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15

摘要:最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为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空洞”等原因遭到学生抵触。正因如此,进行教学变革,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建构,充分响应了教学变革的号召,融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需求。强化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变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论文 篇1:

推动学生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对策探析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为推动学生政治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的措施,以期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学生;政治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对策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近年来,社会道德问题、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认清形势,做好自我调整,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高校要提高思政教师的政治素质,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自觉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和能力。其次,教师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联系时事政治,通过案例教学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信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总之,高校只有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才能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推动学生政治社会化。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加强大学政治心理素质的塑造。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希望,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政治心理素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实现国家交付的政治目标。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使其充分感受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和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以此使大学生精神受到鼓舞,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心理素质。第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大胆思考,不断对所学到的政治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第三,培养大学生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受传统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摄取其他领域的知识,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政治社会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道德和法律素质,高校可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法律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长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政治公民。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当今社会,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明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党政领导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同时要大力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大学生社会成为一个政治文化教育平台。此外,高校还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上的政治活动,在政治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政治要求。只有通过大量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对国家政治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技能得到提升,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政治生活。

四、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由高校来完成的,但高校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势单力薄。其实,家庭和社会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大作用,这就需要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多方的合力,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推动学生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起主导作用,在校内有效的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家庭和社会要积极配合高校,在校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这样,大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政治理论和知识可以在校外的大环境中得到实践和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从而强化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五、引进网络介质,加快信息传递

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的是课堂上的理论灌输,但当今社会每天的信息量巨大且传播迅速,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将社会上的有效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从而制约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高校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采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将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大学生,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可通过互联网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向大学生快速的传播大量的政治文化,使学生在欢快的上网气氛中便学到了政治知识,从而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它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在政治上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更关系着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恩江,丁兆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及其价值[J].人民论坛.2012(20)

[2]杨正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09)

[3]赵国利.政治社会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

作者:胡腾

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论文 篇2: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

摘 要:最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为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空洞”等原因遭到学生抵触。正因如此,进行教学变革,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建构,充分响应了教学变革的号召,融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需求。强化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念变革。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教学内容过于空洞,遭到学生的抵触。基于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走访了部分老师和学生,对于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多方的调查取证,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本内涵

在中国,早在1922年,就出现了“教育社会化”这个概念。在鸿学大儒汪懋祖撰写的《近代教育上社会运动之发展》一文中,对于教育社会化有了明确的定义。具体来说,教育社会化就是国家的社会教育发展的标准、教育的原则和为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时过境迁,观念也要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社会化理应重新镀金,不但要契合社会和个体的不断发展,还要让国家通过整合社会上的教育资源,由传统的教育体系转向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

百家争鸣的时代,教育界也是百花盛开。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见解。在与身边同事的交谈中,有同事认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发展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最明显的现象,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走到学生的心里。也有同事认为,在学校与社会环境双向选择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化开始形成。要想真正让思想教育深入人心,让思想教育的课堂在大学生的心里叫好又叫座,就必须强调构建一种综合育人的教育机制。正因如此,笔者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想茁壮成长,产生影响,就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把高校当作根本,把学生立于主导地位,通过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完美融合,等它们相互渗透之后,就会相互产生作用。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是病去如抽丝,缓慢有效的发展对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这也是大势所趋。

二、前景规划

在高校里面,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课走上教学社会化的道路,就必须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打破原有的教学理论的同时,从社会实践的基础着手,开始尝试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正是充分考虑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删除繁文缛节,留取课堂精华,顺应时代变革,迎合发展潮流,长风破浪,只为做得更好。

(一)内在要求

高校之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是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既然是必须存在的教学活动,就要认真把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落实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单凭老师一张嘴,远远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进来的兴趣。毕竟,课堂不是脱口秀,也不能人为地增加许多喜剧元素。要想成功地把教学社会化的模式植入课堂,就需要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多动脑子,从现实社会的新鲜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对三观进行理性分析。

(二)变革理念

当学生离开高中校园,步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天,就迈入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如果想让学生尽快融入这个圈子,首先就要变革理念。如果不去尝试那些先进的教育模式,而是墨守成规,很难赢得学生的青睐。既然决定创新,就要在有把握的基础上,步子再大些,胆子再大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拉着学生一起风雨无阻,只有这样,才能在变革的过程中找准队伍,越来越好。

三、基本原创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就能完成,也不是光有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做到,一定要坚守特定的教育理念,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开展。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才能让教学社会化这种模式富有生气,才能真正做到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总体来说,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时候,应该遵守四项基本原则。

(一)学生是主体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必须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把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心理认同结合起来,基于学生的主观意志,引导学生逐渐参与到今后的教学中来,并尝试评价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社会化模式真正发挥作用。

(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除了要遵循原先的教学理论体系中的精华,还要把这些精华跟国情结合在一起,让二者融会贯通,互惠互利,发挥更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同时,不抱有偏见,也不戴有色眼镜,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贴近实际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绝对不是空洞地规划未来,而是必须扎下身子深入到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对身边资源的有效挖掘,来不断开阔眼界,从而认识到生活中也是需要思想政治的精神指导,只有这样,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就会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四)顺应潮流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就必须遵照“天时地利人和”。身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这个基本规律,才能推动教学社会化模式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站准队伍,对以后的大学生活大有裨益。

四、前景展望

要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构建这种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构建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历史规律,不激进,不冒进,严格契合大学教学创新的本质要求,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高校、老师和学生这几重主体的创新性,深入分析前景,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稳中求进。

(一)适应社会需求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社会化模式,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定义,就是要通过这种模式,把在校大学生培养成一个鲜活的个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理论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避免枯燥。学生本来就有自己的喜好,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兴趣,慢慢就会滋生相应的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时间长了,越发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认真整合,如果老师偷懒,照搬教材上的东西,那么学生的思想也会跟着偷懒,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生涯中,一定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更多的社会信息,只有这样,在遇到社会问题的时候,才不会显得不知所措;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汲取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吸取里面的正能量,跟当下的一些事例结合在一起,用古人的观点去评价当代的社会,用当代的眼光去反思古人的成就;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学会了解经济。尤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潜移默化中会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遇到学生关注的经济热点,老师也要多学多看多交流,面对学生的质疑,不能搪塞,不能糊弄,而是摆出一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姿态,跟学生愉快地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疑惑,都会毫无顾忌地跟老师沟通、交流。

(二)优化社会资源

互联网正在迅猛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带来一些影响。有学生常说,思想政治太枯燥,不如网络来搞笑。但是,面对冲击,我们不能选择逃避,而是要学会反思,如何才能师夷长技以自强。互联网信息量丰富,就认真汲取营养,想法跟课堂教育融会贯通,在扩充信息量的同时,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有激情,有活力,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只要进入这种良性的循环当中,高校课堂就会变成明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变成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要说翘课、瞌睡,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营造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相应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高效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硬着头皮学习,也只是履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义务,就算被迫学了很多,也是为了应付以后的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身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勇做改革的尖兵,努力冲在教改的一线。既然传授给学生知识,除了让学生能够愉快的接受,还要深深地在脑海中打下烙印,学以致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有自己恪守的道德底线,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善良美德,都能有效地做到知行合一,让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做一个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四)强化素养

身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很神圣的职务,因为灌输的思想将影响学生一辈子,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强化自身的素养才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不但要自己肚里有货,还要想法让学生肚子中有货。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开阔的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同时,还要正视社会上各种新型问题,都能从思想政治的角度给予合适的解释。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社会化模式的构建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大学老师和学生自觉参与进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怀揣树人育人的敬畏之心,切身实地为学生量身打造一款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多学、好学、善学、勤学、博学,让在校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

[2]李莉.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理念的更新[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2(2).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

作者:魏彬

社会化高校思想政治论文 篇3: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 要:在高校的教学中,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这是因为现有的教学内容大多理论化,且教学方式偏向于本本化,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佳,因而很多人对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提出了质疑。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顺应时代的体现,是当代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内在需要。文章通过对多种教学拓展方式进行分析,分别从整合内容、拓展资源以及突破方式等方面对思想政治课社会化教学进行论述,以此有效推进高校社会化政治教学的改革进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高校 改革 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课又称为思政课,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思政课教学大多偏向于理论化,并且由于本本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有抵触心理,因此很多高校的思政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有效提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只有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改革思政课教学,才能使其发挥教育作用。高校思政课的构建已经成为了社会重视的热点,很多学者开始逐步思考如何构建思政课的社会化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影响力,并对这些问题进一步予以研究。

1 思政课教学社会化基本内涵

社会化教学这一理论最早在1992年提出,在最初,教育的社会化定义主要指为社会教育,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但是这种定义在教育发展标准以及原则上都不明确,也没有切实的标准化解决问题的手段。

笔者认为将教学社会化这一理论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以及品德的发展起到一种促进的作用。高校只所以开展思政课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的心智更加完善,思想品德素质更加提升,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要成长为高素质的、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不但要对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需要社会对他的影响。只有在双向影响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加强社会化体系建设,将思政课教育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强调综合育人的理念,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将思政课教学同社会教育相互融合渗透,加强二者的相互作用,建立综合教育机制。

2 思政课教学社会化的必要性

以社会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新型思政教学模式是对原有的理论化教学模式的变革,是高校思政课适应社会思想变革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2.1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活动,地位之重要无需赘述。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若是单凭教师进行理论说教,单纯的在课堂上喊口号,灌输理论,根本无法让大学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就无法对大学生的人生走向进行指引。

2.2 是高等教育理念变革的客观需要

在我国的教育中,中学教育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高等教育则是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为主,思政课也不例外。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正确的规划。所以,就需要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而对于当代大学生,创新型的社会化教学模式正好是他们所欢迎的,也是当前大学思政课教育模式变革所需要的,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同时代的发展更加贴合,必将更好地推动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思政课社会化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需要为基础,因而其构建必须结合社会实践,同时还应当同高校教学相契合,充分发挥学校、学生以及教师和社会在社会化思政课教学模式中的创造性作用,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将社会化理论融入教学中。思政课社会化模式的构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整合教学内容,适应发展需要

实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关注焦点,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开始逐步将教学重点放到实践中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要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就必须从思想上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这就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整合社会资源,只有教学内容同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导向作用。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以理论灌输为主,被动学习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教学的理论内涵。所以,必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结合更多的案例,编排更多的内容,更好的适应学生思想发展要求。

3.2 优化社会化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化教学资源的拓展利用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中,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信息技术,拓展社会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3.3 改进社会化教学方式,提高社会化教学有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社会化教学方式上寻求突破,让学生的知情行统一,达到学习的目的,就得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在社会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选择“专题化”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社会化教学的有效性。

3.4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增强社会化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正视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和冲击,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教学改革方向。同时,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努力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并积极组织与引导学生投身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社会化的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社会化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复杂,需要各方主体都能够认识到社会化变革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不能空洞的灌输理论知识,进行理论教化,而应当将学生看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认识理论中所包含的知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解决在社会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综合的考虑,以及多形式的手段,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作用,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能力向着社会化方向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 韦世艺,佩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确定性[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3] 陈龙彪,黎齐英.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方论刊,2006(8).

作者:杨艳坤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论文下一篇:企业战略中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