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传统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包容性。在钢琴艺术方面,艺术家们逐渐在钢琴曲的创作中融入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现存的钢琴曲中含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曲子相对较少,具有广西壮族传统音乐元素的曲子更少,但是其中不乏好的作品。在这些钢琴曲中,可以感受到壯族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钢琴的独特技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音乐传统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传统音乐传统艺术论文 篇1:

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艺术魅力

摘要:在泗州戏的常用音乐唱腔中,主要包括基本腔、花腔调门、专用小调这几种类别,而在花腔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程式性花腔、色彩性花腔,在程式性花腔中,主要就是哈弦、慢板起唱、连板起和起腔等唱法;而在色彩性花腔中,则主要包括雷对调、立腔、扬腔、射腔、一呦调等唱腔。在泗州戏中,常用板式包括慢板、二行板这两个类别,在慢板类别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慢板、幽板、慢二行等;在二行板中,又可以详细划分为二行、紧二行、紧板等。在泗州戏中常用是正把和反把,分别对应D调和G调,这些常用调式的形成,是将我国传统五声调作为基础,采用了其中的宫调式和徵调式。本文详细分析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主要对泗州戏的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等常用音乐唱腔进行阐述,同时详细介绍泗州戏的常用板式、板腔体所独有的“调门儿”、常用调性、泗州戏常用调式,基于这些内容对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的艺术魅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泗州 传统音乐唱腔 艺术魅力

泗州戏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戏曲类型之一,具有简单的曲调结构,同时也具有较为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和曲调十分吸引人。在泗州戏传承发展过程中,主要的艺术来源就是民间小调和山歌号子等方面的素材,也因此形成了朴实、风趣的演出风格。泗州戏从最开始没有固定旋律的沿门乞讨小戏,经历200多年的时间逐渐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我国在2006年还特别将泗州戏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央电视台也对这一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了报道,而这些都与泗州戏艺术家、专家学者们长期以来的努力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泗州戏虽然是一个小的戏曲类别,但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底蕴主要源于我国皖北地区所具有的悠久文化传统,以及深厚的音乐、舞蹈发展历程,同时,泗州戏本身所具有的唱腔也是十分优美的。本文简单整理了一些泗州戏的常用传统音乐唱腔,希望可以将此提供给相关爱好者进行参考学习。

一、基本腔

泗州戏是一个小剧种,本质上属于板腔体,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三类腔调,分为基本腔、花腔调门、专用小调。在基本腔、花腔调门等曲调中,曲调并不是固定的,可以由表演者结合自身旋律规律进行自由发挥。而常用的板式则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慢板和二行板,在泗州戏中具有递进的唱腔速度,由慢板作为开始,之后唱腔的速度会逐渐加快,在快到一定程度以后又转向一个掉板,将速度重新放缓,之后重新开始,由慢板逐渐开始加快。在掉板戏中,可以适用于男女腔。同时,在泗州戏表演中,具有较强的说唱性,从总体进行分析,具有朴实、委婉的特点,旋律上也十分优美动听,将淮北地区的韵味充分融入戏曲当中。

在基本腔发展过程中,主要使用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产生的简单曲调,之后泗州戏艺人对这一曲调进行了加工和改良,最终形成了泗州戏自身的一种腔调。泗州戏基本腔可以在各种唱段中进行应用,并且同时适用于男女唱腔,通常都是以四到八句的唱段为主。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泗州戏的基本腔也得到了不断發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进。

二、花腔

泗州戏自身具有柔和的曲调,相比于其他剧种,少了一些粗犷和豪放,花腔正是这一特点的表现。所谓花腔,就是指插入性的旋律片段。在泗州戏表演过程中,为了将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更加贴切地表现出来,并且展现更为丰富多彩的曲调,带来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一些泗州戏表演艺术家进行努力研究以后,创作了许多插入性的旋律片段,主要是在唱腔的开头、结尾等部分进行使用,在基本腔的中间部分进行插入,从而发挥一定的渲染作用,而这些小片段也共同组成了花腔调门。在泗州戏唱腔中,花腔调门是一个重要的闪光点,主要分为程式性花腔、色彩性花腔这两个类别。

在程式性花腔中,通常会应用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情绪之下。哈弦:在泗州戏中,哈弦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调门,通常会采用散板和无节奏的吟唱方式,通常是对人物高兴、郁闷等情绪进行表现。在泗州戏表演过程中,旦角坐下以后,会先采用哈弦的唱腔,以此来了解自身的实际嗓音情况和身体情况,也正好亮亮嗓子,借着这个机会让配乐者对乐器进行调弦,对音高进行确定,在经过这一环节以后,正式开始起唱。在泗州戏中,慢板起唱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起唱样式,发声之后会逐渐递进加快唱腔的速度,并借助掉板将唱腔速度重新回到慢板。八头门,就是指通过延长过门,在演员从幕后走向台前过程中,为其留出足够的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后进行动作和延长。连板起,这是起唱中的另一种样式,属于泗州戏中独有的板腔体。在连板起开始时,由散板进行吟唱,在吟唱快要结束时,在演员方面,会进行一个具有鲜明节奏的拉腔,乐器奏一过门然后开始连接自然紧凑的腔调。一些演员自身具有良好的唱功,借助连板起演唱,一下子就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起腔,也被称为撩也子,这种调门在程式性专用腔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角色上场以后,这种腔可以起到导板作用,并且可以应用到舞台延长中,在行腔到达高潮部分以后,紧打节奏,慢慢唱词,并将锣鼓的伴奏加入其中,与表演进行配合,将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起腔方面,分为单起腔和双起腔,同时也包括男女起腔两种形式。

色彩花腔作为泗州戏常见的唱腔形式,保证泗州戏色彩花腔规划和实际布置效果,突出色彩花腔在泗州戏延长和艺术韵律激发中的作用效果,避免泗州戏延长时出现问题,这对于彰显泗州戏的艺术魅力至关重要。雷对调,这种花腔是泗州戏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具有轻快、跳跃的旋律特点,可以将人物激动的心情表达出来,但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表演者具备较强的延长技巧,并且需要清晰地进行吐字,并将花舌音加入唱腔中。在泗州戏唱腔中,雷对调属于较为欢快、活跃的一种花腔,同时也属于一种典型的大掉板。立腔,在一些泗州戏剧中,想对辽阔、舒展、高昂的情绪进行表现,就需要表演者是使用假嗓子进行演唱,可以在上场之前使用,同时可以借助伴唱方式进行处理。在演员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对当前泗州戏具有的特点予以充分符合,在高音方面,通常会上升到D调的“A”,具有较高的演唱难度。以上所介绍的几种花腔调门,都是为泗州戏中的旦角所设计的,而扬腔则与上述几种花腔调门不同,是为了生角所设计的,也就是男腔演唱会用到这种调门,具有嘹亮、高昂的特点,与淮北的号子较为相似。

三、专用小调

通过探讨上述这些泗州戏,基本腔、花腔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腔调,另外,专用小调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来源是当地的民歌,并不会广泛使用,通常在一些特定场合、情绪下才会使用这种腔调。当然还需要在调整泗州戏旋律的条件下强化专用小调与主体旋律之间的配合力度,赋予泗州戏独特的艺术内涵,以此满足泗州戏良性发展和艺术传承要求。此外,还应对泗州戏专有小调的旋律表现进行全面调整,保证泗州戏旋律和基础小调的特色内涵,借此赋予泗州戏一定独特魅力支持。

通过研究泗州戏唱腔的旋法,可知句尾的拖腔是主要的特点之一,我们也称其为拉腔。在表演者方面,可以要求其结合泗州戏节奏和旋律对实际唱法进行优化调整,避免演唱者在演奏泗州戏时出现旋律表达异常的现象,控制泗州戏音程变化幅度过大的现象,从而满足泗州戏旋律全面优化的目标。会落在宫音或者徽音上,并伴随着相应的衬词演唱,比如“呐啊咿”。在女声拖腔演唱中,则是在唱腔下句的句尾位置,会有一个上行小七度的跳进,在唱腔落音位置,会使用小嗓子将音调提高八度,停留在宫音、徽音上,具有明快的旋律节奏,也可以展现出一种风情万种的感觉。这种拖腔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并且具有浓郁的韵味,欣赏者在欣赏戏剧以后,会产生心醉神迷的感觉,注意力也会充分为戏曲所吸引,因此,人们也称这种腔调为“拉魂腔”。

泗州戏表演者可以自由选用上述几种唱腔,尤其是女演员更是具有多样化的唱腔,可以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唱腔,将剧情作为依据将自身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即兴特点,属于泗州戏一种独特的优点。在很多泗州戏表演中,很多优美、动听的腔调都是经过老艺术家们在自由选择唱腔的过程中,努力创新和积累所获得的。但是这种自由咏唱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创造出来了很好的腔调,但是却难以进行定腔定谱,不便于记忆,表演者这一次演唱的戏曲,下一次可能就难以完全复原了。同一段唱词,演员可能今天的情绪状态非常好,表演出来的效果也非常理想,可以将戏曲中人物的情感、情绪充分表现出来,但是等下一次演唱时,演员可能由于自身原因找不到当时的情绪,同样的剧目也可能演唱的效果大不如前,剧种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泗州戏常用板式

泗州戏的常用板式包括慢板、二行板和二紧板这三种,要保证这三种板式在泗州戏演奏中的配合力度,从而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以此将泗州戏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表现出来。同时不同泗州戏板式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情感表现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从泗州戏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对原有板式进行优化更新,将各种泗州戏板式的抒情特点和艺术传承效果表现出来。在演奏泗州戏时,需要保证可以引导表演者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数板,并按照最终数板结果和相关信息对泗州戏旋律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提升观众对泗州戏的鉴赏力,使得泗州戏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还应结合拖腔将泗州戏板式潜藏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整,突出泗州戏演奏时各种艺术方法的表现情况,优化泗州戏各个表演时期旋律变化特点和实际管理模式,以克服泗州戏传统音乐唱腔表现时面临的阻碍,将泗州戏浓郁的唱腔韵味表现出来,进而充分发挥泗州戏的艺术特色。

五、结语

在当前,泗州戏由于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对这一剧种传统唱腔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并在实践中传承创新,为泗州戏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善虎.泗州戲声腔构成特点研究[J].戏曲艺术,2018,39(01):130-134+129.

[2]方园,牛丽敏,赵倩.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8(18):66-67+71.

[3]石磊.泗州戏音乐的创新及思考[J].中国艺术时空,2019(04):118-123.

[4]丁志刚.泗州戏拉魂腔艺术特色剖析[J].宿州学院学报,2020,35(01):1-5+28.

(作者简介:戴艳,女,大专,江苏泗洪界集镇人民服务宣传办,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戴艳

传统音乐传统艺术论文 篇2: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钢琴艺术中的体现探讨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包容性。在钢琴艺术方面,艺术家们逐渐在钢琴曲的创作中融入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现存的钢琴曲中含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曲子相对较少,具有广西壮族传统音乐元素的曲子更少,但是其中不乏好的作品。在这些钢琴曲中,可以感受到壯族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钢琴的独特技巧。文章从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入手,分析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根源,对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探析。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传统音乐

含有民族元素的钢琴曲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从质量上来说,则是丰富的艺术财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远近闻名的艺术家。比如我国著名的音乐研究学者樊祖荫,他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创作、发表了200多部音乐作品。观众在欣赏具有壮族传统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时,在审美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充分感受到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在心灵上更加贴近壮族人民的生活。

一、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旋律

旋律是音乐形式展现的主体,旋律可以将所有音乐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旋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首总体风格统一的音乐作品能够让欣赏者既易于把握整体,又有千变万化的丰富感受。想要创造出民族性的旋律,其根源就在于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旋律就是从风土人情中提取精炼而成的,是人民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是以当地原生态的音乐为基础改编创造形成的,在其旋律特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地民歌的艺术影响。通常而言,成功的音乐旋律可以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钢琴曲子也许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感受,不能清晰明确地描绘出壮族的自然风光,但是随着旋律的律动可以给观众一个联想的空间。例如蔡世贤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整个演奏给人画面感,充分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调式

当调式和不同的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时代不同,调式也会呈现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民族亦然。调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钢琴曲的民族特色。音乐作品因其音阶结构、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调式也各具特色与表现力。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因此就会出现各不相同的民族音乐风格。在壮族民歌中,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占钢琴曲的主要地位。

(三)节奏

民族性的钢琴曲往往会带有民族性的节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节奏源于日常生活,艺术家们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并进行创作。例如想要演奏出喜庆喧闹的场景时,一般会采用锣鼓节奏,还有独特的芦笙节奏。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还有一个具有魅力之处,那就是自由节奏,它是由随意的散节拍形成,没有特定的强弱节奏规律,给演奏者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扩大音乐的表现力。当观众认真聆听壮族风格钢琴作品时,会发现节奏自由,跳跃性大,变化多,节奏也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让人感到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壮族风格的钢琴曲演奏仿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在这一点上,陆培钢琴作品《山歌与铜鼓乐》就是个典例,陆培以钢琴来模仿各种广西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比如古老的铜鼓的节奏,并且在钢琴的高音区,以双手演奏间隔八度的方式来模仿广西壮族民歌手的高腔民歌音色,形成了一种能使人闻之不忘、印象深刻的强烈个人风格。

二、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根源

想要促进并发展壮族民歌音乐元素钢琴作品的关键就是找寻艺术创作的根基。壮族人大多世代生活在偏远的山区,在那里交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闲暇时间娱乐的方式比较少,沟通也不甚方便,而民歌就是壮族人民追求精神生活的主要途径。广西壮族历史悠久,民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可以反映真实的壮族人民的生活,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来自歌墟文化的钢琴音乐元素

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民热爱音乐,其音乐的种类更是繁多,从孩子刚出生开始唱的摇篮曲到青年热恋时期的爱情歌曲等等,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广西壮族的人们都会举办歌墟活动,他们用歌曲来代替语言,尽情歌唱。他们唱歌的方式也各种各样,如一唱一和、相互对歌、领歌式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亮出自己的嗓音,展现广西壮族人民热情和谐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精彩的文化传统。例如在倪洪进教授的钢琴作品《歌墟》中,就充分展现了壮族的年轻男女热情互动的场面。

(二)来自铜鼓文化的钢琴音乐元素

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直爽豁达、舞姿飘逸。铜鼓文化是壮族独特的文化。在古时候,铜鼓既是财力与权位的象征,又是征战与行祭祀之礼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中的重要乐器。铜鼓外形庞大,声音响亮且富有韵味,充满节奏感的铜鼓,能够体现出壮民族的历史积累与沉淀,壮族人民的勇敢与健壮以及壮族人民围绕火堆载歌载舞的美妙场景。著名的钢琴作品《东兰铜鼓舞》是陆华柏于1977年3月在广西东兰采风时欣赏到当地的铜鼓舞后创作的,仔细聆听这首钢琴曲,我们仿佛亲眼看到壮族四面铜鼓,领会到它的优美之处。

(三)来自山水文化的钢琴音乐元素

广西青山绿水、终年如春,众多河流如西江、浥江、红水河、柳江等孕育着勤劳和善的壮族人民。壮族民歌的主题描写山水居多,“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这句诗就描写出壮乡山水的美丽以及壮族人民对山水的喜爱。现如今也有许多以山水为主题的钢琴诗篇,比如蔡世贤作曲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我们通过欣赏钢琴曲可以领略美丽的山水景色。

三、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

中国钢琴作品

(一)根据广西壮族民歌原样移植的改编作品

在现有的部分钢琴作品中,有很多都融入了广西壮族民歌元素,作曲家将民歌的旋律与曲调运用于钢琴旋律的谱写,并在原有的旋律基础上加以延伸,这是钢琴作曲的一大创新。还有部分作者在创作时,将中西方元素与自身的创作风格加以融合,创造出了大量的更加新颖的作品。笔者收集了部分融入了广西壮族民歌元素的作品,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金响根据歌舞剧《刘三姐》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刘三姐》。其讲述了刘三姐与封建地主莫怀仁斗争的故事,彰显了壮族人民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全曲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现了歌舞剧中的不同场景。这首歌所具有的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元素虽然不是特别强烈,但是在经过歌舞剧曲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创造和不断创新之后,它不仅结合了中西方优秀的钢琴技术,也具有一定的民族传统音乐元素,是一部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音乐作品。

(二)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调改编的作品

广西受地势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诞生了专属的民歌旋律和调式。具体分析,广西壮族民歌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我国古代音乐所规定的音乐乐调宫、商、角、徵、羽中,壮族民歌广泛使用其中的随机三种乐调的组合,作为壮族民族音乐的旋律。第二,壮族音乐在音调上也具有跨度大的特点。壮族语言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一首壮族民族音乐中常常出现四五音程的曲调,甚至是大六度、大七度的曲调也可以看到。第三,在广西壮族的音乐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乐调,比如广西德保的羽调式和武鸣的五声商调式等,这些乐调都不同于一般的壮族音乐采用三调组合,而是采用的四调组合的形式。也是由于上述的特点,一些由广西壮族民族音乐的音调为指导的改编作品中,仅仅采用一些壮族民族音乐特有的乐调就可以作为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广西南宁的黎嘉是一名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由于家中长辈都从事艺术类的工作,黎嘉从小就受艺术的熏陶,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在她的钢琴作品中不难发现有着许多广西壮族民歌的影子,这是广西这片故土对她产生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意明.钢琴艺术中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J].歌海,2010(5):23-27.

[2]李俊,刘艺群.广西钢琴作品《八音戏鼓》的演奏诠释[J].歌海,2020(4):86-91.

[3]林冬.广西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50-153.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作者:廖园园

传统音乐传统艺术论文 篇3:

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重视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讨论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 传承与保护策略

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承载着广西地区众多少数民族宝贵的文化印痕和历史记忆,讴歌了广西同胞丰富朴素的生活理想和美好向往,记录了广西地区各少数民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无法割舍的重要构成部分。广西作为华南大省,占据了一定的地域优势。如何发挥这一地缘优势,做好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升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影响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

广西少数民族较多,民族音乐艺术是广西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民族发展中,在中华文化和自身民族文化的滋养下所创造的、弥足珍贵的音乐艺术资源和厚重的音乐艺术文化,饱含着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对音乐艺术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重大进步,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方面也投注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借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广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对于广西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是十分有利的。

二、当前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传承与保护的优势

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当前中国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扩大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辐射广度与影响深度,对当前传承与保护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十分有利。

(一)强大的文化自信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充分证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平与友好,也将中华文明的种子传播开来;而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唯有具备了强大民族自信的国家,方能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沃土。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应继承并发扬这份宝贵的民族自信,坚定走下去,走向世界。

(二)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包括音乐艺术在内的文化事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用实际行动,真切、全面、充分地表达了与周边国家和谐共处的美好心愿,也坚定了其他国家与中国开展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交流的信心。在这样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中,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将更快、更稳定地传播开来。

(三)多样的交流方式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中国用更通用的人类语言——音乐艺术与周边其他国家交流。而这样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也促成了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三、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传承与保护的有效策略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重大国策,音乐艺术则是国家交往、民众亲近的有效媒介。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应借助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东风,实现自身的传承和保护,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一)加强行政领导

在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地方政府应当充分承担起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制定有利且符合实际情况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做好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挖掘与开发工作,为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保障,助推音乐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整合多方力量

社会其他力量的参与,能够为广西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框架内更好地实现传承与保护提供更多的支持。这些力量具体是指一些民间团体、社會组织,甚至是有一定政治、经济或文化资源的个人。充分发挥这些力量的重要作用,是对行政机构工作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将进一步拓展非官方渠道的文化传播路径。

(三)依托民俗节庆活动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广西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富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体系,而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正是与传统民俗节庆密切关联的。因此,以民俗节庆活动为载体进行传播,是比较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方式。为了更好地提升广西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影响力,做好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可以尝试在开展民俗节庆活动的过程中,大力推广广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广西各级政府和音乐艺术机构,应广泛团结人民群众,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域优势,积极促进广西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广西在周边国家中的声望,为促进广西地区音乐文化艺术事业传承与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若.试论广西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策略[J].艺术评鉴,2017(06).

[2]金书妍.当代广西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南方文坛,201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实践体系建构与研究”(课题编号:BIA17019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晓,女,硕士研究生,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作者:胡晓

上一篇: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论文下一篇:书法艺术欣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