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2024-04-30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精选6篇)

篇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文科各院系及有关个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教育部思政司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

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同时将纸质件各2份送至我处(闵行校区新行政楼B805、805),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刘津芳,34206166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请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文科建设处

2009-04-30

附:

1、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篇2: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net)”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等有关材料,按照相关要求填写。其中,申报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填写《申请评审书》第3页“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改为填写个人工作实绩。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本校申报材料,根据相关要求择优统一报送。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

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篇3: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省教育科学,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宏观决策和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为全省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决定从2008年10月15日开始启动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以下简称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申报范围

课题选题应以《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指南》(附后,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确定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为主要依据,重点研究我省教育改革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应用研究和对策实证研究。课题申报者也可从实际出发,自行设计和确定课题。

二、课题申报条件

(一)课题申报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申报者必须能真正承担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报。

(二)每个课题限报一名主持人。课题组成员的填报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名。《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课题申请评审书》)纸质材料须有主持人签名,经主持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以示承担信誉保证。

(三)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的研究。在研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不得申报本年度课题。

三、课题申报方式

(一)课题申报者应根据《课题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领域进行选题论证,并认真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

(二)省教师教育专项课题设重点资助课题、一般资助课题。资助额度参照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关规定执行。各申报单位应根据情况适当控制申报数量。

(三)本年度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采用纸质材料申报和评审。各申报人可在《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网址:www.hnjykxgh.com)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址:www.hnteacher.net)下载《课题申请评审书》,按要求认真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由各市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审核后,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四)课题受理申报时间从2008年10月15日起至2008年12月15日止。请各市州务必于2008年12月15日前将符合申报条件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汇总后连同评审费统一报送湖南省中(下转33页)(上接63页)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亦可由各申报单位直接报送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逾期不予受理。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华夏路82号三楼;邮编:410008;联系人:肖波;联系电话:0731-4391695;电子信箱:kybhn@163.com。

四、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一)各市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要加强对本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宣传和指导工作,严格把关,依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管理办法》【见《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网址:www.hnjykxgh.com)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址:www.hnteacher.net)】的相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对申报者的资质和信誉、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实力和支撑条件等进行认真审核,签署明确意见,保证申请者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确保课题申报工作的质量。

(二)课题立项按照课题申报、资格审查、学科专家组评审的程序进行。评审结果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后公示,无异议后下达课题立项通知,分年度拨付课题经费。

(三)省教育科学规划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课题研究时限一般为1—3年。课题单位及其主持人在课题研究期间要遵守各项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2008年省教育科学规划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是实施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时间紧,规范性强,各市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申报指导,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课题申报者要认真解读《课题指南》,把握申报要求,精心设计与论证,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申报工作。

篇4: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 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附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篇5: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2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指南

一、思想政治工作课题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研究 2.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机制研究 3.“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

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6.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7.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国际对话能力提升研究 8.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研究 9.高校专业课程育人的内涵与机制研究 10.高校科研育人的内涵与机制研究 11.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研究 12.高校网络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13.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研究 14.高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研究 15.高校管理育人的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 16.高校服务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17.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18.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方法路径研究 19.新时代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研究

20.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21.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22.完善高校院系级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研究23.高校党委党建工作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24.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25.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双线晋升”政策与落实机制研

26.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实践性研究27.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及职能发挥研究28.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选派机制研究29.民办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学校治理体系研究30.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研究31.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追责问责效度问题研究32.高校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政策问题研究33.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制度构建研究34.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研究35.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机制研究36.“爱国、奋斗”精神内涵及传承研究37.高校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研究38.教育系统反“四风”长效机制建设研究39.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研究究

40.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高校反恐防范体系建设研究

二、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

1.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径与机制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4.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 5.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6.新时代大学生宪法教育研究 7.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8.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9.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0.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创新研究 11.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12.海外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13.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能力提升研究 14.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15.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教育研究

16.高校班主任育人机制与体制研究

17.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

18.高校原创经典文化品牌培育推广机制研究 19.高校优良校风、学风培育研究

20.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 21.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创新研究 22.校园网络平台共建共享创新机制研究 23.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培育机制研究 24.校园好网民培养路径研究

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26.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27.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研究 28.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9.高校管理育人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路径创新研究 30.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研究 31.高校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32.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路径和机制创新研究 33.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应对研究 34.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研究

35.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创新研究 36.加强高校党员联系与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37.高校海外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38.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的建设研究 39.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机制及实效性研究 40.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研究

41.高校统战工作理论与实践协作平台构建研究 42.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研究 43.新时代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44.加强大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研究 45.国家安全教育案例库建设研究 46.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研究 47.高校技防建设标准研究

篇6: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指南

1、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和工程硕士工作研究 作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学位专业,工程硕士规模快速增长,工程博士也在部分高校开始试点。本选题重点研究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和工程硕士的有关问题,如培养规模、培养模式、质量保障、成本分担以及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和政策建议等。

2、高等学校与工程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案例研究 高校与科研院所是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的两支主要力量。近年来,许多高等学校和工程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强强联合,结合项目,通过导师组形式联合培养工程类研究生,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和高水平工程项目实践锻炼,促进了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同时,在双方联合培养合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选题希望通过联合培养实际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全过程跟踪和描述,总结我国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效果,分析联合培养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提出未来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发展策略。

3、加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研究

实践教育是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影响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本选题重点研究工程教育中实践环节的模式和评价,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参与实践教育,以及与实践环节相关的安全、法律、政策等问题。

4、工程类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

本选题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跨学科”的基本定义;(2)国内外高校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经验;(3)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侧重总结已有成功经验的共同特点,并从理论上加以阐释;(4)当前我国高校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面临的主要障碍,从政策、认识、学科专业特点、导师、研究生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5)促进高校工程类学科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建议,可从国家、学校等不同层面提出建议,力求具体、可操作。

5、高校搭建政、产、学、研平台开展工程科技人才继续工程教育的模式研究

高校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施教主体,拥有教育、科研、人才和资源优势,结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以高校为基础搭建继续工程教育的施教平台。本选题研究旨在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基本模式、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论证合作各方的职责定位、管理制度和创新举措,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纲要精神,推动高校继续工程教育进一步创新发展。

6、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工科学生培养方式和方法研究 本选题重点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在工科学生培养中的模式,特别是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应突出不同学校的特色,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适用和推广性,而不仅局限于某一个学校或某一个专业学生培养的研究,鼓励从事一线教学的工科教师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

7、高校工科教师的培养、遴选、使用、评价和流动制度建设研究

高校是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主力军,工科教师的工程从业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对改善教学实效、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选题意在研究搭建高校工科教师成长的新型人事关系,破除以学术成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用人导向,创新工科教师的培养、遴选、使用、评价、流动和自身继续教育的制度机制建设,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大幅度提升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奠定科学基础。

8、军队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军队制胜未来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国家科技强军战略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的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军队工程科技人才的来源主要有引进地方人才资源和军队院校培养两条渠道,这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均存在与部队实际作战需要有一定距离的不足。本选题以提高新型作战条件下部队实战能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军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及使用模式进行研究,将军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部队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如何从政策条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完善军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办法,以更广的范围、更多的渠道,以更灵活的方式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不断提高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

指南说明:

1.请按照上述8个选题方向申请,题目可自拟; 2.限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申报,鼓励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以及跨学科联合开展研究。

教 育 部 司 局 函 件

教社科司函[2012]237号

关于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加快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加强新时期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继续设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参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现将2013本专项一般项目具体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资助额度

本专项一般项目公开招标,每项资助经费10万元左右,申报须参照指南(见附件)。

二、研究周期及成果形式

研究周期原则为2年,特殊项目经批准可延长1年;最终成果应为专著、研究报告、论文。

三、申报范围及申报条件

1.本专项限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申报,每校限报2项。申请者应为上述高校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在岗教师,鼓励各高校联合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研究。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1个项目。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专项: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10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等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申报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四、申报办法和申报程序

本专项以高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具体申报办法和程序如下:

1.本专项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已启用2013年新版本,以前版本无效。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请来电确认材料接收情况,接收纸质材料截止时间为1月18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再受理。

五、其他要求

1.各申报单位网上提交的《申请评审书》和签字盖章的纸质件数量与内容要确保一致,否则不予受理。各单位纸质《申请评审书》要按照《申报一览表》顺序排序,以便核对。

2.本次项目评审采取匿名方式。为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不得出现申请者学校、姓名等有关信息,否则作废。

3.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4.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

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般项目指南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

上一篇:地税督察内审问题下一篇:反面典型案例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