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化后勤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要充分落实责任,并有效细化和优化管理流程,以确保学校后勤组织结构的专业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制度化,这是社会化改革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社会化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社会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研究

[摘 要] 大学生是各大高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后勤管理当中,这有助于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观点,首先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必要性,随后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相关建议进行论述。

[关 键 词] 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学生;后勤管理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内在需要

由于大学生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所以大学生对后勤服务工作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最具发言权,大学生对后勤服务进行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机制的完善,同时,后勤管理各项新措施的制定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均需要围绕学生进行。因此,需要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当中,这样能够使后勤管理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民主、法治、责任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停留在课堂讲授层面,使教育效果欠佳。而让大学生参与学校后勤管理,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参与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实现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

民主、自由、创新是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治理的基本特征,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是民主在高校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对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予以重视,以此扩大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范围和路径,使后勤工作为高校治理现代化做出更多贡献。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原则

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各项管理机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高校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想要达到何种目的,是规划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目标定位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能力培养原则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办学宗旨,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应当与这一宗旨相契合,并以培养学生各方面实践、管理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广泛吸收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共同对宿舍、食堂等进行管理,让学生在参与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自愿参与原则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完成学业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正因如此,学生只能够以兼职的身份参与后勤管理,所以,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目标定位时,必须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在相关岗位的设置及日常工作任务的安排上,均应当予以充分考虑,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有利于自愿参与的条件。

(三)有偿劳动原则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付出劳动就要有相应的报酬,虽然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多以自愿者的形式或是义务劳动,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应当实行有偿劳动原则,这不但是对学生所付出劳动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导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服务高校发展原则

无论采取何种模式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最初设定的方向都是恒定不变的,即后勤始终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因此,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应当有助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提升,还要有利于促进后勤部门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发挥出后勤部门的作用,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建议

(一)构建层次化的后勤管理岗位群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且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化后勤岗位群,具体的递进关系为:一般工薪与初级管理岗位群到普通管理岗位群,再到中级管理和后勤助理岗位群。各个岗位群应面对不同的学生,一般工薪岗位群主要面向剛入学的大一新生,或是大二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在这个岗位群中,学生的工作岗位、肩负的职责基本与高校后勤部门中普通员工相同,由于学生平时需要上课,所以可采取按时计酬的方式,而学生则可按照自己的特长,自愿申请岗位。初级管理岗位群则可面向所有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主要负责协助后勤管理员开展日常工作,可采取按周计酬的方式。以上两个岗位群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进入普通管理岗位群,他们是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力,岗位基本与后勤主管的岗位平行,在该岗位群中的学生均具有相应的管理权限,可采取按月计酬的方式,在普通管理岗位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后,有机会担任中级管理或后勤助理岗位。通过这种分层递进式的岗位群设置,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的热情,同时这种方式也充分体现出了高校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如,在餐饮服务中,可设置餐厅清洁、就餐秩序维护等工薪初级管理岗位;餐饮服务管理、食品卫生、价格监督等普通管理岗位;餐厅经理助理等中级管理岗位。又如,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可设置楼道清洁、水电管理等工薪初级管理岗位;公寓层长、卫生督查、安全巡检等普通管理岗位;公寓楼长等中级管理岗位。

(二)丰富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方式

为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后勤管理工作当中,可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学校后勤的具体情况,对参与方式进行丰富。(1)可在学生会设立生活部或学生权益保障部等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后勤管理服务中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一些内容进行监督考评,如饮食、水电、宿舍管理等。(2)由于高校后勤管理中涉及诸多的内容,所以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这样既能够弥补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不足的缺陷,又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发现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逐步改进和完善,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3)借助学生会或社团,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校园征文、校园摄影比赛等,借此来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后勤工作。若是条件允许,可在校园内的某个区域当中进行景观创意设计大赛,借助学生的才智,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4)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用于模拟创业,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投入社会实践当中,提前适应社会。高校可将后勤实体作为一个平台,创办大学生创业公司,指导学生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就业打好基础。

(三)落實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民主机制

学生的民主参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为此,高校应当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多给学生留出一些参与的空间,在不影响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平衡利益关系。高校可以遵循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全提升的理念,逐步推进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并要对学生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予以足够的重视,为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校领导则应当常与学生进行沟通,探寻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1)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对于学生的民主参与,高校要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充分体现出后勤服务对象的权利和意愿。高校可以让学生组织介入到后勤的一些招标工作当中,如桶装水招标,具体包括招标文件论证、企业考察、学生投票、组建评标小组等工作,使后勤服务对象能够真正行使自己的消费者、参与者权利。(2)高校要增加学生的贡献度。后勤部门可适当修改学生对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监管的参与权重,并将个别学生参与后勤服务对象监管的模式改成由学生后勤联盟独立监管的模式,并提升监管的评分权重。

(四)完善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保障机制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由此除了能够实现高校教育与管理目标之外,还能推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为了给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保障机制进行逐步完善。对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保障机制进行完善,可以从规章制度方面着手。(1)经费保障。当大学生参与到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后,可能造成后勤服务部门的成本支出。为此,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成本的核算问题。从本质的角度讲,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是对其各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过程,因此,学校可在事业经费中增设此项支出,并将之列入人才培养经费中。(2)激励机制。在各项激励措施的制定上,应当从全局考虑,确保后勤部门与学生双方的利益,一方面可将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对参与管理工作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另一方面引导后勤管理部门重视大学生参与,将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情况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总而言之,随着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后勤管理必须要顺应形势,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后勤管理工作当中,从而紧跟国家和高校的发展步伐。学生在参与后勤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之外,还能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这对于推动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玉梅.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1-43.

[2]黄鹤良.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对策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85-87.

[3]王剑娇.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4(5):102-104.

[4]吴东江.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3(10):112-114.

[5]王子荣.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7):95-97.

[6]高晓东.刍议高校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J].职业时空,2012(7):75-76.

作者:吴雁

高校社会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2:

社会化改革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分析

[摘 要]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要充分落实责任,并有效细化和优化管理流程,以确保学校后勤组织结构的专业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制度化,这是社会化改革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改革;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57

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逐步形成了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下,提升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意识,提高后勤管理效率,是新时期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精细化管理改革的对策。

1 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管理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我国的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就,对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效益的优化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改革注重形式,缺乏实践操作,许多高校为顺应发展趋势,都对高校的后勤制度进行了改革,但由于难以落实,许多管理实践没有落实到细微之处,整体管理仍显得十分粗放。第二,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目前许多高校采用了物业化的管理方式,但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提升整体后勤服务质量,无法形成对高校发展的推动力。

基于此,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要充分落实责任,并要有效细化和优化管理流程,以确保学校后勤组织结构的专业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制度化,这是社会化改革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必然。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驱动高校后勤管理,是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发展的迫切需求,它能有效改善后勤服务态度,提升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2 优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

2.1 精细化管理的确立

在社会改革背景下,许多高校受到后勤管理的局限,很多改革措施没有得到积极利用,难以发挥作用。一些传统的高等院校,受多年的办学经验的限制,没有将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过程中,而部分高校,在积极试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没有结合高校文化的特质调整管理,这些都不利于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确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十分重要。但高校并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其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特殊性,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应对理论性的精细化管理进行改善,结合学校文化与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内容,采取分段精细化管理,并积极宣传精细化管理理念,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积极支持管理改革,并主动履行精细化管理工作。

2.2 管理制度的建立

建立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2.1 适应性原则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应该适应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其内部的市场性与企业不完全相同,在建设精细化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确保制度与管理实务相互适应。

2.2.2 市场性原则

在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往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为基本管理形式,随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实体必将日益走向市场化,管理方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管理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性。

2.2.3 完整性原则

高校后勤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项目,其包含了高校的各种基本服务内容,因此,精细化管理制度必须体现细微之处的管理内容,体现“精”和“细”。

2.3 激励制度的确立

精细化管理要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管理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认真贯彻执行细化后的管理制度。要满足工作人员的合理需求,加强高校后勤各个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细化和量化具体目标。在管理工作中,提高目标责任管理水平,加大管理人员整体执行力度。另外,在高校后勤运用精细化管理时,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做到赏罚分明。可以采取物质、精神和事业等方面的奖励,以提高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引入科学监督机制,可以创建内部监管小组,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模式来实现后勤管理的全面监督。同时对于采用与企业合作的后勤管理形式的高校,应联合相关监理部门检查企业的后勤工作,确保企业在实践后勤服务中的外部监督,公开检查信息和结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2.4 管理队伍的改革优化

为实现对高校后勤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进一步优化高校后勤管理队伍。一方面,高校自身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精细化管理队伍,应根据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实际要求,采用竞聘上岗制度聘用人才;另一方面,应该有效利用高校的学习环境,通过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的集体学习,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識,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 结 语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符合现代管理时代要求,可以满足高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德俊.国外高校后勤运作模式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借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2(2).

[2]邱培彪.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

[3]罗树琼.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高校管理,2011(9).

作者:刘宏

高校社会化后勤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与教育体制的逐渐深化,对于目前高校后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使得目前的高校后勤不能够满足其社会化改革的发展需求。本文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这一重要改革模式进行具体研究,在分析其基本问题的基础之上,寻求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在理论的层面上提出可行的建议。

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目前我国在教育领域中实现的重要改革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其提升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使得目前的高校后勤还不能够达到其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涵为着手点,针对目前高校后勤在改革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此提出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涵

目前各大高校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逐渐认识到了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后勤也具有了相应的社会化特征。其实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转变各大高校的实际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使得目前的高校后勤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要求。所以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之中我们强调了其经济属性这一特征,通过经营模式等多种方式的转变,实现学校行政体系的剥离,促使高校后勤的组织形式能够向企业法人化方向发展,与社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加强融资建设,以此促进高校的整体设施建设的发展。这不仅仅有助于高校降低相应的服务成本,也能够从侧面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以促进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高校后勤在改革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目前高校后勤在发展过程之中确实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高校后勤想要实现社会化改革,就必须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转变。

其中高校后勤在实现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之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后勤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其管理人员及高校还没能树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认识。在运营模式方面还是没有办法与各大高校的行政体系完全分离开来,其相关表现有:高校后勤管理企业化程度较低、资产关系难以界定、实际利润分配方案不明确等。

除此之外其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缺少相应的物质载体,换句话说没能有效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相应的融资行为来带动其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其服务市场也不够完善,监督体系也相对不够健全,所以很多的社会化改革措施都往往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但是高校后勤又有其特殊性,仅仅注重经济效益是不能够满足高校及学生们的服务需求的,所以如何将公益性及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结合也是在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

想要进行高效后勤社会化改革就需要从融资建设方面着手,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高校的后勤服务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高校后勤的环境改善。

后勤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政府补助与学校投入,但是在社会化改革模式下,高校需要引入相应的社会力量,寻求新的社会资金的投入,这样也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的集团内部核算与资本金的进一步管理。

高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单位、政府部门及银行等多种社会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合作关系,以此促进融资渠道的扩展,有效利用市场外部资源,将外部投资与内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扩大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量,拓宽产品市场与资金市场。建设不仅仅包括学生们的食堂、宿舍、道路等基本建设,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化改革的影响,将注意力也放在产品市场的建设上。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以此促进体制的改革

目前高校后勤的服务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还不能够体现出社会化的基本特点,所以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的服务体系,以此促进体制的改革与高校后勤发展的进一步转变。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与高校行政体系能够有效分离,这需要明确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

所以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首要就要从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上进行着手,以此促进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建设。切实落实现代企业制度,以相对规范的经营模式来促进其分离,并且设立相应的董事会、监事会、财务处等多个级别,促进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能够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在经营权及资产关系问题上也要予以明确,要促使后勤服务集团能够具有相应的法人资格。这样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具体应用。

(三)切实落实好责任制度,明确权责关系

高校后勤其自身部门及经营管理种类较多,所以在监管上也就相应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必须切实落实好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权责关系。只有明确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才能够合理划分服务范围与服务内容,一旦出现相应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直接追究责任划分的相应部门及个人,并且进行处理。另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利益调整是难点,很多产权关系至今高校都不能处理清楚,所以落实责任制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利益的调整剂产权关系的明确,以清晰的权责关系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与推广。

(四)将外部环境与内部改革有机结合

这里的外部环境指的是市场,高校需要开放流通市场信息,这样才能够结合高校后勤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发展趋势及国家相应的政策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开放市场信息模式也有利与社会资金的流入,并且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也能够得到相应的社会支持,有助于高校得到相应的监督,坚持社会化改革基本发展方向,无论是社会资金的注入还是现金的高校后勤管理经营模式的引进,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社会力量。

高校需要注重将外部环境与内部改革有机结合,使得目前的运行机制改革能够适应相应的所有制关系。同时因为高校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仅仅注重公益性或是仅仅注重效益都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及高校后勤的发展需要,高校需要在社会化改革中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结合实际的高校后勤发展规律与市场发展规律进行改进,在提升其经济属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服务性与公益性的两大特点,以此促进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有机结合。

(五)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的评价体系

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够结合改革实际的改革效果进行实时评价与反馈,针对其发展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与服务手段进行改进。

同时在评价体系的过程之中也包括考核制度的落实。往往在传统的高校后勤运营过程之中,其工作人员往往缺少相应的工作积极性,而考核制度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对于工作人员的监督与促进作用,产生良性竞争氛围,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使得目前考核的评定有据可依。以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应用。

(六)明确改革目标,制定阶段计划

只是进行高效后勤社会化改革却不明确改革目标、制定阶段计划,这样的改革往往最终会流于形式,为了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实现与落实,我们需要明确改革目标,将阶段性的目标与最终目标相结合,基于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试点工作,试点进行顺利的基础上再进行推广,促进高校后勤能够向企业化、专业化的服务方向发展。以阶梯式的改革方式不断深入,总结其发展的优点及经验,及时进行调整,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阶段目标。

(七)促进高校后勤人员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高校后勤人员作为其高校后勤运行的血液,需要整体性的提升,才能够满足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发展的需要。所以后勤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必须要在思想方面对于其后勤队伍进行转变,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此保持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对于高校后勤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实际技能培训,服务方法培训等多种培训课程,来促使高校后勤人员能够符合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以整体后勤队伍素质的提升带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进一步应用,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建设。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应用过程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高校后勤的市场不够开放、后勤管理不能与行政体系有效分离、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不够等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明确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以此促进体制的改革、切实落实好责任制度,明确权责关系、将外部环境与内部改革有机结合、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之中的评价体系、明确改革目标、促进高校后勤人员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等多种方式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应用。(作者单位为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张涛

上一篇:ERP变革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