奋斗,志存高远;对毕业生开展爱校荣校、集体宣誓、学习合同法、就业指导等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毕业生敬业奉献,廉洁从业。把廉洁教育寓于大学生活全程,结合大学生成长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养成大学生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品质,提高辨别是非,抵御腐蚀的能力。

(七)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廉政渗透教育

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阵地,加强廉政渗透教育。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廉政教育融人校园文化活动中。透过各种形式和载体陶冶大学生情操,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如在辩论赛、科技节、艺术节等文化科技活动中,规定一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廉洁教育主题活动。积极打造特色项目。注重廉洁教育社会化,引人反腐倡廉的优秀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论坛,请校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法律工作者、反贪机关工作者做报告、演讲。实现大学生与反腐倡廉工作近距离接触。开设专门网站,在网站上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为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搭建新平台。

要把廉洁理念内化为大学生一种普遍的价值规范,让他们做廉洁文化的传播者,廉洁行为的践行者,高校任重道远。希望采取重塑廉洁理念,构建长效机制,优化课堂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廉洁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全程等对策,切实加强廉洁教育的时效性。

作者:林小芸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篇3:

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实施途径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厅2010年立项项目《荣辱观视域下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201010LX425

玉林师范学院2009年度重点项目《国家助学贷款与创新诚信教育》,(2009YJZD22);

[摘要] 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实施和开展迫切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相互配合,而且优化理财教育方法和选择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构建一条高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理财教育的实践路线。

[关键词] 大学生;理财教育;三位一体教育

大学生理财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内涵,其有效实施急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既需要三方在理财教育的实践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也迫切需要三者的协同效应。学校理财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的系统性、组织性和计划性,而且在学校开展理财教育既经济又有效,是大学生理财教育的主阵地;而家庭则是大学生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接触物质金钱的场所,父母是大学生认识和学会理财的启蒙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是一个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实践场所,社会力量组织的理财教育,特别是社会金融机构组织的理财教育的实用性特别强,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浓厚兴趣。因此,如何优化理财教育方法和选择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尤为重要。

一、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而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方面已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实施理财教育:

1.确定理财教育目标,建立理财教育人才队伍

学校理财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应该与高校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阶段和水平相匹配,不能等同于成人的理财教育,其显著特征是它的基础性。基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校教育对象处于知识、技能和人格等各方面发展的基础阶段,而实施作为整体教育组成部分的理财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二是理财知识的积累、理财技能的发展应该是一生的追求,而且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中的理财实践,在高校所接受的理财教育对于大学生毕生的理财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而言具有基础性。为有效实施理财教育目标和内容就要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稳定的理财教育队伍。大学生理财教育队伍可以由党政人员、思政人员、大学生辅导教师、班导师、金融机构特派员和一些理财能手等组成,建立理财教育研究中心和科研所,周期性地实施理财教育。

1.延伸课堂教育,开设理财课程

高校教务处可以为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并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了解必要的理财知识和技能。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思想的主要渠道,高校可以与时俱进,开设《理财学》、《创业常识》、《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等经济类的选修课,这些课程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实用性,颇受大学生的欢迎,通过这些选修课的开设和老师的讲解,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和财富道德的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财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密切相联,强化教学的针对性。

3.加强大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建立消费健康档案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入不敷出、借贷高筑等不良消费,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和心理畸变。学校应该及时地发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的积极作用,通过专题讲座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存在的不良心理实施矫正,帮助其摆脱不良心理因素的困扰,同时将各个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做好详细记录,建立大学生的健康消费档案,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提供有效的数据库。

4.开展课外教育,丰富理财活动。

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类社团、各种组织活动多种多样,通过开展这些课外活动,也是传播理财知识和进行财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高校充分发挥各种社团的作用,开展以消费、理财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如开展理财道德规范和理财知识的竞赛等,使大学生了解科学的消费观和理财知识。通过开展消费指导和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具体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消费、理财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自觉主动接受消费伦理观、消费道德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介的功能,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理财的舆论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财教育,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不可否认,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渗透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是一个颇具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

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大学生理财教育

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未来的高速发展急需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现代人。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理当让大学生树立在市场经济中的理财意识,使他们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财道德观念。因此,高校应该以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拓展教学内容,开展理财教育。首先 ,将理财观的内容纳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将理财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相联,强化教学针对性,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科学的消费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同时,在道德修养的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加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使大学生学会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延伸。目前不少高校都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解困问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要鼓励他们穷则志坚、勤俭自强,努力拼搏,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对家庭富裕的大学生,要教育他们富而不显、厉行节约。最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目前大学生理财失范的又一准则。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会议上(2007年5月4日)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其中就有“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在新的时代,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好传统永远不会过时,而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的节俭观重在珍惜劳动财富,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新世纪的节俭观不仅仅要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反对财富浪费,还要珍惜资源,反对浪费资源,避免过渡消费,并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科学理财、可持续性消费的教育。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正确制定收支计划,量入为出、合理开支、降低成本、科学消费以获取最大收益;也使他们懂得合理的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的理财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思想问题。思想左右人的行动,行动改变人的命运。因此,改革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拓宽理财教育的内涵,把理财教育真正地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意识

每个大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其行为和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一些商家善用大学生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专设赠品或给抽奖机会来吸引大学生购买他们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除此之外,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以及其它新闻媒体等的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让大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另外,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如请客送礼、吃喝玩乐、走后门等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正处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和理财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极大,自身的免疫力弱、自我约束力差。很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腐蚀。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消费的社会环境,而消费的社会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外的社会环境,另一个是校园内的消费环境。因此,在大学生理财教育过程中,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环境,应该呼吁全社会公民行动起来不断净化消费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长期信赖的理财实践的好环境。一方面,我们应该净化校园外的环境,尽最大努力避免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侵蚀大学生的心灵,建社会上的高消费的宣传坚决于校园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消费环境,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适度消费观,减少那些误导大学生消费的虚假广告,通过社会舆论和传媒宣传的引导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净化校园内的消费环境,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多采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开展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同时,以班、组为单位开展科学的理财观、消费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消费意识和道德意识,使适度消费和科学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学校还可以不定期邀请相关金融行业的专家给大学生进行讲座,介绍一些最新的金融产品及其在理财活动中的应用,介绍一些先进的理财理念、理财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理财知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及走向社会的理财活动能够与时俱进。

四、优化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

家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实施理财教育活动千万不可忽视家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基本接近成年,具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家庭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该着重做好引导和启发作用,不能够停留在琐碎小事上,否则极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行为。父母应该经常与身为大学生的小孩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和分析理财事宜,以朋友式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适当之时,父母应该主动与孩子谈论一些涉及生活、学习和未来事业发展的问题,有意识地教育孩子一些日常理财的知识和技巧。其实,大学生的理财观,绝大多数与家庭的理财观和家长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家长对其子女的理财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强调家长的配合,做到有计划、有节制地供给各类费用,有效地遏制大学生乱消费。在家长的密切配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五、注重大学生理财的实践教育,发挥金融机构服务作用

大学生的理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其理财教育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大学生的理财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主要以实践教育为主。实践教育是培养和提高理财技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主要措施。现在,高校必须充分重视理财教育,加大理财教育所需软硬件的基础设施,鼓励大学生采取参与网络虚拟投资,进行模拟投资操作,个人资金账户管理等方式进行课程实践,适当鼓励学生拿生活费进行理财实践活动,获取理财的实践经验。高校还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行实施理财活动,通过实践教育,可以加深同学对财富增值的理解,熟悉各种投资品种,便于从个人理财规划开始,对自己的财富进行归类组合,找准投资方向,规避风险,按期进行损益评估,获取理财经验教训。另外,高校要联合金融机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财知识和技能的讲座和宣传,而为个人理财服务的金融服务机构在开拓个人理财业务,获取利润的同时开展教育投资者的公益活动。这些公益活动包括:(1)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由专业人员和投资者在互联网上实施定期讲座,探讨相关个人理财的棘手问题;(2)举办一些针对大学教师、大学生、新闻工作者的理财教育活动并向他们发送理财知识和投资知识的宣传手册;(3)在网站上专业化地为大学生专门开设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的理财教育课程,并采取一对一网络咨询活动;(4)除了与大学合作外,还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和经济实力,开展面向社会的理财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家长们的理财能力。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密切联系中小学,建立青少年理财教育基地,编制针对中小学师生的个人理财教材,举办免费的教师培训班,推广中小学理财教育的教学指南和课程计划,为高校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可见,高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需要有效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作用,才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才能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理财教育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会逐步增强,其个人理财能力也会越来越高,也必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桂 丰根凤:理财教育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04,(10):38-39

[2]吴利明: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财教育的思考I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2):80-81

[3]周雨风:当代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场现代化, 2007, (2):190-191

[4]宋剑锋: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家庭是关键[J].现代教育科学,2003,(3):39

[5] 董辉:荣辱观下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广西教育,2010,(6):28-29

作者:杨 敏 董 辉

上一篇:投资型寿险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房地产投资决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