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改革课堂提问方式。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大多数提问缺乏科学依据,问题没有科学性,学生则没兴趣也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课堂提问的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并且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基于有效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摘  要】 数学是我国小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落实,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如何改进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增强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紧迫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改进策略。

【关键词】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阶段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教学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同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因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就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有益改进,以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事业提供必要助力。

一、合理创设课堂教學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并不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往往是直接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几页并进行黑板板书,这样生硬的课程导入就常常会使天性活泼的小学生产生抗拒和反感的情绪,进而阻碍教师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合理创设课堂情境,将课本上的文字性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从而给学生创造思考、发现、表达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探索,循序渐进。

二、积极引入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教材、黑板以及教辅资料等固定化的教学手段来组织学生学习,而不注重与时俱进,对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教学趋势也缺乏深入了解,这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僵化呆板,课堂氛围也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教师就要积极引入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全面的教学优势,辅助学生从不同维度对知识进行记忆、理解与掌握,从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境界。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的都是填鸭式教学法,注重以自我为中心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则常常有意忽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比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班级学生身高”的数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之间分工协作,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绘制出统计图表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来发挥学生合力,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为此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引入新型教学手段以及引导合作探究等方面入手来为学生打造更加合理更加有益的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更加顺利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齐素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8(15):158-159.

作者:廖占东

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2:

有效性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改革课堂提问方式。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大多数提问缺乏科学依据,问题没有科学性,学生则没兴趣也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课堂提问的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并且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

【关键词】数学;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课堂提问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质疑和回答。课堂提问是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精心设计有效性问题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问题,做到提问准确而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师们的提问的实效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还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游戏公平吗”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规则:第一个人先说“1”或“2”,第二个人接着往下说“一个数或两个数”;然后轮到第一个人说。这样反复轮流,但不可以连说三个数,最后谁先抢到“20”谁就获胜。你想获胜吗?你能否找到获胜的秘籍?试试看吧!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性大增,七嘴八舌的抢开了,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老师趁风点火:谁愿意和我比试呢?更激起了学生的雄心,纷纷起来和老师较量,可是接二连三的败北,他们不甘心的叹息着、争论着,互相支着。几个轮回下来,聪明的学生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谁先抢到2、5、8、11、14、17谁就能获胜,进而发现谁先说谁就赢,可见这个游戏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拉近了学生和数学、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把学生带入到创新思维的空间,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此时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协助,保护好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不甘示弱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最容易产生创造性灵感,一束智慧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课堂提问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智慧火花迸发的场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经历场。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注重教师的表现,关注教师的授课技巧。随着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化的过程,相应的课堂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由关注教师的表现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落实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成知识的自主构建是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难点。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谈自己的几点思考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数学的提问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不注意方法技巧,学生便会对教师的提问不明其意或不知从何答起,这样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三、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做到精问巧问

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问题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对待课堂提问,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杨银红

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如何将有效性和趣味性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摘 要: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内需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是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总之,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

首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能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数学本身的多变性和趣味性未能够充分发掘。教学的模式过于单调和乏味,同时课堂的板书也比较严肃和古板,所以教学气氛是压抑的,学生对于数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数学的心理,对数学热情不起来,也没有好的学习效果。

再来就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学生的心思复杂,对于数学学习的定位就不够准确。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课业的烦恼也让他們对于学习的目标不够单纯。学习数学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完全是教师要求下被动地进行学习,同时也会在家长的期望下进行学习。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和教师沟通的比较少,只会埋头进行学习,几乎也不主动地去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学习就更加没有趣味性可言。

还有就是现在中国的人口数量众多,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资源也有限,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性格把握不够到位,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保证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和趣味性的办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主,将学生放在主体的教学位置,教师要将自己的定位抓住,将自己放在辅助地位,尊重学生鲜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教师和学生达到配合默契,师生之间如果沟通默契,上课时候也会发现上课的效率非常高。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比如说在讲到“平移、对称和旋转”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理解什么叫平移,什么叫旋转,什么是对称。学生自己先去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概念,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可以更好地记住所学习的知识。也就是基础的平移,旋转的概念。教师可能大多都是通过板书的方式或者是带着学生来看课本进行讲解,那么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不够好。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那学生通过看视频和图片就能够很容易理解知识概念,同时因为视频是课堂上不容易见到的东西,所以学生会有新鲜感,也就会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会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想象一些去过的游乐园做的项目,比如海盗船、过山车等等。通过对这些娱乐项目的列举,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分类,就可以直截了当地将平移、旋转的概念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课堂的趣味性。

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数字罗列和图形的叠加,这同时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学科。教师想要学生的数学基础变好,就需要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铅笔有多长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桌子进行测量,包括自己的身高,书本的长度等等,让学生对于一切熟悉的东西都有了最基本的长度的认知之后再来估测铅笔的长度,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猜测、丈量出铅笔的长度。由此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够增长额外的数学知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提高了数学的有效性。

还有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总之,对于刚刚踏入学习生涯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

[1]林丽云.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38.

[2]王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4):59.

[3]张秀玲.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6):72.

[4]唐龙建,王丽华.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讨[J].才智,2016(18):119.

[5]刘冬雪.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质量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147-148.

编辑 温雪莲

作者:雷玲

上一篇:药理学教学赏识教育论文下一篇:DSP设备通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