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型案例酒店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新业态饭店的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的多元化,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否符合行业要求就成为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饭店管理概论》课程为例,探究了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现状和不足,表现在企业需求与课程教学存在脱节;课程教学形式单一;专业师资偏离教学需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型案例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型案例酒店管理论文 篇1:

美国旅游人才培养:从教育谈起

美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有许多不同的渠道,有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本文就美国各极学校对旅游人才,特别是对本科生的培养教育做一介绍。

在一些大城市,中学就设有旅游酒店管理课程,如旅行社运营、酒店服务、烹饪技术等,为旅游业培养初级服务人员。在华盛顿特区,有一所专一的酒店管理中学(Hospitality High School of Washington,DC),就是为酒店培养一线服务人员。许多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也都设有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如饮食服务管理、酒店管理、营养管理、烹饪艺术证书,以及会议展览和特殊活动管理证书等专业。该类社区学院的教育使命是培养学生进入旅游酒店企业初级管理职位,并为在职的员工提供进修培训机会,使他们能更新知识技能,提高晋升机会。两年制的社区学院颁发应用科学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of Applied Science Degree),而且这些社区学院都和当地的四年制的本科大学有带学分转学的合作,即社区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在有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大学完成大三和大四的课程,以获得学士学位。许多旅游酒店管理的本科专业也会在社区学院择优录取质量高的转学生,为旅游酒店企业培养好的人才。

美国旅游人才培养的基地主要是四年制的本科大学里独立的旅游酒店管理学院和分布在不同学院的旅游酒店管理系。这些旅游酒店管理院系是旅游酒店企业人才招聘(talent acquisition)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旅游业在美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旅游酒店管理院系也不断增长,从而适应教育培养各级服务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根据总部在美国的国际酒店餐饮教育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Hotel, Restaurant and Institutional Education.ICHRIE)网上公布的统计,该协会有美国140所大学会员和50所社区学院及专业技术学校设有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旅游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鉴于各个院系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重点和方向,下面就美国大学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进行概括性的总体介绍和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学生入学挑选、课程设制创新、学生学习评价、教师培养发展和校企合作关系。

学生入学挑选:旅游和酒店的经营是以服务为主的服务经济产业。旅游企业的绩效基于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通过自己辛勤和热情的服务为旅游者留下深刻经历和印象。在旅游业就职的每一个成员,必须要有正确的服务客人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强烈的服务热情。所以,选择录取学生入学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第一步。这就要求有关招生人员和本科生项目主任认真审阅每一个学生的申请资料,特别是学生的经历(如中学打工的经历从而喜欢旅游服务业)和申请短文,在短文中捕捉了解每一个申请学生对服务业的态度和职业发展目标。这样,录取的学生对旅游服务都有较端正的态度,就业于旅游服务业是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当然,不是每个学生将来在旅游企业工作中都在前台直接为客人提供服务,录取学生时还要考虑那些喜欢量化的数据分析的学生(如大数据分析、金融、财会、税收、统计等)和喜欢技术信息系统管理的学生(如酒店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会展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移动应用等)。总之,学生入学的认真挑选为旅游人才培养先打下较好的基础。

课程设制创新:课程设制和创新是有效培养旅游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学校对本科生的通识课程的内容和学分要求都是差不多的,这里主要谈谈专业课程的建设。如同任何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必须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办学方针。经常吸取业界和校友的意见反馈,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更新现有的课程和开发新的课程。在美国大学,旅游专业课程开发通常是由以下因素决定:每个专业或项目培养人才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各院系的行业顾问委员会定期提出的业界动态和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如近几年许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应市场需求而开发的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 or hotel industry analytics)、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和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当然,开发新的课程必须要有胜任的师资、图书资料和设备资源。新开设的选修课通常在教了两次以后,要对选课学生人数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如选课学生人数和教学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才可申请由试验课转为正式课。新课程的审批主要是同行评审,要本系和本学院教师的认可,最后由学院的课程规划委员会批准报大学列为正式课程。美国的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还定期接受专业教育协会的认证,以保证专业课程不断改进,追求完善。这些专业教育协会的认证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设计都有严格的标准。在商学院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是由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每5年认证一次。不在商学院的旅游酒店管理院系的专业课程是由酒店管理专业评审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mmission for Programs in Hospitality Administration)每7年认证一次。

学生学习评价:对学生修完一门课程和完成整个专业后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是解决高等院校学习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认证机构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的:每一门课的学习和整个专业的学习。就每一门课来说,学生知识的掌握是根据课前所制定的学习目标来衡量,评价方法通常是期中和期末考试、案例分析、学期研究文章、个人或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就整个专业来说,也根据每个专业的学习目标来衡量,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对于每个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标准包括以下7个方面:提高沟通能力、增强道德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分析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了解全球经济动态、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反思性思维技巧(reflective thinking skills)。对学生在这7个知识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融贯在这一专业的所有课程中。不同的课中就会突出某个知识和能力层面的教育和培养。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有两种方法:一是上完一门课后通过直接的考核,二是通过间接的调查,如焦点访谈在校学生、毕业生离校调查,校友追踪调查(毕业后3年或5年调查)和雇主调查。这些间接的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衡量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可用来不断改进课程设制和内容更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胜任的专业人才。

教师培养发展:旅游人才培养的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合格的师资队伍。鉴于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强,类似商学、医学和法律学科,师资队伍通常是按一定比例由全职和兼职老师组成。全职老师担任教学和科研任务,负责辅导硕士生和博士生,除了培养专业人才外,还为旅游教学和研究培养人才。兼职老师是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特别技能的专业人员,他们向学生传授业界最新动态和管理实践,还和学生分享其专业人脉网络以助学生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有些学校还会把全职老师分成教学型(合同制)和科研型(终身制),教学型老师的课时量会大一些,科研型老师的课时量会少些,但科研出成果的要求会很高。这种分工调动了各类老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专注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教学型的老师也可因为优秀的教学质量得以晋升副教授或教授。为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学院和学校都会定期举办教学法工作坊,还要求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提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为加强老师的实践经验,一些大公司,如万豪和凯悦等,为缺少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的老师提供实习机会,如包括在万豪总部参访并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家酒店跟总经理当班,全面了解万豪酒店集团的组织、品牌、战略、酒店经理的管理职能和日常运营管理。

校企合作关系:旅游管理专业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管理理论在运营操作中的应用。另外,各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都有严格的实习要求和毕业后在本行业就业率的考核,美国的旅游酒店管理院校基本都设有就业服务指导中心(Career Services Center),该中心的职能由过去单一的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举办招聘会以及统计毕业生信息发展到提供全面服务的就业指导中心,扩展到职业咨询、求职培训、个人能力测试、修改简历、模拟面试、社交网络等。通过对学生求职教育和指导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为对就业率的考核是衡量旅游专业质量的关键指标。报考学生、招聘企业、认证机构和专业排名的机构都需要了解毕业生在本行业的就业率。报考学生想知道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招聘企业想了解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数量,许多旅游集团对大学捐赠钱物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就是这个学校给该企业输送毕业生的数量。如万豪基金会在决定给大学捐赠时,就会考虑该学校给万豪培养过多少人才。认证机构也要通过审查就业率来评价该专业/学校是否达到专业教育标准。另外,给专业排名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在本行业的就业率。对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率的统计主要是毕业生离校调查,填写工作单位,职位和工资范围等,信息数据存入毕业生/校友数据库。因为毕业时有些学生还没找到工作,许多学校会在毕业后6个月或9个月后跟踪调查,以更新就业率信息。同时,在毕业生离校前就鼓励他们加入校友群,保留学校的电子邮件地址以便联络。对校友群的管理,也都是按客户关系管理(CRM)操作,让校友创建和交换业务信息。因为有发展职业人脉的潜力,校友会频繁登陆网站,并主动地经常更新他们的联系信息。

旅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业界的支持与合作。与业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通常表现在:上文提到的建立由本地和外地的旅游企业的高管组成的行业顾问委员会,为旅游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和分享资源(实习、就业、奖学金、邀请演讲嘉宾、推荐兼职教师、赞助特别活动等)。各院系鼓励和支持老师成为和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兴趣相关的行业协会的会员,并能在协会的各种会议上做有关科研或管理应用的演讲并提供行业专业培训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对口的行业协会学生会员,使他们在校时就能参加行业协会的教育和专业活动,为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建立职场人脉。还可利用校友网络来发展和企业的合作。随着旅游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为了扩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将校企合作国际化,在其他国家建立企业合作伙伴,为学生进行国外企业咨询实践提供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国际教育和体验式学习。

以上是笔者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多年的一些想法和经验,不能代表所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法,仅供国内同行们参考。谢谢。

作者:于良

教学型案例酒店管理论文 篇2:

饭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

摘 要:新业态饭店的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的多元化,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否符合行业要求就成为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饭店管理概论》课程为例,探究了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现状和不足,表现在企业需求与课程教学存在脱节;课程教学形式单一;专业师资偏离教学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创新方式,如引入案例教学法,建立案例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专业师资,实现校企合作。

关键词:饭店管理;教学改革; 饭店管理概论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各地把旅游业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游客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增量速度在突飞猛进地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年游客量可达60亿。大量的旅游需求,商务往来需求推动了住宿业的发展,在节假日,许多酒店甚至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象,在需求的推动下,市场上出现了符合客人不同消费能力和需求的酒店、客栈、民宿,同时,不仅给客人提供住宿环境和设施,同时也给客人带来了宾至如归般的情感需求。消费主体已经从“60、70”后,改变为“80、90”后,这些人群更会“玩”,并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新兴文化、业态。在这样的形式下,住宿业对于人才素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管理思维、领导艺术、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酒店管理人才,能够胜任大中型酒店管理集团,民宿,高级餐饮机构的中高级管理者岗位。于是,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上,既要遵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素养,又要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献综述

关于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国内许多专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这些学者大部分都是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内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现状理解拥有着一手资料和经验,对于如何改革有有着独到的见解。周亚、苏洁(2019)针对知网上查询到的《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相关的125篇教改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此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统计[1]。贾斐斐(2019)通过对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环节设计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利用案例研究、模拟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等多种方案[2]。张鑫(2018)结合《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特点,并且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理论应用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上。[3]李娜(2018)以翻转课堂为工具,依照金字塔学习理论,选择市场调研、项目策划、案例讨论、情境模拟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4]。张瑾(2017)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开发建设,在课程性质与目标、考核方法、教学思路、教学内容选取、重难点的认知、及未来课程改革方向等方面提出看法[5]。李彬(2014)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案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策略[6]。刘艳华,章晓盛(2014)对北京市部分中高星级饭店进行问卷调查、走访与座谈,了解行业对饭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关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习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改革建议[7]。孙媛媛(2012)对咸阳师范学院饭店管理方向学生现状,和饭店企业单位进行调查,提出当前饭店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并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8]。

三、《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和不足

(一)企业需求与课程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掌握少量的专业技能,管理思维和管理素质不够高,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作为酒店人的情怀欠缺。此专业的课堂教学依旧大多以本为本,存在按部就班地参考或者参照教科书内容教学,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专业精神和情怀不足。再者,如今行业对于员工的需求是情商智商并重,饭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内容繁琐,工作时间长,压力大,需要员工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然而,高校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心态调整、沟通方法、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二)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饭店管理思维,饭店专业素养,以及饭店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是,往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存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如仅仅利用多媒体技术,照着教材,讲授型授课,缺少学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教师着重课程理论解释,理论知识输出,鲜有带领学生到酒店现场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上,缺少与学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专业师资偏离教学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专业,非学术性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应用性高校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几乎以“理论派”教师为主。导致这样的原因在于,国家传统的招聘模式,现在高校对于教师的招聘门槛是拥有博士学历的学者,并沒有根据专业实际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来选择教师,导致大多数教师理论水平够,实践经验不足。另外,大多数高校对外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没有意识到聘请行业资深经营者作为专业教师的重要性。

四、《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和创新

(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酒店业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在《酒店管理概论》这门课程的业务经营管理板块的教学中,进行饭店企业的实地参观和观摩教学;在饭店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业务板块的教学时,进行商业策划书,财务预算,人员招聘和培训的方案讨论和撰写教学。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引入案例教学法,建立案例库

中国酒店产业高速发展,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从学生群体来看,多为90后00后,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广,应更强调自主学习,强调课堂思考和互动,而不是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秦宇(2002)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氛围,同时可增强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最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9]。

2.调查研究法

根据《酒店管理概论》的课程内容,布置课外酒店调研研究报告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城市各个酒店,对酒店的经营现状,装潢设计,营销特征等进行调查,撰写研究报告。

3.情境模拟法

根据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到专业实训室进行情境模拟。就所学内容学生资源组成团队,通过角色和情境扮演,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例如:对于酒店前厅,可带领学生去专业实训室,通过模拟前台入住手续登记,了解前台业务流程。同时,可进行角色互换,如在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章节时,可让学生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让学生在角色和情境扮演中,熟练掌握酒店行业应聘和招聘技巧。

(三)培养专业师资,实现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酒店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中去。酒店高管和职业经理人可被学校聘任为客座专家,合作办学授课学者,负责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酒店企业为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和实习基地,实验室,学校培养的学生可在实习期输送到合作酒店实习或者工作。其次,培养学校专任教师前往酒店进行挂职,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提升教师的行业素质。

五、结语

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应针对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按需培养,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饭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专业,课堂教学应该紧扣实践,通过实践强化理论,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实践性师资,从而让学生能够同行业完美对接。

参考文献:

[1]周亚、苏洁.高校《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分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3):99-104.

[2]贾斐斐.基于行为导向视角谈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課程为例[J].林区教学2019(01):32-33

[3]张鑫.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饭店管理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35):193.

[4]李娜.翻转课堂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以《饭店餐饮管理》为例[J].南方论刊,2018(10):92-95.

[5]张瑾.基于岗位需要的高职《饭店管理概论》课程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2:200-201.

[6] 李彬.教学型案例撰写与开发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22—23.

[7] 刘艳华 .关于应用型大学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4,(1):39-46.

[8]孙媛媛. 就业导向下的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12(12):55-63.

[9]秦宇. 浅析饭店管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2-31.

作者:林文君 钟荣凤

教学型案例酒店管理论文 篇3:

思政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专业教育中的融合路径分析

摘要:中国会展行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会展经济高速发展与高素质应用型会展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作为应用型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会展文案写作能力,将会展行业职业道德观、价值观融入专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桂林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课情况和培养目标,分析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师德育素养、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活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细化考核目标等方面提出思政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专业教育中的融合路径。

关键字:会展文案写作、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一、《会展文案写作》开课情况与培养目标

桂林学院旅游管理类专业目前包含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于2004年起开始招生,2005年增设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2018年新增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21年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校生106人。在桂林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会展文案写作》为专业核心课,34学时,2学分,第四学期开设。

《会展文案写作》课程培育目标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会展专业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围绕会展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实践性、应用性、岗位适应性三原则,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结合起来,塑造学生品格,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实现《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会展行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会展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时代对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提出新要求

根据教育部批函精神和《桂林學院章程》,桂林学院的总体发展定位是:按照“强基础、育特色、创品牌”发展思路,逐步建成“两型”(教学型、应用型)、“两性”(地方性、综合性)、“一化”(国际化),规范高效、特色鲜明、质量与就业双优的国有民办城市型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桂林学院服务地方的定位较为契合,对于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来说,发展“会展经济”具备有良好的先天优势。桂林学院如何实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过程中全程育人?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这对桂林学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提出新要求。

(二)会展行业发展对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根据商务部有关展览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举办展览5661场,展出面积 7964 万平方米,50人以上专业会议 110 万场,万人以上节庆活动 8 万场,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600万人次。由此可见,中国会展业以构建“双循环”发展为导向,会展行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会展行业边界仍在扩大。《会展文案写作》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学效果却达不到会展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因此会展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所融入的思政元素,深刻影响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会展文案是对国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传承发展

会展文案是有记忆的,它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底蕴的传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摒弃以往更侧重于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方式,深入发掘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充分结合,更好地发挥专业课堂育人功能。

三、会展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提升教师德育素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引领者和重要实施者,《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专任教师不仅仅需保持对会展行业的敏感性,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应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掌握思政内容,才能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将课程思政应用到《会展文案写作》课程教学中﹐主要侧重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法治教育、诚信经营等方面的教育。真正实现思政教育走进课堂,达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二)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政策把握能力

会展文案的主题是要能够正确反映会展活动和会展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帮助受众正确认识和把握会展管理和会展活动的发展规律,符合会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并有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因此,《会展文案写作》课程应按展前、展中、展后等三个阶段,以任务、活动或技能展开,逐步引导学生向思政方向发展,学习和分析中国会展行业“双循环”战略下的政策和发展趋势,考虑涵盖会展活动的基本需要,基于政策对会展行业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在教学和实训难度上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积累提升思辨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增强专业认知和职业素养

一是引导学生每周浏览学习学习强国、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会议网等网络平台及会展行业相关微信公众平台,让学生领略新营销、新科技、新模式的新会展办展思维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会展行业现状认知,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

二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实践中,结合桂林市地域文化特色和世界旅游城市建设要求,以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康养旅游五项元素为课程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团队依次完成可行性研究、招展方案、宣传推广与观众组织计划、相关活动策划等课程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对《会展文案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性。课程实践以小组团队合作方式完成,通过小组分工、项目调查、分析讨论、编制PPT、课堂汇报等若干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

(四)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一是开展会展专题讲座。针对联系现实紧密的会展行业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通过邀请会展行业专家和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与学生深入交流和探讨。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如校园公益活动、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元旦晚会等活动举办,锻炼会展组织和协调能力,同时也让同学们增强了服务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的意识。三是鼓励学生参加会展专业比赛。目前我院学生主要参加了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五)细化考核目标,引入企业导师评价机制

一方面在考核评分机制中,加入与会展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考核点,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考评、实践测评、课程考试等多方位考核项目进行有机结合,在学生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中给予一定比例的课程思政专项分。

另一方面是引入会展企业导师评价机制,会展文案的需求来自会展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评价制度,将学生的文案创作成果运用于企业,通过实战数据进行成果考核激励,激发学生的创作参与性。同时在学生平时的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根据其体现出来的政治素养,考核并评价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清兰.应用型本科管理类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8):96-99.

[2]2021年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EB.OL]https://www.sohu.com/a/487804079_243993.

[3]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2-34.

[4]姚慧.网络文案写作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探索[J].科技咨讯,2018(16):29-30.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3):11-14.

[6]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04):99-103.

作者简介:钟珺(1985-),女,广西贺州人,桂林学院,桂林理工大学MTA硕士导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邮箱:88561278@qq.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桂林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会展经济与管理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阶段性成果

作者:钟珺 奉莹莹 陈宇贤

上一篇:跨文化交流经济贸易论文下一篇:发展调查的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