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论文

2024-04-09

中国传统艺术论文(共9篇)

篇1:中国传统艺术论文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论文

1、传统水墨动画的视觉意象艺术表达

(1)留白的运用。

中国的水墨画在空间的表现上有着“留白”的传统,利用留白可以形成虚景,增加观看者的想象空间。绘画当中的“留白”,就是说在绘画当中忌构图太满,画面如果太满,就不能给观众通畅的空间来体会绘画的虚实之感,也就没办法营造水墨画的画外之境,限制了意境的传递和画面的诗意表达。其实,所谓的“白”也并非指的是一无所有,而是“计白当黑”,用“白”来衬托主体,正如诗中所说“风韵皆在琴瑟中,情致尽洒留白处”。在绘画中,就画面的布局来说,讲究“实布”与“虚布”的结合,所谓“虚布”就是指无像之象,它和画面构图中的“实布”之间,形成了一种虚实对应的关系,实现了“留白”体现“实”的用意,通常这种表现手法,要相当有经验的画家才能收放自如的运用,在画面中选择合适的“留白”之处,让观赏者在欣赏的同时,营造空灵的体验。留白在水墨动画中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牧笛》中运用了大量的留白,牧童骑着水牛,走到墨迹边缘,水牛四下张望然后继续前进,然后四肢和大部分身躯都消失,仅剩下水牛的脊背和头部以及牧童,水牛的四周点缀了几条水纹和鱼,让人可以自然感到水牛在水中的游动。

(2)构图方式的表达。

对水墨动画来说,其本身就是传统水墨画的表达,构图和语言同样重要。对动画有了好的选材之后,从构思到画面的布局,让观众理解和接受你的美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构图。水墨画在构图当中,讲究不拘泥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大多数是岁创作者的创作需要和内心感受,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传统的构图模式,将不同空间中的人和物全部收到需要的画面当中,创作一个画家心中的时空境界。在透视上,也打破了“焦点透视”的束缚,运用新的“散点透视”进行创作,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这种构图在《牧笛》中运用广泛,影片运用移动的视角进行观察,自由的进行取景和创作,让画面主观的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让重山的幽远以及瀑布的宏大都能够完美的展现。在片尾的夕阳下,牧童骑在水牛背上,吹着动听的笛声慢慢地消失在田野之间,展现了“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美妙意境,整部影片画面唯美,意境深远。

(3)色彩语言的运用。

除了构图之外,作为动画的艺术语言,色彩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是画家表达情绪和渲染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用色当中,除了色彩的搭配之外,还要考虑到绘画风格和民族风格等。我国的传统水墨画受到水墨画的影响,用色主要以黑白为主,虽然用色上比较单调,但是却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哲学魅力,黑白两色代表“玄门”,是中国的禅宗哲学的核心。中国的传统水墨画用色自成体系,讲求用单纯的色彩表达无限的意境。我国的水墨画,都是运用中国独有的“墨”作为原材料,根据加水的多少,来表现墨色干、湿、焦的变化。因此,看似单一的“墨”,实际上内涵丰富。它与红黄蓝青等颜色在表现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逐步形成了以墨为主,别具韵味的中国绘画艺术。在传统的水墨动画中,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其他的色彩,动画的艺术家们偶尔在绘画当中,运用“画龙点睛”的手法点染一点其他的色彩,来丰富画面。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们来到水面的时候,镜头中出现了一朵红色的菇茨花,花的静和蝌蚪的动形成了对比,起到了良好的点缀画面的效果。

(4)水墨笔法的运用。

传统的水墨动画借助了传统写意山水的基础,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完美地结合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动画的单线平涂的手法,还完成了将水墨山水赋予动画的意义。运用“以意使笔”的技法进行场景造型和人物塑造等,同时讲求“笔墨情趣”,所谓用笔,就是运用毛笔时的擦、点、染等绘画技巧进行创作,这种特殊的用笔,可以讲传统的水墨画变得栩栩如生山水琉璃等等《。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充满了童趣的水墨动画,影片的用笔相对比较简单,几点墨色加上恰到好处的几处用笔,就将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表现出来,用淡淡的赭石将小蝌蚪和小鸡隔离开,用淡墨用笔点染虾的半透明身体。

2、传统水墨动画的艺术审美

水墨动画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的动画界造成一定的轰动,除了其采用的独特的艺术创作的形式之外,还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审美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水墨动画运用了全新的艺术形式,传递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在水墨动画的研究中,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水墨动画中的意境,指的是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情义相同、虚实结合的视觉感受。在我国的传统水墨画当中,创作者正是借用了笔墨表现人与自然的画意。影片虽然没有人物之间的对白,但是通过朦胧的音乐和适宜的画面传达出来的.虚实相生的意境,胜过语言的表达,这种手法可以贯穿动画的始末,在《牧笛》中,牧童骑着水牛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悠扬的笛声让我们仿佛感到了柳叶的清香,置身在江南水乡之中。倾泻的瀑布和重叠的山谷,配上朦胧的雾景,让观众体会到缥缈的意境。我国传统水墨动画充分运用了笔墨等工具,将墨色的浓淡和虚实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2)“形神具备”的气韵美。

我国的传统水墨画具有超然的意境,同时“形神具备”也是一大亮点“。神”在中国的哲学中指的是人的精神,人的身体被称为“形”“,神”是超脱生命的东西。具有生命的事物不一定具有“神”“,形”“神”是相互依存的。我国的水墨动画吸取了水墨画中“形神具备”的精髓,在画面人物的塑造过程中,表现了独特的绘画造诣。在《牧笛》当中,形上运用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人物刻画,运用了古铜色的皮肤以及面目表情,在“形”上表达比较真实。水牛的刻画也运用了“擦、点、染”等用笔技巧,塑造了质朴而又气质不凡的老水牛形象。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断提升,人类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成正比增长,对于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不断提升。传统的水墨动画作为我国古典的水墨绘画艺术与当代影视的结合产物,不但传承了民族的文化,还传递了社会的审美观和人身价值。为了促进水墨动画的发展,迎合新的审美意境,还需要动画工作者们不断努力,注重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注重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推动水墨动画的发展,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进步。

篇2:中国传统艺术论文

摘要: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圣贤”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回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些陌生,更不知其是“本有的家珍”。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艺,轻人文”的现象。如果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教授唱歌、画画的层面上,是难以完成其使命的,必须回过头来从已被扬弃的,被误认为封建的、过时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来填补今天艺术教育的空洞。

关键词:

篇3: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众所周知, “意象”最早是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出现的, 后经历代文人的不断阐释、演化, 才成为中国传统文论、诗论方面的重要审美范畴。《周易》中的“立象以尽意”是有史可考的最早出处, 着重强调了“象”的哲学内涵, 这是一种区别于西方理性的概念思维的典型的“象思维”。而刘勰则把“意象”真正带入到了艺术世界中, 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明确了“象”为艺术形象, “意”为作品的内蕴。司空图的“意象欲出, 造化已奇”, 将含蓄、神似也纳入到“意象”的概念中来。同时“意象”也为中国传统画论提供了审美的和思维方面的基础, 对中国书画中的“笔墨”论可谓影响深远。张彦远就说“是故运墨而五色具, 谓之得意。意在五色, 则物象乖矣”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搨写》) , 对墨色的浓淡层次的表现力大加赞赏。又如“画之当以意写, 不在形似耳” (汤:《画鉴·画论》) 突出了“神似”而非“形似”, 乃写意求神之论。由此可观中国画不以重彩浓描著称, 也不满足于简单的形似,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绘画的精神观照从本质上疏离了绘画本体的思索而确立了绘画作为形式对精神状态的意象把握。”

这种对意象的领悟和把握, 到了新时期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创作上的新的突破, 例如当代“南线”画风的领衔人物董欣宾先生的“线画”风格可谓开启新风。1985年, 刘海粟评论其画作“能致力于化古为新, 所作运线遒挺, 有北碑风采;浓墨透光, 淡墨生泽, 情韵脱俗。”他突破传统既定程式的影响, 试图将内心的情感与笔墨融汇释放, 大斧劈皴, 以简胜繁, 于狂放中表现出至高的精神追求, 企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的《夕阳暮归》, 浓墨渲染, 意境深远。《塑月客居图》则酣畅淋漓, 颇具古人之遗风, 大写泼墨的运用道出了画家悲天悯人的道家无为情怀。而他的娟秀小品则构造精妙, 运用传统中国画的技法, 以清爽、简捷、明快取胜, 给人笔墨流畅、富有情思的审美感受。《归舟图》中的宁静、恬淡。《梅花芳从暗处洒》中的点线互映, 笔墨恣肆, 散发出生命灵动的气息。无形中综合了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及西方绘画艺术的技巧。而董欣宾的学者角色则更促成了他继承中国艺术精神的历史使命, 他曾说:“言其枯则其文明枯, 见其荣则百术荣, 这不仅是一个判别, 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不言辞谢的责任。”另一位师承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贾又福, 则创立“墨黑话语”即“计黑为白”的创作技法, 与前人的“计白为黑”原则不同的是, 他以结构的极简主义和积墨法, 凸显“墨黑”的审美意象, 再造了传统山水的博大气势。将深邃、荒凉之气象演绎为空灵、雄壮之美, 在线条的简约流动, 流畅自如的浓墨渲染中, 追求超越时空, “中得心源”之境。《大音希声》中的天地几欲相接, 顽山巨石, 云卷气动, 似混沌之时, 又似天地开合之际, 予观者在欣赏在多维的时空中感悟造化之微妙和不可穷尽。正如画家所言:“空而灵者如通神灵, 空非顽空, 无乃通有, 以空通神, 以无用有。空与色, 无与有, 相互为用因无用有, 因有用无, ‘一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有无相生即极易明了。”与“意象”不同, “空灵”这一概念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一种欣赏心理。“空灵”的审美效果源自于对宗教的感悟。佛教教义的深邃意远, 首先给于空诸一切的世界以一种神秘而又充满了生命灵气的美, 禅宗之大智在实与虚之间贯穿, 超越了有与无的边界。“空”导源于佛教“四大皆空”, 是一种纯净的可以进行审美静观的形象氛围。“灵”则展现了生命灵气的自由状态。“空灵”概念渗入到中国艺术中, 就表现为在虚静、纯净、旷远的氛围中不断传递出生命灵气的艺术境界。绘画中的“空灵”意味, 是在画中景物空间布局与欣赏者的精神世界的互动中体现的, 讲究“计白为黑”的笔墨意蕴和“线”的飘逸。在《林泉高致》中, 郭熙提出“山有三远”的创作法则:“自山下而仰山巅, 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谓之平远。”因此, “三远”的创作法则为“空灵”预设了物理空间———文本与受众之间整体直观的物化形态, 在画面中体现的是一片留白, 一缕云烟, 一条小溪, 一道山脊, 一挂飞瀑、一涌清泉等具体可感的实物载体, 在赏者的眼里, 则能从静态的画面中体悟到永不停息的生命脉动, 风卷云残, 幽深淡远。亭桥楼榭都融汇于简约的灵动之中, 观者在欣赏通过这些含义丰富, 意味深长的物化形态, 产生某种由实而虚, 由虚而实的空灵化了的追求, 继而获得对作品的整体观照。在这中间, “线”意识则贯穿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始末。讲求“骨法用笔”的审美准则又不断召唤着线的律动。古人总结的“十八描”、“十八皴”等创作方法, 充分挖掘了线在中国画中的魅力。通过线的疏密、粗细、长短、纵横、聚散、虚实、方圆等组合关系, 形成了多样化的节奏和韵律, 产生出不同的美感。而线的操作过程又要求以轻重、疾缓、巧拙、滑涩、干湿、老嫩、藏露、起止、顺逆、刚柔等不同笔法, 产生线之美感, 赋予线以有情、有境的艺术韵味, 展现“移远就近, 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

篇4:中国传统动画艺术探索

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动画艺术的探索,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才能够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我国传统动画在世界上也曾经辉煌过,这主要是那个时期,我国的动画突出了民族特色,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正是对于我国传统的挖掘,我国动画片才形成在世界动画界影响深远的“中国学派”。对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发现中国传统动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为中国动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动画的角色形象

动画中的角色相当于影视中的演员,它是动画片的灵魂,所以动画中的角色就决定了动画片的质量。动画中的各种角色是推动这个动画片故事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靠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动画角色才能完成。一个好的动画角色对于动画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的动作、语言、个性等方面都能够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观众乐趣,成为经久不衰的形象,这些成功的动画角色往往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传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例如,大闹天空的孙悟空有着很强的中华民族特色;《怪物史瑞克》中驴子的形象体现了美国民族乐天、幽默的特质。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有着非常浓厚的新疆民族特色,它的形象在观众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代精品动画。这些有着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在深受观众喜爱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应的商业开发,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事实这证明了一个优秀的动画有着非常好的产业链,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传统动画的审美价值

我国的审美思想于西方有着不同,它自成体系,有着不同于欧美的审美观念,在我国主要是主张儒家的 “中和之美”,同时还有道家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审美观念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后期主要有宋代朱熹“文以载道”的审美观,清朝王国维“意境说”等等,这说明了我国的审美观念、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什么观念总是在去想相同,在动画产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国的动画作品体现出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观,而日本和美国的作品也是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观。我国的动画中力求突出我国的一些传统因素,例如:皮影、十二生肖、武术动作、京剧脸谱、剪纸、中国传统服式、亭台楼阁、舞狮、太极八卦、梅兰竹菊、祥云图案等等。在日本的动画片中角色的设计方面和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总是把一些正面和反面的角色,都设计成很唯美,在很多动画片可以看到日本的审美观念,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更为明显,它总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充满了感伤、绝望的情怀,人与自然的空间是互相挤压,人类总是无知的侵犯自然,而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审美观念是和日本地理位置和传统的观念息息相关的。一个民族的社会观念、文化底蕴、哲学观等都会在动画中体现,让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动画特色。

传统动画的人文价值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它富有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在表达某一个故事时它往往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不能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动画,总是缺乏一种内涵,例如美国拍摄的中国《花木兰》这个动画片中,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民族来拍,其中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就会截然不同,总感觉少了一份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美国的《花木兰》他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故事本身宣扬的“忠孝”截然不同,这就是每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而造成的不同的结果。美国的动画片总是给观众一种诙谐轻松的感觉,这也反映了美国这个民族在生活中的诙谐幽默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质,例如美国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和杰瑞总在追逐,一些搞笑的动作和滑稽的表情,给观众一种轻松的心情。但是在我国传统动画中,必然展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同时这些传统美德有其文化

根源。

传统动画的娱乐价值

动画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观众在工作之余的消遣游戏为主要目的,它主要包含了诙谐幽默、解构权威、轻松明快、平等色彩等特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人们更需要娱乐精神来抚慰,这就需要不同的动画片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这在日本动画片中做的非常好,动画片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利,他同样也是成年人的精神食粮,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需要娱乐精神对于精神的抚慰。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娱乐文化正在成为一种产业和消费。很多传统的动画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动画也不再是儿童专利,他正在小青年中年人方面进行发展,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空间,它不仅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的效果,很多动画片對人们的教育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观众在美国和日本商业性、娱乐性的动画影响下,审美需求倾向动画片带来轻松,而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而我国传统动画虽然不像美国动画把娱乐性放在首位,但仍有许多作品带有娱乐的

因子。

传统动画的现代意识

传统的动画作品中融入进现代意识,能够给动画带来新鲜的血液,是动画产业焕发出光彩、更好地被人们接受。这在每个国家都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例如我国的传统动画主要体现了我国的传统观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很多带有新思想的作品,《喜洋洋和灰太狼》这部作品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的一些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同样在美国迪斯尼的动画历经八十多年而始终在国际动画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多数动画片都能受到观众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迪斯尼一直在与时俱进,动画片没有墨守成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注重加入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精神。从片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可以看到这一特点。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善良、柔弱,符合了当时的时代审美趣味。美国动画片梦工厂《怪物史瑞克》的女主人公菲欧娜也不再像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们软弱、被动的形象,而是独立、刚强、主动追求幸福,完全是一幅现代社会中的都市女性形象。而到了1998年《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一改柔弱形象,而是坚强、独立、好强,具有现代都市女性的性格特质。动画片在传统和现代意识中相互影响,这对动画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目前美国迪尼斯的动画片有着每个时代特有的意识,这是它能够在世界动画界中经久不衰的原因,而受观众欢迎的动画片都是具有时代感和现代精神的,让观众从中感到亲切,容易接受故事的主人公和所传达的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篇5:中国传统艺术论文

同时又具有广阔的覆盖性,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方面的成就更影响持久,这些文化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随着技术迅速的发展和全球市场化的扩展,世界各地区包括中国的地域固有文化也在逐渐地消失。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区的自然、风土、生态等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历史积聚形成的特定的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心理、创作内容、创作形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当代艺术不管形式如何,材料为何,其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中国的传统人文哲学思想,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老庄哲学、魏晋玄学及儒释道哲学。中国当代艺术是用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去表现最为传统的哲学思想,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得以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当代艺术使中国传统哲学得以传承和延续,而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中国当代艺术具有了独一无二的地域性、民族性。

儒、释、道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千百年正是来儒释道哲学滋养着中华民族,三者互相影响、相互融合。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道教是东汉末年由张道陵根据《老子》《庄子》创立的,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都揉和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释是印度净饭王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我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禅宗思想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也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

中国当代艺术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元素

篇6:民间传统艺术论文

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老杨公

“老杨公”能历时几百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地域性特色和原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老杨公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杨公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方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构成,表演形态富有原生性,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廉州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是山歌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构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种类繁多,但一般都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化扩展,第四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调式音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演有别于北部湾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深深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广大群众喜欢,是与其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的。《老杨公》全场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台上的表演。“老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动作编配不能太复杂,但是,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却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能否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和表演特征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地方方言来演唱,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发音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它的歌词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乡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不但舞蹈动作多彩,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两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对歌对舞,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一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种歌舞极其引人入胜,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是表现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疍民所喜爱。作为一种民间歌曲,它不仅体现了该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风俗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疍民独特的水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自然,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一段体,每句字数不尽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押韵的,每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并且不管唱多少段,其反反复复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格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域而得名。这种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文化土壤落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迁入地土著渔民歌种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二、传承思考

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厚,文化生活日加丰富多彩,加上疍民的上岸、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会唱、会演、喜欢听、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传人和听众双双流失的危险,甚至面临失传。因此,我们探讨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属性,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最终还是要让研究成果发挥作用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此外就是试图籍此引起人们对它的密切关注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当务之急的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保护传承落到实处:一是要全面发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影像等资料。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创造一个全新生存环境,赋予它在信息时代新的意义。三是要大力普及、提高,努力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实现经常性,稳定性,持久性。四是要加大教育力度,努力把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开展传承教育。

三、结语

篇7:传统元素现代艺术论文

1传统构图元素的创新

现代艺术设计关于面的整合创新。传统艺术设计当中对面的处理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是这些成果并不能直接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而是应当经过必要的加工整合才能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现代艺术设计中赋予面更加广阔的功能,面的宽度和广度两个特征被充分利用起来,而且面的厚度也被充分开发出来。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艺术当中,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现代艺术设计就是针对这种抽闲属性进行切割、重叠,赋予其更加强大的表现功能,同时也给与这些面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

2传统元素的几何特性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几何图形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对于几何图形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也是我国传统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式。几何语言是构成主义的因子,同时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几何语言虽然在表达审美思想方面存在诸多不完美之处,但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抽象性却能够在几何图形的构成中发挥重大作用。对于一些特定的主题利用几何化的语言形态表达出更加有效的主题和作用,使其成为更加有效的基础地位,这些都为语言的成功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语言也为现代艺术设计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因此,在艺术设计的不同阶段,应当充分结合传统元素,以及这些传统符号背后最蕴含的`意义和独特的特征。这些不同的方面应当具备更加积极的理想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成为影响他们关键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2]。

3结语

篇8:中国传统艺术论文

艺术治疗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大陆地区出现,其中坚力量是一些在国外接受过正规艺术心理教育的学者,主要集中在音乐治疗领域。艺术心理治疗从在我国一出现,就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适应性。在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开始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人才教育。国内出现了不少研究艺术治疗的专著和学术论文。艺术治疗的媒介也从音乐涉及到舞蹈、绘画、电影、文学、雕塑等。在我国艺术治疗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进展呢?这不仅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艺术治疗与中国人的传统艺术精神相契合。

一、艺术治疗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契合于“心”

艺术治疗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这时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十分迅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必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物质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美国进入城市生活时代。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另一方面却忽视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医学模式开始由治“病”转向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艺术治疗要解决的是我们时代所特有的问题。那就是现代人如何在追求效率、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寻求情感的满足和心理安慰。心理健康成为艺术治疗的出发点和归宿。

“心”对中国艺术的重要性,一句话概括就是唐代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想的独特思维道路,在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人的主体性和艺术的心理内容”[1]。艺术活动成为古代文人们怡情养性,调节心理健康的基本方式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中国古代社会里“身”比“心”重要,“心”要服从社会道德的约束,它属于君主,属于社会,只有“身”是自己的,所以,即使存在心理问题也往往表现为身体不适,归于身体疾病的范畴。人们在艺术活动中抒发情怀的同时,也起到了平衡内心道德冲突的作用,无意中起到了预防心理疾病发生,治疗心理创伤的作用。这样艺术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满足人们尤其是文人士大夫们终极关怀的宗教慰藉作用。

艺术治疗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融合了哲学、艺术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的理论。由于这些学科本身就流派繁多,他们的结合并运用到实践必然会产生更多复杂、灵活的观点和实践技术。但总起来说,艺术治疗最终是要发挥当事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艺术治疗是通过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情感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变人的行为,达到治疗目的的。拿音乐治疗来说,“因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情绪,所以音乐治疗是通过改变情绪来改变人的认识。大家知道,当人的情绪好的时候,往往倾向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把坏事看成好事;当人的情绪不好时,往往倾向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因此,情绪改变了,人的认识也就自然改变了。”[2]艺术治疗在于激发当事人的心理能量,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免疫力,自己克服自己的问题。

中国艺术精神也强调“心”之用。中国艺术精神蕴含于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内,表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的艺术实践里。中国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材料和艺术方法,并逐步形成了由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艺术精神是历史的,抽象的,是多层次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艺术精神那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的特点是“心为物之君,物为心役;心物混融同一,心物一元”[1],它把人的内心作为参照系,求助自己的内心,通过自己内心的自由挥发来达到与天地、社会的和谐。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强调人心的能动性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虽然艺术治疗是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强调激发心理活动的能动性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谋而合。

二、中国艺术精神的思想包涵着丰富的心理治疗价值

中国艺术精神本身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适应自然和社会以及自己内心的产物。它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作为不可磨灭的精神基因,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它不仅仅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其实早已经成为人们应对日常生活问题时的不自觉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真善美统一的精神。

中国艺术是真与美的统一,“真”包括真诚、真情、真意。“真”来自于道,“但若通过工夫在现实人生中加以体认,则将发现他们(老庄)所谓之道,实际是一种最高的艺术精神”,“所谓的圣人、至人、神人、真人,如实他说,只是人生自身的艺术化罢了[4]”。中国艺术精神的“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求“真”的艺术哲学是极具心理治疗价值的。首先,真诚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纽带。人们在艺术中的状态是自由的,是真诚的。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媒介的作用在于满足社会公共交往的需要。我们把艺术活动作为心理治疗的媒介,能获得当事人无加掩饰的心理反映。这样我们获得了真诚的治疗氛围。其次,我们用“真与美”的艺术哲学去影响当事人。当事人能够对自我和人性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还有,我们通过求真的艺术活动去启发当事人勇敢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化解心理症结的目的。最后,接受中国艺术哲学的过程也是当事人人格成长的过程。真诚的生活态度被当事人同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中国艺术是真与善的统一,就是要尽善尽美。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美”的,内容应该是“善”的,即所谓“文质彬彬”。艺术的真与善的统一的标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之用,和为贵,”强调艺术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和”是中国艺术的辨证思维,中国人崇尚的是“中和之美”。

这种求“和”的艺术思维也是极具心理治疗价值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是艺术文化繁荣的国度,并且经过儿千年文明的积淀,形成了讲求美善和谐的中国艺术精神。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和谐人格特质。“和”作为思维方式,运用到心理治疗当中,可以被来访者同化,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良好人格。“和”作为处世的行为方式,运用到心理治疗当中有利于来访者形成恰当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对生活的适应。

“审美而不是宗教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审美是积淀着感性的理性,这就是特点所在”[5],中国艺术精神是一种哲学精神,具有普适性,所以它具有指导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价值。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发展历史的国度。艺术活动在我们国家从来不是纯粹的娱乐消遣。它从诞生以来总是与人生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每个时代人们总是创造性地发挥艺术活动的社会功用。从远古时代艺术作为艺术家的巫师就开始了驱逐病魔的历程。在伦理道德为天的封建时代,艺术活动充当了政治说教的工具。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在仕途遇挫时,艺术就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近代国难当头之时,艺术活动又成为了驱逐侵略者的利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现时代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要求人们的心理和谐。艺术心理治疗体现了我们在符合时代要求和尊重艺术活动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传统为百姓心理健康造福的愿望。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用艺术活动来解决现实人生问题的态度依然没有变。追求和谐、崇尚和谐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取向。艺术治疗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手段,更是人类心灵自我净化、自我调节、追求和谐的途径。我们只有创造性地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利用艺术治疗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资源来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

以中国艺术精神为神,辅以艺术心理治疗之形,必将有助于我们国家的和谐心理建设。在我国艺术心理治疗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艺术精神的优秀文化遗产,营造充盈着真善美的社会心理环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三、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发杨中国艺术精神

摘要:本文从艺术治疗的内涵、特点、价值等问题谈起,提出艺术治疗与中国艺术精神契合于重视人心能动性的发挥,并进一步挖掘了中国艺术精神中蕴含着的相关于艺术心理治疗的思想与观点。最后结合当下实际认为当下国内艺术治疗应创造性地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关键词:艺术治疗,中国艺术精神,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3]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第458页.

[2]http://www.musictherapy2003.com/index.php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第36,42页.

篇9:中国传统艺术论文

关键词:木雕艺术;道德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J5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83-2引言

传统木雕艺术作为展现和传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民间艺术形式,其将忠义思想、爱国情怀、孝悌观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使当下充斥在各种高科技产品中的我们依旧能够受到洗礼,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所以,将渗透着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统木雕艺术一直传承下去是当下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一、 传统木雕艺术

传统的木雕艺术是一种以装饰纹样以及动植物等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以木构件作为载体传达给民众道德内涵和审美思想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民间道德文化现象。我国传统木雕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木雕这种形式将自然状态下的动植物雕刻出来,促使自然状态下的动植物精神层次的意义,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我国传统木雕艺术具有显而易见的教化作用,绝大多数的木雕作品都渗透了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儒家思想的渗透主要是雕刻木雕的劳动人民借鉴小说、戏曲、历史人物以及神话故事等来完成木雕作品,其不仅渗透了儒家思想和学说,更寄托人们对安定、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传统木雕艺术善于运用神作为保佑人们生活幸福,“福满人间”(图一)这个木雕作品中的弥勒佛是个乐天派长耳垂肩,弯眉笑眼,面相丰润饱满寓意为幸福洒满人间;弥勒佛手执佛珠,寓意为以慈悲为怀,宽恕人们的过错,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给他们以幸福,美满的生活;弥勒佛又脚踏金元宝,象征招财纳福,金元宝更是象征财富和荣华富贵寓意招财进宝。这充分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雕刻“福满人间”将所有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寄托在弥勒佛祖的身上。可见,传统木雕艺术所传达的意义真实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的思想和精神。

传统木雕艺术也是歌颂历史人物的一种方式,通过雕刻古代历史人物,将他们或大义凌然、傲骨清风、坚强不屈的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以此来祭奠历史人物。例如“李白”(图二)木雕艺术品中李白双手背在身后,头高高地扬起,相似在深思、亦相似大义凛然,充分的体现了李白不为权贵折腰的形象。相信木雕艺人是怀着敬佩和感激的心情执起雕具将李白的淡然、从容、脱俗一点一点地雕刻出来。所以说,传统木雕艺术能够成为我国艺术瑰宝是有原因的,将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所具有的高风亮节、坚强不屈、不同流合污等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以此来无声的教导人们要学习历史人物所具有的精神。

图一“福满人间”传统木雕艺术品(作者:郑煌章)

图二“李白”传统木雕艺术品(作者:郑煌章)

二、 传统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传统木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简单来说,传统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艺术息息相关。传统木雕艺术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中国传统道德意识,还在内涵上反映中国道德思想,这使得传统木雕艺术与传统道德文化一直紧密相连。如若要具体说明传统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关系,笔者认为从传统木雕艺术对爱国传统和传统美德的展现来说明,会更加的适合。更加真切,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 传统木雕艺术对爱国传统的展现

“爱国”在我国古代是仁人志士一生所追求的。当然,作为战乱牺牲者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怀也是非常值得人们敬佩的,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爱国将士的表达方式不同,他们是通过木雕作品的创作来展现的。

1、 以戏曲人物为题材,展现忠义思想。

在我国古代,通过木雕来表达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热爱是非常盛行的,尤其是在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臣子、将士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对君主的忠义都是深入骨髓的。将士以战死沙场的决心来表示对国家的忠诚,为人臣子的学士大夫等是通过举荐对策来捍卫国家,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是通过雕刻各种戏曲中的英雄人物来表达爱国之心,像古代人民所雕刻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将自己的爱国思想通过木雕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代表作品之一。这说明传统木雕艺术能够将人们心中忠义思想表达出来,而这也正是表达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忠义思想的良好方式。

2、 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表达爱国思想

古人有通过诗词歌赋描写山水花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当然,也有木雕艺人借山水素材来一展心中的爱国思想的行为。是的,我国古代的传统木雕艺术善用山水素材来体现爱国思想。看似简单的山水雕刻艺术其实是雕刻艺人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自己爱国思想,这种借山水花鸟来抒情的雕刻方式充分的将我国道德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展现出来。

(二) 传统木雕艺术对传统美德的展现

传统木雕艺术除了表达古人的爱国情怀外,还充分地展现了我国的传统美德。运用传统木雕艺术展现传统美德的方式有雕刻吉祥图案、雕刻风俗民情等等。

1、 雕刻吉祥图案,寄托美好的愿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处在战乱中,对于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强烈。雕刻作为古代劳动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雕刻在木雕上,它因此成为人们寄托情怀的一种手段,这使得各种不同类型吉祥图案的木雕出现。传统木雕艺术中对于美好祝愿的传达是通过将各种动物、植物等雕刻在木雕上,通过动植物的谐音来构造吉祥图案,像比较常见的“鱼”的谐音为“余”,人们将其寓为年年有余之一。所以说,传统木雕艺术也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

2、 雕刻风俗民情,表达孝悌观念

“孝”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木雕艺术通过风俗民情来体现孝悌的观念。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尽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等。在我国传统木雕艺术中以各种风俗民情为素材,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等孝道充分地表达出来,促使人们在欣赏传统木雕艺术时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尽孝这一美德。所以,传统木雕艺术将孝悌观念表达出来,就相当于间接地传颂我国传统道德文化。

结束语

传承至今,传统木雕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一直在深深地吸引人们,使人们致力于木雕事业,更加注重传统木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要说传统木雕艺术的魅力,笔者认为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分不开的,传统木雕作品的内容和内涵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比如爱国思想、传统美德。不管怎样,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渗透在传统木雕作品中,促使传统木雕艺术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徐伟.谈传统木雕花板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J].成功(教育),2009,(02).

[2]李建华,冯丕红.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分疏递进[J].武陵学刊,2011,(04).

[3]孙文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思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4]段小青.花腰傣传统民居的文化功能与生态意义——对新平南碱村“傣卡”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

[5]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

[6]梁昭华,高国珍,李永轮.明清民居木雕装饰图案造型的多样性[J].美术大观,2008,(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金峪镇中学科技部室工作计划下一篇:如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