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25

摘要:“聚焦主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强管理、完善监管”是国有企业近期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主要目标,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集团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影响到企业能否实现经营目标。本文以G集团为例,分析目前财务人员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工作的对策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论文 篇1:

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

摘要: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财务工作实效和质量,采取多样化措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财务人员思政水平,能够为财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文章针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并提出了多样化的促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

财务管理质量对企业经济管理成效有直接的影响,是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的核心部分,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财务工作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加强对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缺乏思政理论学习意识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各行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量逐渐增加,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财务人员日常的会计工作业务,财务人员缺乏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另外,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积极主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思想意识,认为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作用,对思政教育的工作意义没有正确的认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面对日常大量的工作任务,无法对思政理论学习提起兴趣。

(二)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和能力较弱

目前,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部分在人才引进机制上没有进行规范合理的规划,财政部分和后勤进行统一部门管理,单位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忽略了对财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财务管理缺乏高度重视,逐渐降低选聘的标准,甚至安排家属进行财务部门,导致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对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掌握不熟练,对本企业经营发展方向和行业专业知识缺乏全面了解,体现出了单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1]。

(三)财务人员缺乏法律法规意识

财务人员是企业财政资金的掌管者,拥有一定的权利。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操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较低,在现实工作中经常受到外在的诱惑,比如金钱、权利等不良诱惑,无法堅持自身工作原则,无视企业规章制度,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利,存在腐败现象,比如在设施设备采购、活动经费、奖金配置等正常的工作中进行窃取、私吞等方式进行非法占用。另外,我国加强对腐败现象的严厉打击,在严厉反腐的形势下,仍然有财务人员以身试法,频繁发生对所管财产进行贪污、公款挪用等犯法事件,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

(四)缺乏完善的工作制度

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内部控制力度不足,造成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实际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造成对工作不负责,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损坏企业利益[2]。另外,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财务人员实际工作行为没有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缺乏考评机制,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的薪酬分配存在不满的心理,引起工作效率低下,相互推脱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大程度降低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义

(一)加强思政理论学习;利于提高政治素养

一方面,加强财务人员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有利于财务人员坚定政治信仰,财务人员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繁杂的形势下抵挡各种不良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发展方向。财务人员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坚持和党中央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拥有科学的发展观和世界观,遵守自身工作原则,坚定立场,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操守,为企业和国家做出自身的贡献,创造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进行思政理论学习,有效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繁杂的工作任务和问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遇到的相关矛盾问题,政治理论是最先进的文化,能够成为财务人员处理问题的重要载体。财务人员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

(二)增强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

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离不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和保障。财务人员缺乏综合能力,对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直接的影响,导致企业效益降低。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3]。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要制定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业务能力高低进行考查,还要对他们政治信仰的坚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全面的考量,选拔优秀的全面发展人才。企业要对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根据岗位需要和业务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形式,便于财务人员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逐渐打造成高素养、高能力的财务人员队伍,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企业不仅仅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对财务部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思政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他们综合素质,为财务人员创设稳定健康的工作环境,促进他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正常顺利地运行。

(三)加强财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

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人员法律制度,对相关人员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强调,保证每一个财务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清楚的知晓。企业可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相关知识的了解,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财务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促进他们工作行为规范,提升思想素质。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按照具体法律要求进行财务账簿的制作,做到遵纪守法,同时对于员工出现违法乱纪、挪用公款、编制假账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四)完善工作制度

第一,完善思想政治学习制度。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思政学习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学习的范围广泛,在思想上实现与时俱进,掌握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处理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加强法律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另外企业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拓展工作人员的视野,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完善监督体系。企业要制定严格的监督体系,对财务人员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管理,培养财务人员的规范意识。

第三,完善考核制度。企业要对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树立员工较强的工作责任感,杜绝消极怠工、工作态度不严谨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增强财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保证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本文分析了财务人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具体的策略解决相关问题,探讨了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

参考文献:

[1]秦雅杰. 浅探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 赤子, 2019, 000(008):36-36.

[2]刘帅.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国企中的重要意义[J]. 才智, 2018(35):71-71.

[3]刘建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限度[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No.578(11):7-9.

作者简介:

雷彦(1975-),女,汉族,重庆奉节人,部门经理,研究生,单位:重庆百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政治财务方向。

万秋月(1987-),女,汉族,重庆奉节人,部门副经理,本科,单位:重庆百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政治财务方向。

作者:雷彦 万秋月

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论文 篇2:

集团公司财务人员培养工作探讨

摘 要:“聚焦主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强管理、完善监管”是国有企业近期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主要目标,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集团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影响到企业能否实现经营目标。本文以G集团为例,分析目前财务人员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培养机制  考核制度  交流合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树立创新开放的管理理念,履行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全员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技术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企业高质量的发展需要财务人员更全面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以G集团为例,分析目前财务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财务人员培养工作的对策建议。

1 G集团基本情况以及财务人员现状

1.1 G集团基本情况

G集团于1988年成立至今,已走过31年发展历程,是自治区国资委确认的广西首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也是广西第一家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集团企业。2019年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34位,是广西百强企业第1位,入选全国首批上海证券交易所优化融资监管发行人名单。G集团连续五年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已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十六年提供战略支持和合作,其业务范围不仅有能源、铝业等传统板块,通过转型升级,新材料、数字产业、健康产业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至世界各地,目前拥有参控股企业213家,企业员工超过2万人。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1808.3亿元,利润总额突破41.8亿元,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资产总额跃至4968.9亿元。G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要求也从简单的核算发展到打通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流转监管、压降“两金”、加强税务风险监督、严控成本费用执行、推广财务共享试点、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完善财务制度建设等更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G集团是否能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主力军,实现高质量进入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

1.2 G集团财务人员的现状

学历分布上,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财务人员占总数的15.44%,本科为72.06%,仅完成大专及以下学历的财务人员为12.50%;职称构成上,拥有高级职称的财务人员仅占总数的5.15%,中級职称占总数的22.35%,初级职称占总数的31.03%,还有41.47%的财务人员没有职称;年龄分布上,30岁以下的年轻财务人员为总人数的33.09%,有一定工作经验,年龄为31~40岁的财务人员占总数的43.38%,40岁以上工作年限较长的财务人员占总数的23.53%。

2 G集团财务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总体人数较多,但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G集团财务人员中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仅占27.5%,有高达41.47%的财务人员未通过会计职称考试。大部分财务人员主要在会计岗位上,处理记账、审核、报表等日常业务,专职于管理会计岗位的人数较少。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大量的并购重组,业务协同项目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进行筹融资管理、税收筹划等工作,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以及防范财务风险。

2.2 日常工作繁忙,脱产培训时间不足

目前G集团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配置有限,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工作安排,本职工作繁重,还需对接多个部门的事项,经常加班、加点。另外近年来会计准则、税收政策不断变化,需财务人员不断学习,理解新准则、新税法的要求,调整核算方式以及业务模式,因此也增强了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脱产参加培训,以至于培训热情度不高。

2.3 面临转型升级,自身规划不足

G集团于2018年开始推行财务共享系统,目前已成功上线试运行7家单位费用报销业务,并对业务核算流程和系统应用功能进行了再造和优化,同时完成了财务共享平台二阶段的电子会计档案系统、无形资产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上线。开始对试点企业进行资金系统、业财一体化系统统筹规划,推进财务共享平台相关系统筹建,打造多功能高效率财务共享平台。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对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岗位分工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由人工核算改为电子化流程,核算人员岗位数量较为固定,除核算人员之外的财务人员面临转型,要向业务财务以及战略财务发展;二是财务共享中心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标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提炼有效的财务信息,也需财务人员快速提升技能,加快掌握管理会计的能力。

3 G集团财务人员培养机制

紧紧围绕G集团“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目标,积极发挥财务人员作为理财者、管理者、决策参与者的优势作用,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管理型、国际化会计人才,不断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3.1 建立分层次、差异化的财务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财务人员的层次和工作特点,建立分层次、差异化的培养机制,如根据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普通财务人员和新入职人员,对他们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为各类财务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提升财务人员自我培训意识,具体来说:一是财务总监是引领财务团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升,规范财务总监任职培训和轮训,通过与国家会计学院合作,参加财政厅组织的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知识更新培训等课程,每年举办1~2次较高质量的培训,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锻炼交流,使财务总监熟悉不同企业的业务类型和管理模式,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二是鼓励并推荐财务经理参加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和广西“十百千”会计拔尖人才培养,通过财政资金,培养更多的专业性、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也加强与集团外企业的沟通交流,学百家之长,提升财务经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鼓励普通财务人员参加各类职称资格考试,利用业务时间提升学历教育,并对取得资格证书或学位的财务人员,对于学费给予一定比例报销,与岗位工资相结合,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四是对于新入职员工,及时进行岗位培训,并安排财务骨干进行师带徒,制定并落实培养计划,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加快新员工的成长速度。

3.2 不断优化考核指标

G集团通过部门职能改革,重新建立计划财务部的岗位职责,将公司经营目标与部门工作相结合,并层层分解落实,按季度对普通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个人,促使其对照自身完成情况,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同时强制分布10%的基本合格比例,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的员工,采取降职、转岗等手段,促使财务人员加强内部竞争。

3.3 调整继续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利用G集团数字大学平台,鼓励各平台公司根据自身行业特性,选择有针对性的财务技能课程作为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推行网络学习,实现全体员工都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得到普惠的个性化学习,共享全集团系统培训信息资源。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等成熟的網络交流平台,及时分享各类政策法规、公司动态等信息,以及解答企业咨询问题,为公司的财务人员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的途径。

3.4 建立财务人员信息系统

对原有的人事数据库进行优化,建立专门针对财务人员的培养档案,涵盖基本信息、经验历练、绩效情况、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内容,方便对财务人员培养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采用积分制,对综合能力突出且能管敢管的财务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将企业内部的教育资源作出一定倾斜,使这些优秀人才发挥带头作用,推动整个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进步。

3.5 加强交流合作,招聘优秀人才

G集团开展京桂人才创新中心等外部人才库项目,与自治区驻京办协作,组织广西籍清华、北大等在京重点高校博士团体,开展爱国爱乡团建活动,组织博士、硕士开展赴企业暑期实习,率全区之先在广西籍高层次学子中宣传集团企业文化,展示八桂先进规范的企业发展形象。同时采用第三方招聘流程外包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开展重点领域2019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为集团总部及二级企业引进名牌大学硕、博毕业生,加强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储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面向集团系统内部竞聘的方式补充总部空缺专业序列岗位20余人,集团总部共15名员工轮岗至所属企业任职,有效实现总部与所属企业人员良性流动。加大市场化选聘干部力度,与猎头公司合作选聘重点二级企业的高管,按照市场化要求探索推行全员职业化、契约化管理,积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现代企业理念。

4 结语

G集团正在推行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营,财务人员也亟需转型升级,通过明确现有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的更高要求,重新制定和完善财务人员培养方案,建立分层次、差异化的培养机制,强化考核制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建立财务人员信息系统,加强交流合作,招聘优秀人才等措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保障企业稳健运营和提质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熊露,范陈秀.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8(06).

田秦,荣段骅,杨洁.财务集约化模式下财务人员培训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9).

李杰敏.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及培养策略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9(01).

李岳.集团公司财务人员培养方案探索——以CT集团公司为例[J].会计师,2018(06).

作者:张婧

高校财务人员思想政治论文 篇3: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专业思政”解决方案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职业的新特征,会计“专业思政”应与时俱进,结合现代会计特点对“专业思政”的影响,更新标准,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新方法,从制度设计到考核评价,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备课、上课,全方位、立体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专业思政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曾高屋建瓴地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里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是“德才兼备”中的“德”。财政部于2018年4月发布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从业者的诚信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财务人员职业违规提供了可能,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让证据得以及时保存,为市场信息公开化提供了平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对“德”的内容和要求就应该有所变化。

目前学界对会计“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缺乏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在会计专业融入“思政”的研究。开展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会计“专业思政”,不但可以为专业建设指明方向,还能提供问题解决的路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广西大学杨莉贞、华中农业大学陈瑶、扬州职业学院徐秋生等针对税务、基础会计等课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比如通过典型案例或发展史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实事求是思想,但缺少针对整个专业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方法。武汉理工大学的曾玮杰从哲学视阈分析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导课程思政应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三方面进行多维构建,并就系统设计和实践路径谈了一些方向性问题。有人认为,大数据、区块链的出现,让会计界人士出现焦虑感,因而忽视了会计职业发展中真正所需要的元素[1]。还有人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更好展示思政元素的工具[2]。现有研究大多没有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专业思政内容的具体要求,也没有对会计“专业思政”形成更加系统的解决方案。

三、现代会计特点对“专业思政”影响

(一)信息技术让共享性和分步式操作成为可能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ERP系统的普遍应用淘汰了以前手工状态下的多种账务处理方法,会计人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各自的计算机甚至手机上实现操作。经济业务的发生或改变,可以让更多的人协同工作,即共享性。同一事项的处理,可以让不同人员负责操作、复核、审批、执行等环节,这些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办事效率和管理成本不会造成较大影响,这就是分步式操作[3]。信息技术让共享性和分步式操作成为可能,这种变化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降低了会计人员违规违法的风险。

(二)智能化变主观性为客观性

财务机器人、网络支付、电子票据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大量应用,摒弃了传统会计中带有较多主观因素的操作,会计工作中的填制、传递、计算和报告等操作都由计算机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自动进行,会计人员无法随意对这些内容进行更改,更多的操作过程与凭证资料由原来的主观性变为客观性[4]。这种客观性不再给会计人员职業犯错的机会,会计人员也就不存在违背客观真实这项职业道德的可能,因此,会计人员目前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更多在于提高技能和强化服务。

(三)职业动机有向更高层次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依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将向着更高层次的需要进发。会计人员作为经济管理中最具有技术性的职业,其收入一直就处在社会的中高水平,因此其需要的层次变化将早于社会一般情况变化,会计人员的职业动机将由物质财富的需要向着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方向发展[5]。会计职业道德范畴中舆论的力量将起到较大约束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更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这将成为现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职业技能多元化改变育才标准

大数据、智能化降低了对传统会计技术的要求,但也提高了对会计人员宏观经济理解、企业管理、计算机操作、财经法规应用等能力的要求,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将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组织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保证有一部分会计从业者和会计科研工作者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而不是降低对会计技术的要求[6]。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中,高校就要体现出“区别对待”,不同职业要求中体现出来的“思政”要求有所不同,而信息技术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将成为主要特点。

四、“专业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政意识薄弱

改革开放以后,在生活条件较好的环境下所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忧患意识。很多人认为,会计是技术活,靠技术吃饭,不需要学习太多“思政”内容。因此,当代会计专业大学生普遍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浅薄,对社会、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认识不到位,接受“思政”教育的动机不强。

(二)教师缺乏开展“思政”习惯

会计职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前几年在我国处于紧缺状态,会计专业招生也呈扩张态势,加上民办高校21世纪初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会计专业又成为民办高校招生人数最多的招业。急剧上涨的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导致随之扩充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师资水平较低。年轻教师缺乏开展思政教育的经验,来自实务界的教师虽有“双师型”专业优势,但可能难以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既无“思政”经验,也无“思政”意识,普遍缺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的习惯。

(三)学校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建立

“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一些学校对这种支持,还只局限于喊口号,缺乏行动和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考评只重视专业成果和专业能力,要么无“法”可依,要么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从制度上对“思政”工作的开展做好安排,要从实质上引起教师的重视,支持和激励教师主动开展“思政”工作。“思政”教育形式与学生需求相互分离,学校和教师应研究方法,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提高“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效率和效果。

(四)社会发展导致原有“思政”标准落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社会审美的变化,法制建设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也应与时俱进。在学校教育中,现有的“思政”元素还基于传统教材的内容,学生难以接受有些过时的内容,从而引起对“思政”教学的排斥。还有一些内容的重要性可能随时代变化而降低,如果教师还花较多时间来讲,也会遭到学生的排斥。与时俱进,构建新的“思政”标准,确定新的“思政”内容,成了会计“专业思政”的主要任务。

五、会计“专业思政”解决方案

(一)强化师生“思政”意识,做好立德树人宣传

高校不能孤立地看待会计“专业思政”,而应将社交禮仪、审美教育、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等内容纳入“专业思政”的范围,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教师的政治信仰与品德在“专业思政”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本身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也非常重要,教师应经常将国家认同、文化自信、职业自豪感放在心上、表现在行为上。一方面,高校在教师招聘时要将思想政治素养作为重要条件,另一方面,要在全校范围内做好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宣传。

(二)构建科学激励机制,形成多元评价标准

学校应在制度设计、业务培训、检查评价等各个环节将“专业思政”纳入其中。对于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招聘提拔等制度设计上,高校应将师德作为重要指标,注意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将“思政”要求落到实处。对于学生,高校应重视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果,并非仅限于知识或能力,这里的“情感”就是思政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从制度层面体现出“思政”标准并有效落地。只有大胆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思想禁锢,构建科学激励机制,形成多元评价标准,会计“专业思政”才能深度浸润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大纲与教材内容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培养能用、好用、耐用的会计专业人才作为目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既要列示标准,也要体现程序。高校可根据图1将“专业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让“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育人环境。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融入更多的实训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明白实践出真知。高校可加强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劳动法、证券法、税法等经济法的教学,构建融入“思政”理念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和编写更多“思政”元素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鼓励学生通过组团参加专业竞赛和团队完成任务,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学会分享和角色约束。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职业特点,高校应与时俱进,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知识和“思政”标准的不断更新,在坚持公平与效率最优原则的前提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防止故步自封,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避免过左或过右地对待“思政”元素。

(四)完善执行细节,科学备课与上课

高校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生动地展示“思政”元素。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课堂上知识的单向传递较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进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精心挑选案例,将带有“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选入课堂,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故事”深入人心,“润物”细无声。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内容见表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企业文化、时事背景、会计发展史及重要人物、教学案例等内容,讲好“思政”故事。比如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遵规守纪,团结互助,最终取得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成绩,教师可“借题发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遵纪守法与自由民主的辩证关系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东清,刘静静,刘华南,等.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经济师,2020(10):201-203.

[2] 徐秋生,刘荣成. “会计学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J]. 当代会计,2020(24):45-46.

[3] 雷中浩. “大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6):15-19.

[4] 林宪平. 课程思政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教育观察,2021,10(02):85-87.

[5] 曾玮杰. 系统观念下的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0):148-150.

[6] 杨春丽,张轶晴. 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5):186-187.

(责任编辑:淳洁)

作者:吴翔 林源

上一篇:会计继续教育对策研究论文下一篇:软件行业人才结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