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渔业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与高校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产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知识单一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关乎其培养质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基于渔业管理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渔业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篇1:

基于航海模拟器的典型渔船碰撞事故案例教学

摘 要:利用航海模拟器的强大仿真模拟功能,在海船及渔业船员培训过程中,通过典型的渔船碰撞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加重视关于船舶操纵与避碰的理论学习,能按照避碰规则的要求,在模拟器上采取更加规范、合理的避碰措施及应急救助手段,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规范的操纵程序。

关键词:航海模拟器 船员培训 案例教学 渔船避让

海南占全国海域面积2/3,南海有200多万km2的海域,是我国海上对外贸易的战略枢纽,来往的商船非常多,同时南海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仅海南省每年就有50万渔民在海上开展渔业生产。不论是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渔业等资源,还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说,长期维护南海海洋权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维护南海的海上交通安全,防止碰撞事故的发生。笔者学院于2016年3月在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级渔业职务船员的培训资质,并开展了一期渔业船员培训。发现渔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理论知识接收能力较差。为使学生更加重视船舶操纵与避碰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规范的操纵程序及应急反应程序,我们利用航海模拟器的强大的仿真与模拟功能,在渔业船员的培训过程中,针对学生本身的素质及接受能力,探求更加有效的培养方法。通过典型的渔船碰撞事故案例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和好评。

1 基于典型渔船碰撞事故的航海模拟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案例的分析解决为思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描述和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并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1]。航海模拟器先天就具有实施案例教学的优势。通常各个培训学校在利用模拟器教学的过程中,学员都是在模拟一个驾驶台團队。无论是船舶避让,沿通航分道行驶,进港靠泊,还是模拟各种突发应急事件,都是在模拟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团队协作及应变能力。但由于教学侧重点的不同,通常的模拟器教学会出现训练模式单一,训练过程程式化。虽然具有先天的案例教学的优势,但在模拟器教学过程中对典型碰撞事故案例分析的比重较小,而碰撞事故在整个海难事故中的比重是占首位的,危害性较高,且对海洋环境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在这些碰撞事故中,商船与渔船的碰撞事故较多发,往往渔船损失更为严重。所以针对典型的渔船碰撞事故,进行案例教学,更易加强学员对避碰规则的理解,培养规范的应急反应程序。

1.1 基于事故调查报告的典型碰撞案例的选取

海南海事局会在官网上对辖区的重大水上安全事故发布事故调查报告,这些资料内容详实、信息准确、条理清晰、结论完善,可以成为我们设置不同案例的典型素材。在甄选、整理、设计、优化案例的过程中,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尤其是高发的海上碰撞事故。像发生在能见度不良水域的商船与渔船的碰撞事故更具有典型性。例如,2012年1月15日约1154时,能见度不良,“成路28”轮和“琼临高03739” 渔船在琼州海峡定线制NO.1警戒区概位20°12′N,110°25′E处发生碰撞事故。事故造成“琼临高03739”渔船倾覆沉没,船上渔民共5人,其中2人获救,3人失踪。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估计约150万元。此事故就成为了我们所选取的典型案例。

1.2 碰撞事故在模拟器上的转化与模拟器训练的筹备

在将碰撞事故转化到模拟器的过程中,重点并不是情景再现,而是提取造成碰撞的各个要素,如当时风、流、天气、能见度条件、周围船舶运动态势、值班驾驶员的瞭望、及对碰撞危险的估计情况、船舶所采取的避让措施、及发生碰撞后船舶所执行的应急程序等。这些关键信息在整个事故调查报告中都会有所描述。然后在航海模拟器上转换素材,设计避碰及碰撞过程,演练事故发生后应急程序的执行,组织对整个碰撞事故的讨论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对其进行评价、纠正和补充。所以在筹备、设计整个练习的过程中,对于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既要熟悉船舶操纵与避碰、驾驶台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模拟器操纵。

1.3 引导学员对典型碰撞事故进行讨论、分析与情景意识的培养

本阶段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主要根据其对船舶操纵、避碰及驾驶台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是实际的操船经验,分析整个碰撞过程,包括对环境因素的全面掌握,助航仪器设备的使用,运动态势及碰撞危险的判断、避碰行动有效性的评价等不同方面,并总结造成碰撞的主要原因、还可以采取的最有助于避免碰撞的手段、违反避碰规则的做法,评价碰撞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反应程序。作为教员在本阶段一定要掌控局面,碰撞的结果在模拟器上会对学员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令其印象深刻。此时是教员帮助学员提高船舶情景意识的关键时期,首先要严肃对待,明确碰撞事故发生后的危险性,使每个学员都能利用模拟器的真实场景,感受到危险的存在,并能够有准确快速地反思整个碰撞过程,在碰撞前后的不同阶段对周围环境及航行危险的觉察、对周围船舶不同运动态势及会遇局面的理解,以及对于所采取的避让行动或应急行动的预测。实施的过程可以先分组讨论,再逐个发言的形式。

1.4 教员对整个碰撞事故的总结与评价

本阶段教员需要指出造成本次碰撞事故的直接原因,并依次列出,逐条分析,达到加深学员对整个避碰规则的理解的目的。对学员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并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针对渔船碰撞事故,总结并强调避让从事捕鱼船舶的避让方法。分析事故高发的区域与环境,针对渔船船员重点分析商船驾驶员的操船特点,明确避碰规则的概念避免错误理解,例如《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l8条1、2款的规定,机动船、帆船在航行时应给从事捕鱼的船舶让路,其条件是两船必须在互见中[2];对“从事捕鱼的船舶”就是“渔船”的错误认识;是否正确显示了相关的号灯、号型;明确从事捕鱼船在狭水道或分道通航制水域不应妨碍的义务。强调加强瞭望,使用安全航速,判断碰撞危险的方法与重要性。

1.5 进行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1)合理分配学员,划分组别,配备教员,严肃课堂纪律,确保课堂效率,避免流于形式。教员实时监控培训过程,对培训效果、学生反应情况、知识掌握及理解程度进行评估、比较。

(2)教员应强调所有在模拟器上的操作必须按照规范的船舶操纵指令与步骤进行。

(3)针对不同的学员,包括是海船船员与渔船船员,教员应充分了解学员的知识背景、经验和技能水平,以便制定更恰当的教学目标,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4)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利用模拟器的真实场景,锻炼并培养学员积极认真的态度,避免学员将练习当成游戏,没有任何压力,而达不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5)教员要注意观察学员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境意识,如对于威胁能否及时应对和反应,并时刻掌握船舶的实际状态,对会遇态势和局面能否做出准确的判断,检查和监督驾驶台成员所采取的操作行为和对船舶航行的影响,能否利用集体的智慧规避风险,避免事故的产生[3]。对于情景意识差的同学,教员要及时提醒、督促、纠正,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6)教员需要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引导、分析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模拟练习过程进行启发性总结,对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并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其视野,同时注意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2 结语

由于渔业船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也较差,并且缺乏系统的航海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培训,对船舶操纵与避碰知识不熟悉,并且大多数渔船配备的VHF无法与商船进行有效的沟通,极易在海上尤其是能见度不良的天气与商船发生碰撞,对渔船造成严重的危害。为能在较短的培训时间内,根据学员的文化素质及接受能力,探索更加有效且实用的培训手段,强化渔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核心的避碰知识,纠正其长期的错误认识,帮助其建立有效的避让及应急措施,成为了我们培训机构的当务之急。通过采用基于航海模拟器的典型渔船碰撞事故的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对操纵与避碰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受到了学员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培训过程中,由于渔船模型所存在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仿真度较高的渔船、从事捕魚的船舶及其渔具的相应模型,是加强船员培训,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也能为避免海上渔船碰撞事故所进行的案例教学,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所以针对渔船建造规范,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渔船模型性能标准,供系统开发者参考。希望能够通过多方努力,减少海上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加强海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褚善东.案例教学法在航海类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3):37-39.

[2] 赵月林.对几起渔船碰撞事故的反思[J].世界海运,2002,25(1):17-19.

[3] 刘永利.航海模拟器与航海职业情景意识的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5(4):80-82.

[4] 李琴.远洋渔船:现代化之路既艰且险[J].中国船舶报,2014(10):15.

[5] 施朝建,胡甚平,陈锦标.船舶操纵模拟器技术性能标准研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5(6):4-8.

作者:宁波

基于渔业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篇2:

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 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与高校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产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知识单一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关乎其培养质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以“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为例,指导学生在课程体系学习中融会贯通,通过教学团队近年在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体会,探讨研究生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东省教学团队——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团队项目(粤教高函〔2015〕133号);2019年度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201906);2019年度校级质量工程暨“冲一流”与“创新强校工程”教学类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校教务〔2019〕86号)

[作者简介] 迟淑艳(1977—),女,内蒙古赤峰人,水产养殖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

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按当年价格计算,2018年全社会渔业产值12815.41亿元。其中,海水养殖产值3572亿元,淡水养殖产值5884.27亿元(见图1)[1]。水产养殖业的快速良性发展与其行业人才贮备及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息息相关。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一個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希望之所在[2]。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骨干力量,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是我校水产养殖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它衔接着“营养学”“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等课程内容,在产业中是这些内容的最终产出产品的转换工具,直接影响水产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果。适宜的饲料加工技术,使饲料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性质得到改善,帮助动物更好地消化吸收饲料营养,进而促进动物养殖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在该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因材施教

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产物,学科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随着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和招生专业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长,以及报考研究生动机多元化的趋势,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研究生在一般普通高校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新现象[3]。跨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属学科和专业与该生原来所学专业不是同一学科和专业。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考人数,有将近50%是属于跨专业的[4],甚至有的学科、专业招收的研究生全部都是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学生。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强调应着重考虑如何调整和解决研究生培养规格和类型比较单一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培养更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5]。跨专业研究生报考的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主动跨专业报考,有的是专业调剂,有的是出于对原专业没有兴趣,有的是出于某些专业好就业,等等。在学科发展高度融合、多元交叉的当下,如何发挥这些跨专业学生的优势,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研究必将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严峻课题。

近三年我校水产养殖专业营养饲料方向录取的研究生具有水产养殖专业背景的仅占13%,大部分为生物类专业的学生。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营养素在机体代谢的相关生理生化知识,能够做好实验室分析实验,但是他们缺乏饲料加工制作的知识和实践,这也正是这门课开设的必然原因之一。在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时,往往因为饲料制作过程中的失误,导致后续养殖试验和实验室化学分析结果出现偏差。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规模扩张的改革实践之间紧密相关[6]。因此,有必要因材施教,补短板,加强研究生对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调整优化其知识结构。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现阶段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博士生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硕士生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可以调整[7]。在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流及合作中我们发现,培养出的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缺乏实践经验,而应用型的人才缺乏理论和科研知识。产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需要将这两者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述饲料原料加工前准备和处理、饲料粉碎、饲料配料计量、饲料混合、饲料成形、饲料包装和储运、配合饲料生产的自动控制、饲料生产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水产饲料加工工艺和设备现状,掌握饲料工业的工艺流程与设备构造及工作原理等,培养研究生能够通过饲料加工工艺技术实现饲料中营养素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熟悉主要设备的结构、工艺参数、操作方法及影响工艺效果的因素,成为产业中“既懂营养又明白生产”的双料人才。

研究生的教学与本科生的教学根本区别在于所教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并且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的饲料加工类教材。国际相关专业课程的共同特点是教学内容比较灵活,不拘泥于教材,但密切关注科研和生产的最新进展,教学形式以专题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高、互动较多,这可能是与国外选课人数比较少(一般4~15人)有关[8]。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近几年选修的人数也维持在6~15人左右,因此本课程的讲述主要为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要体现各专题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此外,结合各专题的发展态势,教学内容与前沿研究结合,每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学生体会该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及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书较多,同时用文献贯穿整个专题,在强化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文献及书写的能力。在此,作为教学主体、课堂引领者的授课教师对文献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生教育要贴近科学研究前沿,基于我国目前饲料加工设备及工艺的科研现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而对于跨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对饲料、饲料设备及加工工艺方面的专业词汇的掌握还比较有限,需要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每个专题讲解时,熟悉领域历史背景,通过对各专题内容交流探讨加深对文献的解读。科研要素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中也只有及时补充科技创新成果,才会发挥课程教学应有的功能。

三、多种教学方法渗透

在专题式教学中,我们教学团队运用了案例式教学、Seminar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可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9]。比如,在讲“饲料成形”专题时,涉及饲料的调质。我们以某饲料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为例,讲述了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如何采取措施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加设装置提高饲料调质品质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饲料加工工艺及设备在饲料生产及动物对饲料利用环节中的重要性。在讲述该案例时,我们首先提出了“如何改善饲料调质”这个问题,在学生思考后,我们给出了该案例。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BL)[ 10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效果很明显,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Seminar教学始于19世纪初期的柏林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双重功能,教师与学生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共同讨论,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互动中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 11 ],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我们采取的专题式授课是通过阅读文献来贯穿知识点的学习。每个专题在开设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是一次Seminar教学,针对提供的相应文献,大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课堂上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不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师生针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互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媒介,制作产生的文字、数据、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可生动地传递教育和教学的信息,具有直观、规范、信息量大等优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不同饲料加工设备在二维和三维的空间展示给学生,把饲料加工工艺各工段以图片或录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观察到所讲授饲料除杂、粉碎、混合及成形等生产加工过程,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料的物理特性、营养特性和饲料的饲用价值十分有益。

四、理论实践的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重视课程教学要素的同时也要关注研究生科研要素的培养。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不是仅仅懂得专业理论知识,而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国家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要求建立寓教于研的新模式,借助实践培养学术前沿的科研创新和与行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有调查显示,46.7%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目前的课程内容太偏重理论,与实践联系太少[ 12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对已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还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磨炼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很多学生在未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饲料加工是较低端的行业,通过专题的讲解并结合在饲料生产公司的所见所闻后受到极大的震撼。看到饲料公司的生产车间人员较少,高度机械化,全自动机械臂在各环节中的运用,认识到智能化管理及通过全自动流水线来节约人工成本。在课堂上了解了国家卫生标准的不同规范,学习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进入饲料厂后,亲眼见证了如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在饲料厂管理中的应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感知市场变动信息将无法掌握供需变化,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代的研究生对互联网都不陌生,有的甚至有自己维护的网站版块。他们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依托“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随时随地掌握国内外的原料和饲料市场的供需形势变化[ 13 ],可以提前做出调整,实施应对策略,用于饲料的生产,助推我国饲料产业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已经在做通过构建物联网形成水产养殖到餐桌的产业链,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提升了水产养殖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水产,了解水产养殖。硕士学位是一种以实践为定向的学位,要引入实践环节优化整个培养过程,培养研究生对整个科研和学习过程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与素质。

五、考核方式优化

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考核不是通过快速背题、临时抱佛脚就能应对的。对于研究生的专业考核不能拘泥于试卷,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本教学团队将课程的考核分解为三部分:(1)通过Seminar 教学,学生自己制作讲解PPT,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打分,作为文献阅读成绩(占比35%);(2)课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计入平时成绩(占比25%);(3)结合试卷综合知识的分数(占比40%)。这三部分共同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六、结语

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创新性科研思路,培养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研究生的培养必须着眼国际化,立足本土化,既能顶天,也能立地。通过我们这三年的教学总结,“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开展“专题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观摩实践+模块化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2]張典兵,张忠华.新中国成立7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高教探索,2020(1):31-38.

[3]高振华,安立龙.跨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5):255-257.

[4]何运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0(1):61-64.

[5]李中亮.跨專业研究生教育:问题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Z1):104-108.

[6]刘小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学科模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1(5):5-9.

[7]秦发兰,胡承孝.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50-54.

[8]马秋刚,计成,孟庆翔.参与式教学实现基础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并重培养——动物营养Seminar课程教改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2016(6):63-66.

[9]王韵,陈俊,陈静,等.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与传统教学查房模式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4):166-168.

[10]李喆,柯晴,孙洁,等.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医学,2020,49(12):2049-

2051.

[11]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43-47.

[12]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83-90.

[13]周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饲料粮市场的供需形势——评《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饲料,2020(3):121.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of Aquaculture Major: Taking the Course of Fe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s an Example

CHI Shu-yan, TAN Bei-ping, YANG Qi-hui, DONG Xiao-hui

(College of Fisheri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China)

Key words: aquaculture major; postgraduate; Fe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eaching reform

作者:迟淑艳 谭北平 杨奇慧 董晓慧

基于渔业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篇3:

“新农科”建设契机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摘要 在“新农科”建设契机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引领未来水族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学分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加大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技能大赛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改革等建议,以期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科;创新创业教育;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9.0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Aquari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Regard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GAO Xiao-chan, GAO Shi-yang, HUANG Yong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quari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Undergraduate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3480079)。

作者简介 高小蝉(1987—),女,山西忻州人,讲师,博士,从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水生生物学教学及相关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24

“新农科”概念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被农林教育专家关注,于 2018年 8 月正式被提出。“新农科”的目标为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新农科”提出学科综合度上的整合,走融合发展之路,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工作方针,提到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族产业兴起,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水族产业为依托、国家发展休闲渔业和新型现代化农业为指导而设立并发展的专业[3-4]。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方向,以培養符合国家要求、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水族专业技术人才为导向,以引导现代农业以及休闲渔业的蓬勃发展为最终目标。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金融管理学、水产养殖学、园林设计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符合“新农科”的理念。河南科技大学为综合型大学,为培养多学科背景的综合型人才需要的学科交叉、技术交叉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平台。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4个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实践教育环节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 5 模块,即思想政治、外语、体育、国防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模块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教育类、就业指导类、创新创业类和心理健康类 6 个类型。实践教育环节平台包括专业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素质教育实践3个模块。学校和学院积极筹备推进“创青春” 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工作,以促进“新农科”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笔者以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针对目前我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为“新农科”建设过程中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1 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 专业培养设置中创新创业模块占比小,学分获取不灵活

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设置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隶属于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下的素质教育模块和实践教育环节平台素质教育实践模块,学生需要学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总计至少4个学分即可满足要求。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只需4学分即可,超出的学分不能替代其他模块的学分,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机会;学校或学院开展创业知识竞赛、学科竞赛、创业论坛活动、创业沙龙活动、创业实践或创业实训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创业俱乐部、创业协会、创客空间活动、创业模拟活动或创新创业大赛。学生除了参加这类活动外,还可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科竞赛、文体创作、创新创业训练,组建创业团队、创办企业、开展创业活动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但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模块和获取活动信息的途径不够了解,对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一知半解。

1.2 创新创业课课堂单调乏味

目前的创新创业课堂主要是传統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以讲授创新创业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主,使课堂效果不佳,与学生的选课初衷不一致,导致学生兴趣不强,没有从根本上融入课程之中,课堂讲授效果不好。教材、教学方式不具有针对性,不适合当今时代特点,时效性不强;管理类、造景类等学科交叉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对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学生并不能够将理论运用创新创业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普遍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1.3 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不够紧密

作为应用型专业,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休闲渔业及观赏水族科研、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但面对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模块较少,且创新创业课堂为全校公选课,内容空泛,与专业的相关性较小,对学生的启发性较小。此外,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其他课堂中很少体现[5-8]。

1.4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较少

河南科技大学及洛阳市政府联合提供了场地、技术项目等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成果孵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9]。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有效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内虽配置有教学和科研的水系区域,但偷鱼、电鱼现象的发生导致校内实践基地不能有效地利用。其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合作不稳定。合作仅依靠高校教师个人的关系来维持,导致与实践教学基地的结构和数量都相对不稳定[10]。再加上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教师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交流中底气不足。再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的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等并无了解,学生进入基地企业后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只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或者实习期员工,安排的岗位只限于养殖岗位、销售岗位或检测岗位。

1.5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

目前,大学生潜在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浓厚,创新创业氛围良好,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较强。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创新创业,完全按照指导教师的指示去做,没有独立地进行创新创业思考。学生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项目及比赛并非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基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借此项目丰富自己的业绩,学生凭借教师的研究成果获得名次,违背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11]。

1.6 本科导师制实施取得一些效果

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小班招生,在学生入学后导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业规划等制定指导方案。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尽早进行实验技术的学习、科研意识的培养和严谨负责的科研态度的培养。此后,学生参与的各类竞赛项目、创新实验项目和科研活动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双向选择的导师制保证学生的实验室生活是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大大提高了参与项目的有效性。目前已在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大赛、“创青春” 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TP)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往届学生凭借导师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名次,直接影响了下一届学生对导师的选择,对导师制的实施存在负面的影响。

2 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2.1 优化课程设置,进行学分制改革

将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创新创业体系中增加具有专业针对性的选修课程的课源,并设置不同方向的课题,组成研讨班,由资深的优秀老师带班。同时,在“学习通”、中国 MOOC平台等在线平台筛选合适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补充。将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对接,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分制进行改革,实施弹性学分制,适当放宽各模块的学分交叉。

2.2 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

建立精品课程、编著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具行业代表性、内涵丰富、与涉农专业紧密相关的案例,将理论与案例实践进行关联、梳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涉及案例只做基本陈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研读案例、分析总结案例,最终将涉农专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和案例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达到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此后,教师对案例中创业企业的创业历程、创业压力、创业效果等进行补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创业历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还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将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讲授的其他内容如国家的相关的政策等信息进行分享,让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国家的政策导向。

2.3 培养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外出交流、公司挂名,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培养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教师;鼓励本专业的教师进行管理学、造景类课程的交流学习,结合专业优势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交叉类创新创业课程。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进行对接优化教学内容,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增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的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的了解;同时,聘用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企业有工程经验的技术专家等创业一线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开展讲座以及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指导。

2.4 加大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技能大赛的宣传、推广和实施

在学校和学院加大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服务平台。积极宣传学校众创空间、孵化平台等校内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宣传各类比赛成绩,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关注度;向学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平台。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报名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技能大赛,加大实施力度,强化项目监督管理,优先推选以学生为主体的参赛项目。

2.5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选择实力雄厚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特别是拥有海水水族箱、大型淡水水族箱、具有海(淡)水观赏鱼类的繁育条件的大型水族馆和观赏动物养殖场,并与校外实践基地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教师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促进学校和共建单位的多层次、深度、长期的交流。申请教育部及校级实践经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筹集资金与企业进行基地共建。让学生融入各生产环节,充分了解行业现状,让学生提前学习企业的核心实践技能,并实行“晋级式”教学模式[12],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将毕业论文设计政策放宽至可在实践基地完成,学生可选择与企业运营等相关的方向进行毕业论文完成,推动校内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紧密衔接。

2.6 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改革

从以“导师科研课题”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创业”为主体,以引导、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最高目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导师制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导师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完善导师制的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导师指导学生的任务,从导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双向评价,如从导师自我评估、指导学生测评和导师组评议等进行导师评价;从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比赛结果等进行学生评价。此外,择优筛选负责的导师和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深度培训。

3 结语

“新农科”建设契机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形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 “改革创新”的工作方针;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与特色,有利于有效推进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燕丽,熊勤学,吴启侠,等.“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194-195.

[2]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105-106.

[3] 姜志强,常亚青,王伟,等.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2):37-40.

[4] 齐茜,张春暖,张纪亮.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鱼类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104-105.

[5] 高小蝉,任洪涛,熊建利.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J].生物学杂志,2019,36(3):121-123,126.

[6] 高小蝉,黄勇,熊建利,等.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73-275.

[7] 齐茜,任洪涛.综合性高校水族科学专业“鱼类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20(24):111-112.

[8] 任洪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56-57.

[9] 王琳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6):82-86.

[10] 李伟,朱志平,陈兆夏,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4):91-94.

[11] 赵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J].黑河教育,2016(10):69-70.

[12] 熊江林,邱银生,吴灵英.“新农科” 背景下卓越动物科学专业 “晋级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畜牧兽医,2020,41(11):38-41.

作者:高小蝉 高世阳 黄勇 任洪涛 熊建利

上一篇:英语案例教学起点分析论文下一篇:贸易保护与经济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