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1

21世纪的中国正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关键时期, 我国的各项事业也在实现着由“计划”向“市场”的过渡, 并不断走向成熟。当代世界教育迅猛发展, 我国正建立适合人的个性发展的终身体育体系, 这就要求广大的体育工作者认清形势, 把中小学体育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纪元。“和”者, 和睦也, 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 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1]。“和谐”成为世界的文化主流, 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重要契机, 和谐文化、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教育部、地方、学校、体育教师、学生是组成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系统, 系统各子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由而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和谐”价值观的理念。

1 教育部与地方的“和谐”

教育部制定的新大纲以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 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新大纲立足于素质教育, 体现时代精神,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 培养终身体育思想, 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为重点, 教会学生做人, 教会学生求知, 教会学生做事, 教会学生强身健体, 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本位,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运动项目。然而各个地方的教学环境的差异, 以致这一理念的开展情况不一, 甚至有些学校无法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归于一些学校的教学设施较差, 不能使学生的选择得到满足, 在这种形势下实施新大纲标准必然受到遏制。所以教育部应该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根据地方实际, 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要求。地方贯彻执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本着结合本地实际出发的观点, 结合大纲的标准, 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教育模式, 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这样看来教育部与地方的互动和谐显得至关重要, 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

2 地方与学校的“和谐”

地方教育部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具体监督和指导者, 是传达、落实上级文件的中介机构, 对本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统筹管理的职能, 直接影响一个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学校是接受指令, 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实践机构。如今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忽视了本地区学校的具体实际, 如: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不健全等因素, 这种形势下严格按照新大纲的标准开展体育教学, 势必造成一些运动项目、课外活动无法开展, 教学内容更加枯燥、单一。可见, 地方教育部门在执行国家文件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 对各个学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学校根据本校的教学环境灵活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二者之间的“和谐”是国家教育理念和大纲标准得以落实的关键一环。

3 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德育、美育、体育”, 当今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德育、美育、体育”处于薄弱地位, 部分学校依然保留着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 只注重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 而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是促进和制约本校体育开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上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正面交流少, 对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 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肯定, 因此对工作失去信心, 缺少热情, 消极对待工作, 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看来, 学校与体育教师的“和谐”才能把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本校的各项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4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一个宽松和谐的运动环境既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传授欲望, 又有利于净化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 这样, 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2]。在体育教学模式中, 体育教师的角色与师生关系将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各种规范[3]。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要参与者,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需要老师与同学双方面互相配合。教师通过指导同学如何进行学习的正确方法, 提高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开展, 更需要师生之间的“和谐”, 可见,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运动环境,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优质体育课的关键。

5 学生之间的“和谐”

学生之间的“和谐”体现在学习上的相互协作, 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标准, 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4]。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 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满足了学生对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与能力;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成绩和社会社交能力, 改善了人际关系, 培养了完善得个性, 形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技能水平及个人素质的提高;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发、学会探讨、学会创新。那么, 学生之间的“和谐”是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6 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方面, 从中央到地方、地方到学校来看, “计划”的体制占据主导地位, 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多民族共荣的具体实际。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 东西、南北、各地区学校之间的贫富、文化差异明显, 密切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 建立适合本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具体实际, 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当然, 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辨证看待问题, 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严峻, 诸多的难题还没有解决, 如:地方对学校的具体实际的了解、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低等现象。中学学校体育教学需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 同时通过系统内部各子之间的“和谐”发展, 实现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由“计划”向“市场”的转移, 才能使中学体育教学的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摘要:21世纪的中国是“和谐”的主题, 中学体育教学同样需要立足国情, 走“和谐”教育发展的模式, 才能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教育部与地方、地方与学校、学校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来展开, 提出建议, 旨在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和谐,中学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肖永国, 肖兴燕.和谐社会与辩证法[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4:9.

[2] 孙志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体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52.

[3] 李艳.浅谈中学体育教学模式[J].音体美园地, 2008, 2:43.

[4] 许敏.21世纪中学体育教学的走向与前瞻研究[J].教科园地, 2008, 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