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酒店员工的一项基本职业素养,各大酒店都把“沟通能力较强”作为招聘员工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的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策略,即进行沟通学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计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内容;采取适合沟通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实践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论文 篇1: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摘 要:本文阐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探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后,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改进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酒店管理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作为旅游整个产业链中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展迅速。行业的发展带动酒店人才的迫切需要,因而越来越多高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以此来培养专业人才。酒店行业所需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也要实操能力强。但实际上,对于本科酒店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有限,实操能力是他们的短板,与酒店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因而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导致毕业就意味着转行的尴尬。所以想要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锻炼出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在高校培养学生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从而培养实操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合作指的就是将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资源融合,学校按照企业性质的特点与需求,注重学生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联系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实现相互渗透,有效结合,培养成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2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1 培养与酒店人才需求相符合的高校人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要求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属于旅游管理大类,其培养目标方向一致,要为酒店行业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强并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这一目标学生仅靠高校老师在课堂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简单的实训课程训练是无法达到的。要把学生带到酒店进行实践学习,真实的面对客人,了解市场需求,体会行业竞争压力,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以要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从而培养出与行业需求相符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2.2 促进高校教师与酒店管理人员教学相长

酒店行业具有让客人体验超前享受的特性,发展日新月异,紧跟时代潮流,设施设备科技含量高,技术发展迅速,服务理念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与完善,而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高,不仅需要掌握高水平的服务技能,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还要能够具备超前的管理经营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高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最新酒店市场行情、了事行业最新动态等,从而在学校授课环节中适时调整课程大纲与内容,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而酒店管理人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工作管理水平、综合素质能力等,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做好酒店管理工作。

2.3 缩短毕业生在酒店转正所需时间

不管学历的高低,酒店新招员工都需要在基层做起,有6~12个月的见习期,了解工作岗位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高校如果和酒店建立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在酒店不同部门轮岗工作,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就业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岗位,缩短酒店见习时间,提前转为正式员工。另外,对于酒店来说,通过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从中选择适合工作需求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酒店工作,无需见习就可以自动转成酒店正式员工,并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为学生今后晋职之路减少时间成本。

3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定位有待明确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计里,在学实习实践环节过程中,一般都是安排学生到酒店的前厅、餐饮和客房实习,从一线基层服务人员做起,这种实习方式,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在人才培养定位时,除了基础酒店技能学习,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酒店实习工作中,完成一线工作之后,可以申请领班岗位实习,或者转向二线管理部门,例如人事部、文秘等岗位进行实习。而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要根据实习工作总结经验,加强继续再教育研究性学习,既注重基础应用性学习,又要提高研究学习的培养。

3.2 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也就是“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模式,然后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点,还加入学生实习环节,实习时间为6个月。这种实习,目的性较强,学生为获得实习学分顺利毕业,学校为完成职责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仍有一定差距。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型为“大众教育”,没有将应用型教学理念融入进去,导致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实践课程学时所占比重远小于理论课程学时,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真正需要。

3.3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时注重学历学位的要求,大部分的专业都已经开始招聘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师,对于教师的其他职业技能并没有特殊要求,没有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其特性,实践性很强,需要教师较高的职业技能要求。而从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师资来看,有些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分出来或者半路从其他专业转向酒店管理研究,整体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应聘到高校担任教师岗位,缺少工作经验,对行业实际发展不能紧密了解,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讲授课程时容易照本宣科,无法将实践有效融入到课程之中,不能培養紧贴行业需求的学生。

3.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性要求很高,而学生实训课程主要是在实习实训基地学习。现阶段,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学校大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但是与高职高专旅游院校相比,实训场地不大,而且很少有校外实训基地。本科院校对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高校领导对专业不够重视以及经费投入有限,建设的实训基地较为简单,实训设施设备简陋,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只能进行基础的实操技能训练,而且校内实训基地一般都不对外开放,学生练习时没有客人一起进行情景演练,实操学习有限。此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些学校都没有与酒店签订,而即使有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部分高校也没有和高星级高水平的酒店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没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效果比较差。

4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4.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精湛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继续往“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增加实习实训学习时间,学制上仍然采用四年制,但实习实训时间由目前大部分高校设置的6个月延长为12个月,学期分配采用“3+1”的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要突出校企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可以设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是由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二级院系领导、酒店合作代表以及行业专家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为专业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市场需求变化等,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可以提出指导意见,促进校企合作的进展。

4.2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要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而对于專业特性,要以“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并采取多方式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要重新设计,将基础课程实训、专向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建立实践教学过程,在校内实训课程中重点在于“练”,熟能生巧,而在校外实习实训过程中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而在课程设置也上要注重校企合作,联合知名酒店企业以及高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同研讨制定专业课程,注重学生管理知识上的学习,包括英语表达、人际沟通、数据分析研究等能力的培养,形成符合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课题体系。

4.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在招聘教师时除了考虑老师学历外还应该考虑其实践工作经验,曾在酒店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员应该优先录取,要注重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大多属于教学型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能力较弱。可以通过教师去酒店挂职锻炼,或者由酒店管理人员组织培训来加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再由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将实践知识以及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从而完成酒店行业和学校知识的有效共享。而“双师型”队伍建设除了对现有教师进行培养外,还可以聘请酒店管理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酒店从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将其在实践工作的经验与体验加入到学生实践学习中,进而帮助解决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弱的不足。

4.4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包括校内实训场所建设,还包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提高素质基础以及能力创新的主要场所。高校应重视专业发展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除此以外,也可以引入校外企业来进行投资项目,聘请专业教师与学生来共同管理经营,通过实际工作让学生对客服务,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经验,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有更好的效果。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与知名酒店品牌联系合作,以培养管理人才为诉求,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合作关系,共同商讨设计学生实训方案, 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6).

[2] 吴军卫.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 陈蜀花.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7(15).

[4] 苏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3).

[5] 皮平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价值工程,2013(8).

[6] 李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24).

[7] 谷金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9).

①基金项目:湖北科技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7-XB-024)。

作者简介:王朗(1987-),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朗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酒店员工的一项基本职业素养,各大酒店都把“沟通能力较强”作为招聘员工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的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策略,即进行沟通学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计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内容;采取适合沟通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实践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酒店管理专业 沟通学 沟通能力 教学改革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hotel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1 当前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沟通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校师资队伍主要由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博士、硕士教师构成,普遍没有酒店行业从业经历,缺乏酒店管理实战经验,在沟通学课程教学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1 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目标定位

由于国内高校教师主要是来源于高等院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学生也主要来自高考生源,师生都缺乏酒店管理从业经验。于是,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沟通课程教学中,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重点强调沟通理论知识的教学倾向,缺乏对学生酒店管理沟通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一问题的出现恰恰是与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需求相悖,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酒店等服务企业就业,主要从事对客服务工作。毕业生一方面要具备酒店等服务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对客服务中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

1.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一方面,表现在高等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沟通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主要讲授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方法以及沟通的社会学、心理学基础等知识性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教学课时量的限制,教学过程中较少引入酒店沟通实践内容。另一方面,沟通能力是一个复合能力结构体系,多数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对于沟通能力的认识不够全面,往往强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等。这样,培养与就业需求的供求矛盾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1.3 教学方法较单一、滞后

高等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沟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的方式,课堂以讲课为主,互动讨论也相对较少,引入的案例也主要以教学案例为主,与酒店管理联系紧密的案例较少,这样的教学方法肯定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没有引入酒店管理相关沟通实践训练,这对于以培养沟通实践能力为主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会产生缺乏实践训练不足的严重后果。

2 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

应用型本科本质上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层次的专业性(刘欣,2009)。①笔者认为,应用型酒店管理教学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既要避免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又要避免本科教学的高职化倾向。应用型教育沟通学课程教学中要采取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策略,即进行沟通学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计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内容;采取适合沟通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实践能力。

2.1 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沟通学课程目标定位

王均平(2013)认为,大学生应具备的从业能力应包括: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较好的组织才能;较强的分析能力;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富有创造性;很好的团队精神;正直的人格以及善于学习的能力等。②可以看到,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每位大学必备和一项从业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尤其重要。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特别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入学后要经过22周的酒店基本锻炼,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组织每周一项主题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③我国高等本科院校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沟通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从业能力,不但要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而且要结合酒店大堂经理的对客服务业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安排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来设计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内容

本文认为,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本科课程目标设计中要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沟通分析(TA)理论为核心,以酒店人际沟通为背景来进行教学,最终实现促进学生沟通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TA理论,是以三种自我状态(PAC)为基本架构的人格理论系统,探索人与人之间彼此以何种自我状态进行沟通的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分析,交流分析,游戏分析和脚本分析四个方面内容。学习和掌握TA理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洞察他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人与人之间如何进行交往,帮助你改进沟通方式,避免矛盾和冲突,从而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结合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沟通课程实践部分应包括酒店管理中成功沟通的理论基础内容,酒店工作中的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内容,酒店管理中的交流分析内容,酒店管理中倾听的技巧,酒店管理中前馈、反馈和建设性意见,以及处理酒店人际冲突所应用的沟通技巧等相关内容。

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应以酒店管理中的交流分析(TA)理论为核心,在理解成功沟通的社会学、管理学及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系统学习TA理论以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酒店工作中各种业务的人际沟通训练。TA理论认为,在任何时候,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表现出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或成人自我状态,而且个体能够根据现实的多样性从一种自我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自我状态。④在酒店对客服务中,客人有些时候是以客观、理智的态度来讲话,这当然是酒店工作人员最喜欢面对的态度。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客人对房间、餐饮、购物、健身等酒店服务的强烈不满,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极为不友好的态度,丝毫不顾及酒店工作人员的感受。但不管面对客人的态度怎样,作为从事对客服务的酒店工作人员,正确的工作方法是进行换位思考,洞察客人感受,以客观冷静的成人自我状态来面对客人的各种指责,以缓和人际冲突、克服沟通障碍,解决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达到比较理想的“我好—你也好”的和谐人际关系状态。

2.3 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采取适合沟通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依然是采取单一的课堂知识灌输方法,缺少学生的反馈机制,从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适合实践性较强的沟通学课程的教学。在应用型酒店管理的沟通课程教学中,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采取诸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案例讨论会、师生互动讨论等活动,来营造平等交流环境以锻炼学生沟通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交流与表达能力。

还可以采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法来进行实践教学,即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模拟前厅服务、礼宾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项目,轮流扮演服务员与客人的角色,学会通过主动与客人沟通来了解客人需求,培养学生主动沟通能力。学生通过扮演服务员与客人的角色互换,通过换位思考分别体验了服务员与客人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到双方的难处,进而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沟通。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来换位思考看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采取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适合沟通学课程学习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和途径,为学生解决酒店对客服务、酒店上下级之间的合作以及冲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人际沟通技能。

2.4 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实践能力

Arrow(1962)认为,产业或行业需求的实践平台能够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⑤对以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学生与人沟通的实践能力是就业单位十分看重的能力。要达到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沟通能力培养目标,就应该以学校教学和酒店企业实习为合作培养平台,将沟通理论教学融入酒店沟通能力实践培养之中。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经过一百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形成了一支拥有多年酒店从业经验的高学历师资队伍,同时要求本科学生毕业前要进行酒店业务实习和管理实习为期两个学期实习体验,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因此,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带头去学校合作酒店进行挂职大堂经理实习锻炼,了解酒店大堂经理对客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结合沟通理论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沟通学的实践教学做好充分的经验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酒店企业实习实践,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对于沟通课程学习效果的考察,教师也要变革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可改用个人口试、小组沟通游戏或邀请酒店大堂经理随同考察等实践考察方法考核,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探索基于培养学生从业能力的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新途径。

基金项目: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黔科合LH字[2014]7271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4年度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

注释

① 刘欣.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起点范畴与特征[C].厦门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成果汇编,2009:17-29.

② 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③ 张丽.“洛桑模式”对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5-16.

④ Eric Berne, M.D.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⑤ Arrow, K.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3):155-173.

作者:赵振宽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保障

摘 要: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本文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结合酒店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传统教学形式,为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提出改革方向,并就酒店管理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改革建议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酒店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市场对各大产业结合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对人才的选拔也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当下最主要的新目标,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其知识结构更具备时代性和复合性,更应注重操作技能和组织管理等能力的培养,纵然我国高校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加强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合理提升酒店管理教学水平。

一、酒店管理专业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1.培养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必要性。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路线,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目的。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主要是以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的,将理论和实践基础有机结合构成“模块”,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

2.传统以学科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块不适合当前市场需求。大多数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环节较细,导致了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较为薄弱,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专业经验和管理能力,但相关教学在实践培养上涉及的并不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不足,所以应该在教学中运用模块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课程内容的实践培养,以及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二、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教学的关键,根据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模块化的教学特点,笔者建议将传统酒店管理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改革成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技能实践模块、管理研究模块。每个模块研究的方向和课程都有差异,按照课程体系设计可以将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拉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基础知识模块是专业技能的准备阶段,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目标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考虑开设管理沟通、政务商务礼仪、化妆与形象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等基础课程;技能实践模块是专业技能的深入阶段,可考虑开设酒店前厅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度假村经营管理、大型宴会活动策划、酒店规划与设计、民宿策划与运营、特色餐厅运营管理、酒店营销策划与推广等课程;管理研究模块是专业技能的验证阶段,可考虑开设酒店企业战略管理、酒店规划与筹建、酒店信息管理、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酒店管理调研与业务数据分析等必修课程。

在这几个模块中,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酒店前厅服务和管理层面,客房服务则体现在客房管理能力模块,策划能力主要体现在餐饮服务和酒店营销上。按照酒店职业核心能力整合研究进行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得专业课程与各模块相匹配,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效果。另外教师应当在本科学习期间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把各模块所涵盖的知识融入到课程中,将理论知识、前台服务、技能实践和服务管理类考证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技能的全面融合。

三、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效果的保障

1.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技能和高知识水平的的双高人才,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市场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符合,所以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模块化教学水平也是首要任务,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在新形势下,多结合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水平和動手的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能保障该专业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保障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

2.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工作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观念和能力,注重校企合作和基地建设工作,强化酒店管理学生的专业实习管理能力,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还可以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人际沟通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而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在校企合作时不注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使学校理论与现实操作管理脱节,还疏于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实习领队教师正确和全面的引导,往往导致一些实习心理问题,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吸纳行业内的学术专家开发新的教材与知识项目,建立教师领队实习制度,是该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实现的又一道保障。

3.加强专业硬件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实验室硬件建设,为模块化的教学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引进先进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酒店前台管理、餐饮管理系统,引进主流先进的酒店硬件设施设备,使得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切实提高模块化课程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应当结合和引进国外一些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可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分成三大模块来设置,从基础知识模块到技能实践模块和管理研究模块,层层深入,能力培养环节连贯递进,进而有效地实现培养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欧钟慧. 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百色学院为例[J]. 大学教育,2016,(07):171-173.

[2]向延平. 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04):121-123.

[3]欧钟慧,贾桂康,李英策.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8):97-100.

[4]张飞.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考——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之路[J]. 经营管理者,2011,(08):346.

作者:邹莎

上一篇:计算机课程实验设计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与建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