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促进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增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质量,进而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有效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1:

技术应用型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对当前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毕业设计多元化改革设想,对毕业设计多元化改革的原则、内容及方法进行研究,对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车辆工程;毕业设计;多元化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期间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对毕业设计(论文)执行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背景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市属普通本科院校,以“技术立校,应用为本”为办学定位。车辆工程专业是上海电机学院汽车学院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的汽车专业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作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每年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为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有必要对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进行改革研究。

从学科特点看,车辆工程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较快,在常规教学环节所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滞后现象,学生无法及时跟进和掌握新知识,而多元化毕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就业情况看,本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即时参加工作的占大多数,而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周边地区,竞争非常激烈。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接收单位,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希望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以利于双向选择。近两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他们希望能进行一些研究型的毕业设计,真正参与科研工作,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另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在校期间已经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或申请了专利,他们希望进行工程实践型的毕业设计。综上所述,当前具备的条件使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改革具备了切实的可行性。

二、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存的问题

1.学生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从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来看,学生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设计工作不够严谨,在制图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2.实习与毕业设计矛盾。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或提前就业,占用了宝贵的毕业设计时间,甚至出现教师找不到学生的现象,导致设计质量的下降。

3.一些课题理论性偏强,缺乏应用背景。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较短,对理论性偏强的课题很难把握住,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内容空洞、没有深度的情况。

4.认识不足,工作量不够。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个别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不够,而且很难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5.存在一些学生抄袭毕业设计的现象。不加修改、没有创新的照搬不但暴露学生缺乏学术道德,而且没有达到毕业设计锻炼的目的;还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

总体上来讲,单一的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和评价标准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现状,难以符合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时间安排及指导教师等因素导致部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充分体现出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本科教学重要内容和教学环节应起到的作用。

三、技术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原则

1.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其本质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要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在这个前提下,对现阶段所采取的传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形式进行优化和扩展。多元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绝不是改变形式,变相降低考核标准。

2.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要做到以人为本,立足于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由选择的权利。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既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又不降低人才培养水平,找到一个可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式。

3.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专业特点。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根据专业特点,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利的各种形式都可考虑纳入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的视野,尊重知识形式的多样性,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四、技术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内容与方法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与内容上的多元化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在初期阶段将仍以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为主。因为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多年的实践,能使学生在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要求下,接受较为系统而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按时完成符合标准的毕业设计(论文),充分体现毕业设计(论文)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作用。在传统型毕业设计(论文)的基础上,可以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多元化”的调整,一方面可以对传统型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形式上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非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

2.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的协调统一。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有相对系统、稳定而通行的学术规范、操作程序、考核方法与评审标准等评价指标体系。与其相比,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的建立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形式的多样,使评价标准难于量化统一,在程序、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经调研、论证以及实践的检验。为保证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指导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特点和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制订科学可行的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要明确,给出量化指标,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困惑;标准既不能定的太高,让学生感到实现无望,也不能太低,降低水平要求,同时要尽量防止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现象。

3.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的质量监控。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文件,并严格按照文件对工作程序和质量进行监控,整个过程管理要做到及时、规范、科学。确定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申请、审核及答辩的时间,要保证审核未通过的学生来得及参加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等工作。认真组织审核,严把质量关,鉴别学生作品的真实性和实效性等。

五、结论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改革初期,具有申请“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学生肯定较少。二级学院应该就此项改革政策向学生进行解释与宣传,扩大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并积极申请“非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可有效地解决高等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符合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以就业为目的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同时也能较好地迎合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伍强,李玉忠.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赵海军.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5).

[3]洪汉池,易际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29).

[4]叶臣,蒋亚南,林雪明.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改革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2012(5).

[5]雷学文,龚建伍.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

作者:沈永峰 乌秀春 杨洪刚

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促进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增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质量,进而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有效性。对此,立足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内涵,分析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的必要性,论述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的要素,提出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专业  建设  实践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jor

WANG Jianqiang  ZHANG Yanmin  LIANG Jie

(College of Auto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ebei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Cangzhou, Hebei Province, 061001  China)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概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為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革新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全球教育革新带来了发展机遇。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指设计、构思、实现、运作,提倡动手实践、主动的学习模式,其以产品开发为载体,产品运作周期为依据,推进实质性工程与课程知识内容衔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专业课程知识。CDIO工程教育模式人才培育模式,主张个体实际发展模式,根据个体的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能力、工程系统能力为契机,以课程教育方式、实践培育形式,促进个体全面性发展。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的必要性

2.1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纠正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融入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能够重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对以往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模式进行纠正、优化,以此使应用型本科专业培育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应用性需要,实现学生未来良好的就业。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其中,能够改变以往只重视人才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育模式,其更为提倡重视人才的综合性发展与培育。即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导向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体系,其人才培育模式,不仅重视应用型本科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更重视应用型本科专业职业化的发展,包含学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岗位实践中,并且能够在岗位工作中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同事关系,协同完成项目活动,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辉煌,彰显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价值。

2.2 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

CDIO工程教育模式视域下,能够促进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在素质教育理念推广中,虽然多数学校都能够与时俱进,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但从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实际来看,还是存在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不利于学生全面性发展的教育弊端。而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提倡学生为学习主体性地位,主张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知识学习、知识分析、知识理解、知识实践,以此才能够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运用。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融入到其中,能够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2.3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对传统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一方面,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导向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丰富、优化,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推进岗位信息内容与课程信息内容融合,以新颖性、针对性、时代性的课程信息内容,引领、教育学生,使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知识、素养具有时代性,以此才能够促进学生未来就业;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领下,促进教学模式、实训方法、实践策略等的重新组建,营造良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形式,进而增强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质量。

3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的要素

3.1 以目标为导向,明确人才培育方向

课程目标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实践要素。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制定合理的课程教育目标,能够助力于课程教学方法、内容的选择与运用,从而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育质量。针对传统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教育模式,应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导向,推进课程教育模式的优化,明确具体的课程教育目标。

3.2 以项目案例为载体,突显学生“过程”能力培育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提倡“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辨”的教育思想。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其课程教育的实施,需要突显学生“过程”能力的培育,以真实的案例信息為导向,引领学生进行“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辨”,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实践,以此培育学生综合能力。可见,在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中,案例的需求、运用、设计是关键性的。因此,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项目案例选取,应做好有几方面工作:一是案例的选取应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育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根据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选取与课程相关的真实案例,将案例贯穿于整个教育设计中,包含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实训部分等;二是案例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背景性,便于学生理解与参与,以案例分析、思考,促进学生实践,增强学生案例实践能力;三是案例的选取应彰显一定的启发性,使学生参与到案例中,能够发散思维,达到良好的案例教育效度。

3.3 以实训、实习为桥梁,增强学生核心力量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中,重视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搭建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生产模式交流桥梁,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首先,在校企合作中,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实训、实习基地,提升学生核心力量。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根据岗位工作模式,建设线下实训基地,增强实训教育质量。同时,也可以建设线上实训平台,借助网络虚拟技术,打造网络实训平台,引领学生实践,并且获取岗位知识信息,使学生与时俱进,为今后发展、就业奠定基础。其次,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中,关注产教融合教育的开展,发挥校企双方人才培育力度,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重构应用型本科专业模式,进而促进优质人才的培育。

4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实践的策略

4.1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融入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需要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导向,关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重视学生多方面的培育与教育,实现学生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中,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实现课程教育的递进式,循序渐进地引领、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首先,设计第一级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第一级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掌握,需要立足于专业的第一课堂中,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课程设计导向,通过教育形式的开展,促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定律以及技能知识,以此使学生能够融入第二级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育中。其次,设计第二级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第二级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其应与第一级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模式衔接,重视实践、实训等教学部分的设计,以真实案例分析、场地建设为依据,打造真实的岗位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定律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专业实践、实训中发挥教师引领作用,促进学生构思、运作,以此完成实训任务,促进学生在实训中获取知识、技能、素养。最后,第四级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第三级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应重视学生毕业设计,立足于岗位工作模式,推进教育与岗位工作是融合,以真实项目为导向,发挥CDIO工程教育模式效能,引领学生进行项目的构思、设计、运作、实现,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掌握、认知、理解。

4.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实践环境的打造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融入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中,重视实践活动的打造。首先,立足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结合岗位工作模式,实现课程教育内容、模式的优化,打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增强学生参与兴趣。其次,在应用型专业本科专业实践中,重视课程项目实践、合作性项目实践、团队性的项目实践,课外的项目实践等环境打造,实现课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进而获取专业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进而彰显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中建设的价值。

5  结语

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实践十分必要,不仅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有效性、实效性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育质量提升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全面性发展、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重视CDIO工程教育模式融入,促进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优化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育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性、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同长虹,魏伟,董世方.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改革[J].甘肃高师学报,2017,22(9):47-49.

[2] 程宏,郭岚.基于学科竞赛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81-83,88.

[3] 张广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以西安航空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36(3):90-92.

[4] 周永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喀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6):107-110.

[5] 王雅琼.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6] 张洪.应用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①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河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18GJJG385)。

作者简介:王建强(1982—),男,汉族,河北行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教育、虚拟课程仿真。

作者:王建强 张艳敏 梁杰

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构建

摘 要:教学质量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育核心,专业发展更是各大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构建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推动专业建设的有效举措,而其中的评价标准制定则是确保评估评价体系有序实施的关键要素。对此,首先阐释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并明确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进而从基本评估评价体系框架、专业评估评价指标制定两个维度,提出了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旨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意义;构建路径

引言

应用型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转型发展下所出现的,其主要是以普通本科教学为准,以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的全新类型高校。应用型高校专业发展是将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建设及社会整体发展所需的高素养、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应用型高校的真实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专业结构,逐渐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是应用型高校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教育部门曾出台了《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设定管理要求》,为了能够有效规范高等院校专业制定及管理工作,真正落实与增强高校专业制定上的绝对自主权,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应构建及完善专业发展保障体系,实施专业自我评价。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主要参照的标准之一,是检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对此,构建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专业发展及建设的根本要求,更是高校自身教学水平得以提升的根本保障。

一、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的重要基础,从考察结构的角度上看,专业评价的考察主体对象主要包括地区政府部门、社会相关企业及高校自身。各种考察角度在专业评价上的重点内容也有所不同,政府部门注重的是对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现学校对于国家在经济建设、政治与文化发展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社会角度中的专业评价注重的是应用型高校毕业学生所掌握的专业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而高校自身角度中的专业评价则注重的是对专业价值上的科学判断,重视专业的优点与不足间差距上的评价,确立建设目标、推动专业发展[1]。通过校内构建专业评价体系,来实现不同时期的专业评价,重视质量上的审核与提升,在专业建设的设计、分配等方面为校内领导及教育主要管理部门的决定提供更加科学优质的服务,从而使得应用型高校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科学分配。因此,从考察角度及专业建设方面来说,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評价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

2.有助于高校满足外部评价要求

构建应用型高校自身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高校应对外部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更能够有效弥补外部评价中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各大高等院校所出现的相关不足问题。教育水平评价工作在推动应用型高校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树立当代教育理念、加大教学力度、提升教学中心地位、优化办学条件及加强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使其成为了我国对应用型高校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专业建设是应用型高校日常教学工作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专业建设整体质量是评价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故此,也可以说专业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地区经济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在努力发展应用类专业、新兴专业以及综合类专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专业建设能力,是无法实现用评价促进建设的评估目标的。构建校园内部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削弱评价的判断性功能,体现出评价的过程性作用,有利于应用型高校建立长期有效的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因此,制定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顺应院校自身专业建设的根本需要,同时对健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信息体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2]。

3.有助于高校优化自身评价机制

校园内部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是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的根本需求。专业建设是实现高校战略性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将会直接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教研整体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用型高校实施专业评估评价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掌握专业的真实发展状况,精准地判断出专业建设是否能够顺应社会市场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重视外部评价而忽视校园内部质量保证是许多应用型高等院校共同存在的问题之一,而这种外部评价方式通常能够实现鉴别评价等级目的,却无法实现用评价促进建设、促进改革的根本目标。应用型高校根据教育部门开展的评价,并未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是过于重视评价结果对于自身发展的影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自我评价体系还未健全,许多评价体系都是为了应对外部评估所制定的,没有根据院校自身实际情况来主动实行评价,无法满足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需求。对此,应用型高校构建内部评估评价标准体系,不仅能够增强自身评价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专业建设能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高等院校自我评价机制的制定与完善。

4.有助于高校评价机制网络建设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信息采集系统,让应用型高校的核心工作信息输入与采集真正变成一种常态,并将教学、科学研究、管理、评价及服务等工作整体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纳入到高校信息库中,为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建设及重要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为了更好地面对不同等级和不同方式的评价,各大应用型高校通常要动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采集与整合的工作,但评价后信息资料将会作为档案被保存起来,并未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与充分利用。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型高校要构建自身的专业信息平台,以期来实现院校教育资源管理的智能化、高效性。

二、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鉴别与引导有机结合原则

通过应用型高校教学专业评价,全面了解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实施专业建设整体筛查的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导高校各专业向可持续性发展方向迈进。重视专业的拓展及内涵建设,共同前进,积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技能与应用人才培养的特征,将教育质量作为根本,加强专业教学与资格认证有机结合,重点扶持优势与特色专业的革新与发展,全面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全方位、多视角考察原则

在全方位考察应用型高校当中专业建设实际情况下,注重评价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坚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及针对性,将专业发展中的相关要素从多种维度进行分析[3]。从课程体系构建与教材开发到教学模式、理念、方法的改革,从专业人才培养根本目标到人才培养的真实效果,从师资团队的质量到学生就业方向及指导,将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互整合,将应用型高校办学条件、教学及管理过程以及教学实效性相互整合,充分展现出应用型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努力与文化弘扬上的重要使命。

三、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1.基本评估评价体系框架

高校以往所采用的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严重影响了实际评估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通常情况下,应用型高校为了面对评估抑或是进一步强化自身院校的专业评价,而构建了评价专业部门,在专业建设的形势下,高校教务处最终将会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要部门,来负责专业评估方面的相关事宜。但专业评估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教务部门在评价指标制定、开展实施、评价反馈上有着充分的自主话语权,甚至有时会出现由教务部门直接全程管理与决定评价结果的现象,将评价部门架空,使其成为形式上一种摆设。与此同时,评价部门相比于其他行政部门来说,与他们所处的等级地位相同,在对数据进行搜集与分配任务上却受到一定程度的行政职权的干预与限制,无法确保信息的有效性与综合性,进而严重影响了专业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学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为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体系的革新拓展了全新的空间。高校应充分确立自身的责任与目标,致力于更具价值的专业建设,在专业评估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断强化自主性。专业体系的建立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搜集信息,从管理层的角度上看,可以有效缩小职能部门在行政权上的掌管范围,同时还能真正实现信息常态性的搜集与整体的统一管理,防止数据重复搜集与反复结合。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体系对数据所实施的是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有效信息,同时也实现了通过形象直接观察的范式展现信息及其分析的最终结果[4]。

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体系作为专业信息当中的整体有效系统,不仅要与校内各部门的常规管理平台相互结合,而且要加强与主要管理部门中的评价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构成校内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融合的评价模式。只有真正将校园内部评价与外部监管这两种评价模式结合到一起,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质量保障系统,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专业评估评级体系的构建目标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收集与研究,使所收集的信息转变成常态,进而将教学、监管与管理的整体过程当中有关的信息及时有效地纳入到信息系统中,挖掘出专业发展中所逐渐形成的优势及暴露出的具体问题,最终为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

2.專业评估评价指标制定

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机制是其内部开展专业评估通过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的一种便捷高效的组织形式,而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则是该组织形式当中的主要内容,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高校要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现状及办学特色,构建科学合理、实用性较强的标准体系。对于各种类型高等院校、各个专业,评价标准体系的含义与定量也有所不同。专业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切实贯彻以评价促进改革、以评价促进发展、以评价促进管理、评价与发展有机结合、重视专业建设等原则,根据专业评估评价,来促使从高校实情出发,确立专业定位及发展目标,强化建设,深化改革。要全面了解专业发展情况,尤其是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及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价指标在制定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几方面准则:首先是共同特性与个性相有机结合准则。应用型高校在培养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专业评价指标不仅要遵从教育的自然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出其整体特征,同时又要进一步体现出院校自身的专业特征与办学特色;不仅要全面显示出专业建设状况,同时要突出专业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要符合高校专业评价要求,同时又要实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估的完美对接。应用型高校在实施校内专业评价过程中,要基于严格考察专业日常教学工作的根本性指标,进一步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在指标制定时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设计及论文等有关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评估指标,重点体现出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建设上对应用型的认知与具体要求。

其次是教学目标与过程有机结合的准则。教学的目标评价指标可以真实地呈现出专业建设当前的情况,例如教学研究能力指标中专业教师所发表论文总数、各等级教研项目的实际数量等均属于目标类的评价指标,所表现的是当下真实情况却无法体现出指标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具体转变。而过程评价指标则更加重视指标自身的发展能力及速度,例如教研工作的研究成果数量的增长幅度、负责项目层次提升高度、学生参加创新实验项目的整体上升比例、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动态等方面的指标,能够更加全面地考察不同专业发展的提升效果及办学能力的增长情况。

结束语

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评价为专业筛选、专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提供了关键性的基础决策参考。应用型高校专业评估评价标准体系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高效便捷地对专业发展信息实施采集、研究及反馈等功能性处理,真正实现用专业评价的方式来推动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发展不断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利用建立网络化、有着鲜明高校特色的教育质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让应用型高校中主要的信息输入、采集变成一种常态,并将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服务及其评估的所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及时有效地纳入到应用型高校信息中心系统当中,从而为校内专业建设及领导决定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持。从而切实提高应用性高校的教学质量,明确其专业建设方向,深化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平.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6):32—34.

[2]陈玉凤,徐睿琛,牟占军.我国高校专业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7,5(2):115—121.

[3]袁东敏.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问题、借鉴与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7(4):65—73.

[4]卢萌,胡连利,许明远.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7,30(3):112—123.

(责任编辑:朱 岚)

作者:黄仁刚

上一篇:公安派出所党建工作思考论文下一篇:网络电影影响下电影艺术论文