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透析论文

2022-04-27

一、研究背景作业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作业全班整齐划一、作业内容单调、时间过长、重复训练的问题,缺乏差异、分层及个性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透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透析论文 篇1: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情境创设不合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弱、教师对课本钻研程度不够等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从努力钻研课本教材,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迁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措施

1.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丰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学校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规定教学内容的授课,等等,成为现阶段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数学教师,笔者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建议。

2.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中情境创设不合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精心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对问题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在情境创设的实际运用中,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在情境创设上的新奇性,将一些不适合教学的内容和情节安排到教学过程中。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还容易让学生对某些问题产生疑惑。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更透彻的理解,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变为直观的问题。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规范的平行四边形进行面积计算。这样就能够将问题简化,并且变得比较直观,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2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弱。

数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就通过不断讨论和发言实现。原来教师“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气氛现在变得活跃起来,但是相应的,减弱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在学生不断讨论和发言中,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从而影响教学进度,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教师会选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发言。由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在发言中会比较主动积极。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来讲,就容易造成其对课堂控制力的减弱。

2.3教师对课本钻研程度不够。

教师的教学要有充分的备课为基础和前提,只有有了充分准备,才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地发挥,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一次备课受用终身”,甚至是临时准备的。有时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教案的惯例,许多教师会选择抄袭他人教案的做法。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若匆忙准备就会使得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努力钻研课本教材。

“二度备课”是教师进一步钻研课本教材的有效方式,在进行“二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对教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在“二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把握;课中的“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时时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能够在讲课过程中及时调整讲课的语言、速度、内容和顺序,等等;课后的“二度备课”则是教师对课后的及时反思和评价,从而对整个教案在内容、讲课方式和教案设计上有总体评价,有利于教师对教案的整体把握。“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做到对教材、教案、讲课内容及学生有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了解与把握。

3.2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为了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知识,就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讨和进修班增加知识储备,也可以到高校进行进修,只有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做到精心地对教学进行设计,从而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使学生对数学有更系统的、深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做好内容的安排和精心设计外,还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自天,吴志坚.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现状与对策[J].小学数学教育,2013(7).

[2]刘晓云.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陈六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在透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Z2).

作者:蒋佳邑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透析论文 篇2:

“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作业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方式。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作业全班整齐划一、作业内容单调、时间过长、重复训练的问题,缺乏差异、分层及个性化。社会培训机构的超前拔高,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过早培训、内容过深过难、超长时间反复作业训练,缺乏知识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家长只注重分数和成绩排名,追求名校名师,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和身心成长。
二、研究现状

国外对作业的研究比较早,教育家凯落夫认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夸美纽斯在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所教授的课目要有适当、适切的反复和练习,才能使教育达到彻底的境界。

国内主要是借鉴国外,我国学者吴也显在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指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我国学者朱仲敏(2003)在《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的定位研究》中指出“家庭作业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方臻和王月芬主编的《透析作业》(2014)认为,作业是学校依据一定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是学生校外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业是学校教育的流动名片。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

作业是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培养学科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双减”政策要求减去学生过长的作业时间、过多的无效作业,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双减”是撬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一)改变作业观念,树立“减负增效”意识

“双减”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自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作业。“减负”即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并不等价于“减轻学业”,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一点,并不是降低学业要求,而是让教师抛弃那些大量的重复抄写、反复的识记背诵、不停地操练,让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得探索世界奥秘的本领。

1.激发作业兴趣,培养学生幸福感

数学作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当学生谈到作业时,会自信地说“老师,我来说,我会做,我知道”,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缺乏自信,作业准确率低,教师要通过柔和婉转的语言多鼓励少批评,营造关心、温馨的作业环境,让学生对作业充满期待。笔者曾布置了一个画圆的作业,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有学生画出来的圆是扁的;有学生没有标出圆心和半径。这时,要放慢脚步,手把手教会每个学生先确定圆心和半径,然后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画圆,一个美丽的圆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2.端正作业态度,传递智慧和情感

作业是需要激励激发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倍感鼓舞,看到努力的希望。“老师喜欢你那干净整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思维缜密的数学作业,为你点赞。”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愿意做作业。作业设计,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求知、求真、向善、向美的激情,挖掘出学生学习的渴望和潜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认为各门功课的作业累加起来,实在是太难太多,有的还不会做,于是干脆自我放弃,不认真完成或者胡乱写几个字,草草了事,应付老师的检查。师生应当换位思考,相互关心体谅,精心设计有效作业,减少作业的时间和数量,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顺利完成作业,有成就感、幸福感。

(二)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1.读懂学生需求,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设计的准备阶段,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基础、性格爱好以及做作业时的心理变化。作业适量,总时长适当,难易适中,分层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实际水平的数学作业,争取做到一生一作业,尊重差异,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夯实基础的必修作业、拓宽基础的拓展作业、培养数学能力的探究作业、开拓视野范围的创新作业、阅读作业、计算作业、思维导图作业,实现作业内容丰富多样化。

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作业,为何不愿意做这么多作业,是总量太多了还是作业太难了,孩子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分层设计不同梯度的个性化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者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发挥每个学生优势、特长,让每个学生争当作业的主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做自己擅长作业的同时,逐步补齐短板,每天都有进步和收获,不掉隊;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再“跳跃一下”,就会收获更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享、开拓创新,走得更远。

2.注重学生差异,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设计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差异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联系生活实际,从简单走向深度融合,跨学科整合,文理结合,将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现实生活,创设一些情景,如数学模拟试验、数学动画,多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用尺子量一量,用铅笔画一画,用计算器算一算。增加一些阅读类型的数学发展历史、科学普及类型的书籍,例如,尝试探索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探究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影子最长的时候是多少米。组织丰富多彩的作业体验、探究交流分享活动。如说题讲题作业、七巧板拼图作业、24点扑克牌游戏,尝试录制微视频,多一些实践型、探究型、考察型的作业。例如,设计一份2022新年学习计划;坚持记录家庭每天的消费支出;制作一个零花钱使用方案;观看空中课堂,记录学生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对于试卷订正作业,可以和父母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期望。

(三)精心设计作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展示思维路径,激发学生思维

改变传统的作业观念,用心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作业。透析学生作业,发现学生新颖的做法,让作业成为展现学生思维路径的窗口,成为记录学生点滴进步与自我成长的美好见证。

学生丙说△AFE?△ADE,就是把直角△ADE沿着AE翻折后与△AFE重合。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起点,让学生自己来分享、讲解作业,绽放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聚焦“双减”落实,提升作业品质

教师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去掉复杂繁多的反复默写、过多的重复训练,缩短作业时长,学生在学校内完成自己的作業,遇到不会的题目,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顺利完成;还可以自由选择,培养兴趣爱好。晚上睡眠时间也充足了,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认真备课,研读新教材,精准把握新课标,通过学生预习、前测后测,找准教学起点。注重作业的精心筛选、认真编写,提高驾驭作业设计的能力,挖掘提炼基础知识,基本图形;总结巩固基本方法和通法通解,学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合理转化、迁移、类比、联想、发散。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确立本节课(本单元)的作业目标。把握重点难点,注意量少而精,难易适度,仅扣教学大纲和教材目标要求。夯实基础作业,层层递进,由易渐入难,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倾听学生自己内心的想法、思维的亮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生、发展以及所经历的薄弱环节。教师要深刻理解数学,掌握学情、精准教学,思考探寻作业的本质,释疑解惑提升数学素养。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高品质作业,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最适合的学习成长个性化作业。

借助网络,线上线下相融合,充分利用上海微校、名师工作坊、空中课堂等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借鉴,通过钉钉、微信、QQ群,进行在线辅导和答疑。设计优质高效的数学作业,提升作业设计的专业技能和质量品质。

(四)优化作业辅导,消除学生作业焦虑

1.及时反馈作业,优质辅导一对一

作业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最有力的证明,也是暴露学生诸多问题的一面镜子,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和学生沟通、分析反馈、纠错订正。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分析、分享,针对作业中好的解法和典型错误,面向全班讲解思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耐心的辅导,采取一对一面批和一帮一个性化辅导。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

在作业讲评时,有一部分学生表面上“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但在课后却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一做作业就错误百出”,这往往只是从表面上顺着老师的思路“看”过了一遍,缺乏自己的深入思考。听的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交流分享,说出学生自己对作业的想法和思考。还有学生会出现“一做作业就步步出错”,有移项出错、有约分出错、有最简公分母找错,有分式方程忘记舍去增根。让学生及时修改和订正,整理问题本,建立错题库,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2.建立知识网,夯实学生作业基础

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步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善于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细小知识,针对每个不同的知识点配备相应的小练习,讲一练一,段段清,天天清。在复习的时候,再将琐碎的知识点重新梳理综合,建立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网,有知识概念、思维方法、经典例题、典型错误等,最后用思维导图把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结构化成一张张知识网,串联起初中所有的数学知识和典型思想方法,便于学生掌握重点,抓住核心,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高阶思维。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的校本化电子作业,通过钉钉、微信、QQ群,根据学生需要和薄弱点推送适合每个学生学习基础的个性化作业,帮助辅导学生在线学习。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有效作业设计,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作业不离校,考试不重复操练,学校课后服务丰富多彩。充分利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五行课程,通过专家智慧引领和培养,赋予每一个教师综合作业设计正能量,构建中国基础教育良好新生态,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思考与建议

作业设计是联系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价的桥梁,是教师诊断课堂、优化学生学习、调整和改进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创设适合每一位学生思维旅程的作业,让做作业变得简单快乐有效,作业的数量在减少,综合素质学科素养在培育,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加和提升。

本文基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教师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尽可能少的作业时间,实现生生有进步、人人有收获的最大教学效益,提高作业设计的专业水准和质量。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激发学生思维;作业类型要有创新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反馈要准确及时、作业辅导要优质高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将新的作业设计理念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质和素养,推动数学教育高质量向前发展。

作者:孙蓓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透析论文 篇3: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探究式教学是我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究式教学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也越来越广泛了.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探究式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往往会更容易把握教师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 又因为这些数学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也更加深刻. 遗憾的是: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很多年,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一知半解. 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要想真正的实施好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如果学生缺乏探究的积极性,那么谈起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太不符合实际了. 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1. 介绍数学史

介绍数学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数学家究竟是如何探究的,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最终获得了什么数学成就. 在学生接触数学史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比如,我们在执教勾股定理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勾股定理的数学史,然后让学生根据勾股定理数学史中科学家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重温一遍. 当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这一过程之后,在他们的内心最深处就会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激发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 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我们教师还需要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问题情境. 这样的问题情境由于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 比如,教师在执教《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就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电影院中的座位很多,我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的?”“我们是如何通过经纬度确定自己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的?”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充分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的创设等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b,c,且a = m2 - n2,b = 2mn,c = m2 + n2(m > n,m,n都是正整数). 请问这个三角形可以被判定为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基于这个题目我可以创设下面这样的问题情境:(1)“我们判断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有哪些?除了直角三角形其中的一个角必须为90°以外,还有哪些必要条件可以判定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还能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创设了上述问题情境之后,我紧接着又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除了上述两个方法可以判定直角三角形以外,我们又如何运用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这个定理呢?”这个问题对于刚刚接触勾股定理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他们很难理清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主要原因是同学们的脑海中还没做好对勾股定理的变形思考的充分准备. 一般情况下,他们只会简单的以为可以通过a2 + b2 = c2,来确定△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因此,在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背景之下,我又一次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他们明白:我们可以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以及平方和的知识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总之,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前后呼应的、有序列性的. 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不仅可以把课堂探究学习氛围一步步推向高潮,更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逐步把握好问题的本质,提高数学探究学习效率.

二、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探究的具体方法,那么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一定会遇到阻碍. 因此,我们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会学生如何探究的方法上去.

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要充分的让学生明白数学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可能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所以,教师在执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大包大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教师再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让他们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比如,我们在进行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并不能顺利的构建出正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或是与原点不能重合的两条数轴,或是两条不能相互垂直的两条数轴. 这些情况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教会他们具体的方法. 与此同时,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让他们明白,探究数学知识的道路是充满荆棘的,它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意志,最终才可能获取圆满的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的数学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思路和方法都有可能不同. 因此,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弥补自身探究方法的不足.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探究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掌握更多的探究方法.

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它需要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实施.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探究方法.

三、重视课堂探究应用过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这样一种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应用过程.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我提出了下面这个探究问题: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 - 1)x2 + 2x + 1 = 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李丽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 - 1) x2 + 2x + 1 = 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判别式Δ ≥ 0,于是可以得出4 - 4(k - 1) ≥ 0,由此解得k ≤ 2”. 李丽同学回答完之后,王刚则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 ≠ 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 ≤ 2且k ≠ 1”. 接下来,我又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 - 1)x2 + 2x + 1 = 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同学朱颜回答说:“一样!”沙娟同学则回答说:“k = 1时,方程有解,解是x = -■. 所以k ≤ 2. ”在同学们的一片质疑和探究当中,他们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不仅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同学的合作探究意识. 探究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也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另外,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假如我们的探究任务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是无病呻吟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扰乱学生的思维,无益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因此,只有把握好探究任务呈现的频度,适时的开展探究式学习,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述下面这个例题的时候: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 + (2m + 1)x + (m - 2)2 = 0,m取什么值时,(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方程没有实数根?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一般很难快速理清解题的思路.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问题的本质,我提出了下面这些问题:1. 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方程的实数根是怎么样的究竟是由谁决定的?2.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呢?3.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个方程没有实数根呢?而在提出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都是做了一定的停顿的,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的探究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不能一连串的提问,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混乱,对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不仅无益反而添乱.

四、结 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需要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需要重视课堂探究应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功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思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2).

[2]鲍志清. 浅析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3).

[3]程华.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问题透析——以西安市某初中为例[J]. 教育导刊, 2010(01).

作者:夏士雄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熟悉和实践论文下一篇: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