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和谐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营造和谐课堂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崭新要求与时代命题,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这就要求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追求寓教于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学和谐课堂体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学和谐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篇1:

如何构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和谐课堂

摘 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而且要体现快乐体育的理念。这对和谐课堂的构建就提出新的要求,也使和谐课堂中出现不和谐。本文对和谐课堂中学生不和谐的表现提出了管理技巧,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和谐课堂 影响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不仅需要靠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配合完美。本文针对影响构建和谐课堂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学生与教师的问题做了论述。

一、体育课堂中不和谐的学生表现

1.无组织无纪律的環境滋生接话插嘴的习惯。

中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我,总是想抓住一切的机会表现自己。在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没有对插嘴接话现象做及时制止和批评,就会导致学生养成插嘴接话的坏习惯。同时,体育课堂上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但他们的表现欲望比较强烈,这种矛盾是滋生插嘴接话坏习惯的诱因。

2.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引发个别学生对教材的藐视。

初中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小学,他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认识。如在篮球教学中,稍微会打篮球的学生就会不屑一顾,不听讲,有的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要求,不需要再听教师的讲解,自以为是,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3.长期缺乏关注引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是身体素质的练习,有的学生天生就不喜欢运动,课堂上教师不顾及所有学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他们的行为是破坏课堂纪律的“慢性毒药”,慢慢影响周围学生。这类学生往往长期受到冷落,形成对周围环境淡漠的行为,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对于教师的要求、指责,学生的嘲笑视而不见,习以为常。

二、针对体育课堂中不和谐学生的维护技巧

1.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留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常都是无意间违反了课堂纪律。教师只需要稍微点出,给个手势或眼神,大部分学生就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然而,仅仅约束学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与释放,便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兴趣转移的现象,这样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教师在约束学生行为的同时,还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表达见解和展现自我的空间。这样既有利于正常教学的进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加强深入学习。

学生的个别差异,导致某些学生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教师应加强集体、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个体是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这个集体。教师要培养、利用学生骨干,营造好带差、强带弱的团队学习氛围。学生在相互带领、相互帮助下学习不仅发挥个别学生的优势,而且带动整个集体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与教学质量。

3.关注“特殊”学生,使其尽快融入集体。

对于长期受到冷漠的学生,最直接的办法是重视关注他们,让他们了解很多人都是理解、重视他们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因此,温暖和谐的课堂是治疗冷漠最好的良药。对于这类学生,他们的适应能力、运动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教师应多关心鼓励他们,并教会其他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制止部分学生非善意的言谈。

二、体育教学中和谐课堂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1.教师积极参与,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学习,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蹲”下来看学生,贴近学生,真正成为“孩子王”,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进而在与学生共同参与中构建和谐。

(1)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讲,青少年都是最喜欢体育活动的人群。在体育教学中,青少年总是能够很快全身心投入练习。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加入游戏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应该有和学生共同上体育课的想法和做法。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当教师和学生共同练习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比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效果好。

(2)正确示范,优化表象。

正确的示范是学生获取正确的运动技术、技能最直观的方法。正确的示范可以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每当教师做完示范后,学生都会被教师的完美动作所感染。这是学生学习练习的最佳时间。根据动作、时间、地点的不同,教师应该做不同的示范,如背面、镜面和侧面示范,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认识学习动作。

2.积极创设机会,拓展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点,教师应拓展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搭建开放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体育干部轮流做。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推行“体育干部轮班制”和“小组长轮流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担任体育干部。教师可以根据学号或前几节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体委或小组长,负责本节课的课堂管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管理的苦与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且多协调,多合作。采用“体育干部轮班制”后,学生都体会到管理的苦与乐,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沟通,同时有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2)人人都来露一手。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示范能力,表达能力。

以往体育教学中,都是教师示范的单一教法,每次都做的学习和游戏都是教师事先规定的,学生的示范讲解能力得不到锻炼。教师可以发挥个别学生的强项,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关注,多理解各项运动的方法和动作,可以请这些学生做示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平时对体育知识的关注程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一问多解的拓展。

发展能力指向学生的参与能力、表达能力。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会相互讨论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如,体育教学中,针对一种游戏,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么玩,学生往往会说出很多种新方法。以“长江黄河”游戏为例,学生会提出用特殊起动姿势起跑;跑前要做附加动作;经过简单运算的“结果”作为追逃信号,等等。再如,“喊数抱团”游戏,以往教学中都是喊几就是几个学生在一起结合。笔者在教学中,把规则稍微改了一下,效果不一样。以往抱团后数的是人的个数,笔者改成抱团后数落地脚的个数,这样学生就不是简单地死板地听数字结合,而是需要动脑筋思考。一开始,学生比较茫然,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学生就能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喊数字“5”时,这时学生的人数只要不小于3都是可以的,3个人的时候,其中一个人抬起一只脚,4个人的时候其中两个人各抬起一只脚……但人数超过5个人时,学生又有了新办法:把多余的人背起来;把脚踩在别人脚上;坐在地上把脚抬起等解决办法。同一种游戏突然多了几种方法,或者增加了游戏的强度难度,效果就会有所强化:一是调节了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和谐度,二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体育课程改革,对一线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承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担,更要树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作者:胡东波

中学和谐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篇2:

关于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思考

摘要:营造和谐课堂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崭新要求与时代命题,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这就要求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追求寓教于乐。

关键词:初中体育;和谐;课堂

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室外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复杂,其特殊性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强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机械组织,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往往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笔者认为,不妨将和谐的理念引入课堂,体育课如何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效果将事半功倍。那什么是体育课的和谐课堂呢?和谐的课堂是建立在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基础之上的,除了要求一个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达到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的和谐效果。

一、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必要性

1.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以人为本”要求体育课堂的一切活动“不仅要增进学生健康和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1]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形态、各项机能以及耐力、速度、弹跳、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巩固生长发育。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主要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这是运动条件反射的一种,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课堂能够使学生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掌握新动作,接受新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稳步发展。反之,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学生大脑的皮层兴奋性就会降低,各项机能和运动能力减退,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进一步生长发育。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的情感易于情绪化而不稳定,有叛逆倾向,和谐的课堂能够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更积极地展示自我,有利于果断、坚强、拼搏、团结、勇敢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反之,不和谐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厌恶、抵制情绪,甚至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构建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堂是基于“以人为本”目标,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2.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享受运动乐趣是体育的内在因素,是体育的魅力和生命,是体育人的追求,它本身就是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也是人能一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动力和精神源泉。”[2]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学科是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特殊学科,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续而产生满足兴趣的需要和努力提高的愿望。体育课中学生兴趣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兴趣吸引阶段。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方法有趣,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个阶段是兴趣产生阶段。学生在被教学内容吸引的基础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乐意去学习和练习。第三个阶段是兴趣主动阶段,也就是在引起学生一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志趣,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练习中经常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比赛,教师也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课堂内容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斗志,学生也觉得有趣,很乐意去练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引导他们把这种兴趣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志向,也就是志趣,最终达到积极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另外,体育课的评介方式和过程较其它学科更直观、更具对比性。学生有时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但有时也很容易感到自卑和怯懦。如果教师能小心地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策略性的评价,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一些鼓励的语言,“你很棒、你可以的、不错等表扬的话语,那学生就更有信心学练一些技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这样有能力者会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暂时未能成功者也会受到激励也不会放弃,大家相互勉励,良性竞争,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就建立起来了。

二、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要素

1.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基础。首先,必须规范体育课堂养成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先入为主。在最开始上课时,就应当针对服装要求、运动器材使用、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向学生明确宣布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哪些是一定不要做的,进行严格的规范,且一定要持之以恒、雷厉风行,使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其次,必须合理地处理违纪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违纪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破坏和谐课堂的形成。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公开点名,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采取明示、制止的方法。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坚决杜绝体罚。课后再利用体育教师容易亲近,更易交朋友的优点,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学生在能认识自己缺点与不足的同时更结交了一个新朋友,这样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这类学生就会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往往都充当主宰者和控制者的角色,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和谐的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3]首先,教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由于性别、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初中生的运动水平良莠不齐,教师必须一视同仁,对于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切忌过分关注和偏爱;对于运动素质教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其次,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沟通是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一剂良方。教师应通过交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便于因材施教。同时要多倾听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在运动过程的感受和困难。再次,教师要学会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心去打动学生,你的一句话,一个手势或一个眼神,都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情感。“情感的注入能使人形成坚韧的毅力与进取精神等个性心理特征。”[4]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新技能的掌握都是较胆怯放不开手脚的。这时候教师如果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并对他们的动作特别是错误动作加以正确的分析和比较,完成动作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反之,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的情绪或严加指责,那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兴奋性降低,就很难完成动作。最后,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评价方式营造和谐气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一味着对学生要一味地表扬。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对新知识浅尝辄止、随意应付。没有得到表扬与奖励的学生开始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潜在的伤害。每当评介时,我总是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并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等加以调节,使学生情感朝着预定的情绪目标发展。对学生的动作展示,我总是全程关注,做得好的我立即报以掌声,或加以肯定、鼓励。做不好的我用“再试试”“再练练”给以点拨,并送上期待、信任的目光。

3.不断追求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体育课和谐课堂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寓教于乐的不断追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枯燥、刻板、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样在练习时学生情绪也就会消极、低沉。相反,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容易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在跳绳练习中,用行进间跳绳来替代原地的跳法,定距离、定次数,学生在练习中就容易产生新鲜感。或对跳得好的同学采用增加难度的方式,如单脚的双摇和并腿的三摇等,又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利用一运一抢或一运多抢的的练习方式,双方在运用合理技术动作进行争抢练习。练习运球的同学不是简单地运球,而是在运球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动作躲避其他同学追抢,这样一来,既用类似比赛的方法很好地练习了运球技术,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如在练习排球垫球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完基本动作之后,让学生以提高动作稳定性为特点,三五个同时进行练习,老师一边对动作的进行讲解、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进而为进一步稳定动作,做更好的练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各类体育竞赛。如篮球、拔河、短距离多人数接力、花样跳绳技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营造和谐课堂。

总之,和谐不仅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学的追求。打破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误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课堂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崭新要求和时代命题,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6.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51.

[3] 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2.

[4] 杨军.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困惑与解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99.

作者:吴华东

中学和谐课堂体育教学论文 篇3:

浅析初中体育构建和谐课堂的途径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关于“德智体美劳”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但由于传统教育中以考试为目的、以分数为高下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多数老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样使得初中体育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堪忧。针对当前的状况,提出一些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希望能给相关的从业人员一些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和谐课堂;构建途径;应用策略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要想构筑和谐课堂,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新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大多是老师为主进行教授,然后让学生自由活动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方法一方面不能很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使得课程内容一成不变。像体操、田径、篮球等,已成为初中体育课上“搬老面孔”的主流项目,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很多学生没有新鲜感,参与性低。而且,老师在学生自由活动时,仍旧是“放羊式”教学,教师与学生间没有稳固的纽带关系,这样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安全方面的隐患。所以,教师不能被动根据教材进行初中课堂教学,要贴合学生的实际,主动进行有趣的课题建设。

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创设和谐课堂,所以,老师在课前,应积极征询学生的意见,看看有哪些需要增设的内容,对于其中比较合理且容易实现的,老师要抱有开放的态度,使其添加到体育课堂上来。像是棒球、健美操、竞走等体育运动,都可以扩充进来,以丰富课程。多样的体育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当“教练”,对于一些学生自己比较拿手的项目,应该鼓励他们帮助老师来进行教授,以期达到和谐课堂的教学目的。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了,对于那些做出表率的学生,老师要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使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充实师资力量,改善教学环境

在初中体育的和谐化建设中,其中一条较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我国许多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样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一些学校领导过度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所以对于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的引入不是很积极,导致有时一个老师要监管训练、教学,以及体育器材的管理,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授课。所以,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和谐的发展,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建设,对教学中出現的问题及时改正,这样才会保证学生更好地接受体育课程所带来的益处。

当然了,关于师资力量的建设,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立刻完善的,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在增加师资力量的同时,老师应该积极改善传统的教学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场景。比如,在学生活动时,老师不妨鼓励学生进行多人绑腿跑步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将学生集中在一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类似这类活动刚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所以老师应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不要放弃。首先可以编排为两人、三人一组来进行协调性练习;当学生逐渐有些技巧之后,可以扩大协同人数,上升到五六人时,这个时候,老师要担当其中的“协调工作”,保持学生的一致性;到最后十几人一起训练时,老师就是个引导者了,一言一行都是纪律的象征;在不同的角色变化中,老师要积极适应课堂,努力帮助学生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以人为本,追求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

和谐课堂中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以人为本,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能盲目遵守教材,要在领会体育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目的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设计出有趣的教学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课堂重视老师的地位,使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和顺从,和谐课堂就是要打破僵化的教育机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设计中来,努力为体育课堂营造出多元、欢乐的学习气氛,这样更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

例如,在球类运动的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所以,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先练持单球的高运球、底运球,跨下左、右运球。而对于一些基础不错的学生,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技术训练作为重点。在练习时让两组学生相互观察练习,识别学生的动作优劣,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技术。经过一至两个单元练习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大家在竞技中,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同时也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总之,在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建设中,任何出现在体育教学中的问题,都要引起老师足够的认识,通过制订合理的计划,使学生的体育水平不断进步,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鹿沛先.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问题思考[J].快乐阅读,2012(27):11.

[2]胡庆彬.对构建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探讨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4(88):116.

作者:许军

上一篇:婚庆旅游产品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