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

2022-12-16

第一篇:和谐课堂教学小学美术

构建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厦门海沧育才小学 魏思东

摘要:课堂是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一个共同生长、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一个整体的教育文化“生态系统”。课堂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系统中通过教师连接课程与学生的最关键的纽带。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探究知识的舞台,更是师生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舞台。而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美术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互动生成与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舞台。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陶行知先生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其地位的论述是颇具民主平等以及现代教育色彩的,他的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着崇高的教育智慧。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时代呼唤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呼唤着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

关键词:开放式,小学美术,新课堂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现代的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这一具体目标要求,使儿童的美术教育更有成效。要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激励性的语言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靠教师充满智慧和亲切的话语构建起来的,激情、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身心舒畅、情趣提高、智力大增,既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心态,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孩子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育。“生活化”的艺术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熟悉。学生可以在老师语言的引导下轻松愉快,自觉自愿地学习,学生可以也就有机会描绘更多孩童有生活气息,充满想象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有童真趣味的作品。激励性的语言遵循儿童教育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们的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从他们的愿望出发,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实施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使其获得美术学习的真正乐趣。实现孩子美术综合能力的形成,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和提高。 好的教学语言不仅启发孩子们的智慧,而且激越着孩子们的劳动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做到用亲切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和点拔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例如:“你是怎么想的”、“你回答得很正确”、“你是聪明的”、“别着急、再想想”、“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相信你是最棒的”、等等激励和促思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缓解他们心中的不安与紧张;对于回答很独特的同学,可以说:“刚才你的表现很好,让老师都对你刮目相看”、“请大家给他一点掌声!”、“你的想法很特别,而且敢想,敢说,这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谁还有其他想法”、“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结果会这么样”、“其他同学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吗?”、“你是一个爱学习和喜欢思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仅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更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对课堂问题的思考。类似上面的各种激励性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发言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就容易在自然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二、主体性的发挥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上曾说“纸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自立的精神。新课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握好各年级孩子智能的心理特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动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出发。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开放式和谐课堂教学的能否真正形成的关键所在。发挥学生主的体性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处于一个组织者与指导的角色,用以确保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得以进行。当一个孩子自由地在作业纸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地宣泄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最快乐、最独特的时候。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观念,做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做到“还时间给学生,还空间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绘画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好多教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到“给于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课堂就要想从根本上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允许他们自由欣赏和品读美术作品,自由讨论和发表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不束缚学生的表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会游的玩具》一课时,首先让孩子们课前准备一些适合的废旧材料。教学中在了解玩具会游的特点后,启发他们,只要抓住玩具会游的原理和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相结合的基本特征这一关键,就可以利用自带的废旧制作材料任意地设计组合出不同的形状的玩具形象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说一说会游的玩具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接着交流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玩具形象以及安装什么样的动力玩具,并画出设计稿。启示他们能否用手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和工具来完成玩具的制作。解决好玩具会游的动力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孩子们根据桌上的各种形状纸片、塑料泡沫、橡皮筋、粘贴纸、竹签等来制作机械动力。面对自己的材料同学们会马上兴奋起来。教师此时如果能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说:“假如哪个小组或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能对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将有机会获得“最佳合作奖”、“最佳设计奖的”、“最佳创意奖”或“最佳评价奖”。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进取心也同时被调动起来。教学中这种不必拘泥于“标准的答案”的做法很快让孩子们纷纷动手动脑开始忙碌起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术的课堂教学只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切实的、正确的、独立的审美感受都可以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快乐无比,创造无限。教师可以从学生课后的展示中充分感受到孩子们脸上所洋溢着那幸福和快乐的表情,这样的教学当然也是成功的。

三、创新性的精神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创新性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有思考才会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开拓孩子们的创新思路,鼓励他们的质疑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让他们通过尝试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学习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故事、图片、多媒体、示范范作、尝试创作、正确评价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去解读美的真谛和探索美的奥秘。通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思考和探究,从中发现新事物美的规律。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的信息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中综合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及电影等多种信息传播的载体,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宜于人接受的处理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新颖、变化、直观可视的多媒体教学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而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产生可视,多变的教学效果和孩子们求新求变的认知特点不谋而合,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新奇直观可视的音像世界中轻松地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让思维自由地遨游于艺术的海洋。从而更大的激发孩子们实现用艺术技巧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王兵马俑》(欣赏·评述)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快乐之旅,用影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美术基本要素雕塑艺术中的艺术瑰宝——秦始王兵马俑。教学时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请大家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引导同学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首先必须知道这件作品的种类、内容与题材、形式和材质这样才有欣赏的基础。欣赏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兵马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生合作体验环节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王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并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军队的排列(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和看人物的表情,观察细节(写实、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来精心组织。欣赏中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奇而崭新的世界,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细致认真地听,快速准确记忆,大脑不停分析,思考,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运转。短短40分钟便达到了普通授课的几倍的学习效率。孩子们对这些欣赏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以往被动的获取知识的模式,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四、实践性的体验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鼓励他的学生:“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好的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动而有情趣的美术作品必须要能够反映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画面,反映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而孩子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教师应该运用一切的手段来帮助孩子通过教学获得更多的美术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模仿、写生、创作等美术活动方式来观察生活的美,不断积累美术创作的素材;表现生活的美,把自己对身边的点滴感悟或感动用日记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在自我的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做、多动、多想,多积累贮存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创作起美术作品来就不会缩手缩脚了,也不会感到头脑空虚没有素材了。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孩子开阔思路,由单向思维变多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就能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常常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技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孩子们试着用不同材料来表达同一内容或用一种材料表现各种内容。同一内容的美术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后进行创作。美术创作充分启迪孩子们求新,求异,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创新思路。也让孩子们在创作中领悟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美术新课程的实践“体验”味很浓,在现有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如《我的新朋友》是通过关心班级的新同学并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来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校园里的花》、《动物、植物欣赏》对校园环境和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写生而获得美的感受;《鲜花送老师》、《运动场上》、《妈妈的节日》等用人物画表现孩子们对学校、对家庭的各种活动的精彩记录,加深对校园和家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体验;《校标设计》、《生活中的趣事》是对表达孩子对校园、家庭和社会中丰富多采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对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打开的冰箱》、《魔幻的颜色》、《五味瓶》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气味、特性的体验;《香甜的水果》、《有趣的泥彩》、《今日的菜单》是对黏土或橡皮泥捏、团各种不同材料可塑性的体验;《办年货》、《元宵节里挂彩灯》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合作学习体验。这么多的体验除学生可以实际接触的以外,都必须通过读图的方式去完成。因此教师对教材内容所提供的图片外,还必须引导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和通过网络搜集图片的方式体验和再现生活的美。这种多角度的搜图和读图体验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读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使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读图实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美的世界、探索美的真谛,体验美的收获、感受美的生活生活,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陶行知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辛勤灌溉,为祖国精心培养人才。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构建当今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他的字字句句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耐心品味。特别是在新课堂的美术课堂中,所体现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给微笑,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和蔼可亲的温暖;给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尝试参与的乐趣;给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鼓足探索成功的勇气;给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启成功审美的大门;给肯定,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更多成功创新的喜悦。教育是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探究其中其乐无穷。孩子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均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用爱心和耐心感染他们,用奇妙的知识吸引他们,才能获取心灵交流的快乐。从而共同感悟,拥抱这多彩的世界。我坚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课程、不断改进新教材,定会会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开放式的小学美术和谐新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93.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99.

第二篇:小学美术论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美术这门学科。建立与新课程想适应的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显示要求和紧迫任务。要想达到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教学效果,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变美术的课堂教学:

一、内容上从遵从教材向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二、方法上从注重单一课堂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

三、评价上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

多元化

注重过程

“美术”和“艺术”作为一百年前从西方输入的外来语,它们都源于同一英文单词:“art”。实际上,在西方各国通行的做法是把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美术”叫做视觉艺术。“美术”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名称,不论从具体使用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应用性上,显然已无法承载它所涵概的范围和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公民素质教育。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美术教材已经在全国使用,纵观教材,比起旧教材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美术这门学科,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我想无外乎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冲击了原有的传统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美术这门学科。但是事物是辨证的,新的教材有它积极的因素,同时也有负重的感觉,对教师的压力很大,教学难度也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没有相应的教具和学具。这大概就是新教材的一个主要缺点。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建立与新课程想适应的多元开放的课堂教学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显示要求和紧迫任务。因此,要想达到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改变美术的课堂教学。

一、内容上从遵从教材向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几个教师是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呢?我认为“因材施教”应该一分为二,一是“人材”,二是“教材”。

人与人之间肯定存在差异,而一个地区的教材都是千篇一律的。针对不同地方的学生,我们是否一定要遵守同一教材中的内容,墨守成规地开展教学呢?新的教材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切实际。比如说在低年级过早涉入的水粉课和国画课。以浙版美术一年级二册的《水墨游戏》为例子,要求学生尝试用多种形式来玩水彩,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根据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人数多、年纪小、没有专用教室,或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工具使用不当,造成课堂效率严 1

重下滑,课堂环节掌控十分困难。再例如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五册《灵壁奇石》等一些课,在收集学具材料本身就存在及大的困难。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几乎是不可能。

诸如此类课题,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应该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使教学行之有效。比如将教材整合,根据需要适当调动课时顺序,可以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还可以对一些课题进行适当迁移,补充乡土教材,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有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由浙版美术三年级六册“家乡的桥” 一课给我们无数启发——还有家乡的哪些物体也能进行创作?于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塔”、“家乡的农具”、“家乡的山”……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单元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延伸,到教学材料的拓宽,最后到教学方法的开放……这样使学生既摆脱了原有课程没有相应学具的困境,又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一些别具一格的有特色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在研究的新课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更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二、方法上从注重单一课堂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指的“多元”并不是设备的多元,而是启发的“多元”、教育的“多元”,同时也是适应人潜能的“多元”,以教材内容及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潜能本质开始设计,以最终实现个体发展的多元,构建完美、高素质的学生个体。

在新的理念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质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单一的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代的素质教育。在美术课堂注重跨学科学习,将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和音乐相结合,把美术课当成一种美术文化课来上。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作画意图和情绪,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例如手势法、谜语法、口诀法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连环漫画法、分工合作法、一课多练法等进行作业创作。使学生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智能、锻

炼自己的智能、提高自己的智能。

在上二年级三册《向日葵》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书中大师凡·高绘画作品和人生经历、性格的关系,我运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投影显示凡·高的另一作品《割耳朵的自画像》,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凡·高的耳朵是谁割的?他为什么会割下自己的耳朵?他会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他的人生经历会怎样?绘画作品从哪些方面体现出画者的性格特征?在一串疑问中,学生好奇讨论,猜测、疑虑、敬佩……,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为书本上的范画作品改画名,是一个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艺术解读能力的好方法。浙版美术一年级第一册《大雨和小鱼》,学生给作品取了很多可爱有趣的名字:《海底世界》、《华美的舞会》、《化妆舞会》、《谁偷吃了我的泡泡》、《一起上学去》……,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可见一斑。

美术课堂是组成人类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因素,让美术课堂生活丰富起来,必定是让人类更科学、更文明、更完美。

三、评价上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的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

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框架可依。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最后一次学生一幅绘画作品来决定学生这学期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样“一锤定音”的评价,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将来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尤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

美术评价时,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不能从简单的分数或是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一个人为的障碍。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师的评价,还要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最后还应该听听学生的自评。

美术的评价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该尽量多的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只要学生大胆的创造,哪怕是可笑的想法,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主观、武断地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该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只要我们本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

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作到敢说、敢想、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有偏离,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了位置,因为美术教学并非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

总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今后在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进行探究,以期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摸索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新路子。

参考文献:孙辉.邵宏 《趣味与批评》[J].新美术,2003,(2)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邵大箴 《还艺术本原》[J].美术之友,2003,(4)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崔国强.“考艺热”现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

潘崇宇.“艺考火爆”现象的原因分析与调整对策[J].科教视野,2005.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达县南坝小学王东

教材分析:

1、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二二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三三

三、、、、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1----6年级六个班。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美术,但对美术的感受及美的理解尚且不是很系统。从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运用美的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造型、设色等方面综合能力较低,但这已不成为教学重要的点,而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运用美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材料积极参加活动都还需进一步 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达到基本掌握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同一个班中,有的学生想象力丰 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 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 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 四四四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方法::::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

第四篇:[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 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 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 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 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 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 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 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 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 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 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级 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

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 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 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 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 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 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 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 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 》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 了。

第五篇: 小学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英语课堂

摘 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转移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构建和谐、愉悦、宽松的英语教学环境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大方自信的娇态,简练不乏魅力的教学用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乐高效的在英语课堂中学习。关键词

构建 和谐 英语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舒适的课堂学习氛围。如何构建和谐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营造英语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和谐英语课堂呢?现就谈谈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基础。

现在的小学生,他们对英语已有一定的认识与基础,但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学期在上第一节课时,我没有上新课,而是让他们认识了几位新朋友:Sam 、Amy、Lingling、Daming等,从他们的对话中,理解学习英语要“独立思考才能长智慧”;学习英语要“多开口”;要“不害羞”;从学生的双眸里我看出了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渴求。在课堂上我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任何可以用英语表达的都尽量用英语来表达。如: Look at the blackboard; Are you ready? Open your books; Rea

d after me ;Listen to the tape; Work in pairs etc.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英语课堂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行为;学生积极参与行为反过来又促进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了师生的和谐互动。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构建和谐英语课堂。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营造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这种轻松自然,充满和谐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保持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从而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1.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

2.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

乏必要的挂图,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3、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

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语言才会绽放它的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型”教学是连接语言与生活实际的桥梁。教师教给学生语言的形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如在学习新标准教材三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4时,我创设了一个就餐的情境:Do you like fish? Do you like rice? Here you are. ..... 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四大组,请四位学生扮演服务员,其他学生为顾客。这四位学生手托食物将在各自的组中来回走动,同时允许其他学生走出座位向服务员要食物吃。当然他们必须使用语言Do you like rice? Yes,Ido. Here you are.这样就使本来比较枯燥的语言内容成为学生

乐于表演的剧本,寓教于乐。通过创造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技能。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也能从容自如。

4.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英语课堂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行为;学生积极参与行为反过来又促进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了师生的和谐互动。

三、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正确的评价会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使之产生尊师、乐学的情感,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和谐。教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在教学中,要多用赞赏的语言,如:“Wonderful!”“Excellent!”“You are great/good!”“Well done!”等。对于英语学得不太好的学生,我们可以说:“You are clever, although you are poor in English now,

I’m sure you’ll make progress next time.”若发现学生学习有进步,不要放过赞扬的机会,可以说:“You are making rapid progress these days and I am proud of you.” 为了便于评价,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评价。哪一组参与积极,纪律良好,表现好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在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与鼓励与赞扬,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它是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英语和谐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它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佳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从构建和谐英语课堂入手,努力营造一个引发学生兴趣、焕发学生活力、激发学生创造的课堂,让和谐的音符飘洒英语课堂,进而构建和谐英语教育环境。

上一篇:化学趣味知识竞赛题目下一篇:好听的中国风角色名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