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的内容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实现直观性和动态化的教学效果,使得知识处理呈现声文图俱全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整合教学环境的变化,革新教育思想和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论文 篇1:

基于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内容摘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的教学,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发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这一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提出几个核心观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兴趣 思维 探究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的教学,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发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学应突出学生的学,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这一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注重数学语言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数学课堂上,教师语言的作用来看,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将严谨而抽象的数学学术形态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教育形态,继而在充满情趣的、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很自然地达成教学目标。实践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无法做到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实施教学,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例如,“不等式”是数学解题的一个常用工具,是否在讲集合的运算前加讲一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学,这个是集合这一章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对集合的要求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不在于集合的等价变形,更不在于集合更深层的运算。因此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好集合的“语言”教学,如确要加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则要控制好难度,深度。

又如,立体几何内容教学应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感受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即立体几何的“直观性”。

除了提高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化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与学生正面的交流也很重要,能够激发学生正向的学习情感。

二、注重数学方法渗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是人脑通过独创的方式,对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探究的思维能力,该思维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行为实践,在实践中以独特视角构建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有建设性意义的创新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捕捉数学问题的快速解决途径,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和学生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节内容时,目的要让学生掌握“不同几何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棱锥、棱柱等多面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笔者选择了实地测量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选择了学校会议厅等主要建筑中的承重柱,让学生实地进行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与计算。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建筑结构的差异,部分承重柱可能存有斜向截面,导致柱体形状不规则,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绘制不规则棱柱体的底面、侧面的等比展开图,根据展开图进行各项指标的比例测量,间接得出承重柱的表面积与体积。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思维,从而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扩散性、放射性模式,在问题的分析与策略探究中,思维个体通过对问题各有关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多种思维视野点,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多种认知。发散性思维是数学解题思维中的重要解题思路,可表现为一事多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学生能够有效深化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内容时,除了可以让全班的学生扔硬币,统计正反面的概率外,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进行拓展解读,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天气预报报道某地区某天降水概率为70%,而当天该地并未降雨,这是由于天气预报准确性过低吗?学生结合概率课堂的理论知识,将随机事件以及概率的定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新的认知:降水概率是指某地区的降水可能性,降水概率70%代表存在30%的概率不降水,因此不能说明天气预报的信息不准确。通过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思维的断层时没有路了怎么办?这时需要学生进行探究,而不是等待教师来指导或教授。我们知道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猜想和假设可以有效缩小探究范围,为科学研究指明方向,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发展。

比如,在教学“对数函数”有关内容时,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对数函数的基本知识,运用对数函数解决简单的问题,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猜想和假设,真正感知对数函数的内涵,灵活运用函数的性质,达到融会贯通。

问题:已知函数f(x)=lg(x2+ bx+6),要保证函数的值域为R,试求出b的取值范围。

这是学生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如何探究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首先可以根据对数函数的基本要求,自我复习和总结对数函数对定义域和值域的条件与要求,根据标准的对数函数性质来比较这个函数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讨论确定先要保证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大于零的实数。而这个试题的函数不是一个简单的自变量,这个自变量是个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这个题目是一个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组合的特殊题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继续讨论探究,进行大胆假设,不妨把这个二次函数看着就是一个大自变量x,根据这个大自变量x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个函数是以10为底的对数,很容易知道它的大致图像。此时可以请学生自己画这个新函数的图像,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衔接到了已知的知识和数学方法上了。

四、注重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内化程度

一个知识学习后不可能立刻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或习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之后,就要开始习题的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但这种巩固不能是机械式的照本宣科的联系,将习题进行变换,从简单到复杂,逐渐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题能力。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先给学生复习概念,然后给出初步的较为简单的命题,给学生分析思路,作出解答,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但是略显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对知识的巩固也就不能得以完善。

如在学习函数时,函数的几点特征如单调性、区间等都是要着重讲解的,面对同样的函数例如y=x2,在没有区间限制的情况下,是先减后增,但是在区间限制的情况下,就有着不同的解释,对区间变化就会有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寻找到好的解题方法。一种好的解题方法能将数学知识综合系统的联系起来,而多种方法解题有利于思路的扩展,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并综合利用。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一种是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在于现有水平可以通过外界的启发教育或帮助而激发潜在水平的力量。在实际的教学中,变式教学用多变的形式来给课本上的例题或典型的数学问题进行变式阐述,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自己的思考融为一体,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能力,形成自己的解题方式和做题习惯,能够举一反三。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作者:俞水凤

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的内容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实现直观性和动态化的教学效果,使得知识处理呈现声文图俱全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整合教学环境的变化,革新教育思想和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整合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得到了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将其加进课程的教学中就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是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策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合理地去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阐述。高中数学的教学一般都是依赖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和学生的勤奋练习,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很累,学生学习也很乏味,严重阻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中数学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因为只有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心理共鸣,才能从情感体验中悟出某个问题的道理,教师除了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这老三样宝贝之外,还要带着信息、音乐和故事新三样宝贝。数学教学必须要学会应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来服务课堂教学,借助现代化的图片,声音,动画技巧,通过应用多媒体来表现各种情境,因而问题情境设置的生动有趣,形象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思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方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读取方便,实用性及交互性强等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多式多样,诸如:以信息技术下学生互动为核心的协作讨论法,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实践操作法和围绕问题展开的发现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中数学可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信息可以突破教材就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链接专业的教育资源网站,下载课件、教案、案例等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把网络资源处理成符合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学生易理解和接受的数学体系,同时,数学的理解需要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证明、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复杂的计算过程等,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从而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有效地高中数学教学。

四、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被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它以自身的优势,发挥了极大的教学辅助作用,通过声文图茂,能够创设一定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三角函数图象的学习时,关键要让学生对图象有个形象、具体的认识,因此,笔者在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时,从引入开始,把内容分成若干个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应用Authorware中的不同动态过渡效果,让内容按照叠放顺序逐一呈现出来,通过自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的变化关系及图象的动态叠加,使学生在视、听觉的刺激下,对抽象的内容有了具体的认识,理解了三角函数图象的特征。这样,就把静止的内容在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加快理解速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中,我们往往都是复习引入或者直接点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高中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本是较难且乏味的学科,再以这样的形式引入会使学生更加丧失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缺乏兴趣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通过将动画、视频、声音的结合,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时设置一个声情并茂的动画:国王奖励象棋发明者的故事。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了等比数列求和这个学习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这个国王有没有能力答应发明者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如何求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信息技术声色皆备,动静结合,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激活思维,改进学习方式,促使高中学生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初步形成辩证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学习资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林.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数学大世界,2011(6)

[2]袁明发.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学咨询,2010(15)

作者:蒋红

有效教学的高中数学论文 篇3:

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使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演变成填鸭式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学方式也转变成适应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新课改的这一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生本教育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郭思乐教授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思想就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为了使学生爱好学习而设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门的重点课题就是生本教育,其经过长时间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的实践成果和理论.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传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分析、解决、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轻松愉快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1],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多和学生沟通,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的教学时,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讲解集合的概念和知识,没有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内心感受,就不能实现预期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之前,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快的数学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在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内容,如,姓名、年龄、性别、初中学校等等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以李明同学和王毅同学的自我介绍为例,李明同学性别男、年龄15岁、初中在第一中学等,王毅同学性别女、年龄16岁、初中在第一中学等.那么李明同学和王毅同学相比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通过举例方式将集合的概念和内容融入其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降低,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但要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2].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独立分析、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还会使学生具备发散思维,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只会死记硬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会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就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扼杀学生数学的想象力.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在读完题目之后,不知道应该使用哪种方法或者公式解决数学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解决这一常见问题时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发现题目中隐藏的数学信息,如何找到题目中显示的信息,进而准确选择切入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类题型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高中数学习题课中,应该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3],之后学生再通过独立解决问题对解题思路进行摸索、研究,最后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行思考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4],不但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是垂直于班级地面还是平行于班级地面?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自身思考和小组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习惯,并提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独立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趋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动脑的机会,还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大趋势就是采用生本教育理念.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堂上构建愉快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顾丹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6(17):43-44.

[2]颜建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课题研究报告[J].考试周刊,2015(A3):46-47,48.

[3]李红叶.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6(13):80.

[4]牛臻.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下),2015(5):114-115.

作者:陈小霞

上一篇: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论文下一篇: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